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北魏末年-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亏有法寿建言,我等才想到秘密设置天子亲军,以备将来。”
  元亶向斛斯椿感激道。
  毫无疑问,这又是斛斯椿出的主意,高欢入洛阳后,封他为侍中,却是高位闲置的做法。
  他之所以隐忍不发,只是自己部曲被剥夺,而当时元亶与高欢的关系正是亲密的时候。
  如今高澄北上晋阳,高乾受辱之后,因失去侍中一职,无权理事,只能整日在府中借酒消愁。
  偌大一个洛阳城里,高氏的头面人物除却禁军统领娄昭,居然只剩了侍中高隆之、李元忠两人。
  而设计免除高乾职务,正是斛斯椿向宗室们奉上的投名状,毕竟他为高欢诛灭尔朱氏立有大功,不做点什么,很难博得元亶的信任。
  斛斯椿笑道:
  “大王谬赞了,斛斯一族世受国恩,当初追随高欢只是为国杀贼,不想高欢居然步尔朱氏后尘,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椿又如何能够坐视天子任他欺凌摆布。”
  元亶闻言冷哼道:
  “高欢肆意操弄官员任免,重要职位都由亲信居之,那李元忠以太常卿的身份代替天子往晋阳慰问,回来后,高欢却逼天子授予李元忠侍中一职,这般封赏随心,日后哪还有我等容身之地。”
  许多不满都是借由玩笑的口吻说出,当日高欢宴请李元忠时,李元忠戏言若是不给他侍中之位,他便要再去寻人造反。
  高欢表面上与李元忠嬉笑,其实早就记在了心里,李元忠前脚回到洛阳,高欢后脚就上表天子奏请升任李元忠为侍中。
  郑全在城外庄园操练数日始终找不到出逃的机会,而留在洛阳主持听望司事务的陈元康也意识到了事情不对。
  不止郑全失去了联系,隐藏在清河王、南阳王、平阳王等宗王府中的密探们都有回报,各家王府在同一日少了许多健仆。
  这让陈元康大感棘手,只能一方面向高澄传递消息,一方面继续在暗中搜寻郑全在内的各府仆奴去向。
  杨愔今日又一次在政务堂中接待了自己的亲族杨宽。
  宗族被屠,孤身一人的杨愔将杨宽视为了自己家人。
  “遵彦,我看见今日府中文吏甚是忙碌,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杨宽问道。
  杨愔一想,高澄担任京畿大都督一事也说不上是秘密,便把他收到书信,忙于安置将士家眷的事情全都告诉了杨宽。
  杨宽惊骇不已,耐着性子与杨愔多说了几句,立即告辞。


第七十一章 兴复魏室
  杨宽很是焦急,按照斛斯椿的计谋,他们会以八百天子亲军趁娄昭出城迎接高澄之际,从道旁杀出,得了高澄、娄昭首级,再用天子诏夺取禁军兵权,诛杀军中高氏党羽。
  随后发檄文征召河南各州郡往洛阳勤王,再招关西贺拔岳东出,共抗高欢。
  计划很完美,可第一步就出了问题,高澄回洛阳,携带的不是五十人的亲卫队,而是一支三千人的京畿大军。
  若是再等高敖曹、尧雄汇合,哪还有成事的希望。
  急切之下,杨宽没有再通过心腹联络的方法,他顾不得暴露身份,辞别了杨愔后,径直往清河王府跑去。
  对于杨宽来说,弘农杨氏冒着灭族的风险,参与孝庄帝诛杀尔朱荣一事,他今日的行为也是在继承先人之志。
  更何况杨宽曾听杨愔在酒醉后倾诉,他所追随的高澄万般都好,只是与尔朱英娥在孝庄帝灵位前嬉戏的举动太过荒唐。
  这让杨宽深感羞辱,尔朱英娥可是孝庄皇后!
  宗王们都在王府宴饮,杨宽走进大堂,来不及行礼,急迫地对元亶说道:
  “我方才得知消息,高子惠将领京畿大军三千人入洛阳,高敖曹、尧雄两部共八千人也归属在京畿大军之中,只不过先回了河北携带家眷,大王,我们不能再等了!”
  大家伙的欢笑都僵在脸上,元修最先反应过来,他起身劝说道:
  “清河王当务之急是通知斛斯侍中,领天子亲军入洛阳,袭杀娄昭,我等各回家中,召集奴仆,一同举事!”
  元宝炬等人当即表示赞同,与宴之人,只有速来懦弱胆小的太保赵郡王元谌蒙在鼓里,可话都讲得这么明白,他又怎么会猜不到。
  元谌厉声喝问:
  “诸位究竟在做些什么!真要使我等宗族俱灭不成!”
