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几声铳响,几颗弹丸激射,亲兵慌忙将郑森按倒。
  “起开!”
  郑森恼羞的挣脱了起来,在亲兵簇拥下,躲到一面土墙后头,从血染的土墙一头往外张望。当面竟是一股顽敌,数个装备精良,甲胄鲜明的连队死守着一座营地,拼命向四面八方冲来的明军开火。
  此时,战事已临近尾声,空旷的战场上渐渐安静了下来。啪,又一颗铳子打在雪地上,郑森赶忙缩了回来,不惊反喜,瞧着那些在土墙后探头探脑的西兵,心中狂喜,这是逮着西军的帅营了呀。
  “炮呐!”
  “炮推上来!”
  不久,两门轻炮被七手八脚的推了上来,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斜十字军旗飘扬的西军帅营。
  “劝降!”
  郑森一声低喝,便有精通大佛朗机语的参谋官,大嚷了起来,劝降未果,回应的是一阵密集的铳子。
  郑森心中冒火,不耐烦道:“开炮!”
  轰,轰,两声炮响,那杆迎风飘扬的斜十字大旗,旗杆折断倒了下去,几轮炮击过后,潮水般的明军淹没了负隅顽抗的西兵。
  开城八年,四月初。
  从纽约仓皇北逃的西,荷,英联军覆灭于哈得孙港湾平原,仅有数百人趁乱逃离了战场,不知所踪。
  五月,春暖花开,气候宜人的维也纳。王驾终于要启程动身,离开这座欧洲门户城市了,行辕属官先行乘坐马车,前往下一站,法国巴黎,这是摄政王马城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去巴黎。
  大清早,维也纳皇宫。
  陪伴王驾的吴三桂,苦劝无果,只好调集关宁军精兵护送王驾,往形势一片混乱的法国进发。法国如今可是太乱了,南方沿海遭受着西班牙人的骚扰,几乎每天都在打仗,唯一还算稳定的巴黎,亦是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错综复杂。
  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丹枫白露
  大明摄政王要驾临巴黎,这可是大消息,便如同一颗攻城重炮硕大的炮弹,轰的一声炸开了。
  为取悦大明摄政王,法国掌权的商人们,军官们,可说是费劲了心思。消息灵通的数百个法国商人,不惜重金购置了礼物,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在巴黎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挂满了大明和法国的国旗。
  丹枫白露宫,舒适的午后。
  吃饱喝足,美貌的侍女们呈上烟枪,烟膏,执政府手握大权的议员们,便斜卧榻上吞云吐雾了起来。这时节,阿片贸易悄然在欧洲兴盛起来,不仅达官贵人们以此为时尚,小康之家甚或平民百姓,迷恋此物的亦越来越多。
  烟雾缭绕中,商人议员们议论纷纷起来:“明人来了,不杀人,又不放火,为什么要反对他们呢?”
  “是呀,做生意嘛,最怕打来打去的。”
  “那些乱党都罪该万死!”
  咒骂议论声中,又有几个掌握兵权的军官,表示赞同:“明军装备精良,训练又好,我们为什么要和明军打仗,去送死呢?”
