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骑-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弟看得中意就留下,不中意就打发回去。”
  二太太道:“好,明日就让她们来。”
  马熠笑道:“娘不用急,等五弟娶妻成了家,那可就热闹了。”
  这么一说,二太太吕氏立即上下打量马城,笑眯眯的道:“城儿过了年就十八了,可以议亲了,呵呵,我家城儿也是五品大员了,什么样的好闺女娶不到!”
  马城当真吓了一跳,慌忙道:“二娘,此事不急。”
  马熠在旁边轻笑道:“娘,五弟心里已经有人了,此事,还得娘亲出面操持,那姑娘娘亲也熟恁的,是凤君妹子,呃,以后要叫弟媳了。”
  吕氏欣喜道:“你兄弟两人做的好事,凤君那姑娘不错,呀,这可真是门当户对了,我要去和老爷说,这门亲事可要早定下来。”
  马城心中温暖平和,来到这时代之后,第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二娘的性子温柔隐忍,人也和气,可比那泼辣的大太太强上百倍。总兵府越来越有家的气氛了,赶走周氏,果然是下了一步好棋。
  拼着被母兄取笑,马城还是把贴身藏着的庚贴拿了出来。
  吕氏脸上露出暧昧笑意,接过庚贴,满口答应将会出面操持,这几天便去于府探探于夫人的口风。
  两日后,城外龙潭寺。
  傍晚夕阳西下,低矮茂密的山茶树从半山一直延绵到山麓,从半山竹亭上俯瞰上山求佛的行人,马城自问生在人间,如何能免俗,偶尔轻松一下又何妨,好比此时坐在半山竹亭上,静而观动,心情会很好,更何况还有羞涩美丽的凤君妹妹在边上。
  于凤君缭乱的芳心渐渐安静下来,体会到马城所感受到的,因为这一点默契,这清雅美丽的女郎唇边勾起一个浅浅的笑,完全没有注意到白青华正目不转睛看着她。
  马城指着亭下那几间茅舍,笑道:“若能在这里读书习字,闲时看看山景,真是不错。”
  于凤君抿嘴偷笑道:“世兄是想考秀才么,好酸腐。”
  马城大为尴尬,转脸朝着白青华瞪起眼睛,羞恼道:“你瞅啥!
  白青华无辜道:“我学少爷呀,有时也要静静的想一会心事的。”
  于凤君终忍不住笑,捂着小嘴笑的花枝乱颤。
  这佳人瞟了白青华一眼,才笑着道:“你想到什么心事了,姐姐?”
  白青华却摇头笑道:“我不说,心事怎么能说出来,说出来就不是心事,就是说话了。”
  于凤君忍着笑,拉着她的一只小手,握在掌中,说道:“心事也可以说。”
  忽然俏脸微红不说话了,原来是作怪的白青华正在挠她的手心,马城眼尖,看到凤君妹妹的脸有些红,仿佛洁白美玉抹上了一层淡淡的胭脂,还有握在一起的那两只小手,都如粉雕玉琢、凝雪晶莹一般。
  马城心跳不受控制的加速,还想再说些什么,一时无语,便让这一刻时光定格吧。
  其实早就喜翻了天,这万恶的大明朝啊,这是光明正大的小三口呀,太畜生了,太刺激了。
  正想调笑几句,一个于府亲兵突然跑过来,惊慌叫道:“大事不好,小姐,老爷杀来了。”
  于凤君惊讶的啊了一声,眼睁睁看着山下一员老将,骑着大头大马挥舞着一柄大斧,气冲冲朝龙潭寺杀过来,惊起无数飞鸟腾空而去。一身文士打扮的于凤君慌了神,也无处可藏,窘的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了。


第七十章 申饬
  于凤君惊讶的啊了一声,眼睁睁看着山下一员老将,骑着高头大马挥舞着一柄大斧,气冲冲朝龙潭寺杀过来,惊起无数飞鸟腾空而去。一身文士打扮的于凤君慌了神,也无处可藏,窘的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了。
  马城心里叫苦,祸事了,勾引了人家的宝贝闺女,东窗事发被老人家杀来了。
  转眼之间,于化龙带着亲兵杀到,马城左右亲兵上前阻拦,把老人家隔离在安全距离之外。
  于大人气的脸色发青,翻身下马跳脚大骂:“小兔崽子,你敢私会我闺女,我砍了你!”
