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北魏末年- 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鲇嗖蛔阃蛉耍叱卧市砗罹霸诙踔莶棺闳倍睿獠蛔阃蛉说牟胁浚钥上硎苷奖觥
  对于有功之人,高澄从不吝惜奖赏,而新补充的兵员,依旧只享受州郡兵的外兵待遇。
  此番任命,被调离襄阳,侯景并未不满,因为他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王爵,高澄以侯景南征有功,封为陇西郡王。
  况且随着攻占江陵,以及孤悬海外的南梁随州易帜,襄阳已经成了后方,自己作为镇边大将,被调离也合情合理。
  随州被高澄降为随郡,划入鄂州治下。
  一同受封王爵的还有早在尔朱当权时就获封渔阳郡公的侯渊,侯渊以袭占夷陵之功,以及追随高澄近二十年的功劳苦劳,被授予渔阳郡王。
  其余立功人等,如斛律光由冠军县公升为南阳郡公,高季式由侯爵升为乘氏县侯,慕容绍宗亦得封索卢县公,剩余诸将,各有封赏。
  侯景出镇安陆,则荆州刺史一职空缺,高澄命斛律光为荆州刺史,依旧治襄阳,领骑卒一万,步卒一万,又以此番出战的二万水师为荆州水师,共节制水陆四万大军,并荆州二万州郡兵。
  斛律光因此后来居上,虽未得王爵,拥兵却可谓北齐诸将第一,当然,高澄给他这么多兵马,主要是为了支援郢、鄂二州战事。
  同时也是对斛律光的信重,高澄与斛律光感情深厚,又以庶女与年龄相仿的斛律武都订婚,高澄这些年,儿子始终只有五个,但女儿却生了不少,无论瑶光寺里抱出来的,还是有名分的侧室所出。
  斛律武都是斛律光的长子,时年五岁,也算是高澄看着长大的,高澄以同样时年五岁,为李祖娥所出之女义宁公主下嫁,不过得等到十六岁以后再成婚,这些女儿再怎么不受重视,作为父亲的高澄也不可能任由她们小小年纪出嫁。
  高澄虽偏爱女儿,却也只是襄阳长公主高宓与才满周岁的嫡女彭城公主高宜,其余如二女高容,三女高宛,与别的姐妹无甚两样。
  高宓如今年满十二,亲事也已经定下,即段韶长子段懿。
  段懿年纪与她相仿,有资仪,颇解音乐,又善骑射,两人自小多有往来,高澄询问时,高宓含羞首肯。
  同样已经十二岁的高容则与高季式之子订亲。
  段韶、斛律光、高季式,三人不止与高澄自小相交,更为儿女亲家,称得上亲上加亲。
  与女儿嫁给将门子弟不同,高澄诸子虽还未婚配,但高澄决心让他们将来尚文臣之女,显然是要断绝他们与军中将领的关联,若是定下太子,才会着手为其选将门之女为侧妃。
  江汉平原诸事了结,高澄于昭德二年(549年)九月二十,在江陵向各军发放赏赐,而民夫也早在八月份,便得了五个月的工钱,兴高采烈地回了原籍,至于所谓修筑陵寝,高澄不曾提及。
  从南梁得来的十二万匹布绢自然不够赏赐各军,毕竟高澄此役先后征发了五万骑卒,五万步卒,十万州郡兵,以及侯景两万部众,共计二十二万人。
  高澄以十二万匹布绢作为赏赐三分之一,又以郢、鄂二州府库所藏补充剩余三分之二,同时运来昭德通宝换购民众手上的足陌钱,并强调禁止足陌钱在江北流通。
  这次回收的足陌钱,并未再往江南运,南梁物价本就沸腾,此番遭遇大败,又出了十二万匹布赎买俘虏,足陌钱更是一路贬值,运气江南别说赚取利润,亏本都能让高澄哭成声来。
  发赏次日,即九月二十一,高澄领剩余人马,以及收集来的足陌钱北还,显然还是打了熔铸的主意,虽然款式不同,但材料都是以铜为主。
  当然,其中肯定充斥不少私币、劣币,高澄以昭德通宝换购,肯定会吃上亏,但他若是不换,又因北地禁止通行足陌钱,吃亏的则是贫苦大众。
  高澄这人虽说荒淫,但他的很多政策都是以替底层百姓谋利为出发点,身为现代人的他深知,只有底层百姓能活下去,甚至过得好,才会自发拥护统治。
  小民可骗,不可欺,这便是高澄行事的信条。