  “对对对,保存实力,法国不能让士兵白白送死。”
  在执政府议员们的叫嚷声中,开城八年,五月中,王驾在两万关宁军精骑护送下,抵达巴黎,并且住进了丹枫白露宫。此时的巴黎城可谓是十步一岗,五步一哨,吴三桂信不过法军,便让他的关宁精兵,全面接管了巴黎城防。当权的法国执政府,迫于明军强大的压力之下,屈服了。
  当夜,丹枫白露宫。
  五月间,气候宜人的巴黎,凉风习习,马城穿一身明黄色蟒袍,和煦中透着威严,接见了高义,和几位重要的法国官员。大家伙瞧着王爷温和的坐着,一摆手,属官将一纸委任圣旨递了过去。
  加盖了玉玺的圣旨,让高义喜出望外,忙匍匐在地跪谢接旨。圣旨只是个形势,给高义升官是奖赏,也是开创性的举措。高义的新官职,是大明天子钦赐一等子爵,驻法国总领事。这可是个大大的肥缺,也是一个全新的职位。
  此后,大明帝国的总领事们,入职欧洲各国,便成了欧洲最有权势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手握通商,外交大权,对驻扎在欧洲的明军有监察之权,必要时甚至还有调动兵马,开战的权利,这可真真是大权在握。
  分权,制衡这一套,马城算是得了神宗皇帝的真传,还青出于蓝了。这些总领事,正三品大员,便是套在吴三桂,关宁军脑袋上的紧箍咒,再看吴大帅眼观鼻,鼻观心,双手放在膝盖上,仍是一副铁血军人的做派,也不见他有什么怨言。
  微微一笑,王爷自然也不会亏待了吴大帅,升他的官,晋他的爵位,还许了关宁军一大批新式军械。吴大帅可也想开了,手里有兵,心中不慌,王爷没往他的关宁军基本部队里,渗沙子,派监军,他是打心眼里感激的。
  于是乎,皆大欢喜,丹枫白露宫的夜宴上,倒也其乐融融。升了官的高义办事挺麻利,当夜便呈上了一个条陈,提出了“重塑士风”的新理念。马城对这个理念很感兴趣,这重塑士风,顾名思义,自然针对的是法国士族,士族那便是贵族阶层了。
  这也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便好比每有地方官到一个地方任职,首要之任务便是“敦风俗”。何为敦风俗,有的地方风俗薄,人皆逐利,不讲道德,不忠不孝,地方官就需得要采取种种的措施,把这种风气扭转,使得人人安居乐业、人人向善,从而也就使得风俗亦由薄转厚了。
  所谓敦风俗,功在当代,利在地方,功莫大焉。而重塑士风,也是一样的道理,让法国贵族阶层,明白圣人之道,知道廉耻,明白礼仪。这样的一种扭转,是没用捷径可走的,犹如春雨入夜,润物无声,非得有长时间的坚持不可。
  高领事言辞恳切,请朝廷在法国设学府,开科举,以教化士族。在法国建学府,开科举,连马城也目瞪口呆了,深深的怀疑,这能行的通么,却架不住高大人苦口婆心的劝了半个晚上。
  高义提出,咱大明要以史为鉴,可不能重蹈了当年蒙古人的覆辙。当年蒙元占领了中原花花世界,八十年不开科举,读书人干禄无阶、入仕无路,弄的天下士族人人不满,都一肚子怨气。
  “咱大明可不能这样干呀,王爷三思呀。”
  马城一琢磨,倒还真是这么个道理,这个高义还真是个人才,于是便照准了。
  高义见王爷点了头,心不自胜,便心满意足的告退了。
  深夜,丹枫白露宫中。
  马城细看这位高大人的条陈,竟还一本正经的,仿效蒙元后期的做法,开科举,行教化,
  专门给法国人,西夷人立一榜,称之为右榜。在法国经商的汉人后裔为一榜,称之为左榜。大明以左为尊,左榜的地位高出右榜。
  须知,想那西夷,中亚蛮族本为异族,读汉书、学汉字,做汉人文章,纵然天赋奇才,又怎能与汉人的相比。高大人当然知道这个问题,于是又说了,右榜只考两场,题目较为容易。左榜倒需得考三场,题目反而艰深,两个榜单分别限定的还有录取之人数。
  科举考上之后,分派官职,左榜所得的职位,自然因此也要远远比右榜为高。放下条陈,马城深深的叹了口气,这些个坏鬼书生呀,坏起来真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这可真是太坏了。
  这条陈在法国未必行得通,在中亚之地,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当即,马城便将这条陈仔细收好,不几日便刊印成册,命西北总督祖大寿,西伯利亚总督倪元璐,突厥提督吴三桂,都照此办理吧。
  于是乎,从开城八年起,科举之道在大明帝国治下的海外疆域,盛行开来。
  又两日后,清晨。
  马蹄声疾,一队风尘仆仆的轻骑,闯入丹枫白露宫,轻骑来报,从莫卧儿印度洋海岸出发的一支远征舰队,已进抵水城威尼斯,听候王爷调遣。此时,吴三桂,高义等人才恍然大悟,王驾此行巴黎,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英伦三岛也。
  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偷袭
