据说,大王每天每天要喝几十斗酒——他们虽然不知道李白斗酒诗百篇,可是,他们YY大王一顿几十斗酒也不怕大王被胀死了。
好了,现在起,大王已经是个暴饮暴食酗酒的形象了,可这当然还不成。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要彻底搞臭一个人,当然少不了男女关系。就像无数的贪官,每每落马之后,必然曝光无数的情妇。
大王当然也不例外,据说,大王声色犬马无度,后宫佳丽三千人,大王体力好精力旺盛一夜九女还不过瘾,大白天的还要和宫女们追逐嬉戏。
当然,大王的美人这么多,有这么多人需要供养,顺理成章的,他的府库的存粮就只能私用而绝对不会用于赈灾了。
百姓们,你们想都别想了,大王根本不可能管你们的死活。
在大王的眼里,你们简直比一条狗还不如。
大王不仁,你们当然就不用忠义了,反正都要饿死,不如干脆跳起来将大王干掉吧。
再说,现在老天爷都看不过去了,这场大雪便是老天给的信号啊——老天也要干掉大王啊。
……
可是,在老天爷收拾大王之前,饿死的是成千上万的百姓,而不是大王。
大王依旧毫发无损,而且还有偌大的一个粮草库。
在搞掉他的粮草库之前,大王的宝座还是稳如泰山。
……
群臣都知道外面的传言,也知道大王的处境,当然,他们没有任何人同情他——他们只关心自己到底能得到什么,或者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家产,千万别像微子箕子那样被斩首财产充公就行了。
再者,这天下是你大王的,这江山也是你大王的,这宝座当然也是你大王的,你会不会下课,会不会被篡位,当然也不重要——反正西岐那边已经放出风声了,只要我们提早投降,早早地举起双手欢迎他们,我们的高官厚禄都可以全部保全。
谁做王我都做大臣,真的无所谓的。
大臣们的心思,绝大多数都是相同的。
每一代末代帝王,其实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忠臣。
固然是开国之君,表面看起来手下贤臣如云,猛将如云,可那也仅仅是因为他们知道能和他分享荣华而已,否则,你看看能有几个忠臣?
家天下,就注定了没人和你风雨同舟。
所以,大王发问的时候,大家自然要先衡量一番。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明白今天的主题,自然也不敢轻易开口。
今天,就算有要事,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解决大雪带来的灾难。
可是,这大雪要如何解决呢?
谁也不是老天爷的对手,而且,你也没法和老天爷谈判。
也因此,大家索性都不吱声,只看着台上的大王。
帝辛也不吭声。
他和朝臣一样都想到同一个问题——气数已尽,天意如此。
只不过,他的想法和群臣略有一点点不同——既然是气数已尽,却为何每次都是伴随着千万百姓先饿死?
难道为了惩罚一个气数已尽的末代皇帝,总需要一大批百姓先做替死鬼?
老天难道认为百姓们更该死?
如果真的有天意,真的需要改朝换代,真的在冥冥之中有不可见的操控力量——那么,他们何必那么麻烦?他们直接定点清除,或者定点斩首那个他们想除掉的末代皇帝或者末代昏君不就行了?为何非要大费周折,先让一大帮百姓做替死鬼,然后再引发无限大的战争,灾难,几乎要将一个时代的人口降低到最低,才会慢慢停止一个时代的大乱?
这是为什么?
他忽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莫非那看不见的力量,真正所要解决的根本不是一个帝王——而是觉得这个地球上的人太多了,每到一定时间,就要让这些人死掉一大批,让地球修复一下自己的环境和能量?
等得地球自动修复之后,又无限制地重复这个桥段?
同样的手段一再重复,不觉得很无聊吗?
他想着想着,便顺手拿起旁边的桃木剑挥舞了一下。
大臣们但见台上严肃无比的大王忽然拿着一把桃木剑挥舞,简直如儿戏一般,一个个面面相觑,心想,大王这是怎么了?
