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北魏末年-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关西穷苦之地,不出数年,其士卒百姓疲敝,荡平关西,又有何难!”
  高欢军事实力拉胯,但他战略眼光却在线,高澄摆明要与宇文泰拼国力,这确实是最稳妥的计策。
  2000万打300万,飞龙骑脸怎么输!
  但高欢的问题在于他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去年冬天的头疾频发,让他痛不欲生。
  再来几次,高欢很肯定自己会走在宇文泰的前面。
  “阿惠,为父出身低贱,有今日之权势,本不应再有奢望,但若不看一眼长安,为父死不瞑目。”
  高澄见高欢态度坚决,甚至连死不瞑目这种话都说了出来,也不得不加重语气道:
  “父王为一己私欲,置天下万民于不顾,横征暴敛,然大军西征,耗用暂且不提。
  “如今宇文泰未尝没有一战之力,胜负难分,一旦重蹈沙苑之败,澄恐天下倾颓,关东再生祸患。
  “父王创业艰难(525年参与杜洛周起义),十三年辛苦才有今日局面,却急于一时,不顾将基业置于险地,但有变故,谁又能如父王善待天柱家眷,留我等阖家性命!”
  高欢闻言,脸色由红到青再转紫,若是过去早就逮着高澄一顿毒打,但现在一来是身体不如以前,二来是高澄已经十八岁了,不能再随意殴打。
  其实高澄确实夸大其词了,高欢不过是想加点税,以资西征,离横征暴敛还差得远。
  但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西征有风险,入关需谨慎,明明有万全之策,可以耗死宇文泰,却不用,非要拼一波,给机会,也难怪高澄言辞激烈。
  “你不信我能平定关陇?”
  高欢也不再喊高澄的小名,阴着脸问道。
  高澄面色坦然,反问道:
  “父王可有必胜的把握?”
  这一问却把高欢问住了,西征之前因贺拔岳之死,哪怕宇文泰迅速剿灭侯莫陈悦,甚至潼关伏击窦泰,对其人,高欢还是有几分轻视。
  但西征失败却让高欢正视起了这个对手,无论是与稳态放弃坚守,主动寻求战机,还是那一仗的结果。
  都在清楚的告诉高欢,在唆使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后,他给自己找了一个不逊色,甚至超越贺拔岳的对手。
  如今宇文泰有战兵不下四万,较之高欢麾下并州胡并不够看。
  但宇文泰本土作战,可以纠集州郡兵辅佐,高欢却不可能再携带大量州郡兵西进。
  其一自然是要防备南梁与柔然,其二也是财政支撑不起这么大规模军队西征。
  高欢扪心自问,有沙苑前车之鉴,他确实没有必胜的把握,那么问题又回到了高澄方才所言,是否真要为了弥补自己这个遗憾,置家业危难于不顾。
  许久,高欢问道:
  “若我执意要加派税赋,以资西征,阿惠当如何?”
  “父王有言在先,晋阳治军,洛阳行政,孩儿权势出自父王,父王若要横加干涉政务,请先免孩儿职权。”
  高澄郑重拜道。


第二百二十六章 季式殴兄
  高澄一反常态,敢与高欢起争执,自有他的理由。
  高欢之所以想要西征是担心时不假年,这是问题的关键点。
  把握住这个关键,高澄就无所畏惧。
  且不提高澄多年经营,党羽遍布整个河南,高欢能否将他废黜。
  次子高洋虚岁才十三,觉得自己命不长久的高欢,怎么可能废弃十八岁已然成年,羽翼丰满,又有威信的嫡长子,在乱世扶持一个未满十三岁的少年。
  这就是一个死结,高欢若有时间等高洋长大,也不会急于西征。
  正是这样的紧迫感才让高欢决定利用这次机会,让高澄结交晋阳文武,未将来的交接班做最后的准备。
  面对高澄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在自认为阳寿不长的情况下,高欢不可能真的免去高澄职权,悍然西进。
  高澄说得好听,请免职权,但他镇守河南那群心腹又该如何处置,高欢领军西进,由谁来代替高澄坐镇关东,靠虚岁十三的高洋,压下高澄遍布河南的党羽?
