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总的古代帝王之路-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们一年到头所有收入都未必有五百文,如果能种上十亩地,那那就是五两银啊,天啊,五两银,他们家的孩子就能娶媳妇了。

    种辣椒只要干地就行,门前屋后、山脚山腰,哪里都行,到时候管事会来传授你们种植经验,这是长久的买卖,并非只种这一次就结束了,你们可以回去与家人商量,一个时辰后把种的耕地数报给我,一个月后会有人带着种子来找你们的。

    众人心思活络,纷纷跑回家里和自家人商议起来。

    第139章 去还是不去

    李煦一共找了两个这样的小村子,一个种辣椒,一个种棉花,算是他选出的两个试点,只要有利可图,明年肯定能推广开来。

    这天,李煦三人入了一座城,城门高大巍峨,用巨石砌成,竟然比闽州的城楼更牢固,城门上头刻着永州二字,李煦问:这永州可是上杭县附近的那个永州?

    老七点点头说:是很近了,您打算在永州住一宿吗?

    不,先住几天,打听一下那边的情况再说。

    既然离得近了,李煦也就不急了,上杭那边有寇骁在,他急忙跑去可能会打乱他的安排,只要知道他们安全就好了。

    到城里找了家客栈住下,李煦第一件事就是让人抬水来洗澡,小二是个斜眼的年轻人,穿着不伦不类,听到要大桶热水老不乐意了,后头的水井里自己提去,这大夏天的谁给你们烧热水,木柴不要钱的吗?

    李煦也不是洗不了冷水澡,这一路过来经常就在河水里洗了,但有锅有灶了,他为什么要亏待自己。

    老七推搪了他一把,怎么说话呢!让你烧水你就去,钱少不了你的。

    这一下可把小二惹火了,嘿,真是有钱多作怪,既然来了这贫瘠的永州城,还想当玉皇大帝不成,你知道永州城的木柴有多贵吗?

    贺遵走到小二面前,一只手将他提起来,拍着他的脸问:去还是不去?

    小二盯着他脸上的银色面具,突然伸手将他面具拍开,面具下面露出了一张伤痕满满的脸,贺遵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手不由得拽紧了。

    那小二被吓得缩起脖子,却还是壮着胆子喊道:哈,原本是个丑八怪,难怪不敢见人,你们这些奇奇怪怪的人,有几个臭钱了不起吗?要热水自己烧去。

    贺遵眼神蓦地一变,任谁毁容后听到丑八怪都要生气,他心里戾气横生,盯着那截脆弱的脖颈看了许久,只要轻轻一拧,这颗脑袋就能随时搬家了。

    李煦也是真的生气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服务态度的小二,掌柜的呢?

    找我爹也没用,这家客栈我说了算。

    哦原来是少东家,失敬,难怪敢这么嚣张。李煦掰开贺遵的手,让那人落在地上,然后一脚踹在年轻人肚子上,这一脚足够重,年轻人发出一身惨叫,重重地撞到墙上后滚落在地。

    客栈里住宿的客人听到声音出来看热闹,见这年轻人的惨样,纷纷拍手叫好:该,就得教训教训他。

    真是败坏了他爹一辈子积攒的好名声,我看这客栈迟早要关门。

    可怜老祁经营了一辈子才有这家客栈,做到永州城最大,就要被这不肖子孙败光了。

    我要是他啊,赶紧卖了这家客栈拿着钱逍遥去,何必天天在这看人脸色,还得罪人。

    你以为他不想吗?那是因为老祁还没断气,听说家里几个兄弟为了家财都快打起来了。

    李煦朝看客们拱拱手,好奇地问:各位都是本地人吗?

    我们都是附近乡镇的走商,常来常往的,从早年就一直在这家客栈歇脚了,那会儿老祁当家,对大家可热心了,知道我们走商不易,替我们想的周到,洗衣做饭、缝缝补补都给做了,没想到啊,老祁心善人却没个好命,才四十出头身体就不行了,还养了三个不孝儿子。

    那确实是可怜。李煦也没想大动干戈,看到这些常在永州附近走动的商人,和和气气地说:相逢即是缘,几位要是不嫌弃,不如和在下喝杯茶吧。

    众人见他年纪轻轻就气质出众,而且带着两个仆从出门,显然出身富贵,自然乐于交往。

    李煦让老七去马车上拿了茶具和茶叶,就摆在大堂里围着一张四方桌坐了。

    有个客人见状,惊呼道:哟,这可是闽州今年新出的岩茶啊,而且看这套茶具就知道规格很高,茶叶肯定也不俗,公子是闽州来的吗?

