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北魏末年- 第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慕容绍宗在缺乏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放弃夺取长安,他遵照高澄指示,立即对长安周边进行大肆破坏。
  此前窦泰领军四处宣扬与民秋毫无犯,到了这时候也成了一纸空谈。
  当然,事后高澄自然会找补:西魏叛军与他东魏又有何干,凡事都要讲点道理,总不能拿东魏的规矩去约束西魏的叛军。
  这群身陷关中三年的降卒,或许战斗力不如过往,但搞起破坏来,仍然是一把好手。
  留守长安的王盟、周惠达等人站在城墙上,目视城外各处火起,哭喊声不绝于耳,却冷下心肠,始终不愿出城援救。
  谁也不知道如今城外有多少叛军,贸然出城交战,一旦失利,长安被其趁胜夺取,谁也背不起这个责任。
  至于叛军到处宣扬宇文泰在前线兵败身死的消息,也只能吓吓那些无知的大头兵,骗不到他俩,毕竟这群叛军都能接到消息,不可能王盟、周惠达等人一无所知。
  “太尉可曾命令信使保密,只许告知丞相一人?”
  周惠达问向太尉王盟,他也担心后方生乱的消息会传至前线军中,动摇军心。
  王盟也是知兵的人,他安抚一句:
  “仆射请放心,盟已有交代。”
  若是东魏大军不曾入关,或许两人会立即带领天子及宇文泰的家眷出屯陇山或渭北,以避叛军锋芒,毕竟君子不立危墙,只需等宇文泰回师,轻而易举就能荡平叛乱。
  但如今形势不同,东魏大军入关,与宇文泰在渭水僵持,若是他们出逃,长安失陷的消息传至军中,必然生乱。
  正当两人在城墙上远眺的时候,又有信使登上城墙,告知咸阳失陷的消息,正是雍州人于伏德响应叛军举事,袭占城池。
  但此时他们也顾不得咸阳,周惠达与王盟一番合计好,当即下令,征召长安城中丁壮,协助守城。
  不过慕容绍宗见奇袭不成,早就没有再打长安城的主意。
  他领着一众叛军与裹挟的民众,一路向东攻略地方,就是要逼迫民众向东逃亡,最好是跑到宇文泰军中哭诉他们的暴行,将关中动乱的消息带去前线,这才是高澄挑唆降卒叛乱的目的。
  宇文泰是在第二日得知的消息,信使得了王盟的命令,一路守口如瓶,直到见了宇文泰才将降卒叛乱的消息告知,宇文泰当即升帐,召诸将商议。
  听闻降卒占据子城作乱,众将无不哗然,纷纷进言宇文泰回师救援,依靠长安坚城,与东魏周旋。
  却被宇文泰断然拒绝,他说道:
  “不可,为今之计当与高氏速战。”
  赵贵疑惑道:
  “东贼坚守营垒不出,我等又如何能与之战。”
  宇文泰拔出佩剑,往舆图上一指,咬牙道:
  “攻其必救。”
  众人都朝剑尖所指位置望去,却是蒲坂。
  宇文泰似乎存了换家的心思,蒲坂关系到东魏大军退路,若占据蒲坂,更能经浮桥东出,只是做个流寇烧杀劫掠,都能让关东大部分地区沦为焦土。
  更别提二十万并州胡西征,河东陷入前所未有的空虚,一旦渡河,焚毁浮桥,攻占河东,又因河北十万大军南下,协防河南,亦可趁势取河北。
  至于滞留在长安的家眷,此时也顾不得了,又不是没人给高氏做过俘虏。
  更何况宇文泰此举并非真要东出,而是逼迫东魏与他决战,若高家父子眼里真只有关西,他宇文泰还真不介意与对方换家。
  以一个残破的关陇之地,换取富庶的河东、河北,这笔买卖能做。
  至于粮食问题,作为东魏后勤转运的必经之地,蒲坂兵不缺少粮食,更何况渡河之后,无数城池府库等着他们去取。
  奔赴蒲坂的决议很快在西魏将领之间通过,在后方生乱,前线进退维谷的情况下,这确实是逼迫东魏与之决战的唯一方法。
  众将纷纷告退,回军中做东进的准备,宇文泰又找来萧纪,他也没有瞒着对方,将攻敌必救的计划和盘托出。
  如今长安生乱,归途被阻,萧纪也清楚只有随宇文泰在正面战场击败东魏,才有生机,当场答应了随他佯攻蒲坂,与高氏决战的计划。


第三百二十二章 试探
  高欢得知宇文泰拔营,却非回师,而是向东进军,当即招来众人商议,起初,高澄对宇文泰的意图摸不着头脑,但排除一切可能后,唯一剩下的选项无论多离奇,都将是最终答案。
  站在宇文泰的立场上,后方生乱,若是回师救援,敌军必然尾随,高欢也确实派遣薛延孤向西,埋伏于宇文泰的归途,只待他折返,前后合击。
