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精骑在奥斯曼贼众的围攻下,竟损兵折将,饮恨波斯,这让大明帝国的面子往哪里搁。大明人觉着面子挂不住了,倪元璐闻讯面色铁青,险些当场又摔了一个元青花的茶碗,总督府内外一时竟失声了。
“哼,夏国相此獠,纯属咎由自取!”
倪总督破口大骂起来,骂了一阵却又觉着脑壳疼,太阳穴腾腾的直跳。
良久,倪元璐方沉声道:“罢了,如实上报,人死为大,便不要恶语相向了。”
“遵令!”
同一时间,南突厥境内。
夏国相残部败退了回来,八千精骑竟伤亡大半,只约三千骑抢了夏国相的尸身,血战突围,仓惶撤退中遭遇了吴应熊的中军马队。当下两部兵马合为一处,稳住阵脚,一面与蜂拥而来的奥斯曼人交战,且战且退,向着里海南岸的水寨靠拢。
三日夜间,关宁军所部遭遇了奥斯曼人的数次冲击,处境岌岌可危。
风萧萧,距里海南端明军的水寨大营,三十里。吴应熊率关宁军残部,退至此处,心中便踏实了下来,一面轻骑联络水寨驻军,出兵助战,一面依托一条汇入里海的小河,整军备战。
里海之畔,小河边,一片惨淡。
这一路吴应熊率部,且战且退,一路不时换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抵达此处,军心士气都跌落到了极点。此地叫做流井寨,原本是个驿站,坐落在小河边的一块向阳坡地上,聚集于此的居民不少,约有千把人,都是些水寨里的官兵亲属。
流井寨周边房屋密密麻麻,以厚实的寨墙围上,还建有高高的望楼,在寨的内中,建有诸多的库房储屋。寨内留守的将官,瞧见关宁军惨败而归,大吃一惊,忙派人急报水寨驻军,请发兵驰援。
依托里海水寨,吴应熊不打算再退了,他要翻身返身一击,险中求胜。
此时,关宁军前锋虽伤亡惨重,然中军主力未损,确实是有一战击破敌群的资本,这一点吴应熊做的不错。然而,他领着关宁军再流井寨苦等了两天,却只瞧见奥斯人的侦骑,只在远远的观望监视,就是不肯上前迎战。
两天后,吴应熊心中明镜一般,知道他是叫人家耍了。
当面之敌聚众数万,竟然进退有序,不莽撞,不贪功,将他堂堂关宁大军玩弄于鼓掌之中,还连副帅也折了。数万骑不来攻打水寨,去哪了呐,吴应熊心中咯噔一下,面如死灰,怕是数万贼众拐了个弯,直奔突厥斯坦城去了罢。
突厥斯坦城,可是他关宁军的根本,连他妻儿老小都还在城内,全完了。
“切迪,某与你不共戴天!”
一声嘶吼,吴应熊睚眦欲裂,双目赤红,他初次遇到奥斯曼人的优秀统帅,切迪,便给他一个惨痛的教训,几乎令他痛不欲生。
同一时间,南突厥,沈家寨。
一队武人打扮的骑兵,二十余骑雄赳赳,气昂昂入营寨时,看到这队骑兵的收获,整个营寨都轰动了。马上挂着的十几首级,更有缴获的战马几十匹,盔甲兵器辎重众多,让寨子里的父老大大吸了一口冷气。
寨主沈安赶忙出迎,说道:“众兄弟辛苦了,里面说话,将你等此行的见闻经过,细细说来。”
斩首十二级,缴获无算,作为平民武装来说,这些军功,有大部分是算在他的头上。怪不得寨主沈安对出战的弟兄,亲热无比。寨主如此亲热,出战的二十余骑却不敢怠慢,赶忙将伤重的几个同袍兄弟,解下马来。
“快快,快叫医者救治!”
“受伤,战死的弟兄,朝廷定会加以抚恤安置,沈某也不会亏待了各位!”
安抚了出战的寨中勇士,沈寨主面红耳赤的直搓手,近日有晕头转向的奥斯曼乱兵,竟流窜到南突厥来了。对于这些送上来门来的军功,各寨,各庄都召集了勇士,大举出动,都想着抢个头彩。
定居中亚的明人是全民皆兵,各庄各寨都配备了大量火器,这亦是大明的国策。故此,贼众来袭,甚是凶猛,这些个身材矮壮,虎背熊腰的大明汉子也不含糊。这边说着话,然后进入寨内的议事大厅,里面设了一些简单的桌椅。
“如何,贼众有多少人马?”
