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电影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独立电影人-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认为自己可以扩大影响拉拉票数,谢兰生决定跟顾韵一起飞去圣丹尼斯。

    而莘野也跟着去了。

    三个人是在旧金山转机的。

    没有想到,这趟路程十分惊险。

    在飞机要起飞之前,机组人员突然发现有个乘客在抠自己!还把自己的一张脸直接抠到鲜血淋漓!机组人员被吓着了,怀疑他是恐怖分子,让所有人下了飞机而后彻查整架飞机。确定了没炸弹后,两个小时都过去了。而当大家终于上天后,没多久,所有乘客又被通知这架飞机必须返航,因为有鸟撞上玻璃,玻璃裂了。

    再等已经来不及了,否则展映就赶不上了。Park City是一座小城,下趟航班在三小时后,改签同样来不及。

    就在顾韵彻底绝望时,莘野打了一个电话,包了一架飞机!

    费用是每个小时最低最低8000美元!

    一个小时五万!而他们至少需要12个小时才能回来!这简直比电影本身全部预算还要高了!

    然而莘野只是笑笑,对谢兰生说:你不是想尽力扶持你的这些年轻人吗?那就走吧。我赠送了。

    嗯,谢兰生说,走吧。

    可没想到这不算完。他们竟然遍寻不到还能上天的飞行员。临时预约本来就难,美国对于飞行时长的规定又非常严格,谁也不能加班工作,最后,莘野无奈地笑了笑,问两个人:我有PPL就是执照,敢不敢走?

    谢兰生望了望顾韵。

    顾韵还是一头板寸,她咬咬牙,说:我敢走。

    以前谢兰生在莘野家不是没有坐过飞机,可都不是莘野开的,是飞行员开的,他知道莘野有执照,可每一次都打趣说你开飞机我可不敢坐,我心里有好多想法在等着被拍出来呢。

    可这时候,看见顾韵把这当作她参展的最后希望、她人生的一个转折,谢兰生也说不出来咱们几个不要去了这样的话,而且他知道,自己也上飞机的话莘野肯定是有把握的,估计还技术不错,于是咬咬牙,也道:敢走。

    电影展映8点开始,此时已经是犹他的5点整了,加州的四点整,三个人在决定以后立刻登机并且出发。

    这天天气非常不错。窗外是加州灿烂耀眼的阳光还有一望无际的大海。

    莘野果然技巧娴熟,他一边开,一边笑:放心。每24个月要做Flight Review的,没生疏。

    谢兰生说:我知道。你上次回你爸妈家就顺便做了那什么Flight Review。

    嗯。

    顾韵听着他们的谈话,有点奇怪。

    而后,在马上到帕克城时,一阵气流突然袭来!飞机因为只有八座不受控地上下颠簸,谢兰生又有点担心,两只手放在膝上,死死握拳,莘野见了,轻轻拍拍谢兰生的左手手背,谢兰生感受到了安抚,再次安心下来。

    后头顾韵看看莘野,又看看谢兰生,似乎明白一些什么了。

    谢兰生比她大20岁,还是名导,国际大导,她本来也十分清楚她最近才生出来的一点模糊的情意没有归处。

    到圣丹尼斯是晚上6点半,他们只有90分钟可以赶往展映现场。

    莘野租了一辆SUV,从其他人告诉他的地图上没有的一条路穿过去,还是晚了15分钟。

    顾韵再次十分绝望。

    可是事情竟再一次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了!!

    展映厅里,排在她前面的印度导演话超级多,还没下去!

    于是观众并不知道《琴瑟》导演没按时到!

    谢兰生长吁了口气。印度人常常让他感觉办事不大靠谱,他有一年参加一个印度举办的电影节,到地方才猛然发现组委会把他给漏掉了,没安排展映!不过这回,谢兰生却非常感谢印度导演的不大靠谱。

    终于赶上了。谢兰生在心里感叹:当导演最好还得会开飞机。

    就这么着,《琴瑟》静静地首映了。满场灯光再亮起时,全场观众给了顾韵长达8分钟的掌声。对好片子鼓掌,对烂片子跺脚,是所有电影节的传统。

    顾韵顶着一头板寸,眼里却是闪着水光。

    等到掌声终于结束,互动也终于结束,谢兰生等一行三人身心俱疲却满心欢喜地往出走。

    结果还没出门,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就向顾韵又跑过去,说:顾导!!快点儿,快点儿!观众还没离开!他们正在走廊里面等您出去呢!送您离开!