  高欢对此既喜又忧,喜的是自己无需担忧身后之事,有这么一个儿子继承家业,哪怕不能进取,做个孙权守成,绰绰有余。
  忧的是儿子太有主见,都能桎梏起他这个父亲。
  许久,让步的却是高欢。
  “既然有言在先,孤自然不会干预政事。”
  高澄并没有多少喜悦,从高欢的称呼也能听出来他的失望。
  称孤道寡。
  “寿命长短自有天定,非人力所能测,父王身兼汉胡之望,乃天命所归,终有事成之日,无需挂怀于心。”
  高澄安慰一句,他所熟知的历史,高欢死于547年的一场日食之后,距今还有9年。
  但看着如今高欢苍老的模样,高澄心底也没有把握。
  高欢摆摆手,他已经没了谈性。
  “旅途劳顿,你先回去歇息吧。”
  “孩儿告退。”
  “阿惠!”
  高澄刚走到门口却被高欢叫住:
  “少喝些酒。”
  高澄脸上洋溢起发自内心的笑容:
  “兑了水的。”
  高欢闻言也忍不住乐了,他笑骂道:
  “十一二岁时兑水也就罢了,快十八岁了,还耍这些伎俩,真不似北镇汉子。”
  “父王早些休息,孩儿告退。”
  “去吧。”
  高澄一颗心只因为高欢那句少喝些酒,在晚风里也是暖洋洋的。
  他也许心中还在怪罪自己与他争执,唱反调。
  但鉴于主薄孙搴醉死,他还是会忍不住关心那个在晚宴上一杯杯与人对饮的嫡长子。
  对于父亲高欢来说,自己依旧是最重要的人。
  怀揣着这份好心情,高澄思索一番,由薛虎儿、纥奚舍乐等人库直护送他去高乾府上。
  高澄来到高乾府前,只见府门大开,院子里闹哄哄的,也没跟人在外面值守,以为出了什么事,赶忙跑了进去。
  却发现满院狼藉,桌案被掀翻,酒水洒了一地。
  高慎鼻青脸肿,高季式被一群奴仆抱住,高乾正在责骂两人。
  “这,这是怎么一回事?”
  听见疑惑声,高乾回身望见高澄,赶忙住了嘴,又狠狠瞪了眼高慎、高季式两兄弟,这才对高澄无奈道:
  “喝高了耍酒疯,拦不住,让世子见笑了。”
  高澄与高季式相交七年,相伴左右,对他醉酒后是个什么模样心中有数。
  莽是莽了些,韩陵之战敢用七名骑兵,去追击尔朱兆近十万军队。
  但把二哥高慎打得鼻青脸肿,若非事出有因,绝不可能。
  高澄看了一眼高季式,见高季式不愿说,也不再多问。
  他让这些高府奴仆退下,有自己在,无需担忧生出什么乱子。
  待院子里只剩了高家三兄弟与自己的随侍亲卫,高澄这才与高乾等人说明来意,希望能够征调高乾、高慎往河南河北等地出任刺史。
  关东八十州,高澄手上最缺的够格出任刺史之人。
  高乾无论与高澄的关系,还是资历、影响力,自不必提。
  高慎往晋阳之前,就曾任光州刺史,只不过放纵部曲,惹得当地士民皆怨,不得已,这才由高乾求了高澄,被调来晋阳任职。
  原以为高慎在晋阳受高欢厌恶,得知外任地方刺史,定然喜不自胜。
  却见他脸上一阵青一阵白,一副尴尬地模样。
  高季式瞧向他二哥的眼神也颇具玩味。
  还是高乾出面应承下来,笑道: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高澄又看向高慎,高慎起身忍着脸上的疼痛,说道:
  “慎愿听世子吩咐。”
  既然高乾、高慎都已应下,高澄见高家兄弟之间气氛微妙,也没再久留。
  只是为高季式整理了下散乱的衣袍,为他拍去灰尘,当即请辞。
  高乾没有挽留,今夜家中着实乱,高季式在高慎担忧的目光中,将高澄送出府门。
  他不说,高澄也不问。
  高乾府中自有密探,用不了多长时间自然有相关消息传给他。
  果然,高澄回渤海王府没多久就已经弄清了前因后果。
  原来三兄弟在晚宴上没喝尽兴,又在自家院里开了第二场。
  这酒喝多了,人就犯浑,嘴上也没个把门,高慎居然与两位兄弟谈及今天晚宴上望见的高澄侧室李昌仪。
  其实也没说什么,只说若是让他先遇见了,宁愿休妻再娶。
  这话一出口,高季式当场就掀了桌子,一拳把高慎轰翻在地。
  大哥高乾兼通文武,老三高敖曹、老四高季式都是军中悍将。
  但高慎却与众兄弟截然不同,他自幼好读书,也因此得了高翼喜爱。
