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说完就没有再出声,只是扶住窗台,好半天,转身向陈诚说到:“辞修,今天你回去吧,明天不要忘记了开会!在武汉的师以上军官都参加。”
陈诚应了一声,赶紧出去准备。
夜晚,陈诚从蒋介石那里回来,就马上给岳翰屏打了一个电话。
岳翰屏被深夜的电话吵醒,心里大为不快,提起电话,听出是陈诚的声音,岳翰屏的瞌睡一下子全飞了。
“陈长官,这么晚了,有什么急事吗?”岳翰屏揉揉睡意惺忪的眼睛。
“效周,明天军委会要召开军事会议,总结徐州会战和津浦路会战的经验,为武汉会战作战摸索经验教训。在武汉的师以上军官都要参加。”陈诚冷静地说。
岳翰屏挠挠头,“陈长官,听说马?要塞丢了,武汉的门户洞开,难道委员长不准备杀只鸡吓吓猴子吗?”
陈诚笑道,“好你个岳翰屏,这都能猜出来。委员长有这个意思,前线不知该那个倒霉了!”
岳翰屏想想,“陈长官,深夜找我,肯定有更重要的事情,请说吧?”
陈诚也不客套,直接问道,“效周,你说委员长待你如何?”
岳翰屏赶紧双腿一并,大声回答说:“委员长待我恩重如山!陈部长待我如兄弟!校长和陈部长的知遇之恩,我终生难报!”
陈诚点点头,“我知道,所以我才给你打这个电话。军委会明天开会,对前期的作战要进行总结,一旦说起来,委员长的责任可不好推脱啊!”
岳翰屏马上就明白了陈诚的意思,这个号称“蒋介石第二”的人物,他想将矛头转移,也就是要找一个替罪羊。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会是谁?岳翰屏想了片刻,就猜测是不是准备拿何应钦说事?何应钦和陈诚的关系一直不睦。
私心里,岳翰屏对陈诚更欣赏一些。陈诚的军事才干、政治才干、以及为人的勤勉,处事的果断。加之,陈诚算是比较清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尤其是当时,陈诚的对日态度强硬,坚决抵抗,决不妥协。而何应钦,仰仗资历,却一心想着和日本人勾勾搭搭,总是谋求对日和谈。
这些事情在岳翰屏的脑海中只是一闪而过,马上反问陈诚:“陈长官,你要我怎么做?”
陈诚轻轻一笑,“以你的聪明,还不知道怎么做吗?”
岳翰屏故意装作糊涂的问:“陈长官,莫非要五战区负责吗?”
陈诚笑骂道:“你个小狐狸,五战区的作战计划还不是得报请军委会批准吗?五战区有什么过错?”
岳翰屏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这才装作刚刚清醒一般,“呃,知道了,那就是参谋部的事了。”
陈诚笑着说,“我已经给其余几个少壮将领分别打过招呼了,你明天适当的时候,也要说两句。我会先开个头的。要知道,你现在是全国闻名的抗日将领了,你的话语很有分量!”
岳翰屏答应了一声,对面陈诚就挂断了电话。放下电话的岳翰屏,好久都没有睡意。自己该怎么办?尽管知道自己迟早会卷入派系争斗,但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自己该怎么选择?
左右权衡,天色将明时,岳翰屏终于深深吐出一口气。自己有自己的路要走,现在,为了抗日,他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了,除了紧跟蒋介石。而陈诚又是蒋介石的铁杆心腹,得罪何应钦总比得罪陈诚要好。况且自己原先的计划就是要依附陈诚系列,实现自己的理想。
………………………………
第九十二章 陈诚向何应钦发难(一)
第九十二章陈诚向何应钦发难
6月28日,武昌军委会作战室里,门窗紧闭,空气火爆。
战场上的火药味,随着从前线赶来赴会的众将军的到来,在会场上弥漫着。
徐州失守,武汉血战已经拉开帷幕。蒋介石虽然心中“惦念”着**的八路军、新四军,可正面战场的责任他必须承担,武汉他不能不守。再说,日本人将的是他的军,要挽回残局,他就必须在武汉干得漂亮些。
所以,他决定抽出几天的时间,专门开个“徐州会战军事检讨会议”,本想总结总结徐州一战的成败得失,触动一下手下的这些文臣武将。同时,用严惩马?要塞失职军官来震慑一下那些不听命令的将领。
蒋介石瘦长的脸阴沉得可怕,他盯着手下正襟危坐,肩上金星闪烁的众高级将领,足有两分钟没有开口。末了,把一丝让人捉摸不透的目光投在了陈诚脸上,从牙缝里挤出了冷冷的几个字:“辞修,你说说,这次敌人担任攻击的先头部队实力到底多强?”