  若与之决战,偏偏东魏又避战,总不能强攻营寨,只能迫使东魏出营。
  由于战场在关中,除了蒲坂,哪还有能使高家父子坐不住的选项。
  原时空中,在东西对峙期间,曾经有过一项很有意思的活动,即冬季凿冰。
  两魏分立初期,东强西弱,每到冬季,西魏士卒便要凿开黄河冰面,防止东魏来攻。
  到了北齐、北周的时候,局势有了变化,西强东弱,于是北齐士卒每年冬季就要去黄河凿冰,防止北周进犯。
  一旦真让宇文泰顺利东出,于黄河凿冰,焚毁浮桥,阻断归路,河东、河北作为高氏的根基所在,如今又是十年来最空虚的时候,真使他得逞,占据两河地区,与高氏换家,这残破关中,高家父子得之又有何喜。
  看透这一点的不止高澄一人,高欢以及部分幕僚也察觉了其中隐含的危机,与众将商议后,高欢立即派人追回薛延孤,试图领军阻截宇文泰,与之决战于河西。
  众将早已是摩拳擦掌,前番东魏避战,无非是高澄希望利用降卒叛乱的消息,使西魏南梁联军未战先乱,而并非兵将畏惧。
  得到高欢军令,众将纷纷调集部众,随他拔营追逐宇文泰而去。
  高澄集中京畿军各部骑卒,共一万骑,由高敖曹、斛律光二人分掌,前往拖延宇文泰行军速度,自己则领侯渊、刘丰以及京畿军剩余二万五千步卒,与亲信都一千亲兵作为前锋为高欢大军开道。
  薛孤延收到高欢命令,立即班师追寻大部队,而高敖曹、斛律光也在洛河、渭水交汇处追上了宇文泰,并与其精骑展开厮杀,互有伤亡。
  宇文泰得见高氏骑兵追逐,又有哨骑禀报,渭北有东魏大军隔河尾行,当即停下脚步,命部众结阵,等待东魏大军追来,欲要在此地与之决战。
  作为先锋的高澄最先出现,他南渡渭水,在与宇文泰相距仅数里处止步,由斛律光与高敖曹的精骑掩护,结阵等待身后的高欢大军。
  对面的宇文泰并未被高澄孤军所引诱,西魏将士背靠西潼关,严阵以待。
  由于潼关被东魏所夺,宇文泰在后世唐潼关的地点再造新关,即西潼关。
  不久,除去随斛律金镇守华阴的三万鲜卑将士以外,东魏各部陆续从冰面渡过渭水,与西魏各结军阵对峙。
  东魏有高欢麾下并州胡十七万,高澄麾下三万六千人,合计二十万六千人。
  西魏有六军主力四万八千人,十万州郡兵,以及萧纪麾下五万蜀兵,合计十九万八千人。
  在渭水与洛河交汇处,两方合计兵马超过四十万,摆明车马,铺开来,首尾悬远,一场大战即将打响。
  东魏在战前早就做好了在正面战场,两军对垒的准备,甚至这本就是他们的作战计划,所谓煽动降卒,也只是尽量争取优势而已。
  为此高澄也制定了相应的战术,即猛攻赵贵军阵。
  宇文泰改革军制后,创立八柱国制度,除自己与被拉出来立牌坊,不插手兵权的宗室广陵王元欣以外,其余六位柱国大将军赵贵、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分别各领一军,每军各八千人,即西魏主力六军。
  作为独统一军的实权柱国,赵贵的军事才能,与他站队的眼光相比,显然不值一提。
  无论是此前被可朱浑元从秦州驱逐,还是河桥大战、邙山大战,都有关于赵贵在战场上拉胯表现的描述。
  作为首倡迎立宇文泰的西魏大将,赵贵的忠诚度毋庸置疑,但他在战场上的坚韧程度,完全无法与同僚们相比。
  与电视剧中不同,两军对垒,并非全军压上,蒙头冲向对手。
  反而是在两军之间,数里的空旷中,不断派遣小股部队相互厮杀。
  两方交战十余合,从白日高悬战到夕阳西下,彼此互有胜负。
  而高澄也命人在双方小规模交战中,不断寻找赵贵部众所在。
  虽然各部都立有将旗,但没有人的视线好到能够相隔数里地,还能望清楚旗上绣得是什么字。
  高欢在邙山之战,遭遇斩首突击,也是因为有一名东魏士卒触犯军法,为逃避处罚于是转投西魏,向宇文泰透露了高欢的位置。
  一般来说,除非是在战场上太过招摇,否则即使两军对垒,也难以被发现具体位置。
  高敖曹素来轻视宇文泰,嗯,或者说他轻视高家父子以外的所有人。
  原本还想竖起旌旗、伞盖,却被高澄阻止,这样的行为无异于在战场上打开位置共享,哪怕没有招致敌军斩首行动,一阵箭雨袭来,运气不好都有被流失射死的可能,南宋将领殷孝祖即前车之鉴。
  两方又派出小股部队鏖战一场,力疲之后,交战双方纷纷退后,高澄立即找到退回阵中的斛律光,方才就是由他指挥京畿军一部与敌对战。
  高澄迫不及待地问道:
  “可寻见了赵贵位置?”
