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骑- 第7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哈!”
  白焕章大笑,令旗一变,反而加派兵力,向两侧迂回包抄。
  城外,一片大乱。
  “杀!”
  忽闻山上,马蹄声轰鸣。
  李卡儿率一营兵,三百六十骑直冲下来!
  其实,这一营兵的实战经验,都颇为不足。然而胜在训练,组织都十分严密。这时靠着数百骑一起奔腾冲击,就将缺陷都掩盖住了。
  原本,大明精骑面对胡骑,以少胜多的战例也很多,诸胡对明军的敬畏已深,所以这时但望见了明军的气势,气为之夺,打马就跑!
  “希律律!”
  三百六十骑都是新兵,黑夜之中,但望见李卡儿那根长枪,就往那里聚拢,数百骑,先冲入了东南方向的叛军大队中。
  此时,叛军正在行军状态,哪里挡得住,居高临下冲下来的明军骑兵?
  三百六十骑呼呼狂叫,横冲直撞。
  “噗,噗!”
  当面,上百敌骑落马,余下的望风而遁。
  “杀!”
  不多时,明军骑兵将叛军轻骑,杀了个七零八落。虽是以实击虚,但初战告捷,士气仍然大振!
  “杀!”
  长枪一指,新兵营又向正南方向的大队叛军,狂涌而去。
  当面之敌,疯狂逃遁,却仍有零星羽箭射出,但数量既少,准头又差,显然射箭者心慌意乱。
  明军骑兵,口中嗬嗬作响,群马十步起驰,二十步加速,三十步后已是放开了四蹄!
  当面之敌,一片大乱,零零散散的羽箭飞出,却是无力阻挡,明军只有数骑中箭跌倒,其它骑兵却已冲到近前,带着冲锋的惯势,碾了进去。
  “看,旗号!”
  此时,水寨里,亮出旗号。
  李卡儿在几个月间,接连打了几场小仗,对战争的认识也脱离菜鸟级别,逐步向专业级别迈进了。
  这时已有些许见微知著的能力,看到旗号,便知是这仗打的太顺利,务必全歼,不肯放跑了半个!
  这时叛军的轻骑,已经被吃掉了一半,潮水般的溃兵,向后方打马逃走。
  “杀!”
  此时,李卡儿全营,大半骑兵陷军于敌我大部队之间,无法集结。
  “跟我来!”
  情急下,他召集身边少量亲兵,约五十飞骑脱离大队,绕了个弧形,从敌人兵力空虚处突入。
  五十飞骑,冲上万骑,这仗打的已经发疯。从远处看,便像是一头恶狼,撵着一群肥羊,在平坦的草原上狂奔。
  “哈哈。”
  水寨,望楼上,笑声四起。
  “真是乌合之众。”
  “不堪一击!”
  五十骑追着上万骑打,这光景,已然回到了盛唐年代,甚至犹有过之!
  眼瞧着,五十明骑甲胄鲜明,凭借优质辽东改良战马,死咬着叛军将领不放。李卡儿一骑当先,冲到了那叛军将领马后。
  “噗!”
  枪影一闪,刺了个透心凉。
  “好!”
  水寨,望楼上,众将望见,忍不住喝了一声彩!
  一些新锐将官,一个个看得血脉贲张,又羡慕不已。
  这时战场的形势已无悬念,便有众将,请令道:“大人,如今已无需守城,请许我带麾下人马出城,收拾残军。”
  白焕章许了,又从副官手中接过千里镜。
  见成群结队的明军骠骑,从两翼包抄,从中央突破,凭借自身战马的素质优势,杀的叛军人仰马翻。
  此时,明军大胜,成群结队的追杀,追亡逐北。
  这场仗,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便结束,明军打得干净利落。
  来犯叛军共两万多骑,兵力不弱,却遭遇伏击,大乱之下半数被歼,半数被俘虏,逃走者寥寥可数。
  明军的伤亡却甚微,将领中,只有十几人在混战中被流矢所伤,但也无性命之忧。
  这样一场胜仗,算是为西域平乱之局,开了一个好头。
  半个时辰后,明军开始清理战场。一匹匹高头大马,在尸横遍野的草原上,踩着小碎步,行使着胜利者的权力。
  战场上,伤者极多,一个个蜷缩发抖,全然不见了往日的威风。
  “营头,这人还没死呢。”
  李卡儿勒马,见麾下骑兵用枪,戳了戳一个叛军将领:“给他医治,尽量留住他一条性命。”
  然而,水寨中,亮出旗号。
  “我不要俘虏!”