“各位爱卿,你们认识这是什么东西吗?”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然后,一起摇摇头,狐疑地看着大王。
大王还是四平八稳地坐着:“怎么?你们居然连一把桃木剑都不认识?”
第974章 大王的苦笑(二)
一位大臣忍无可忍,“这……这简直就是小孩子们的玩具嘛,或者一些游方道士也会拿出来装神弄鬼……其实,就是一把木头雕刻的玩意而已……”
“一把木头雕刻的玩意而已!没错,你说得很正确!”
大王一反手,便将桃木剑插在地上。
想那桃木剑,只是木头而已,钝角无比,可大王随手一插,居然将一把木剑的大半插入了坚硬的地下,众人再次你看我我看你,这一次,就不是面面相觑,而是震惊无比了。
大王神力,真的非同小可。
大家眼里慢慢地多了敬畏之情,仿佛直到现在他们才想起,这个大王原来曾经是有抚梁易柱之功的一代武帝。
帝辛还是沉着脸,声音也很平淡:“最近,朝歌大雪不停,冬季提早来临,这原本也不是什么怪事,可是,一帮游方道士却在朝歌四处流窜,谣言四起,说什么气数已尽,整个朝歌即将民不聊生,百姓要大量饿死之类的,好像一眨眼,明天整个朝歌就不再有任何一个活口似的。各位爱卿,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众臣你看我,我看你,这一下,真的谁也不敢轻易吭声了。
游方道士在朝歌的谣言,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过,所谓的“气数已尽”这样的蛊惑人心,当然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既然是大罪,大家当然都只能尽量避而不谈。
你总不能说,我天天看到谁谁在讨论,但是,我并未去制止他。
沉默。
可怕的沉默。
每个人的心态都很复杂。
对于这个大王,他们真是惧怕不已。
尤其,这段时间以来,任何人都无法揣摩大王的心思了。
大王的目光扫过众人。
众人都低着头,就像是一群犯人,谁都害怕和大王的目光接触,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大王暗暗苦笑。
他很奇怪,为何当年在朝歌的最后时刻,自己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样的暗潮汹涌和穷途末路的悲哀?
直到现在,他才深刻体会到崇祯当年的疯狂和绝望。
君非亡国之君,臣却是亡国之臣。
崇祯其实有一件事情一直没有搞明白——在大大小小的官员眼里,大明江山姓朱,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无论是爱新觉罗还是蒙古皇帝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乌纱帽。
明明就不是同一条船上的人,崇祯偏偏人不清楚现实,反而天天沮丧于大臣们和自己并不勠力同心。
如此,焉能不失败?
纵然是一代君王,你也绝对不能把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臣子们的忠诚上面——就像女人绝对不要考验男人的忠诚,人心对赌这种事情,基本上百分百是两败俱伤。
从未有任何时刻,帝辛如此清楚群臣心中的小九九。
他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
虽然只有几十名大臣,可看上去也是黑压压的一片。
他们穿着颜色各异,级别各异的官袍,他们都曾经显赫一时,他们在自己的府邸在朝歌街头行走时,都是说一不二,让百姓们羡慕不已并为之景仰的人物。
可现在,他们闭口不言。
他们甚至不敢多谈谈朝歌的流言四起。
受德自我解嘲:可惜自己还没问他们如何应对灾情这么重大的问题,他们就已经吓成这样了。
沉默。
很长时间的沉默。
空气都像是被冻得凝固了似的,大家躲避着大王的目光却躲不过那令人压抑的气氛。
终于,还是大王自己打破了沉默。
“谣言四起并不重要,如何度过当年的难关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大家也看到了,这场雪一下就是半个月,整个朝歌都变成了冰天雪地,据探子回报,朝歌方圆几百里的范围也都是大雪封山,想要在外地调集粮食也不现实,就算马上派人去采买也来不及了,你们说,现在该怎么办?”
大家听到这个问题,总算松一口气。
这问题,大家觉得比道士的谣言要好办一点。
大家都抬起头来。
可是,还是没有人敢于率先开口打破沉默。
“各位爱卿,你们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风雪怎么看?或者说,你们都谈谈要如何解除这场大风雪所带来的大灾难?”
