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这般,免得耽误大事。”
  山氏连忙拒绝。
  高欢笑道:
  “向婶婶请安才是最大的大事。”
第二十七章 文书
  高澄接到高欢信件,安排好沧州诸事,抵达信都时,时间已经进入六月。
  “虎儿哥,你听说了吗?尔朱兆命高王将六镇旧部全数带回晋阳,要分配给契胡人为奴,这包不包括我们?”
  张末凑到了薛虎尔身前,低声说道。
  薛虎儿惊讶的看他一眼,疑惑问道:
  “你听谁说的?”
  薛虎儿一心习练厮杀技巧,消息没有妹婿张末灵通。
  破河西贼人一战后,张末已经迎娶了薛小妹,两人自是一家。
  “有很多胥吏看见了尔朱兆发给高王的文书,现在营中都传遍了。”
  薛虎儿瞟了眼一旁的刘延寿等人,这些人都是在大王山,由六镇降人中拣选,果然此时都是心不在焉的模样。
  “肯定不包括,我等又不是降人。”
  薛虎儿低声道。
  他也同情那些六镇降人的遭遇,好不容易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契胡却不肯放过他们。
  但他只是一名小队长,又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大王们的决定。
  六月初三,高欢携带高澄与诸将巡营。
  “大王,你曾与我们约定,要带领我们重建家园,当日之言可还算数。”
  “将我等带回晋阳给契胡为奴就是叫我等去死呀,大王。”
  “大王,怜惜下乡人吧。”
  “大王,我们不能回去呀。”
  营地内,出身六镇降人的士卒们纷纷跪在高欢面前,哀嚎痛哭。
  高欢似乎手足无措的模样,他痛苦地闭上双眼,两行热泪留下。
  许久,他才语气悲愤的对众人说道:
  “贺六浑与尔等都是北镇乡人,自应同气连枝,我又何忍见乡人们任契胡欺凌,将士们但请信我,不止你们,你们的家眷,所有六镇的部民都会留在河北,我贺六浑从未忘记过当日的约定,若有罪责,我贺六浑一人受之。”
  顿时三军齐声欢呼,高喊大王万寿,军心尽归高欢所有。
  高澄在身后旁观这场表演,自始至终这都不过是一场骗局,所谓尔朱兆文书,全是高欢捏造,也是他故意流传出去,为的不过是激起六镇降人对尔朱兆的怒火。
  高欢入主冀州已经两月,逐渐站稳脚跟,他开始谋划与尔朱氏的决裂。
  尔朱兆有这么位结义兄弟,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回到府中,高澄探望了母亲娄昭君与大姐儿、二姐儿两位妹妹以及六岁的弟弟高洋。
  “他贺六浑要做大事便去做,干嘛非要拿你一个娃娃差遣。”
  一见到自己的心肝儿被晒黑,娄昭君心疼极了,将他抱在怀中,一个劲的摩挲着他脸上的皮屑。
  “阿母莫要这般说,孩儿承了阿爷表字,怎么还是娃娃,况且孩儿身为世子,助力阿爷自是责无旁贷。”
  “阿惠说得好呀,不愧是贺六浑的儿子。”
  山氏在高欢、高岳的搀扶下走了进来。
  “孙儿阿惠,拜见祖母。”
  高澄赶紧从娄昭君的怀里出来,行礼道。
  “乖,乖,来,让老妇我好好抱抱。”
  于是高澄又投入了山氏的怀抱中。
  在军营之中高澄已经与高岳见过礼,高澄了解,从本质上来说,高岳与段韶是同一种人,贪财好色又吝啬,但又极为孝顺。
  高岳幼年丧父,是由母亲山氏独自抚养长大。
  因此,要与高欢这位最受信任的家族兄弟处好关系,不用在高岳本人身上花多少心思,诚心侍奉山氏便好。
  得了山氏喜爱,高岳自然会爱屋及乌。
  左右都是一家子,高澄从山氏怀中抬起头,对高欢说:
  “父王,孩儿当日在乐平城外,见识过尔朱兆麾下具装甲骑冲阵,一直忧心忡忡。
  “这些时日孩儿一直思虑对策,终于在史籍中寻见了车阵抵挡甲骑冲阵的法子,请父王调拨匠人造车。
  “孩儿以为有车阵阻拦甲骑冲击,再多造长柄大刀,专砍马腿,甲骑必可破矣。”
  高欢当场答应下来,高澄所言确实是对付尔朱兆甲骑冲阵的好方法。
  但难点是怎么让尔朱兆来冲击车阵,刘裕以却月阵灭南燕、破北魏之后,不会再有骑兵傻乎乎地直冲车阵。
  不过聊胜于无,多做些准备总不是错事。
  “阿惠准备何时回沧州。”
  高欢问道。
  “今日就启程,孩儿担心流言传入沧州,引得部民慌乱,早早回去也好安定人心。”
  高澄回答道。
  一旁的娄昭君却不肯干了:
  “怎地这般匆忙,多休息一日又如何。”
  她这段时间以来与高澄聚少离多,心中甚是想念,今日看见高澄形容憔悴,本就疼惜,又见他这般急着要走,身为人母,又如何不恼怒。
  高欢没有理会娄昭君的不满,应允道:
  “大事要紧,今后有的是阖家团圆的日子。”
  眼见高欢拍板,娄昭君也不再反对,只是撇着嘴,侧过身子,显然生了高欢的气。
  在娄昭君的陪伴下,高澄用过饭食,便领着随从们匆匆东返。
  果然如他所言,尔朱兆要六镇降人回晋阳做契胡奴仆的传言已经流入沧州。
  高澄才来到一处田地,就被部民们围了上来。
  “世子,大王真要带我们回去吗?”