  随着斛律光领步骑两万出镇荆州,洛阳京畿军还剩九万人,不过再兼周边陕、梁、广三州九万将士,高澄依旧将十八万战兵牢牢握在手中。
  十月二十七,高澄又是在冬季冒雪回的洛阳,高孝璋等人早早迎在建春门外,嘴唇都被冻得发紫,由于高澄体谅老迈,下令年过五旬的官员依旧各司其职,不许迎驾,如司马子如、高隆之等人并未出现。
  已经四十九岁的窦泰在与高澄拜礼后,戏言道:
  “若是明年,泰便不能再迎君了。”
  高澄闻言心里一突兀,总觉得这位姨父在插旗。


第三百九十七章 立雪
  今日迎驾,高孝璋到得很早,高澄分明已经派遣骑士于昨夜通报行程,将在正午时抵达洛阳,然而才只是黎明,建春门刚开不久,高孝璋便冒雪赶来,只是还有人比他到得更早,二弟高孝瑜已经候在门外。
  高孝璋快步走过去,脱下自己的锦裘披在高孝瑜的身上,劝说道:
  “时候尚早,父皇车驾还未启程,寒风冷冽,二弟不如先往门洞里烤火。”
  此时建春门尚未戒严,多的是出入洛阳城的来往百姓,众人看见高孝璋自己冻得直哆嗦,也要把锦裘让于高孝瑜,无不对高孝璋友爱兄弟的举动交口称赞。
  高孝瑜没想到高孝璋居然耍这种心眼,于是摩挲着高孝璋为他披上的锦袍,激动地哽咽道:
  “大兄衣裳单薄,才应该避一避寒风,就让阿弟代为瞭望,大兄且去门洞里取暖,若是望见了父皇车驾,阿弟定会告知。”
  高孝璋自然不肯,来这么早不就是为了展现对父亲的孝心么,弟弟在外头受冻,自己在城门洞里烤火,这算个什么事嘛。
  于是高孝瑜趁机将锦裘还给了高孝璋,他倒是有心让这家伙多受会冻,但风雪交加的气候下,不管兄长衣裳单薄,只顾自己穿得厚实,传进父皇耳中可不是什么好事。
  兄弟俩在城门外站了不久,三弟高孝琬也匆忙赶了过来,显然是得到了禀报,不愿让两个哥哥专美于前。
  至于老四高孝瓘、老五高孝琮,这两人可就没有眼线为他们通报消息,睡到天色大亮,才与一众大臣赶来建春门,望见三位兄长立雪城门外,也不知道三人是不是故意一动不动,身上积累了厚厚一层积雪,远远望去跟个雪人似的。
  就连窦泰都与其余人感叹道:
  “三王立雪迎父,皆至孝之人,此陛下之福,社稷之幸。”
  在朝臣一片颂扬声中,睡眼惺忪的高孝瓘打了一个呵欠。
  若非乳娘掀开被子催促,他还真起不来,这么冷的天气,缩在被窝里多舒服呀。
  一想到三个哥哥天还未亮就要起床,黎明时候就赶来建春门,高孝瓘暗自感慨:果然夺嫡不是人干得活。
  高孝瓘自认与储位无缘,自古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三位兄长的生母并为夫人,皆有望后位,而高孝瓘身为第四子,生母不能为外人所知,注定不可能成为嫡子,从而弯道超车。
  自己能够继承大统的唯一可能便是三位兄长或死或废,而父亲又未有嫡子。
  在他看来,这种事情未免太过天方夜谭,故而自晓事起,他便从未奢望过储君之位,只想做个将军,驰骋沙场。
  没有对储位的贪念,便也无需在如兄长们一般在人前作伪,于是三个雪人与百官在门外迎候高澄的时候,高孝瓘带了五弟高孝琮在城门洞里烤火。
  高孝琮年仅五岁,自小在母亲元明月的叮嘱下,跟在四哥高孝瓘身后,元明月的想法倒是简单,高孝瓘无望储位,让儿子与他亲近,总好过跟了其余三位哥哥。
  储位之争有且只能有一个最终胜者,元明月自然不愿让高孝琮冒着三分之二的失败风险去站队三人之一。
  人就怕对比,三个哥哥立雪迎父,两个小的在烤火取暖,百官背地里对二人指指点点。
  高澄来到建春门时,高孝瓘、高孝琮小脸蛋被火暖得红扑扑,而高孝璋三人冻得嘴唇发紫。
  他当然知道三个儿子是在演戏给自己看,但至少有这份心,哪像那两个混账小子,连演都难得演。
  高澄并未与百官多做寒暄,他也舍不得让儿子们继续冻着,唯恐冻出个好歹,于是让高孝璋、高孝瑜、高孝琬三人上车,与自己同驾入城,至于高孝瓘、高孝琮,便任由他们跟着车驾步行。
  其实高澄对于两个小的并无不满,但是一碗水要端平,做得好了自然要赏,高孝璋三人吃了这般大的苦头展示对自己的孝心,理应有别于两个弟弟,获得同驾的殊荣。