  一瞬间,死寂。
  李卡儿麾下亲兵,一个个缩了缩脖子。
  “噗!”
  毫不犹豫,李卡儿出枪,刺死了那叛将。
  “噗,噗!”
  战场上,一时间,明军凶悍毕露!
  三月三,上巳节,相传是轩辕黄帝的诞辰,汉代定为节日,逐渐发展为临水饮宴、踏青赏花、男女相会,甚至乞子求福等等习俗,也都在这一日。
  傍晚,瀚海城。
  亲兵来向马城禀报,胞弟马灿,老将李争鸣一行数千骑,已至瀚海城,今日一早便来觐见。
  马城大喜,吩咐道:“叫他两人快些进城,明日一早,顺便踏青游玩。”
  夜色迷蒙,马灿,李争鸣率亲兵入城,入总督府。
  “哥!”
  甩镫下马,马灿笑嘻嘻道:“小弟来迟,恕罪,恕罪。”
  多年不见,马灿也已步入中年,蓄了胡子,看上去有些威严了。
  马城心中欢喜,笑道:“你如今,行事倒四平八稳了,少了趣味。”
  左右大笑,李争鸣也笑嘻嘻上前,见礼。
  “参见大帅。”
  “免了,免了。”
  这一见面,不胜欢喜,免不了小酌几杯。
  此时,轻骑入府。
  “捷报,水寨大胜!”
  众人一僵,不由得大笑。
  马灿奇道:“这就胜了?”
  “这仗打的……”
  一时间,总督府内议论纷纷,很快便传开了。此时,尽人皆知那位白帅,怕是要大用了。辽王用他,便是让他去镀金,有了这场大捷,白焕章顺理成章的再升一级。
  此时,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也代表着大明帝国,对西域各部的耐心,用完了。
  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门生
  稍后,马城先是细细看了一遍,捷报的内容。
  捷报上,详细地描述了整个的战斗过程,包括事先白焕章的定计,以及后来,明军伏兵四起,将叛军两万余众全歼,等等的全部经过。
  马城一笑,将奏报递给马灿。
  马灿看东西的速度很快,不多时,已将满满一页的捷报看完,交给李争鸣……两人相视肃然。
  此战之前,众人对白焕章不免轻视,此战后,纷纷肃然。
  这仗打的,极为爽脆。
  马城重又拿起捷报,晃了一晃,笑道:“读完此篇捷报,二位有何感想?”
  马灿忙道:“臣弟,感想颇多。”
  “这第一,全歼此股贼寇,以水寨为中心,立稳了脚跟。从此之后,只要不出大的差错,就军事上而言,白帅便进退自如了!”
  “水寨之兵可西进,可南下。”
  马城一笑,也不多言。
  马灿又道:“这第二,臣弟,要贺喜兄长,得了一员虎将!”
  一旁,李争鸣忙道:“然也。”
  “焕章这人,才识俱佳,有卓越之眼光,也有担当。”
  马城一笑,事实上,他不但因此而高兴,更因此而欣慰。
  想当初,白焕章只是个落魄举人,历年来通过战场厮杀,终于如一块璞石,渐渐有了一点玉的模样。
  他如何能不欣慰?
  打天下时,要的是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将,好为他开拓疆土。
  可现如今,大明盛世,麾下虎贲之士何止万千。最迫切想要的却就不再是勇将,不再是一勇之夫,而是可堪大用的帅才了。
  马灿笑道:“兄长,可真是有识人之明啊。”
  马城笑骂:“少拍马屁!”
  营内,哄堂大笑。
  此时,有将领从营外,匆匆赶来。
  “什么事?”
  “禀告殿下,各部族长……到了。”
  马城微微一笑:“快请。”
  片刻后,大营外。
  “欢迎,欢迎!”