  远征舰队停在威尼斯,休整待命,不几日便沿着地中海水路,进抵法国,并沿途清剿西班牙人的舰队残部。西班牙帝国覆灭时,曾强盛一时的海军力量大部逃脱,如今化整为零,化身海盗,不时骚扰富庶的法国南部沿海城市。
  法人不堪骚扰,故此多次请求大明朝廷派舰队围剿。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敌的大明水师从印度洋母港出发,长途远征,在开城八年这一年,有力的打击了猖獗的西班牙海盗。史书上是这样写的,至于真伪便无人关心了。
  当是时,这支由三百艘大小战舰组成的远征舰队,一抵达欧洲,便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剿匪用得着如此兴师动众,动用三百多艘战舰且劳师远征么,不免有些欲盖弥彰之嫌。
  此时,任谁都晓得这支强大舰队的到来,一为震慑,二是示威。且王驾不日从巴黎动身,前往法国南部地中海之滨的大城市,马赛。如今马赛可是一座军管城市,暂时由从罗马来的明军张翼所部,代为掌管。
  王驾抵达马赛之日,图穷匕首见,法国南部的地中海之滨,重兵云集,剑指当时唯一尚未投降的英国。一时间大明帝国水陆大军,蓄势待发,来势汹汹,在英伦三岛引发了极大的震动。
  开城八年,五月末,马赛。
  这一天,马赛城内,城外驻扎的明军,天不亮便喧嚣起来,大军出动,沿马赛到巴黎的路上戒备森严。上午时分,王驾在关宁军护卫下,轻骑出现在马赛城西北方的大道上,山呼声便震天的响了起来。
  “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万胜,万胜,万胜!”
  山呼声中,马城全副披挂,穿一身迎风招展的大红军服,在周遭杀气腾腾的铁骑护卫下,将法国南方的土地踩在了脚下。不久,王驾飞驰入城,城墙上便响起嘹亮的军歌,将马赛城笼罩在一片金戈铁马的气氛中。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这军歌一起,云集马赛的明军气势,军心可就按捺不住了。三日后,在威尼斯完成整补的大明远征舰队,沿海岸线进至马赛,当第一艘四层甲板风帆战列舰凤凰号,出现在远处的海平面上,整个法国,甚或整个欧洲都沉默了。
  开城八年,六月初,伦敦。
  民生凋敝的伦敦城,街上行人都行色匆匆,大清早,面包店前面的街道上排起了长龙。作为一个岛国,英伦三岛深受粮食,物资紧缺之害,飞涨的粮价已经让伦敦人,不堪重负了,而往返于美洲新大陆的商船,也越来越少了。
  终于,时间来到了开城八年,六月,通往美洲新大陆的北方航线,彻底断绝了。半年来,从美洲新大陆返回的商船,只有区区不到十条。美洲新大陆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只大约了解,大洋彼岸正在进行一场决定性的大战役。
  六月初,波澜不惊的北海。
  宽阔的泰晤士河入海口,十几艘捕鲸船蹒跚着行驶,即将前往北方海域,寻找体型庞大的海中王者,鲸鱼。受困于粮食的紧缺,捕鲸业快速兴盛了起来,依靠规模庞大的捕鲸船队,英伦人熬过了一个艰难的冬天。然而,消息断绝的美洲新大陆,却仍是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英伦人的心头。
  新大陆的希望虽然很渺茫,却是英伦皇室最后的指望了。
  上午,大太阳高高挂着,六月的天气开始炎热了起来,百业凋敝的伦敦城,街头的人流密集了起来。作为一个物产贫瘠的岛国,皇家海军在东方的溃败,陆军在新大陆,在中欧的连番惨败,给了英伦人极为致命的打击。
  伦敦,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便显得日渐衰败了。
  僻静的街道上,生意最兴旺的确是几家烟馆,在欧洲大陆兴盛的阿片贸易,同样波及到了英伦。而当权派英伦皇室,对待阿片的态度,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街头巷尾的烟馆越来越多,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帝国的生存。
  直到英勇的皇家陆军士兵,也难以抵御吞云吐雾的诱惑,出现了一些阿片上瘾者,皇室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下令禁烟。
  “嘟嘟嘟!”
  伦敦街头,戴着高帽,挥舞着棍棒的帝国警察,吹着哨子,成群结队的冲进一家地下烟馆,一时间鸡飞狗跳。穿着燕尾服的商人,提着裙摆的女人,惊慌失措,从后门,窗户里一哄而散了。只留下几个晕头转向的瘾君子,被五花大绑的带走了。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伦敦城的大街小巷里,不停的上演。
  中午时分,日正当空。
  泰晤士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