    顾韵:啊

    他们急忙走进走廊。果然,走廊两边电影观众黑压压地站成两排,把中间的过道空着,一直延伸到了会场主厅。

    谢兰生竟莫名感动。独立电影观众对独立电影导演竟然有着这样的尊敬和这样的情意,他自己在柏林与威尼斯都没经历过眼前的时刻。

    应该,一阵子都忘不掉吧。

    这就是电影啊。

    突破国籍、突破文化、突破那些政治壁垒的对电影纯粹的爱让他感动。

    在连绵的掌声当中,在善意的笑容里面,他们三个从放映厅一直走进会场主厅。

    对于顾韵,一切都值了。

    莘野在犹他州请了飞行员把飞机送走,他则跟着兰生顾韵一直留到颁奖那天。

    在谢兰生意外之内,顾韵果然拿了大奖,是世界剧情片评审团大奖。圣丹尼斯分美国剧情片、世界剧情片、美国纪录片和世界纪录片四个板块。

    顾韵款款走到台上,扶着话筒,有些哽咽,说:到这里,我才意识到,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独立电影节,有这么多的独立电影人。我问自己,为什么呢?世界各国独立电影的魅力在哪里呢?我最后觉得,这可能是因为,若想做出真正好的电影,而不只是赚的电影,在跟资本的对峙中,导演本人总是对的吧。或者说,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导演是对的。

    她说完这句,台下响起雷鸣一般的掌声来。

    顾韵笑笑,又继续道:我想感谢谢导,谢兰生,你们应该都知道他。他资助了这部《琴瑟》,并竭尽所能地帮助我。他是中国第一位独立电影人,我是第一千万位吧,也许。我想说,他激励了我,我希望像谢导一样,一生为电影疯狂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只是单纯地为电影疯狂。

    周围的人都看兰生,把掌声也给送兰生。侧后方的美国导演站起身来,指着兰生,食指向下用力地扥。

    谢兰生只插着胳膊坐在原地,笑着摇头。

    他想,他又带出好导演了。他要是没资助顾韵,依顾韵的坏名声,还有那个乱七八糟的初始剧本,她可能会一生默默无闻,或早早地放弃电影梦。

    可现在,她是圣丹尼斯出来的导演了。

    这些年来,圆满电影公司投资、出品与监制的电影有的入围过柏林,有的入围过威尼斯,可圆满电影基金还是首次资助出来一个大奖导演。事实上,后者让谢兰生更加有成就感。资助的话,版权是在导演手上,基金是做纯公益,可出品的话,电影版权是圆满的,圆满公司会拿收益,签导演约与编剧约,他像在给自己干活儿一样。

    当然,这样说有些对不起圆满电影公司的监制。谢兰生是非常喜欢他培养的那个监制的当时兰生招聘监制,可是对方毫无经验,结果,说来十分神奇,那个监制刚出大楼就被混混给抢劫了,可他竟然靠一张嘴又把东西拿回去了,谢兰生在听说以后觉得对方能当好制片,开始培养。

    话说回来,顾韵是谢兰生扶持年轻导演这十年来最喜欢的一个导演。

    在这个晚上,谢兰生再一次觉得,圆满电影公司、圆满电影基金、电影论坛、观影小组、青年导演训练营、文艺影院、网上文艺影院,还有艺联一切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25年前,独立电影人只有他与孙凤毛两个人。

    而现在有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多么好的下一代啊。

    作者有话要说:  兰生对年轻人的扶持是他人设的重要部分,还是要写一写~

    不太记得是谁在圣丹尼斯被夹道送别了好像是个日本导演。

    写完这段又查了查,发现有bug在美国开飞机如果不是自己飞,而是要载人,那不仅需要每两年做一次flight review,还要在过去90内有三次landing的记录如果需要日落后降落,则必须在过去90内有三次日落后landing的记录出bug了,哎,想玛丽苏咋这么难。



    第124章

    第134章 完结(上)

