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早就清楚高澄的全盘谋算,对于这桩亲事,也是乐见其成,尤其是在见到卢氏容貌后,更加相信高澄至少绝大部分是出于公心。
  至于少部分私心……
  毕竟卢氏还是有几分姿色,身材姣好,大胸肥臀,也是个能生养的妇人。
  如果能够削弱范阳卢氏对幽州的控制,别说高澄纳一个卢氏,就算让他贺六浑再娶一个卢氏女,哪怕辈分上是卢氏的侄女,高欢也能认下来。
  他们父子俩确实重虚名,但若与实利相比较,名声什么的也都可以抛脑后。
  安抚了卢氏几句,高欢就急着与身旁的娄昭君商量婚期,秉持宜早不宜迟的原则,就定在三日后,晋阳城中。
  卢氏为公婆的满意而暗喜,但当高澄领着她与一众侍妾认识时,自卑感却让她怀疑自己真的能够获得高澄的宠爱吗?
  不提三名元氏女,李昌仪、李祖猗、尔朱英娥、小尔朱,她一个也比不上,就连王氏也胜了自己半分。
  其余诸女不清楚高澄的谋划,但单凭一个卢姓,操着河北口音,也能清楚这是在于范阳卢氏联姻。
  卢氏的容貌威胁不到她们,但奈何高澄为了防止后院争宠,采取轮班制,多一个人,一个周期就要多等一天。
  却也终究没人敢当着高澄的面甩脸色。
  或许有,但尔朱英娥一颗心都扑在高孝璋身上,半年多不见儿子,昨日才抱回来,哪能瞧够。
  高澄将卢氏带去书房,掏出一张纸笔,说道:
  “三日后就要成亲,细君父母虽然赶不来,却还是要通知一声。”
  卢氏握紧了手中的笔,心头略微闪过一缕失望。
  他果然是为了联姻娶的我。
  随即又摇头苦笑。
  也对,他这样的身形样貌,若我不是出身卢氏,又怎么瞧得见我。
  高澄将一切看在眼中,他慢步走近,从身后搂住卢氏腰肢,在她身后轻声道:
  “莫要多想,我身为渤海王世子,当朝大将军,没有人能逼我做任何事情,娶你进门,是我自己的主意,范阳卢氏门第虽高,你又何曾在我屋中见着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这两家的女子。”
  卢氏身子略微有些发抖,也许是兴奋、也许是羞涩。
  她大着胆子问道:
  “赵郡李氏呢?”
  博陵三崔与赵郡三李都是洛阳妇人们的谈资。
  高澄右手落了下来,在她臀上一拍:
  “多事!”
  正当卢氏忍着高澄右手游走,落笔写字的时候,书房外,有亲随通传:
  “世子,府外有人求见。”
第二百三十章 宋氏兄弟
  来人是一对同族兄弟,高澄听说姓名后,与卢氏耳语几句后,留她在书房中与父亲卢道虔写信。
  高澄命人去将那对同族兄弟引至会客厢房,自己却不急着先往。
  倒不是有意要晾一晾这两人,他要先回后院去找一名侍妾。
  宋钦道与宋游道端坐于会客厢房,哪怕高澄不在,两人也没有交头接耳,尤其是宋游道,挺直了腰杆,形似挺拔青松。
  两人都是相州广平郡列人县人(河北肥乡),一人字钦道,一人字游道,皆以字行于世。
  “二位久候了。”
  高澄进门朗声笑道。
  宋钦道、宋游道循声看去,会客的不止高澄一人,他身后还跟了怀抱次子高孝瑜的侍妾,前颍川王妃宋娘。
  不等两人向高澄行礼,宋娘却当先款款施礼,略带哽咽道:
  “小妹见过二位兄长。”
  原来两人与宋娘份属同族,尤其是宋钦道,更是堂兄妹。
  他与宋娘的祖父正是北魏孝文帝所留辅政大臣,吏部尚书宋弁。
  高澄与他们互通姓名相互见礼后,任由久别重逢的同族兄妹寒暄,自己则在一旁仔细打量着两人。
  与宋钦道的激动不同,宋游道还是板着一张脸,不苟言笑,他年长于宋钦道,约莫四旬年纪。
  高澄仔细思量此人过往与历史上的记载,对他这严肃模样,倒也能够理解了。
  宋游道是个老愤青了,性情刚直,嫉恶如仇。
  其父曾任渤海太守,亡故后,对于官吏馈赠,宋游道概不接受。
  其人事母极孝,众所周知,小高王最爱的就是像他这样的大孝子。
  宋游道在孝庄帝时曾任职中央,先后出任殿中侍御史、左中兵郎中,虽只是微末小官,却因作为,被时人称赞,誉之为‘见贼能讨宋游道。’
  后以卑官之位却与尚书令临淮王元彧交恶,愤而辞职。
  如今宋游道以白身相见,高澄却不能轻视,盖因历史上的宋游道就是高澄麾下第一恶犬。