  甭管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对于孝行,无论如何都是应该表彰的。
  回到宫中,高澄没有急于考校高孝璋三人观政心得,高孝琬在今年满了八岁,也有资格与高孝璋、高孝瑜一同旁观政事,高澄在洛阳的时候,则列席旁听,出洛阳的时候,则往尚书省随高隆之观摩学习。
  高澄命膳房端来姜汤,到底是亲儿子,没有漏了高孝瓘、高孝琮。
  父子各自趁热饮尽,高澄嘴上责骂高孝璋、高孝瑜、高孝琬三人不爱惜身体,立雪迎父是愚孝,但脸上的慈色却做不得假。
  三人,尤其是高孝璋,自晓事以来,动辄遭受训斥,此时感受到父亲的慈爱,心中更受鼓舞,也就是小高王身上没有长痈,否则他定要让汉景帝知道,什么叫一个皇子的自我修养。
  为父吸脓这种事,哪能由宠臣代劳。
  高澄让高孝璋三人回去歇息,明日再考核,但对于高孝瓘、高孝琮却没有放过。
  二人年纪尚幼,高孝瓘才七岁,高孝琮只五岁,考校的更多是学业。
  高孝瓘虽一心沙场报国,但他可不是莽夫性子,相反,其自幼聪慧,否则高澄也不会让他多读书。
  明明是个文武双全的苗子,要是给养成糙汉,岂不可惜。
  高孝瓘也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哪怕高澄离了洛阳,依旧刻苦读书,今日高澄所提问题他一一回答,未有错漏。
  到了高孝琮时,小胖子如今正在识字的时候,可他生性顽劣,否则也不会真的跟了高孝瓘往城门洞烤火。
  不好读书的他,在高澄离开后,专以戏弄宫人为乐,五个月的时间,新识不足百字,气得高澄命人给高孝琮屁股打了五板子。
  屁股肉厚实,下手有轻重的话,不怕把人打坏了,不会真有大聪明打儿子时照着脑袋打吧。
  小胖子捂着屁股哭哭啼啼去找他阿母元明月,高孝瓘也向高澄告辞。
  却听高澄突然道:
  “往城门洞里烤火,衬托你三位兄长的孝心,瓘儿倒是聪颖,但你示好了璋儿他们,就不怕惹怒了为父?”


第三百九十八章 宫妇
  知子莫若父,高孝瓘那点小心思哪能瞒过高澄,他要是个吃不得苦的性子,早就如高孝琮一般,在高澄离洛期间荒废了课业,也不会始终怀揣着为将的憧憬,做个顽劣的富贵闲王难道不好么。
  果然,只见高孝瓘挠头道:
  “孩儿猜想,以父皇圣明,定能看破,既然父皇知晓孩儿心意,断然不会因此生怒。”
  高澄狠狠瞪他一眼,佯怒道:
  “自作聪明,为父尚在,何需你自污示好兄长!”
  高孝瓘闻言,赶紧告罪,他总不能辩解父亲早晚有殡天的时候,跟兄长们结下一份善缘怎么也不会错。
  高澄不耐烦地挥挥手,将高孝瓘屏退,却在他临出门时,心血来潮,说道:
  “朕会为你指派一名宫妇,管着你的饮食起居,哪怕将来成亲,她也会随你出宫,为你看管家宅。”
  高孝瓘以为是高澄要派人管教自己,面色一苦,回头正要告饶,却听高澄淡淡道:
  “那妇人来自瑶光寺。”
  凭高孝瓘的聪明,又怎么猜不到那瑶光寺的妇人是谁,可不就是自己生母么,脸色瞬间转忧为喜。
  过往虽然也能随父亲去瑶光寺探望母亲,但高澄也不是天天往寺里寻欢作乐,后宫还有一群妇人嗷嗷待哺,久的时候,一两月才能去放纵一次。
  也使得高孝瓘与其生母聚少离多,如今一想到母亲以后能够常伴自己,等自己长大了也能奉养她,高孝瓘赶紧跪下,真心诚意给其父叩头谢恩。
  “行了,行了,莫将为父这明光殿给磕出个洞来。”
  将高孝瓘打发走,高澄忍俊不禁,这小子,确确实实是个孝顺孩子。
  可转念一想,他将母亲看得比自己这个父亲更亲近,却又吃起醋来。
  随着高孝瓘年纪渐长,高澄也不方便带他出入瑶光寺,事情要是传出去,什么高家父子同乐瑶光寺,那能听么。
  就在高孝瓘兴高采烈回去为母亲收拾屋子的时候,高孝璋、高孝瑜、高孝琬三兄弟一并在娄昭君寝宫问安。
  不止自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