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城领着众人,闲庭信步,回身便看着一个部族少女,微微一笑:“吓到了没有?”
  少女一呆,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事,不过显然她还是有些害怕的。
  “你叫什么?”
  马城伸出手来,颇为爱怜地摸了了一下她的头。
  少女惊慌,忙道:“我叫……塔娜丽。”
  马城不悦,淡淡道:“这个名字不好。”
  少女身后一个部族头领,老迈的身体一颤,脸色有些发白。
  马城淡淡道:“这么大了,没取个汉名?”
  一瞬间,空气几乎凝滞。
  在场的马灿,李争鸣等帝国将领,一个个都若有所思。这么大了也不取个汉名,这居心未免不良。
  “扑通!”
  少女吓的腿一软,双膝跪地,战栗着。她身后老迈之人,更是额头上直冒冷汗,一时间汗如雨下。
  也是他急中生智,颤颤巍巍的迈步上前,忙道:“是老朽糊涂,糊涂了,殿下恕罪。”
  此时,一片死寂。
  沉寂中,马城却又微微一笑:“既如此……本王便僭越了,给你取个汉名如何?”
  少女与老迈族长一呆,赶忙应诺,捣蒜一般猛点头。
  “好,好。”
  马城稍一沉吟,笑道:“就叫李欣然吧。”
  “好!”
  四周围,一阵恭维声四起。
  “太史公云,上有欢欣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好寓意!”
  这话出自史记,其中意味更是深远。
  那对父女更是如释重负,慌忙谢恩,往地上磕了四个响头。
  马城一笑:“真没有想到,他们居然会是这么漫不经心地教书,本王刚才已经责罚过他们,以后你就先住在这里吧。”
  那土著少女,战战兢兢“多谢大王,欣然一定会认真学习课业,再也不让大王担心了。”
  马城点点头,一直面带笑容,不时将这些部族子弟叫过来,叮嘱两句,偶尔还抚摸他们的头发以示鼓励。
  一旁马灿笑而不语,李争鸣也笑了笑。
  “大帅英明。”
  然而,这看上去其乐融融的一幕,在如今这样西域大乱的背景下,却多了说不出的意味。
  马城笑了笑,带领众人远去,接下来便是该赏的赏,该罚的罚,颇有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意味。
  三天后,里海西南。
  明军歼灭了来犯之敌,大举出营,重新将前线各大军堡收复,这一退,一进,便将方圆数百里内的叛军,一扫而空。
  清晨,李卡儿还没爬下木栅,就看到堡门打开,然后听到不下的大嗓门震天响起。
  “李哥,李哥,帅营来人了,你快下来。”
  吊桥放下,有三人昂然走进墩来,正是帅营亲卫与几个人。后头,还跟着一辆四轮马车,马车上满载着物资。
  一名传令校尉走在最前,一脸笑容:“恭喜,恭喜。”
  李卡儿忙迎了上去,与校尉寒暄。不久,校尉取出嘉奖文书,又摆了摆手,命人将马车上的物资卸下。
  除了军械补给,还有大宗牛羊肉,勋章若干,最后又笑容满面,递过来一张升职文书。
  李卡儿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一时间似乎说不出话来。
  他的副官喜道:“这可是真的,真的升了?”
  校尉大笑一声:“那还有假的?”
  “给团帅大人道喜了!”
  这一升,将李卡儿从营官升到团帅,也算是连升两级了。战争时期便是如此了,军功永远是升官进爵的灵丹妙药。
  一瞬间,欢呼声响起:“一下子实授两级,真是可喜可贺啊。”
  李卡儿听得呆了一呆,心内也是狂喜,终于升官了,这时堡内众人纷纷围上来。
  在校尉的解说下,各人才明白,此次西域大乱,随着辽王殿下亲临前线,也开始了一轮清洗。原西域总督府麾下,不少主官以失职之罪,革除军职,强制退役的极多。
  一大批人掉了官帽,只能退出现役,回乡养老。同时,随着大批兵学生们成长起来,开始大规模的补缺。
  这自然也是马城有意为之,趁此良机加速在帝国军方,完成一次大换血。
  于是乎,在马城严令,各方运作下,报功,提拔前所未有的快,效率出奇的高。这高层的运作,李卡儿等人不太明白,这不妨碍众将官皆大欢喜,升赏之人众多。
  李卡儿升官发财,自然不会忘了老部下的苦战之劳。
  他荣升团帅,依照大明军制,他的团里哨官以下军职,都是可以自行任命的。于是乎,他将几个兵学出身的老兄弟,一并提拔为哨官,各人还另有上次不等。而阵亡的部下,也分发了不菲的抚恤。
  做完这一切,堡内各人都是一片欢呼。
  传令校尉笑了笑,便翻身上马,急欲告辞而去,李卡儿赶忙率领麾下将官,送到堡外,不敢有丝毫怠慢。
  那校尉临走前,又笑道:“今日来,除了给李团帅荣升喜讯外,另有一事,白帅专门邀请李兄弟,与各位新晋升的主官,前去帅营赴宴。白帅可是亲自备宴要为众位庆贺。”
  “并且,白帅也是点名要见李团帅你的!”