陈诚会心的答道:“波田支队虽简能征惯战,但实力不过一个旅团,情报显示该旅团约1。4万人。”
“那我们沿江布防之兵力又如何呢?”蒋介石追问道。
“安庆有我们26军和27集团军,马?、湖口有我16军及海军陆战队5000余人,总兵力约7万余人。”待陈诚落座,蒋介石的目光越发严厉起来。
声色俱厉敲着桌子吼道:“敌人兵力不过一个旅团,而我却有数个军沿江守备,又有长江沿岸长期经营之要塞工事,却连连丧失要地。你们说说,你们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众人都清楚他的脾气。这时搭话,找托词,纯粹是找不自在。会场一时极为安静,只有蒋介石粗重的喘气声。众将军大气都不敢出,更无一人敢开口。
“我早就说过,江防守备要加强,实际情况如何呢?单说马?,我们把多少战舰、民船沉在了江底,花了多少战略物资,可真正效用究竟如何呢?年初我在开封时曾说过,每次作战,不是天时、地利不在我们一边,也不是一般官兵不用命。而是我们的高级军官平日不注重研究战术、战略,战时有一种保存实力的卑劣心理。现在看来,这种心理不但没有完全弃除,而且每时每刻都在表现出来。”蒋介石气呼呼地说。
说完,他转向陈诚,问道:“这次增援马?的是哪支队伍?”
“委员长,是16军167师。该部26日下午才至马?外围。见马?失陷,随即向回撤去。”
这时,一直静坐在一旁的白崇禧也颇有怨气地开了口:“这次马?失陷,不能不说与167师相关。该师所以进展迟缓,全在于师长抗命行动。25日,卑职恰在田家镇,曾明令该师师长率部从公路火速增援马?。但事后得知,他们怕日机轰炸,放着公路不走,而走小路。一个师走一条小路,如何展开部队。这种常识我想就是一个排长也不会不知道。”
蒋介石一听,“啪”地一拍桌子,怒骂道:“娘希匹!军人怕死还打什么仗!怕轰炸,我和你们在这里不是每天也遇到空袭。他怕损失,马?守军受损失他们就不顾,要塞安危他们就不顾,军法他们就不怕。这种人身为高级军官,难道就不觉得可耻。想不到,今天居然还有人敢步韩复榘后尘,这种公然无视军纪的人如不法办,武汉就不耍守了,我们明天都得往后退,直到再无退路,统统去当亡国奴。”
蒋介石顿了顿,吩咐道:“派人查一下,如果情况属实。师长、旅长一定要严办。”
坐在下首的岳翰屏明白,薛蔚英难逃军法了。蒋介石要杀一儆百,重振军威。委员长明白他的**门出百家,支系庞杂,一刻不敲打就不行。
薛蔚英关键时刻撞在了枪口上。
7月23日,武汉军委会发下通令,167师师长薛蔚英驰援马?,借故迟延,致陷军事上重大损失,立即执行枪决。
临赴刑场前,他正在呼着李韫珩的名字。可这时别说李韫珩,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他。他手下的两个旅长也受其拖累,双双进入军法处大狱。
薛蔚英伏法,为人圆滑的李韫珩却蒙混过关,但也惊出一身冷汗。不管怎样,枪毙薛蔚英,还是使武汉外围的国民党全军大受震动,尤其是师以上高级将领。军心、士气一时有所提高。蒋介石期待的就是这个效果。津浦路会战枪决了韩复榘,换来了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大幕初启,他当然希望这一行动能带来新的奇迹。
可会开着开着,却被他的得意弟子、有“委员长第二”之称的陈诚弄走了调儿。
陈诚今天显然是有备而来,他早已瞄上了他军事生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参谋总长何应钦。会前,他联络了一批黄埔的少壮军官,准备在会上向何应钦发难。何应钦对此却毫无准备。结果陈诚一开口,何应钦便大惊失色。
“请问何总长,台儿庄大捷之后,五战区几十万人马为何不乘胜追击?当攻不攻,致使良机错失。但是,在敌重兵扑向徐州外围时,几十万人为何又当退不退,反倒向徐州增兵?大本营参谋部战前不是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吗?对对看,究竟有多少符合战场实际?武汉会战之前,参谋部说制定的计划如何完备,江防要塞如何坚固。可结果呢,安庆只打了四天,马?要塞只坚守了三天。”