几个面满风霜的汉子,对看几眼,低声道:“寨主,此事,怕是有些不对头了。”
“哦,从何说起?”
一个虎背熊腰的汉子,低声道:“此番,我等在东南五十里处,发现了大量马蹄印,贼众不少。”
“且,贼众似乎不愿与我等纠缠,一触即走。”
“哦!”
发现了大量马蹄印,且贼寇无心恋战,此事便颇有些诡异了。良久,几条汉子正困惑时,外头突然骚动了起来,众人心中吃了一惊,冲到外头,瞧着西北方城镇方向升起的滚滚浓烟,皆目瞪口呆。
关宁军惨败后,奥斯兰乱兵聚众数万,蹿入门户洞开的大明藩属国境内。南突厥各部首当其冲,竟被横扫,夏国相为他的养寇子重,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寨主沈安张了张嘴,正要说什么,却吃惊到说不出话来。
良久,他方有些失措道:“咱们的人,还有些在镇子里么。”
左右相视无语,片刻后方道:“除去几个送信的,都召回来了。”
沈安松了口气:“幸甚,幸甚。”
“走,派人送信给各庄各寨,聚兵自保!”
不提定居突厥的大明子弟纷纷起兵,联防自保,单说这一天的突厥斯坦城,骤然间狼烟四起,数万贼众倏忽之间,长驱直入。接连攻破了南突厥,兵临城下,一时间警钟长鸣,兵乱如瘟疫一般迅速蔓延着。这一伙,数万奥斯曼贼众的大首领切迪,露出了狰狞的阵容,很快进入了大明军情司,军宪司的视线。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城下
奥斯曼贼众之首脑,名叫切迪,姓氏不详,传说是某位苏丹贵族之后。如今聚众数万,与群寇遥相呼应,号称奥斯曼国大维奇尔,给大明帝国在中亚的属国番邦,造成了极惨重的损失。
开城九年,六月。
切迪召集了数万奥斯曼贼众,击破关宁军夏国相部,进犯大明藩属南突厥,布哈拉汗国。所部席卷南突厥,获取了大量马匹粮草人口之后,趁势长驱直入,进犯大明突厥提督府所在的突厥斯坦城。
六月中,三万贼众,裹挟着奴隶军进抵突厥斯坦,并发起凶猛的攻城战。
中亚之地在平静了多年之后,再次动乱,一时间烽烟处处,南北突厥哈萨克境内人人自危。
六月十二日,突厥斯坦城,突厥提督府治所。
面对汹汹而来的贼众,治所上下也做了一些防范,譬如召集民兵,团练临时成军,坚壁清野。虽说竭力做了战前的准备,可关宁军主力在外,大败亏输,城内兵力仍是空虚到了极点,一时间有些岌岌可危。
此时,城内最高军事长官,是提督府卫队官李承恩,年二十八,拜上校官。这位卫队官长姓李,一猜便晓得是提督夫人的娘家人,铁岭李氏的第三代嫡系,多半和李争鸣李大帅沾亲带故的。
危急时城内群龙无首,这位李官长便责无旁贷的,担负起了守城重任。六月十二,这一天,城外遮天蔽日,贼众来了。李承恩率文物官员上城墙,观敌阵,瞧着十余里开外密密麻麻的骑兵,军纪竟十分森严。旗号招展,漫山遍野的骑兵随战马的行进,人头攒动,也得有好些年,没见过这样壮观的场面了。
“贼众,甚是精锐!”
“这,这般精锐的贼众,从何而来?”
城上文物皆面色苍白,瞠目结舌,李承恩亦心中苦涩,这些奥斯曼贼众竟成了气候,瞧着十分不同凡响。这些贼寇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总不会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这可就得去问夏国相,夏副帅了。
只可惜,这位酿成大祸的夏国帅,已经横死在乱军之中,这笔烂帐怕是算也算不清。远远看去,一片红白相间。在贼寇骑兵大军的正中前方,正高高竖立着数十面红底星月旗,代表着奥斯曼这个古老帝国的桀骜不驯。
骑兵大军行进中,层层护卫之下,切迪也感觉到了此城不同之处,心中不安,欲灭之而后快。他尽起部族中的兵马,召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苏丹,起兵反抗大明帝国的统治,这一路打的顺风顺水。
数日前,他更是在波斯北部击破关宁军,军心气势正盛。然而进入北突厥,大明帝国统治的核心地界后,果然觉得这里与众不同,一个个小小的村镇,竟然坚壁清野,整个境内,找不到一个可以补给掳掠的小堡村落,尽是人去楼空。
这让奥斯曼人上下,愤怒非常,他们一把火的将那些空空如也的村镇尽数烧了,最后来到了突厥斯坦城下。入目,繁华锦绣的一座坚城,在切迪和他的部将面前,露出了巨大且又清晰的高大轮廓。
“好大的城!”