  高澄之所以派他出战,正因为斛律光被誉为落雕都督,目光自然锐利,高澄让他无需操心胜负,只需在乱战之中,注意西魏阵中赵贵所部位置即可。
  而斛律光果然没有让高澄失望,他斩钉截铁的回答道:
  “在敌左军。”
  高澄得知消息,立即打马在阵中穿梭,欲要去寻高欢,将消息告知。
  与此同时,方才与斛律光交战的西魏大将达奚武,也在和宇文泰汇报他所观察到的情报。
  原来双方都在利用小股部队鏖战来试探、观察敌军薄弱之处。
  毕竟两军的哨骑都不是吃干饭的,不可能都已经摆开阵仗了,还能放任对方摸到自己跟前,就近观察。


第三百二十三章 斩首
  高欢并不知道高澄为何执意将赵贵视作突破口,在这一时空中,赵贵也仅仅只是在秦州被可朱浑元驱逐的败绩。
  但他还是答应了高澄在战前的安排,毕竟所谓西魏六军统帅,看上去个个都挺猛,好像也就只有赵贵有过拉胯过往。
  就如同高澄信任斛律光的目力,高欢也相信高澄的判断,在获知赵贵位于地方左军以后,高欢立即调集彭乐、窦泰两人各领一万精骑埋伏于右翼。
  对此,高澄犹嫌不足,狮子搏兔,亦当用尽全力,更何况赵贵也不算是他兔子。
  他又将京畿军骑卒近万人,尽数交予高敖曹,使其一同与窦泰等人待命。
  毕竟所谓战争,无非是用自己的强点打击对方短板。
  赵贵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有如此福气,能让高家父子安排窦泰、彭乐、高敖曹这三位当世骁将各领万骑招呼他。
  但决心发动最后总共的东魏最先出动的却不是三位骁将云集的右路军,高欢派遣大将莫多娄代文与潘乐各领两万人,与高澄麾下京畿军步卒两万五千,共计五万五千人的左路大军,向西魏右军方阵逼近。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高澄身负高氏未来,自然不会领军奋战于一线,他将京畿军交由斛律光统管,侯渊、刘丰等人在战场上皆受其节制。
  方才大战过一场的斛律光经过短暂休息,再度上阵,脸上却不见疲态。
  二十五岁的他正值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尤其是听说段韶在徐州生擒梁将羊鸦仁,更是刺激到了斛律光,让他铆足了劲要在这一战建功。
  虽然没有被分去右军主攻,但哪怕只是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斛律光也下定决心要打得宇文泰心惊肉跳。
  西魏右军由李虎、独孤信二人领军,除各自麾下八千部众以外,还各自兼领一万州郡兵,共三万六千人。
  左军由赵贵、李弼所领,亦有两万州郡兵助阵。
  宇文泰早已在战前重新架构了六军,李虎、独孤信、赵贵、李弼麾下尽是步卒,而骑兵则临时被调拨至侯莫陈祟与于谨麾下。
  这一役,宇文泰命侯莫陈祟兼领于谨麾下八千骑,共一万六千骑作为预备队。
  而于谨则辅佐宇文泰统御六万州郡兵共萧纪麾下五万蜀兵为中军。
  东魏左军行至半途,刘丰领京畿军近一万弓手止步,与敌对射,其余步卒举盾冒着箭雨前行,每跑出百余步,总要停下来整理队形,方才继续向前进逼。
  真要如电视机里一般主将一声令下,全军埋头冲锋,以松散的方式冲击对方军阵,那样的行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