  厅堂中没有人在乎元谌,他们都注视着元亶,等他表态。
  元亶不再犹豫,他将酒盏狠狠掷于堂间,高声喊道:
  “兴复魏室,在此一举!”
  ……
  陈元康猜不到元亶与斛斯椿等人的具体计划,但他清楚一点,领军将军娄昭所掌控的禁军才是关键。
  自古以来,凡是发生在都城内的权力斗争,只要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禁军都会参与其中。
  这帮人也许不擅长战场上的正面厮杀,但作为洛阳最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他们的倾向毫无疑问决定了一时的成败。
  而禁军统帅娄昭,身为高欢的妻弟,高澄的亲娘舅,立场鲜明,这意味着娄昭的处境岌岌可危。
  陈元康在得知宗王们似有图谋后,安排可靠之人留守听望司,第一时间往高隆之府上求见。
  作为一介幕僚,陈元康没有出入宫城的权力,他必须经由侍中高隆之带路。
  之所以选择高隆之却不是李元忠,只是值此关键时刻,更信任高隆之的身份:作为晋州元从的高隆之,他是被高欢亲自认证的同族兄弟。
  而李元忠与高欢的戏言,陈元康身为听望司主事也有听闻,两相对比,他自然选择了高隆之。
  面见高隆之后,陈元康将所知道的消息尽数相告,催促道:
  “如今形势危急,最紧要的是赶紧通知领军将军早做准备,还请高侍中速速带我往宫城相见。”
  高隆之闻言暗自思量,若真像陈元康所言,元亶等人集齐了许多健仆,一连数日却寻不见下落,这无疑是在为宫变做准备。
  娄昭已然处在最危险的境地,此时入宫,岂不是把自己也给送入虎口,兴许还没到宫城,就遭了截杀。
  “陈司马,我以为娄领军久控禁军,根基稳固,不必我等费心。当务之急是立即出城,往晋阳告知大王洛阳局势,待大王引军南下,城中宵小必然畏服。”
  陈元康怎么也没想到身为高氏亲信的高隆之,居然会临事畏缩,打算抛弃娄昭,自己逃回晋阳。
  他深深看了高隆之一眼,而后赞同道:
  “高侍中言之有理,此事不宜耽搁,我等应速速启程,元康唯恐沿途不靖,请侍中赐予兵刃傍身。”
  高隆之见陈元康答应自己,喜得眉开眼笑,连声应好。
  吩咐仆人送来一柄长剑,当场交给了陈元康,正要吩咐家眷同行,哪知道陈元康抽出长剑,抵住高隆之的脖颈,威胁道:
  “侍中要走,元康今日便以此剑染血,报效世子知遇之恩,侍中也将身背骂名在九泉之下惶恐不安。若与元康入宫,未尝没有生机,纵然身死,大王也会善待家眷,赐予身后哀荣,何去何从,还请侍中三思。”
  陈元康眼中的决绝让高隆之确信,这个文士真敢一剑捅死了自己,他冲着要逼上来的心腹仆奴们喊道:
  “莫要乱来!”
  转头朝着陈元康苦笑: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我方才又思量了一番,还是陈司马言之有理。”
  又冲奴仆们怒喝道:
  “你们这些蠢物,还不快点准备马车,没听见我要与陈司马入宫吗!”
  片刻后,陈元康用长剑逼着高隆之与他共乘马车,确认是在往宫城方向行驶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陈元康安抚道:
  “高侍中放心,今日之事,元康不会告诉旁人,侍中只需管住仆奴之口即可。”
  高隆之见陈元康虽未收剑,语气终究是柔和下来,一直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得了陈元康的保证,高隆之满脸愧意道:
  “陈司马行事不惜身,高某也是佩服的,可叹我得大王厚恩,却只想到保全自己,与陈司马相比,着实自惭形秽。”
  这句话并非虚言,高隆之也是幕僚出身,只不过侍奉的是时任晋州刺史高欢,这才得任高位,他自认无法看淡生死,为高欢的小舅子把命给搭进去。
  陈元康安慰道:
  “得世子垂爱,为主君效死而已,高侍中无需多想,危难时刻,顾全性命本就无可厚非,侍中能够冒险出城向高王通禀消息,已然可贵,侍中无需自责。”
  这毕竟是一个人心丧乱的世道,斛斯椿向尔朱氏尽忠之举犹在眼前,尔朱兆幕僚呈给高欢的信件也还未销毁。
  哪能强求人人都舍身为主,不惜性命。
  万幸沿途一路顺畅,马车在宫城前停下,陈元康也随之将长剑收入鞘中,在高隆之的带领下,进宫去寻娄昭。


第七十二章 宫变
  当娄昭听到陈元康说明来意,第一反应也是选择要逃。
  他是娄昭君的同母弟,打小就跟在高欢身后,知道姐夫是个念旧情的人,即使丢了洛阳,也不会遭受责难,何苦留在这里给人当靶子。
  至少他从没有听说过发动政变,却放任禁军被对手掌控的道理。
  留在洛阳有生命危险,逃回晋阳,还可追随姐夫南下,戴罪立功。
  难道二十万鲜卑大军还夺不回洛阳城?