  嫉恶如仇的他尤爱刑讯逼供,对于犯官也绝不留情,素以从严从重为标准,例如不惜以陈元康与兖州刺史李子贞有旧为名离间,使高澄怒杀李子贞,这种行为虽被朝士非议,兖州百姓却为宋游道设立生祠,题为‘忠清君’,李子贞在地方上究竟干了些什么事,可见一斑。
  所谓忠清,宋游道虽忠,但并不清廉,年轻时候父亲亡故连官吏馈赠都不接受的他,显贵后也曾收受贿赂,不过他所得财物都是用来救济同族旧友中的贫困之人。
  历史上被宋游道整治的勋贵有孙腾、高隆之、司马子如、侯景等人,对元氏宗王更是重拳出击。
  有这样一位好打手,高澄自然要好好利用。
  这般想着,高澄又看向望着从宋娘怀里接过高孝瑜的宋钦道。
  高澄对宋钦道了解不多,只知道他在北齐建立后在东宫教授高洋之子高殷,他这身份,结局自不必说,参与北齐大喇叭杨愔的密谋,在乾明之变后,随他一起赴死。
  想想乾明之变时高殷那懦弱模样,高澄不由暗自摇头,高殷自身性格是主要原因,宋钦道这位老师也不能说没有责任。
  当然,高澄对宋钦道了解最多的还是花边趣事。
  北齐灭亡后与婆婆胡太后一起做皮肉生意的穆皇后,穆邪利,就被指为宋钦道的私生女。
  宋钦道将怀里的高孝瑜抱给一旁的宋游道观看,受他脸上的笑意感染,就连一向严肃的宋游道脸色也缓和下来。
  “二位先坐,都是自家人,且坐下谈话。”
  待宋钦道将高孝瑜抱还给宋娘,高澄含笑招呼道。
  毫无疑问,两人都是自己需要的人才,宋游道这位吏治打手且不提,宋钦道能被高洋派去教授高殷,自身才学定然是不差的。
  然而一番详谈后,大为出乎高澄意料,宋钦道对文学、历史所知甚少,但对律法却深有研究。
  当然,学法也是正经出路,封述如今正在与人制定新律,高澄唤来奴仆奉上纸笔,当场为让宋钦道写下一条手令,让他持之往洛阳,参与制定新律一事。
  而对于宋游道,高澄也请他暂居尚书左丞,宋游道虽是白身,却是辞官归乡,重新起用无需苦熬。
  汉光武帝时,规定尚书左右丞的职权。
  尚书左丞辅佐尚书令,总领纲纪;
  右丞辅佐左右仆射,掌钱谷等事,秩均四百石。
  因此,御史中尉与尚书左丞并称为南台北省,纠察风气。
  所谓南台即指御史台,北省则是尚书省。
  御史中尉杜弼三代清廉,憎恶贪腐,但论起对付贪腐官吏的手段凶狠,终究是不如杨愔口中的恶犬宋游道。
  宋钦道与宋游道此行,本就是求用于高澄,对于他的分遣,更无不满。
  都是为他们量身安排,宋钦道暂时未得官身,但参与制定律法本就是在攒资历,宋游道嫉恶如仇,任职尚书左丞也符合他的心意。
  两人向高澄再三拜谢,又被高澄留饭,由宋娘全程陪侍。
  用过晚膳,高澄亲自将宋游道、宋钦道礼送出府,一番惜惜作别后,送走两人,高澄搂着宋娘的腰身感慨道:
  “不曾想娶了细君,不止为我诞下佳儿,更送来两名贤才。”
  宋娘抱着高孝瑜,身体微倾,靠在高澄怀中,脸色微红道:
  “自是夫君贤德著于四海,引得名士投效,与妾身又有何干。”
  高澄将宋娘搂得更紧,亲密道:
  “你呀,越来越可人了。”
  这话倒是不假,自打生了高孝瑜,宋娘丰腴了不少。
  与宋娘回到府中,高澄正欲回房歇息,却听芸娘禀报,卢氏还在书房之中。
  芸娘正是当初崔季舒所献兖州孀妇。
  高澄留在身边作贴身婢女,却并未收进房中。
  总要顾及影响,若将芸娘收为侍妾,引得各地州郡长官人人效仿,为他寻访美艳孀妇,将此当做晋升之阶。
  且不提高澄自己的名声,这官场风气也败了,辛苦数年,好不容易官场风气有些许好转,可不能坏在这种事上。
第二百三十一章 出兵袭扰
  高澄让厨房备了饭食,亲自端去书房。
  卢娘等的时间太长,已经趴在几案上睡着过去。
  寄给其父卢道虔的信文已经写好,高澄放下碗筷,拿起信文正要读,但声响却吵醒了卢娘。
  “大将军恕罪,妾身、妾身太困了……”
  卢娘略带惊慌,高澄不容她解释完,笑道:
  “莫要再唤大将军了,是我忙于会客,疏忽了你,你又赔什么罪,三日后你就要嫁我,往后自当相互扶持,这般见外,你活得拘谨,我看着也难受。”
  卢娘只觉得自己一颗心都要化了,这世上怎么有这么好看,这么温和的人。
  浑然忘了当日在洛阳,是谁亲自领兵抄没她公公郭琼一家,治以郭氏父子死罪。
  高澄放下信纸,又将饭食递给卢娘:
  “还没吃饭吧?”
