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姜秋明嘿嘿一笑,等王爷见了王永连后再决定要不要医治不迟,就算那王老爷说破了天,这三人也难逃关系,半夜蒙面着黑衣潜入他人房中欲图杀人,要不是卑职的人去的及时,那羌族人就没命了,这可是死罪。

    李煦也没多少怜悯之心,世上坏人那么多,死掉几个算是造福百姓了。

    王爷,地牢潮湿阴暗,不如到议事厅去等候吧。姜秋明带李煦离开地牢,李煦问了阿里山在哪,先去看了这位倒霉的羌人首领。

    对方脖子被砍了一掌,还好力道有控制,只是晕了没有被人砍断脖子,否则李煦谈好的生意可能要生波折了。

    阿里山已经醒了,四个族人围在他床边嘘寒问暖,又同时义愤填膺地骂了一串话,李煦大老远就听到他们的大嗓门。

    李茂盛那小子呢?没了翻译,李煦可没法和这群异族人正常沟通。

    姜秋明说:他昨夜陪着这些人来的,一个时辰前被卑职打发去休息了,这就让人去叫人来。

    李煦在门外候着,里头的声音倒是清晰的很,有几句能猜出意思,大致是在说汉人狡猾,这生意不如不做算了。

    很显然,他们也都明白了自己的处境,知道顺王拿他们当诱饵钓出那幕后的人,否则哪有那么巧,危急关头就有寇家军闯入救人。



    第87章

    不过到底是救了他们一命,想必还有回转的余地。

    李茂盛小跑着过来,行礼道:参见王爷。

    免礼。李煦带着他进门,阿里山几人立即收了声,规规矩矩地行了礼,从表面上看不出任何隔阂。

    李煦一番嘘寒问暖,又送上药材和补品,把当年慰问员工的态度摆出来,使得几个异族人热泪盈眶,心里那点芥蒂早没了。

    那几个歹徒已经抓住了,审问过后只说是主家命他们来找阿里山首领谈事情的,绝对没有害其性命的意思,此事发生在南越,本王理应给你们一个交代。

    阿里山估摸着李煦已经找到幕后主使了,便说:他们就是当初与某谈生意的那批人,当时也是这个人出面相谈的,说自己是寇府的管事。

    李煦摸了下下巴,刚才忘了问那枚令牌的事情了,也不知是真是假。

    出于安全考虑,本王还是派人护送几位回蜀郡吧。正好去探探路,看看如何行船送货。

    关系到族里的生存大事,阿里山几人也不敢耽搁,加上有了生命威胁,更是想早点离开了,有顺王的人护送,肯定比自己上路安全。

    他们雇来的那批民夫都是蜀郡带来的,这次也一起带回去,还有买来的一大批货,足足装满了一条船。

    把他们送走,去带王永连的人也回来了,这位王老爷被两名士兵强压着坐在马车里,显然不是自愿的。

    见到李煦,王永连丝毫没有慌乱,宽大的袖子甩出一个好看的弧度,然后撩起衣摆下跪行礼,草民王永连叩见王爷,请王爷安。

    李煦亲自将人扶起来,又给他看了座,这才唏嘘地说道:寇家军行事粗鲁了些,王老爷多担待。

    不敢,不知王爷请草民来有何指教?王永连只觉得屁股下的椅子发烫,他以为自己会被带到王府或者是郡守府,没想到竟然是军营。而且看寇家军对待王爷的态度就能知道,王爷完全指挥得动这支队伍,看来寇骁确实是已经臣服于顺王了。

    想到自己做的事,他低头掩藏起自己的心思。

    事情是这样的,昨夜有三名黑衣人闯入驿馆,意图杀害本王的贵客,好在本王请了军士暗中保护,这才没让对方得手,连夜审讯后,对方竟然说是王老爷家的管事,这才不得已请王老爷来对质。

    不等王永连辩驳,李煦大声呼喝道:来人,去地牢将那名管事提来。他绝口不提另外二人,落在王永连耳中,只觉得那二人凶多吉少。

    很快,两名兵士拖着一个奄奄一息的人进来,远远只看到一片血色,等人丢到王永连面前,他吓了一跳,这人被打的皮开肉绽,脸更是看不出原状,他嘴唇发颤,说:王爷是否弄错了,草民并不认识此人。

    哦,可他说自己是王家的管事,并且姜军师也证明曾经见过此人,军师是土生土长的闽州人,应该不会认错吧。

    王永连定了定神,解释道:军师有所不知,此人三年前确实在王家做事,但因为贪墨被草民赶出家门了,听说后来是去了杨家。

    哪个杨家?