“呜呜呜!”
苍凉古老的号角吹了起来,嘈杂中,富庶繁华的大城,堆积如山的财宝,粮草,女人,让切迪和他的部下们亢奋了起来。
“攻破此城,大杀三日!”
“破城,破城,破城!”
喧闹中,城外叫嚷声四起,自封大维奇尔的切迪此刻亢奋异常。他三万大军,人多势众,城内此刻却无比空虚,那个狂妄的明国大将夏国相,已被他斩落于马下。那个愚笨不坎的明国提督吴应熊,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此战没有不胜的道理。
估计派出几千个勇士,一阵冲杀,就能将此从亨一鼓而下。这些明人,突厥人坚壁清野也好,他们人口物资尽数集中在这城堡内,到时破城后,他们的财富尽归自己所有。里面的丁口女子也尽成自己的奴隶。想到这里,他哈哈大笑起来,挥着马鞭,用奥斯曼语说了几句什么,他身旁的几个苏丹一起笑了起来。
“一个复兴的奥斯曼,诞生了!”
“明国人的血,终将洗刷中亚的大地!”
自称大维奇尔的切迪,蛊惑人心还是极有一套的,然而叫嚣着,蛊惑着,仗还是慢慢打的。突厥斯坦是一座坚城,是关宁军的根本,历经吴三桂和关宁系的多年经营,拥有完善的防御体系。
所谓完善的防御体系,便是包括城墙,护城河,星型棱堡构成的坚固城防。此时,连城外的道路,民宅,市场也被利用了起来,用作迟滞骑兵行进的障碍,城墙上,二十多门城防大炮也从炮垒中推了出来,黑洞洞的炮口扬了起来。一面是飘扬的红底星月旗,一面是猎猎作响的日月旗,象征着东西方两大古老帝国,在突厥大地上的争锋,交相辉映。
大批骑兵,前进到距离坚城十里的距离,为大量人为设置的障碍阻挡,远远的停了下来。切迪遥望着这座坚城,表现的很狂妄,很振奋,心中也是忐忑的,他是不愿意来攻打这样坚固的城市。
这样的坚城,城高墙厚,欲攻破此城必然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然而他却别无选择,不破此城,他又如何登高一呼,获得威望,成为名副其实的奥斯曼大维齐尔呐。由此可见,开城九年的突厥斯坦之战,实在是影响十分深远的一战。
“勇士们,进攻吧!”
“奥斯曼的荣光,将会照耀你们,进攻!”
“呜呜呜!”
悠远的号角声中,大批骑兵向坚城两侧,分兵四处,很快将城市团团围困了起来。另有一部骑兵翻身下马,用弯刀劈砍,马鞭子抽,将裹挟而来的各族奴隶兵整顿起来,气势汹汹的发起了攻城战。
裹挟俘虏,驱策奴隶兵打仗,这是千百年来奥斯曼帝国,征战天下的看家法宝。就是靠着这一招,奥斯曼帝国曾经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军团,东征波斯,北征欧洲,将周围强敌打的险些亡国灭种。最强盛时的奥斯曼帝国,能打的军团一多半都是奴隶兵。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宣武大炮
曾经大名鼎鼎的奥斯曼近卫军,是世界最强步兵,装备滑膛枪和野战炮,几百年来力压欧洲各国,让那些欧洲国家大气都不敢喘一口。这个军团,便全部是由奴隶组成,奥斯曼帝国承认奴隶制的合法地位,是他们得以长期存在的理论根源。
虽然将士们的身份是奴隶,但是一点都不低贱,相反还享受特权和荣耀。
这不像奴隶啊,他们不是要逆来顺受,当一个会说话的工具吗,确实如此,奴隶基本是人下人,要遭受各种羞辱和践踏。然而在奥斯曼帝国就不大一样,连苏丹都是女奴所生,他所信任的奴隶军团,地位还能差到哪里。
鼎盛时,奥斯曼的奴隶步兵军团,曾是帝国的主要步兵战斗力。
说活间,城下,大批骑兵驱赶着掳掠而来的奴隶,大举攻城,人数怕不得有万余人。
阵阵的喧哗哭叫声,城墙上明军看去,却是一些奥斯曼骑兵,押解着大批突厥各族百姓从军阵出来,向前推进。但只见那群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