  高隆之目睹了娄昭的选择,重振精神:
  真不是我懦弱畏缩,就连娄昭这样骑射冠绝于世的军中大将,在审时度势以后,也觉得去往晋阳报信,才是明智之举。
  这般想着,高隆之瞥了眼陈元康,心道:他可是你主君的亲娘舅,你能持剑威胁我这个冒认的亲戚,难不成还敢逼迫娄昭身陷险境?
  陈元康的长剑留在了宫门外,不是人人都有携剑入宫的资格。
  但是陈元康还有一张利嘴。
  “我之所以前来报信,正是听说了宗王们临近举事,这才往宫城避祸。
  “将军应趁消息还未传开,先发制人,立即以议事为名,召集禁军将领,将立场不明之人或擒或杀,再以心腹代之。
  “届时,将军只需关闭各处宫门,隔绝消息,贼人仓促起事,缺乏攻城器械,也只能望墙兴叹。”
  说着,陈元康哄骗道:
  “大王命世子为京畿大都督,领军三万南下屯驻洛阳,不日便将抵达,这也是宗王们急于叛乱的缘由。
  “将军只需守住宫城,待世子赶到,贼众必然溃散!若弃军而走,路遇贼众,又如何能够保全自身!”
  娄昭、高隆之还不知道高澄受任京畿大都督一事,更不可能知晓同行的只有段韶麾下三千人。
  “先生所言当真?阿惠真领了三万人南下?”
  娄昭惊喜道。
  若真以雷霆手段,确实能震慑禁军数日,勉强守城。
  他担忧地是等高欢接到消息,再从晋阳起兵,纵使击溃叛军,也只能进宫为自己收敛尸身。
  陈元康却打了一个马虎眼,他正色道:
  “元康不敢欺瞒,世子确实受命统领三万人马驻守京畿。形势紧迫,还请将军莫要迟疑,以免失了先机!”
  高隆之最先被说动,转而劝说起娄昭,若真如陈元康所言,宫城反而是最安全的地方,他甚至恨不得将家眷也给接来。
  娄昭也是个果决的性子,当即以商讨赏赐为名,传召禁军将领议事。
  原来,相较于地方边军以劫掠物资维持生活,洛阳禁军更多的是依靠天子赏赐来积攒家底,但这些赏赐总要被将领们截留一部分。
  如今见娄昭要重新商议赏赐分配,人人喜不自胜,这年头,哪还有人不贪财,娄昭作为领军将军,想要更多的份额,总不能亏待了他们这些军中将领吧。
  把兵刃交给卫士后,迟迟不见娄昭出现,难免有些议论,再发现堂中并没有出现娄昭安插之人,终于意识到不对,骚乱起来。
  娄昭身穿甲胄带领着一群刀手涌入。
  “将军这是何意!”
  “娄昭!你可是要杀我等!”
  “我等无罪,你岂能冤杀!天子怪罪,你承受不起!”
  天子怪罪?娄昭冷哼一声,他朝众将喊道:
  “清河王谋逆,被高王察觉,大军即将南下,命本将控制宫城局势,诸位若与高王同心,可在此地静候高王,我等绝不为难!”
  一听这话,不少与元亶等人有联系的将领,试图冲出大堂,却被娄昭心腹率领部众一一砍杀。
  他们到死也想不明白,分明还没到动手的时间,怎地就被高氏探知了消息。
  “我等绝无二心。”
  余下众人纷纷喊道,老老实实留在大堂之中,任由部曲被娄昭亲信接管。
  娄昭命人紧锁宫门的时候,陈元康正与高隆之一起,带领一队甲士闯入元善见寝宫。
  “臣高隆之启禀陛下,清河王图谋不轨,欲行废帝自立之举,还请陛下颁布诏书,向世人昭告其罪责。”
  十岁的元善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