  “世子你快回去劝劝大王,我们回去活不了的,我们不能回去呀。”
  众人七嘴八舌,周遭乱哄哄。
  小高王演技到底比不上大高王,眼泪在眶里打转就是流不出来。
  看来当日在漳水之畔,演技超常发挥眼泪鼻涕流了满面,是受了大高王的感染,当时高欢已经把情绪烘托到位了。
  高澄索性不挤眼泪了,他对众人说道:
  “澄此次回冀州,就是听了这些传言,特意向父王求证。
  “诸位,尔朱兆确实不愿放过我等,他强逼父王领六镇乡人返回晋阳。
  “澄与父王商议后,我们父子决定,宁死也不愿再见乡人受契胡奴役。
  “大家都放心吧,只要我们父子一日不死,六镇乡人就能在河北生存,我们不仅要活,还要活得更好。”
  与高欢军营一般,田垄间又是一片欢声雷动。
  高澄这番话也借由众人之口,在沧州部民之间传播。
  然而,六镇降人才安心了几日,又有一则尔朱兆的文书在冀州流传,这一次愤怒的不再只是六镇降人,还包括了高欢原有部曲。
第二十八章 决裂
  高澄忙于在沧州邀买鲜卑部民人心,他肯为高欢背上十五万妇孺的担子,正是清楚,那些在田地里帮助父母耕种的半大小子,终有长大的一天,如今的负担,就是将来的助力。
  而冀州大营,暗流汹涌。
  又一封尔朱兆的文书,从高欢处流传出来:
  尔朱兆下令高欢发兵攻打稽胡人刘蠡升。
  稽胡是匈奴别种,孝昌元年(525年),稽胡首领刘蠡升趁天下大乱,于云阳谷(山西右玉县)聚众反魏,割据河西山地,称天子,置百官,人口五万余户。
  倚仗险要地势,哪怕刘蠡升势力与尔朱氏老巢仅相隔一条黄河,依旧蹦跶到了现在。
  如果说第一封文书仅仅只是让六镇降人恐慌,第二封文书则激起了高欢部众的一致怒火。
  发兵日期定在六月十二日,众人也在愤怒与惶惶不安的情绪中备受煎熬。
  六月十二,高欢欲要发兵,尉景、孙腾为将士们请愿:
  “大王,此次西去,不知多少乡党埋骨他乡,能否宽延些时日,再行发兵。”
  无数期盼的目光望向高欢。
  高欢似乎陷入两难之中,他数次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摆摆手:
  “罢了,延后五日,众将士好生与家人团聚吧。”
  在军士们的欢呼声中,高欢走下高台的身影稍显落寞。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冀州大营开始有人串联:尔朱氏欲要我等死,我等为何不敢反抗。
  五天时间一晃而过。
  转眼到了六月十七,又到了高欢部众与家人生死离别的时候。
  “大王,再宽限些时日吧,尔朱兆命将士们远攻刘蠡升,就是存心让大伙去死。”
  “大王,就让将士们再与家人们相处些时日吧,这一去,就是生死两隔呀。”
  将领们的请愿又一次打动了高欢,发兵日期再次延后五日。
  六月二十一,第三次发兵日期的前一天。
  薛虎儿小队全员已经回营,军帐中死气沉沉。
  “明日还能延后吗?”