    就是寇家大小姐的夫家,杨监察史家。

    寇家大小姐?李煦和姜秋明对视一眼,对方点了个头,李煦顿时明白,这个坑不是随便挖的,寇骁被陷害的不冤。

    寇骁的大姐也是庶出,但因为是长女,一直是按照嫡女教养的,据说知书达理,当年也是名动南越的大美人,后来嫁给了监察史杨家的嫡长子,可以说是门当户对了。

    这样的人家会和王永连连手陷害寇骁吗?应该不会,这姓王的指不定真的只是借用了寇骁的名头来做生意而已。

    如果是这样,那李煦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这人是为杨家办事的?也是杨监察史派他去行刺本王的客人的?

    这草民就不知了,王爷明见,草民怎会知道杨大人是如何想的呢。

    李煦摩挲着手里的竹杯子,心想这个黑衣人肯定是替王永连办事的,但明面上肯定是杨家人,否则王永连不会这么有恃无恐,那他这是早把棋子埋进杨家了,这不稀奇,无论是他手下还是寇骁府里,肯定都有各家的探子,王永连只是动用了一个棋子而已,正好有个光明正大的借口推脱。

    但问题又回到原点了,他的目的是什么?

    李煦知道自己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了,便将人放了,王永连惺惺作态地表示:王爷下回想请草民过府问话,只需派人知会一声,草民再大的胆子也不敢抗命的,就不必劳动寇家军了。

    姜秋明立即站出来说:王老爷说错了,人是本军师派出去的,王爷只是来探望客人顺便了解一下事情的原由而已,毕竟事关寇将军的名誉,本军师不得不小心谨慎,您说是吧。

    自然自然,姜军师辛苦了,这人可能是被屈打成招,随便攀咬草民出来顶事,还望军师明察。

    本军师只擅长行军打仗,这查案并非强项,还是移交官府处理吧。

    李煦看到王永连表情更淡定了,客套了几句就告辞离开了。

    李茂盛从头看到尾,不明白地问李煦,王爷,难道真不是他?

    李煦肯定地回答:当然是他。

    那为何要放他离开?

    姜军师翻了个白眼,因为没有证据啊。他转头问李煦:王爷可要传杨家人来问话?

    李煦摇头,你对杨家人了解吗?他们家谁做主?

    就是杨监察史,到了他这一辈,就属他最有出息了,其他兄弟也都仰仗着他过日子,老一辈自从上任监察史过世后,就不成气候了。

    那他为人如何?和寇骁关系好吗?

    他年长寇将军十几岁呢,最大的儿子都与将军同龄了,关系自然算不上亲近,应该说,寇府所有的女婿与寇将军关系都不亲近,将军不喜欢他家那些姐妹,因此很少和姻亲走动。

    李煦很能理解,寇骁太独立了,也不知道是怎么长大的,感觉就是个被孤立的小可怜,长大后自然也不喜欢亲近家里人。

    姜秋明继续说:杨大人除了贪财爱美色,没其他缺点了,不过也没太大的优点,就是个普通人。

    爱财还爱美色?那岂不是一个收买一个准?李煦想到翻看雷家人那一箱子上等的考评,也不知雷家给杨大人送了多少礼。

    小事无妨,大事肯定是不敢做的,杨崇森没那个胆。

    李煦相信姜秋明的判断,那这件事八成与杨家没关系了,还是得从王永连入手啊。

    这人大概属泥鳅的,滑不溜秋又野心勃勃,这样的人是专门来给他设坎的,得早点打压下去才行。

    李煦明着不敢拿他如何,暗地里要弄垮一个人还需要证据吗?当年他报复李夫人时也没这么多讲究。

    第136章 相思之苦

    寇骁离开的第十天,李煦终于收到了从灾区寄来的第一封信,因为道路阻断,那边的消息已经有许久没有传来了,大家都在等寇骁的消息。

    李煦边拆信边问:那边情况如何?