说着,他会意地扫了眼在座的一些年轻将领,继续发难:“事实上,我们所看到的,只有参谋部缺乏远见,遇事犹豫不决,导致指挥混乱。若不是委员长决策英明,李长官临机指挥得当,几十万人将如何脱险?对此,我希望何总长能多加考虑,改善参谋部的指挥效率,以利再战。”陈诚颇有心计,会前就已弄出个徐州会战的详细报告,列举了参谋部一系列不当之处,矛头单指何应钦一人。弄得何应钦大汗直冒,狼狈不堪。
………………………………
第九十三章 陈诚向何应钦发难(二)
第九十三章陈诚向何应钦发难(二)
蒋介石戎装笔挺,一言不发地坐着。他既没为陈诚推波助澜,也没为何应钦说句话,只是用眼光在手下将领的脸上睃来睃去。
他的目光投向李宗仁。这位台儿庄的英雄、徐州会战的主角却低头不语,面无表情,正用手指在桌上有节律地轻叩着。
他把目光又移向白崇禧,这个人称“小诸葛”的聪明人,脑瓜里也不知在转些什么,面目深沉不露。只有何应钦,虽然也不动声色,但他在坐椅上尽量不引人注目的轻挪,却透出内心的烦躁和不安。这时,他把目光又投向了陈诚。
瘦小、精悍的陈诚落座后,观察着众人的反应,揣摸着会场的风向。他的内心里自然也紧张。何应钦身为参谋总长,又曾与蒋介石平起平坐过,自然是国民党军中的一棵大树,扳倒他绝非易事。可陈诚的心计,他的为人处事,远不象他的外表那样老实厚道,他所以敢向如此强大的对手发起反击,就在于他抓住何应钦的一个弱点:亲日倾向严重。
而这是大部分国民党将领所鄙视的。果然,会场上并未掀起风浪,接着发言的,是陈诚事先联络好的几个少壮军人。宋希濂本来就对何应钦的亲日政策一贯不满,首先站起来附和陈诚。
“委员长!各位将军!我认为参谋部制定的作战计划的确有漏洞,整套作战计划几乎是步步防守,被动的防御,在前几次会战中就已经显露出其致命的弱点。那就是部队几乎没有大纵深,没有机动能力,完全陷入被动的被日本人的空中火力和炮火压制。”
杜聿明、王耀武等人相继发言,陈诚用眼睛看看岳翰屏,岳翰屏暗自叹了一口气,对不起了,何总长!你我没有仇恨,但现在,我不得不表个态了。
岳翰屏缓缓站起来,蒋介石的眼光停留在他身上,显出想听听这位后起之秀说些什么的兴趣。“委员长!各位将军!我岳翰屏年轻才疏,不懂政治,只想从军事角度说说。前期的会战,参谋部在制定作战计划上,的确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刚才几位将军都说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前期的会战,太拘泥于阵地防御战,没有注重攻势作战。以至于**虽处处设防,却因没有宽大的纵深,没有机动能力,反而处处防不胜防。
五战区之所以能有台儿庄大捷,就在于不拘泥于阵地防御,始终掌握一支强大的机动兵团在手中,迂回、侧击、甚至包围日军。武汉会战已经拉开帷幕,日军一线进攻的兵力并不雄厚,我们完全可以依托大别山脉、幕埠山脉的有利地形,以有力一部正面防御,集中优势兵力,至少要3至5倍于日军的兵力,侧翼迂回包围日军,下定决心歼灭日军之一部。这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作战目标。我们今天除了检讨前期的失误,更应该褒奖战死的那些忠魂,那些无家可归的伤兵。是他们的鲜血和英勇,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荣誉。”说完,岳翰屏冷静地扫视了一遍在场的各位将领。
宋希濂等人频频点头,蒋介石也为岳翰屏的话语所动,他对岳翰屏的好感又上了一层,岳翰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