    《一天》实际是纪录片; 后期工作同样不多; 因为没有敏感内容; 也顺利拿到龙标了。

    最后,在兰生的要求之下,《一天》登录全国艺联的日子被定在了2016年的元宵节; 2月22号。这是艺联专线电影,只做艺联专线发行。

    从除夕开始,对《一天》的宣传在各大媒介上便流传开来; 比如:

    【xx网2月8日电(记者王十四)据悉; 谢兰生的新作《一天》将在艺联专线上映,《一天》也是首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的国产电影。

    《一天》片长两个小时; 记录了8个人无论如何不愿忘却的一天。谢兰生对xx网说,在收集素材的阶段他曾几次流下眼泪

    在回答为什么选择全国艺联专线发行的时候; 谢兰生表示,他希望能通过《一天》为全国艺联宣传推广; 这样,更多无法全国公映的文艺片导演便能取得更多曝光,获得更高票房; 收回成本; 圆电影梦。

    全国艺联已于去年在31省落地开花,已有100家电影院签约加盟,每家影院都会拿出一个影厅,每天至少放映三场文艺电影,每周至少放上10个黄金场艺联最初的牵头人是中国电影资料馆; 但它联合了百老汇电影中心、发行公司华夏电影、最大院线清臣集团,还有圆满电影公司,共同参与这个项目,其中圆满电影公司是谢兰生的电影公司,他在艺联的筹备中贡献了大量精力】

    因为《去岳阳》的热度,新作《一天》颇受关注,不少观众第一次注意到了全国艺联。

    事实上,艺联早在一年前就被张九川宣告成立了,但知名度并不太高,它上映的6部片子总票房也比较凄惨,因此,大导支持是必要的。

    兰生就是这个大导。因为《一天》的宣传,全国艺联被见到了。

    谢兰生的内心深处十分期待最终效果。

    因为艺联在全中国一共只有100块屏幕,谢兰生的心里清楚每日票房最高108万假设一天放映三场,平均票价36元,这还必须常常爆满。但是,艺联是走长线放映的,每部电影上映四个月,他的《一天》最终票房也未必会十分凄惨。

    如果《一天》结果不错,那就说明文艺电影长线放映这条路是走得通的,未来的文艺导演就多出了一个选择可以全国公映,也可以艺联发行。对于目前即使可以全国公映也最多有0。5%的排片、一周的时间的文艺片来说,选择艺联未必不好,更不要提80%根本无法进电影院的文艺片了。

    公映日逐渐走近。

    这天是2月21号,电影公映的前一天。

    可是兰生却并没有忙活《一天》的公映,一大早,他先跟四月份就要举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的负责人见了个面,用自己两座金熊一座金狮一座银狮的身份讲讲大电影节如何运作,并给对方一些建议。这见面是负责人先提出来的。

    嗯,某家茶馆的包间里,谢兰生给自己斟茶,说,我认为,一定要牢牢记住电影节的举办初衷,千万别把吸引眼球当作电影节的最大目的,它应该是电影爱好者们的一个盛会。铺上红毯、邀请明星,这样一个电影节的影响力是不会大的。

    谢导的意思是?

    北京电影节要想跟东京釜山等等竞争,要重视它发掘的世界各国年轻导演,并介绍他们给全世界,甚至可以设立基金,让电影人远赴中国;它要让电影人们可以彼此沟通、交流,现在的北京电影节甚至没有一个可以让导演们聚会social的场所。还有,我1991到都灵的第一天就收到了好多餐券,这让我了解了当地,喜欢了当地。通过这些,别国导演可以进入中国观众的视野,以后中国电影也能通过潜力股被传播出去。

    嗯嗯对方拿出手机来记。

    还有啊,谢兰生又道,电影节是教育当地电影观众的好机会。大家不是堪堪只有大牌明星可以看看,他们还有电影可以看啊。在法国,一个很小的电影节也会组织初高中生们参加影展上的活动,还从中牵线搭桥,让学生采访导演,让大家热爱电影,甚至将来从事电影。

    嗯嗯嗯

    还有,既然叫国际电影节就要有国际化视野。我们要有明确定位,是以柏林为方向,还是以戛纳为方向,还是以威尼斯为方向,抑或是以多伦多为方向?主推什么电影片子?不能只有明星明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