    送信的小兵低头跪在地上,一路上都有道路被阻断,我等一路前行,边走边通路,到上杭县时已经是八日后了,刚到县城将军就打发小人来给王爷送信,因此具体情况小人也不清楚。

    李煦听他这么说,便叫他下去休息,然后认真看起信来。

    信中寥寥数语,写的都是路上的事情,确实如他所说还没看到灾区情况,这封信也只是给李煦报平安的。

    李煦给他回了信,在信中提到,会安排人再运送一批物资过去,按照这一路的情况,恐怕受灾的地方比想象中严重的多。

    安排那小兵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李煦便让他带着回信走了,然后去郡守府调度物资。

    纪韩宇正忙于第二季播种的事情,也是焦头烂额,他并不精通农事,能依赖的只有钟水清等几位农事官,但他们只懂种地,开口便是一亩地要多少粮种,结合上报的荒地亩数,这一算,可把纪韩宇吓住了。

    往年都是粮食收割后再留种,仓库里备有的粮种并不多,虽然已经外购了一部分,但比起开垦出的荒地,数量还是差了许多,这该如何是好?眼看第二季水稻开播在即,纪韩宇是半点也不能马虎。

    李煦翻了翻账册,比起纪韩宇当初报给他的数字几乎翻了一番,他指了指账册后半本问:当初政令上明明白白写着,以一个月为期限,这后面报上来的荒地数量是什么情况?

    这各地都有分批次上报,当地县令只说是因为之前统计的不及时,这才延误了。

    李煦单独拿了一个县的账簿出来,又要了笔和纸,算了这个县的人均耕田数量,这一算,差点没气吐血,他又拿了漳宜县的数据摆在纪韩宇面前,你看看这两个数字,可看出什么来了?

    两个数字一大一小自然是一看明了,但这两个数字代表什么纪韩宇却不知,还请王爷明示。

    这是当地人均拥有的耕田数量,漳宜县人均才三亩,这个浦西县却达到了二十一亩,这还只是耕田的数量不含耕地的,本王倒想问问,这一人二十一亩田要靠什么耕完?漳宜因为有盐田,不少百姓争相去做盐工,种田的百姓相对会少些,但这比例也不可能差太多,更何况,这人均可是包含孩童和老人的,你觉得一个五口之家能种得了上百亩的田吗?

    纪韩宇深深吸了一口气,沉着脸说:下官这就安排人手去各县重查。

    李煦摇头说:查是肯定要查的,但此时开始查太晚了。他把账簿翻开,将延误上报的那一半全部一刀切了,告诉他们,政令中明确规定了时间,哪怕超出一天都不算数,该严格时务必严格,咱们已经在做善事了,但却不能由他们牵着鼻子走,该怎么给,给多少都是由我们说了算的。

    纪韩宇还是太稚嫩了,论学问他不比其他人差,论政治也算中上,但论实务到底还是差了点经验。

    但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学成的,只能靠他自己摸索慢慢积累经验,李煦自己也不是政客更不是专家,懂得的也有限。

    账簿去了一半,剩余的那部分,李煦依然让他找人统计各县人均耕地数,但凡超过五的便安排人去彻查,你可以挑选几个正直可靠的官员组成督察队,到各地巡查,不仅是土地数量,还有税收等方面,可以纳入年底考评,今年王府进账颇丰,年底本王会给各级官员派发奖金,发多还是发少全看他们今年的业绩,这件事由你着手去做,具体方案十月前务必写出来。

    纪韩宇知道,这是李煦给他收买人心的大好机会,发钱谁都喜欢,由他牵头做这件事,得到好处的官员自然会记他的好,而且奖励与年底考评挂钩,那官员们明年该怎么做就得重新思量了,对他这个能掌握生杀大权的郡丞也势必忌惮几分。

    ******

    寇骁啃了一个干米饼,喝了一口雨水,雨下的很大,他们一群人只能躲在树林中,无法扎营无法生火,好在干粮还有,不至于饿死。

    这他娘的什么天气?天天下雨,而且到处的路都不通畅,一小段路一天都走不完。赵刚脱掉衣服拧干水,然后挂在树干上晾,虽然不可能晾干,但好歹不会继续滴水。

    寇骁头上顶着一片芭蕉叶,身上披着雨衣,里头也是空荡荡的,他嚼着米饼说:去把县令请过来,本将军要问话。

    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