  “妾身谢大将、谢高郎怜惜。”
  “怜惜可不是用在这里。”
  高澄正打算邪魅一笑,在书房整点花活,教教卢娘什么叫做怜惜。
  但转念一想,还有三日就成亲,何必急于一时,且忍几天。
  “用过晚膳,芸娘自会带你去安置,这三日我不会碰你,并非不喜,而是尊重,等你进门再行欢好,信件你自己封好了交给芸娘就是,她会安排人送去幽州。”
  说罢,高澄吻在卢娘额头上,转身迈步而走,独留她在书房意乱情迷。
  今夜按照轮班,高澄是要宿在尔朱英娥屋里,一番深入浅出的交流过后,尔朱英娥非要从乳娘房里抱回高孝璋。
  床榻上,睡在中央的尔朱英娥背向高澄,拥着那里边的高孝璋共眠。
  自打臭小子出生,尔朱英娥整颗心惦挂着的都是高孝璋,这让高澄感受到了冷落。
  也是,对于尔朱英娥来说,丈夫是大家的丈夫,儿子却独属于自己。
  顶多再认元仲华这位嫡母,但也改变不了她生母的事实,这份纽带不可能被切割。
  没有往日夫妻事后相拥共眠时的甜言蜜语,你侬我侬。
  一夜无话。
  翌日,寄往幽州的信件早已送去,一同离开晋阳的还有高澄发往洛阳的奏疏。
  表奏高慎为齐州刺史,宋游道为尚书左丞,举荐宋钦道参与新律修订。
  高乾的幽州刺史一职自然要等将来卢道虔被调走,再做安排,高乾对此心知肚明,在晋阳耐心等待便是。
  一连三天,高澄都在忙于会客与看重的晋阳文武加深感情。
  这些行为都是在得到高欢首肯后进行,毕竟晋阳是他的地盘,晋阳文武也是他的班底。
  中外府从事中郎张纂也得以借此机会,如愿以偿与高澄交好。
  高澄知道张纂的才能,三崔二张不如一陈的说法,他也有听闻。
  但高澄并没有向高欢讨要,毕竟挖角也不能太过。
  这次晋阳一行,不仅与一众文武结交,麾下更是搜罗了一批人才在麾下效力。
  文士有王峻、王纮、宋游道、宋钦道。
  更别提还有纥奚舍乐这名能被信任的鲜卑武士。
  有才之士,并不难得,难得的是忠勇之士,纥奚舍乐毫无疑问就是其中之一。
  三日之期一到,渤海王府锣鼓喧天,喜乐齐鸣。
  渤海王世子高澄时隔数年,又一次在晋阳纳妾。
  上一次还要追溯到元明月与小尔朱进门,同一天进门的二人,都为他诞下一名女儿。
  晋阳民众还记得那天的热闹场景,元明月确实是借了小尔朱的光,那场亲事大操大办,更重要的是为了安抚尔朱兆旧部之心。
  今日的婚礼起隆重程度一点也不输于过去。
  毕竟是要办给范阳卢氏,办给卢道虔看,让他们知道小高王这个二手女婿对待卢娘确实是真心实意,也要让他们感受到高氏的诚意。
  二手女婿也是女婿,大家都是一家,有什么事情也好商量。
  比如跟随卢娘家信一同寄去的还有一封高澄的私信,请卢道虔往晋阳任并州刺史,并提议高乾担任幽州刺史。
  不看实利,由幽州刺史转任并州刺史毫无疑问是升迁。
  北魏一朝司州牧一职因洛阳而位于天下州镇长官之首。
  东魏一朝,因高氏奉行晋阳-洛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