    是的,家住闽州,这茶叶是亲戚送的,不算什么。客栈里除了个扮做小二的少东家,还有两个帮厨三个打扫的粗仆,老七用了几文钱打发一个粗仆去烧了壶开水来,自己则去房间给李煦打扫铺床。

    这是出门前小吴总管交代他的,外宿野地时无法铺张就算了,如果是住客栈或是借宿人家,一定要用王府的东西,免得王爷睡不好。

    这点老七很能理解,堂堂王爷出门,没有前呼后拥的仪仗,这点讲究还是要的,因此做的分外用心。

    几杯茶打开了谈话的局面,李煦又拿出茶点分给众人,和他们聊起当地的民生风俗。

    这永州在下是第一次来,不知有何特色?

    永州城的特色啊,大概就是石头多吧,哈哈。有个中年男人自嘲道:咱们永州城不得上天眷顾,田地甚少,四处的山里都是岩石,您进城时看到那高大坚固的城楼了吧,那就是永州的特色了,这里十里八村几乎都是用石头砌房子,当年海贼动乱时,最安全的就是我们永州了,但也因为如此,永州城缺衣少粮,我们这些人啊,就是从别处收购些粮食肉菜,送到永州来贩卖的。

    照这么说,当地人以什么为生呢?没田地耕种,对老百姓来说确实是最惨的事。

    这个嘛,各人有个人的活法,田地虽少,但总还是有一点的,有些人以贩卖石头为生,有些人就到外地谋生,日子将就着过呗,饿不死就行了。

    以采石为生确实是个不错的生计,但石头总会采完的,而且也不是人人都做得这买卖,附近的需求是有数的。

    这道理谁都懂,但还能如何呢,石头山虽然不好,但也有好处不是,至少其他县闹灾的时候永州城一定是安全的,听说隔壁上杭县都被泥石淹了几个村子里,咱们永州城就不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李煦立即跟上话题,这事在下也有所耳闻,是真的吗?不知情况如何?

    真事,我们都听来往的人说过了,就是不知道伤亡大不大。



    第90章

    肯定大,我都瞧见寇家军往那边去了,如果不大,怎么可能惊动寇家军,官府那些人啊,如果是小事巴不得捂得死死的,怎么可能上报给郡守府。

    这倒是,那咱们下回可以往那边跑几趟,一闹灾,肯定缺粮,这生意做得。

    怕就怕你的粮食一进城,就被扣下来做赈灾粮了,又不是没发生过这种事。

    呃还真有可能,寇家军蛮不讲理起来说不定连县老爷家的粮库也不放过,咱们还想去做生意,可不就撞人家口袋里了吗?

    李煦想想寇骁的行事作风,还真有可能,如果赈灾粮不够,这些送粮过去卖的商人肯定是第一个被公关的对象,以前没钱的时候自然是不会给钱的,现在他兜里揣着自己给他的一千两银呢。

    李煦装作不经意问道:那不知现在情况如何了,在下原本还想往上杭县去的。

    那就不知了,不过城里肯定有那边过来的人,可以找几个人问问。说这话的人还有些人脉,喝了杯茶就站起身说:您等着,在下正好有个认识的人,去请他过来一起喝茶聊聊。

    李煦先谢过他,然后又问在座的其他人,之前看过官府的告示,说今年还能再种一季粮食,几位家中可有田地?

    一个鬓角发白的男人局促地搓着手,田地是有,种几亩地够自家口粮而已,开荒种粮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就算官府给了种子,能不能种出来还不一定呢。

    有人附和道:可不是,都这个时节了还再播种,万一霜降前没能收割,那谷子还能长吗?我看啊,纯粹上上头那位胡乱指点。

    我听说北地有种冬小麦,也许那位以为水稻也能在冬季种吧。

    李煦听完只是笑笑没反驳,这种观点他这一路听了不少,在第二季水稻没能收割前,这种舆论肯定少不了。

    贺遵重重地放在茶杯,发出一声响动,大家都有些怕他,之前他面具被拍掉的那一瞬间大家都看到了他的脸。

    拥有这样一张脸的人肯定不是什么善茬,只听他说:不知道就别胡说,郡守府的几位大人已经在试验田里试种过了,水稻三个月就能收割,而且产量大增,你们难道不想多收点粮食吗?