  此言一出,堡内各人都是一惊,没想到李卡儿这么受上官赏识,不说众人羡慕的神情,就是那名校尉,也是满怀嫉妒地看着李卡儿,这小子命也太好了,被白帅亲自点将,如今又立了大功,再次被白帅召见,真是祖上烧了高香了。
  看着李卡儿,他麾下众位将官,欢欣鼓舞。年纪轻轻就升为团帅,而且……又深得上官赏识。
  李卡儿也是大喜,连升两级不说,还得上官如此赏识,看来真是天上的馅饼掉下来了。
  不过他面上倒是没有得意忘形的神情,对着那传令校尉仍是恭谨有礼,看得校尉暗暗点头,这小子倒是个沉稳的人。
  当日校尉离开后,很快李卡儿所部,开始扩编。
  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战斧营
  扩编后的李卡儿部,兵员三千,全是骑兵,也便是一个骑兵旅级别的编制,下辖四个骑兵团。
  骑兵旅,这也是明军内,全新出现的编制。
  这道理也很简单,战场太大,兵力无法覆盖,只好将编制打散,将一个个骑兵军拆成旅级作战单位,来独立使用。
  如此一来,每个骑兵旅便担负起了,独立作战的职责。这也是马城,白焕章对明军,拥有绝对自信的体现。
  一个骑兵旅三千骑,足够在西域横着走!
  在里海南岸建立了稳固的后方,紧接着,一个个骑兵旅出发,成群结队的向南,向西大举进攻,解开了明军反攻,平叛大战的序幕。
  三天后,波斯。
  大批明军骑兵出里海,进入波斯高原,兵锋自指德黑兰!
  德黑兰这座被叛军占据两年的古城,大战一触即发。
  说起来如今的波斯……便只有一声长叹,这个雅利安人创造的帝国,被奥斯曼长期压制,在长久的没落之后,终于抱上了大明这条粗腿,才刚刚看到一点复兴的希望。
  再一次,波斯人的希望被大规模叛乱,抹杀在萌芽之中。
  对波斯人,大明乃至马城,都是抱着宽容的态度,乐意见到其重新壮大,毕竟这是西域一个另类。
  在这场叛乱中,波斯人的抵抗还算坚决,只不过好虎架不住群狼,两年后,波斯全境大部沦陷,只有一些地方势力还在坚守。
  李卡儿所部,在古老的高原上,拉成了长长的行军队列。波斯高原,其实算不上一个高原,过了山口便是一片平坦的大盘地,海拔也不过千米。
  李卡儿举目四望,对副将道:“三天了,见不到半个人影,各部一定是冒险抢功去了,咱们也得加紧了。”
  他的副将也是他的同乡,瑞典人,叫做李胜。
  当即两人议定,由副将李胜率侦骑三百,日夜兼程,直奔德黑兰。李卡儿统帅余众沿路跟上,德黑兰城外围,此刻已是人心惶惶。
  不久,李部抵达一座小镇,扎营休整。
  “这镇子甚小,兵马太多反而不好。”
  李卡尔命部下轮番进镇子休整,并且向后方沿途增设临时哨所,以保证消息的畅通。
  进兵到了此地,与德黑兰已经是举烽火亦可相望的距离,只是道路是山路,不太好走。
  镇内,旅帅部。
  一群高级将官围坐一团,拿出了一张在路上画的地图来。
  一名参谋军官道:“咱们去德黑兰有两条路,一条是经东路去,这条路地势狭窄,德黑兰城易守难攻,很难办。”
  “另外一条西路,这条路地势开阔,适合骑兵奔驰,不过也有一个难处,那就是沿途缺水乏粮。”
  “咱们从东路去,容易被伏击,若从西路去,只要咱们大兵压上,雷霆一击,便可将其击溃。”
  几人议论着,都主张走西路,德黑兰自沦陷两年以来,一片赤地,等于是坚壁清野了。
  这样的战场环境,尤其适合骑兵奔袭,决策定了,剩下的就是执行。
  此时,副将李胜道:“旅帅大人,我们能否组建一个战斧营?”