  更何况拳怕少壮,又哪是高季式的对手。
  于是被按在地上一顿爆锤。
  高澄得知具体消息,欣慰于自己平日里待高季式的好,没有白费,对高慎也没生出多少恼怒。
  原时空,高慎本就是休了高澄心腹崔暹之妹,另娶的李昌仪。
  这人酒后吐真言而已,高澄内心并未感觉到多少冒犯。
  当然,这在高季式看来就是高慎在觊觎高澄小妾,他与这个二哥感情自小就一般。
  一个好文,一个好武,本就不是一条路子的人,又有父亲高翼偏心,要真兄弟情深才叫奇怪。


第二百二十七章 幽州齐州
  若是换一个人,知道高慎垂涎李昌仪,也许就把侧室赐给了他,以邀买人心。
  史书上并不缺乏这样的例子,一个妇人而已,何足惜哉。
  但高澄可接受不了用自己小妾拉拢下属的做法。
  高家兄弟不愿多提,高澄也故作不知。
  这事一掀开,岂不是证明自己当年在陈元康府外等候高季式醒酒,是因为知晓高季式的酒后抱怨,而故意拉拢么。
  况且虽然感情不深,但到底是亲兄弟,否则高季式也不会特意为高慎隐瞒此事。
  高澄也懒得去捅穿这层窗户纸。
  对于高慎,只要不把他放在梁魏边境,以及东西两魏交界处就行。
  历史上他的投敌,一是因为高欢不喜,其次是因休妻与崔暹生怨,惹得高澄厌恶。
  在东魏这块地方,惹了高家父子,除了叛逃也没别的选择。
  这一时空,高欢对高慎的观感并没有多少改观,但高澄信重高氏兄弟的态度摆在这里,高慎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要在腹地举兵叛乱。
  翌日,清晨,高澄向高欢请问的时候与他说了要将高乾、高慎兄弟调去地方任职一事。
  当年高澄初任京畿大都督,领高敖曹,还有高季式南下,考虑到当时高慎也在胶东半岛任职光州刺史,因而才把高乾调来晋阳。
  今时不同往日,高氏根基已固,高澄在河南党羽密布,高氏兄弟中,高敖曹、高季式都已被他驯服。
  有家眷为质,此时也无需再将高乾留在晋阳。
  高欢并没有迟疑,当场答应下来,并没有别的提醒。
  他相信高澄会把一切因素都考虑在内。
  事实也正如高欢所料,高澄得了首肯,立即命人唤来高乾、高慎两兄弟,高季式未受招,却也跟着来了。
  高澄为高氏兄弟准备了两个去处,一个是幽州,另一个则是齐州。
  交由他们自己选择。
  “我为长兄,自该由我先选。”
  高乾冲高慎轻笑一声,对高澄正色道:
  “乾愿往幽州任职。”
  高慎正欲争辩,高澄却已经拍板:
  “既然乾邕(高乾)去幽州,齐州刺史一职便交由仲密(高慎)了,幽州非安宁之所,齐州却在腹地,数千家丁部曲就由乾邕带往幽州镇守,如何?”
  这数千家丁奴仆自有来历,当年高欢夺权,高氏兄弟各有出路,高乾弃武从文,在洛阳任侍中、兼司空,高敖曹在家丁部曲中挑选精锐,投身军旅。
  高慎领其余数千家丁奴仆往光州赴任,这才有了他放纵部曲,劫掠地方之举。
  对于高澄的提议,高慎没有异议,高乾也没有推辞。
  高乾、高慎都很清楚,高澄无论如何也不会再许高慎带着这群人上任,祸害地方。
  为了能够远离厌恶自己的高欢,逃出晋阳,高慎愿意做这样的置换。
  其中一个原因自然是,将这数千人带去齐州,三年免税期一过,为这数千奴仆缴纳的人头税每年就要数万钱。
  而派往幽州,高澄为了能使他们协助高乾看管范阳卢氏,必定不会放任不管。
  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出于对高乾让出齐州的感激。
  齐州对于高氏兄弟不同别的州郡,当年六镇在河北发动新一轮起义,朝廷难以扑灭,于是任命当地豪族为州郡长官,抵御杜洛周、葛荣等乱军。
  高氏兄弟之父高翼凭着当时还是宗王的元子攸,与高乾的关系,由白身提拔为渤海郡守。
  葛荣连破州郡,高翼带领冀州乡民渡河,安置在黄河、济水之间的齐州,又是元子攸斡旋,改齐州为东冀州,升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