    这位兄台,不是我们要非议政事,只是我们等小民过日子不易啊,万一种不成功呢这白白耗费了多少力气进去。

    贺遵嘴角一扯冷笑道:那有什么损失吗?田是荒地开出来的,种子是官府发的,农具也有新的,无非是花三四个月的劳作而已,这点本钱都不舍得下,还想坐等天上掉馅饼吗?

    这话说的众人面上无光,他们做生意的都想做无本买卖,但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官府这次的政策真是非常好了,只是他们不相信而已。

    其实我更想要官府发的盐,那盐真是好啊,可惜不知来源,连官府的人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咱们这位顺王当真是明主,打从他来到南越后,带来了不少好东西。

    李煦笑了笑没说话,其余人纷纷赞同,新制的盐他们都领到手了,那质量那味道真是好的没话说,到处都有人在打听这些盐的来处,有些人只打听到是顺王新发明的晒盐之法,有些打听到是从西南沿海那边出产的,但具体是哪没人知道。

    等他们议论完,李煦才不经意地问:如果有这样的盐给你们带去外郡贩卖,你们愿意去吗?

    众人立即停下议论,诧异地看着李煦,许久才有人苦笑出声:公子可真会开玩笑,不止南越,就是全大燕,贩卖私盐也是犯法的,我们这等平民,哪敢做这种生意?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如果是官家允许的呢?

    哈哈,那更不可能,官家要卖盐自然有官府的盐官去,怎么会轮到我们这些平头百姓。

    是啊,小公子年纪轻,不知道这盐道里水深着呢,这盐商哪个不是大家族出身,就说上一任郡丞大人吧,他也贩卖私盐啊,可你瞧,谁敢揭发他?

    李煦还不知道有这回事,惊讶地问:这消息可真?上一任郡丞大人是雷战吧,他怎敢?

    怎么不敢,郡守大人是他亲兄弟呢,说不定就是郡守大人首肯的。

    李煦眼睛眯了眯,然后勾起一道轻笑,不提这个不提这个,如果你们有这想法,可以到闽州寻求机会。

    大家面面相觑,这年轻人说的太肯定了,害他们心动不已,卖盐啊,那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何况南越的盐那么好,准能卖得动的。

    可他们也不是傻子,这种好事怎么可能落在他们头上。

    大家讪讪地笑着,把这个话题揭过去了,同时心里把李煦列为轻狂少年,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啊。

    第140章 甘顺

    李公子,这位就是我那上杭县的朋友,名叫甘顺。年轻人将甘顺推到李煦跟前,替他介绍说:他家住县城,家里开了家布坊,平日里来往周边做些布匹买卖,偶尔也会带点其他杂货,十天前刚从那边过来。

    李煦打量了一样这名叫甘顺的年轻人,长的白白净净,偏瘦,五官平和,是个一眼就让人有好感的人,他让贺遵给他摆个座椅,请坐吧。

    甘顺的目光落在李煦脸上停了好一会儿,然后拍了拍衣摆低头坐在李煦身边的位置上,没办法,其他位置都坐满了,李煦眼角余光瞥见了他发红的耳朵,心想这也是个腼腆害羞的男孩子啊。

    真是怪了,他怎么老招男孩子,难道这张脸真的太有魅力了!

    甘顺抬起头,不敢直视李煦,视线落在他泡茶的手上,那是一双养尊处优的手,白皙纤细,指甲圆润,比他见过的任何一双手都好看,他定了定神,开口说:听袁兄说李公子想前往上杭县。

    是有此意。李煦屈尊降贵地给他倒了杯茶,他在这方面真没什么忌讳,人人平等的观念伴随着他三十几年,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那您还是推迟些日子去吧,那边目前有些乱。

    乱?怎么会?不是说寇家军已经过去赈灾了。李煦心想,寇骁那小子能让局面乱起来?一有苗头肯定被他拍下去了。

    不不,您误会我的意思了,在下说的乱指的是那边的路到处被堵,日前我派家仆捎信回家,走到一半路就不通了,后来是寇家军挖通了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