  “战斧营?”
  李卡儿知道,李胜本身,也是一个使战斧的好手。战斧也是北欧兵,压箱底的真本事!
  “对。”
  李胜道:“咱们骑兵旅不断扩张,老兵都派去带队,又以骑兵为主为主,很少集中地用到重步兵,可如今要攻城了,标下以为……”
  李卡儿眼睛亮了起来,跟着点了点头,这攻城战确实麻烦,是重步兵发挥的大舞台。
  李胜又凑了过来,低声道:“咱们军中现存战斧一百多把,我手下原来有三十把,都带来了。”
  李卡儿又点了点头,能使的动战斧,这帮人都是军中好手,不止只会骑马冲锋而已,或在带兵,或暂时改为步兵,下马步战,或许能生奇效。
  他听得砰然心动,叫了几个团帅来商量,几人都表赞成,立刻从各团中,将这一百三十人抽调了出来,组成了一个步战队。放眼望去,这些人全部都是瑞典兵,有些已经做到了队官,哨官,这时却都应命组队。
  李胜又道:“只一百三十人,威力未现,可再以大力士三百人,组成两队,为之侧翼,合成一营。”
  他也是使战斧的高手,平时骑马打仗,发挥的都是骑兵的威力,他常寻思,骑兵的优势固然要加强,瑞典重步兵的传统也不能丢,他对战斧执着沉迷,因此在平时,也常常想着如何恢复瑞典重步兵的战法。
  这玩意,除了人高马大的北欧兵,还真不是谁都能玩的。
  战斧是北欧兵的制式武器,也只有他们才玩的转。
  “好!”
  如此,李卡儿,李胜等人达成一致之后,行动极为迅疾,只半日功夫就将编制的问题解决,组成战斧营,以副将李胜为战营营官。
  当日战斧营成军,一个个从未见识过的新兵,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忽然听李胜下令,战斧手猛地冲出,以极简单却又极利落的招数向前劈斩,两翼战斧兵跟着踏上,抡起斧头斩劈。
  一百八十把巨大的战斧同时挥动,卷起来的风啸之声,令人听了便觉得皮肤一阵发寒。
  只瞧了几眼,心中大生敬畏,也都想:“好厉害!”
  翌日,骑兵旅继续进兵,一路狂飙突进。
  大军逼近德黑兰,一路上不见人烟,到处都是一片焦土,也是大明与叛军一决雌雄的堡垒。
  快则两日,迟则十天半月,随着大批明军骑兵旅的抵达,会赶到了吧,大战一触即发。这一次是以堂堂正正之师,发起的攻城大战,几乎可以说是大量明军学兵,从未未经历过的战争。
  所谓攻城战,必然惨烈,并且旷日持久。
  此时明军各部,已经开始显现出各自不同的作战风格了。以老兵为主的明军精锐部队,都显得很冷静,无论是行军扎营,还是轮值守卫都显得秩序井然,看不大出马上就要临敌了的样子,没有什么激动,也没有显露出恐惧。
  以学兵为主的新建骑兵旅,则士气高涨,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
  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试探
  此时兵临城下,李卡儿所部,接连遇到了几支赶来的友军。
  各部将官一个个变得亢奋起来,有忧患,有欢喜,有期待,有暴躁,一会为即将到来的大战显得很兴奋,一会又焦躁起来。一些新补充来的,尚未上过战场的新兵,则心中不免有几分忐忑。
  一场大型战役正在酝酿着,硝烟终于近了。
  六天后,李卡儿所部的视野里,终于出现了一座叛军的了望塔。
  勒住战马,放眼望去,李卡儿嘴角溢出了三个字。
  “德黑兰!”
  一座坚城屹立在辽阔的平原之上,与西北部的高山,雪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且这里植被茂密,绿树成荫。
  这景象,简直是老天爷精心雕琢的神迹。
  只不过,此时的德黑兰城规模,远远比不上后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