还是没有人主动开口,受德干脆直接点名了:“商容,你是经验丰富的老臣了,也曾经历过三十年之前的大旱,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商容是宗室的老臣,标准的皇亲国戚,也是一干大臣中岁数最大的。
他胡须都已经白了,背也有点驼了,听得大王点自己的名,不得不站出来,瓮声瓮气的:“回大王,三十年之前的大旱可和现在有点不同……”
受德和颜悦色:“你说说你的看法吧。”
“三十年前的大旱,只在北方地区蔓延,并未席卷整个大商,许多地方还是风调雨顺,有充沛的存粮。可现在不同,这场冰雪蔓延,整个大商都差不多被席卷,更致命的是,大旱的时候,道路是畅通的,如果集全国之力四处采买粮草,大力赈灾,待得来年下雨,就解决问题了。可现在的情况是,大雪封山,道路不通,别说去采买粮食了,马车都无法行出朝歌一百里的距离,就算外地有粮食都运不进来,如何能赈灾?”
这是事实。
大雪比大旱更可怕。
大雪封堵了道路,整个地面都有厚达一两尺的积雪,别说马车行走了,就连路人都很难行走,平素一天走几十里的人,现在一天走几里都很困难,许多人根本就闭门不出了。
从外地调集粮草基本不可能。
商容又道:“据老臣了解,朝歌周围的百姓还算稍好,至少家家都多多多少少有点余粮,再加上大王下令及时,大家抢收了一部分被大雪封冻的庄稼,冒着大雪摘取了一部分果子,再及时处置了冻死的牛羊牲畜,如果节衣缩食,度过这个冬天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可是,开春之后就很难说了……”
此言一出,群臣都连连点头。
大家担心的都不是这个冬天,而是春天。
要知道,现在才八月底,也就是说,到明年春天到来之前,众人要在残酷的寒冬里煎熬整整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大风雪继续这么下去,谁也不敢保证明年开春能种上粮食,如果春耕一荒废,那么,这灾荒又要持续一年。
第975章 罪己诏(一)
新的一年,便再也顶不住了。
纵然国库开放也无济于事。
“这还只是朝歌方圆三百里之内的情况。朝歌之外就不好说了,那些百姓的情况如何我们也不完全清楚,加上大雪封山,我们也无法去详细调查,只怕他们的情况会更坏……”
“没错,朝歌之外的情况只能更坏。许多地方原本就贫困不已,加上大雪突然降临,收获也来不及,损失重大,他们很可能这个冬季都熬不下去了……”
“真不知道这场大雪要下多久。朝歌可从来没有下过这么大的雪啊……”
“是啊,大雪也就罢了,可连续不断是什么意思呢?这都快二十天了也没有停止的迹象……”
“要是大雪马上停止,连续几个大太阳,积雪融化,我们还是有办法的,可是,看样子,这该死的大雪不知道何时才能停止啊……”
众人七嘴八舌,每个人脸上都有忧虑之色。
大王听得很仔细。
直到众人都停下来,他才清了清嗓子:“各位,你们了解现在国库的情况吗?”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国库?
国库说穿了就是大王的府库,私人积蓄的地方,传说中,大王的府库里无数的奇珍异宝,无数的粮草,无数的酒池肉林……可是,这些东西再多也是大王的,其他人谁敢过问?
“现在的府库里,有三十万担粮草,有九万七千谷糠猪,有风干的腊鸡腊鸭各三万余,并若干杂物……你们说,这些东西如果用于赈灾,能坚持多久?”
众人都惊呆了。
他们震惊的并不是大王终于开仓赈灾,而是大王对这些东西的熟悉程度——居然能精确到个位数。
再说,大王这样肆无忌惮地把自己的家底彻底暴露在群臣面前,这又是几个意思?这难道不该是大王最大的秘密吗?
“此外,府库里还有黄金三万两,并若干蜀锦。待得这场大雪停止之后,太阳总会出来,积雪总会融化,用这些黄金去外地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