  马城领着一行约三五十人,迎了出去:“各位族长大驾光临,马某有失远迎,恕罪。”
  营外百余名族长,忙道:“小臣不敢,不敢。”
  一行人,进入帅营。
  落座,众将参拜,人人心中都带着几分笑容。百余位族长身旁,都带着一个个少年,像是自家子侄。
  帅营里,气氛微妙。
  前线才刚打了个歼灭战,这百余位族长,就把子侄送来明军帅营,这便是质押。
  “咳咳。”
  尴尬中,一位族长轻咳:“我等仰慕殿下日久,今日,终于得以见到天颜,此生无憾……
  “族长多保重。”
  马城轻轻挥了挥手,眼中全是殷切的期盼。
  “我大明国运,都仰赖各位的忠心和努力,还请各位之后要继续如一,也要保重自己。”
  几位大族长忙道:“小臣,谢恩,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几位大族长,汉话学的不错,连名言警句都是信手拈来。
  马城更是欣慰,看起来,白焕章这一仗,打的着实不错。
  一位大族长,看了看马城脸色,又道:“其二,我等此番前来,也是仰慕大明文化。”
  “不知犬子,有没有这个荣幸,拜入千岁门下?”
  马城一笑,摆了摆手:“留下吧。”
  顿时,一片欢欣。
  拜在辽王马城门下,如今,在西域已经成为,人人追捧的事。是时尚,也是荣耀。
  自然,并非是说这些人,真的是马城的门生,这只是一个嘘头。然而,便只是这样一个嘘头,便足以让这些门生身价倍增。
  代价是,从此贴上了效忠大明的标签。
  入夜,帅营。
  帅营深处,有一排房舍,看着有些简陋。
  房舍中,传来朗朗读书声。这一路走来,马城收下的门生,不下八百,颇有一些桃李满天下的意味。
  步入校舍,教授,门生纷纷起身。
  “殿下!”
  他们慌忙起身,行礼。
  “好,好。”
  马城一边安抚,一边拿起书帖,仔细看了起来。
  这里教的是,汉唐文化,唐诗,宋词,陶冶情操的效果极好。
  这时节,西域各地,十分推崇大唐的诗歌,几乎人人都会吟诵那些知名诗人的诗作。
  而这些诗人当中,最受欢迎和崇拜的诗人,自然就是白居易了。
  什么《千载佳句》,共收诗人,诗歌一千多首,而白居易一人之作品即占了五百多首,几乎接近占了半数。
  教化蛮夷嘛,如今,这西域已经有了……文坛的氛围。
  西域文坛,崇尚唐代诗文,每当文人或者贵族相聚,以及饮宴,大多都会吟诵汉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而对大部分初学唐诗的人而言,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是难以作出好诗的,这就需要一种范例或辞典,以供借鉴模仿。
  由于其诗通俗到“老妪能解”的程度,无论是本就喜爱他的文采的文人贵族,还是一般的平头百姓,都能做到雅俗共赏,白诗自然,也就成为了人们眼中最佳的学习教材。
  比较起来,李白过于飘逸,杜甫则过于沉重,而平实当中又有娴静和哀愁的白诗,则更受西域的文人贵族喜爱。
  而白诗当中,最受推崇和喜爱的当然就是《长恨歌》,这首凄凉哀婉的长诗千百年来,都让这些贵族之后,深感共鸣。
  不过,马城脸色,有些不悦。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啪!”
  随手,马城将课本摔在桌上。
  猛然间,几个教授吓得两股战栗,不明所以。
  “教什么长恨歌?”
  马城不悦,微微皱眉。
  几位教授,夫子面面相觑,绝没有想到,居然会因为长恨歌,而惹来殿下的雷霆之怒。
  “白诗里,这么多佳作,可不能随意选诗文来教!”
  马城一副,不悦的样子:“白诗里面好诗无数,有许多比长恨歌更好,你等,就不知道另行挑选吗?”
  马城重重一拂袖,不悦离开。
  “本王,知道你们都已经闲散惯了,视教化为苦差,整天就想着应付了事,罢了,你们不肯用心,那就罢了。”
  “下官……下官知罪了……”
  几位教授,承受不住压力了,低下了头。 殿下不悦,那就删呀,教化蛮夷这活计,做起来也是战战兢兢,不容易啊。
  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团帅
  马城这一怒,几位教授吓的脸都白了,赶忙将长恨歌从学子们手中抽走,恨不得狠狠煽自己几个嘴巴子。
  “删,都删了!”
  这长恨歌怕是学不成了,白诗里,从此少了一首佳作。
  门外,整洁的街道上。
  马城领着众人,闲庭信步,回身便看着一个部族少女,微微一笑:“吓到了没有?”
  少女一呆,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