  张末喃喃自语道。
  薛小妹已经有了身孕,他不愿去河西送死。
  薛虎儿闷声说道:
  “大王仁慈,已经两次延误军期,再有第三次,尔朱兆定会问罪大王。”
  低头擦甲的刘延寿循声抬起头对众人说道:
  “尔朱兆前番命大王送我等西返,为契胡奴仆,被大王拒绝,因此才下达这份军令,目的就是要使我等送死,再将我等家眷分发给契胡。”
  两封文书就这般联系在了一起。
  “那我们的家眷……”
  张末被薛虎儿狠狠瞪了一眼,赶紧住嘴。
  刘延寿冷笑一声,讥讽道:
  “契胡贪婪,又怎么会只满足于降人家眷。”
  张末拽着薛虎儿的衣袖慌张道:
  “虎儿哥,不行的,小妹有了身孕,我不能让她去给契胡为奴,对了,大王,大王会保护好她们。”
  薛虎儿打破了张末的幻想:
  “大王为了我等,数次违逆尔朱兆,尔朱兆不会放过大王的。”
  帐中其他人也加入了讨论之中。
  “大王念着天柱的恩义,尊尔朱兆为主,但尔朱兆数次相逼,欲要置我等于死地,我等就这般任他肆意妄为?”
  “要不然我等去了河西之地,便投了稽胡,总好过为契胡送死。”
  “我们可以投稽胡,但我们的家人怎么办?契胡人能放过她们?”
  “那怎么办!你又有什么好法子!”
  “我只是要告诉你,投了稽胡,稽胡人也会奴役我等。到时我等在河西为稽胡奴役,我等家眷在河东被契胡奴役?”
  这时有个年轻的六镇武人感慨道:
  “要是大王愿意带领我们反抗尔朱氏就好了。”
  一时间将众人的目光全都吸引了过去。
  众人久久不语,小队长薛虎儿突然说道:
  “我宁愿与契胡厮杀而死,也不愿放任他们奴役我等家眷。”
  引得众人纷纷附和。
  一切正如高欢预料,麾下部众对于尔朱兆的怒火已经达到了临界点。
  六月二十二,第三次发兵的日子。
  为将士们送行的高欢恸哭道:
  “我本想带你等在河北重建家园,今日却要送你们往河西赴死,贺六浑愧对北镇乡人,也无颜面再立于天地之间。”
  出征的将士与送别的亲属闻声相拥而泣,十余万人的嚎哭声震动天地。
  “大王,尔朱氏不亡,我们北镇乡党过不上安生日子的。”
  “大王,尔朱兆猜忌于你,莫不如反了吧。”
  “我们宁愿与尔朱氏作战而亡,大王,反了吧,带领我们与契胡作战。”
  高欢在麾下将士苦苦哀求之下终于大声说道:
  “我等都是流亡异乡之人,本就情同一家,尔朱兆却要征发你等作战,如今,西行必死,继续延误军期,也要死,发配给契胡人奴役,还是死,将士们,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办!”
  “反了尔朱兆!”
  “诛灭尔朱氏!”
  十余万人齐声怒吼。
  高欢却没有当即表态,反而问向众将士:
  “一旦反叛,再无回旋余地,以契胡残暴,我等若是败亡,家眷必难幸免,如今尔朱势大,我等势弱,若要以弱胜强,必须万众一心,你等可愿遵从我的号令,不生二心。”
  将士们纷纷宣誓愿与高欢生死相随,敢生二心者,众人共杀之。
  高欢于是设坛,祭告天地,历数尔朱氏罪状,又与将士们盟誓讨灭尔朱,正式与尔朱氏决裂,于信都举旗建义。
  古代消息交流不畅,高欢利用信息差,派遣李元忠回殷州聚集部曲。
  李元忠借助宗族势力与自身人望,迅速带起一支部队,威逼殷州治所广阿(河北隆尧县)。
  尔朱羽生麾下五千殷州兵在信都之战被高敖曹击溃,如今新军战力尚未形成,面对殷州大族李氏的叛乱,不得已向邻居高欢求援。
  高欢迅速派遣高乾领军救援殷州,高乾屯军广阿城外,单身入城面见尔朱羽生,为他出谋划策,以此赚取了尔朱羽生的信任。
  尔朱羽生被高乾以慰军为名骗出城后,高乾立即翻脸,擒杀尔朱羽生,殷州就此平定。
第二十九章 流言
  高欢擒杀尔朱羽生,正式与尔朱氏决裂,最先反应的却是观望已久的幽、定、灜、相等各州士人。
  也难怪河北士人选择观望,高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