  马城最厚的就是脸皮,面色不变道:“世叔就是砍了我,我心里也是只有凤君的,请世叔成全。”
  于凤君躲在马城身后,不敢吭声,却偷偷在马城手心里写字。
  马城既要面对暴跳如雷的老丈人,要被忍受着手心里的痒痒,水火交加的感觉真是太刺激了。
  于大人憋的老脸发黑,大怒道:“君儿,你给老夫滚出来,回家去!”
  奈何女儿是从小宠到大的,这时候也不好管教了,文士打扮的于凤君从马城身后探出小脑袋,还吐舌头。
  凤君妹妹仍是一副文士做派,清了清嗓子镇定答道:“我不回去。”
  于大人气的差点一跟头栽倒,又不知道憋出什么样的内伤来了。
  马城心中颇有些得意,用心体会着那柔软指尖,在手心里写下的两个字,嫁你,豪气顿生。
  胸中豪气顿生,推金山,倒玉柱,轰然跪地高叫道:“小婿,见过岳父大人。”
  于凤君没料到他会突然多此一举,俏脸一红,也羞涩的跪在了身边,两人都是一身儒雅青衣,一个阳光灿烂肌肉扎实,另一个清清秀秀俏脸微红,倒让于化龙于大人呆住了,怔怔的看着两人出神。
  好半晌后,老大人才沮丧的喘了口粗气:“罢了,女大不中留啊。”
  于凤君眼睛一红终究是站起身,跌跌撞撞朝父亲跑过去,也落下几滴伤心女儿泪。周围亲兵收刀入鞘,纷纷道喜,让马城心中一阵舒适,又很坦然,婚姻毕竟是人生大事,从此刻起,便算是真真正正的大明人了。
  两日后,马府下了文定,婚期约在一月之后,中秋佳节。
  文定数日后,总兵府。
  马林没等到圣旨,却等来了内阁的申饬公文:“今有开原总兵马林,团练指挥使马城两员,妄言,逾制,特令申饬。”
  一道内阁的申饬不痛不痒,却让马林脸色铁青,破口大骂:“小人,奸臣!”
  马城也跟着脸色难看,也死心了,突然心中发寒,一镇总兵的奏折都是由内阁批复的,只能说明一件事情,皇上的身体不妙了,连奏折都批不了。马林显然比他看的明白,脸色阴沉盘算起来,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显然是回忆起之前,马林的那一番分析,皇上的身体果真不行了。
  眼下朝中是齐楚浙党,三党争的头破血流,朝局果然如马城所言,乱了。
  马林脸色阴晴不定,突然赞道:“城儿看事极准,往往能直指根本,有宰辅之才也。”
  马城心中汗颜,突然一动,提醒道:“父亲,东林要复起了。”
  马林脸色又是一变,又赞叹道:“正是,你看的极准,太子殿下,一向是与东林诸公交好的。”
  马城谦虚起来,好奇问道:“父亲可见过太子殿下。”
  马林有些傲然道:“自然是见过的,太子其人,呃,对陛下甚是恭顺。”
  马城是知道的,这位太子是个短命的皇帝,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病死了,之后朝中主政的是大名鼎鼎的魏忠贤,大明乱局,这才是刚刚开始。当然马城也管不了那么多,朝中越乱,就越无力约束辽镇众将,只要挺过这场辽东决战,开原就是天高皇帝远,魏忠贤的手再长也伸不到开原。
  自然,这场辽东决战也不是那么容易挺过去的。
  父子两人秘议过后,又说起下个月的婚事,马林脸色才好看了点,拿出严父的架子嘱咐了几句。
  马城唯唯诺诺的听了,命人给于凤君送了口信,连夜赶回靖安堡,练兵。
  婚事已定,也是该勤加操练,为即将到来的辽东决战增加一点资本了。
  凌晨,天刚刚亮。
  尖锐的竹哨声中,一群杀气腾腾的军官提着水桶,冲进营房,兜头朝着迷糊的新兵们脑袋上浇过去。兜头浇了一盆冷水,新兵们在各自官长的催促下,手忙脚乱的收拾好行装做日常操练。
  今日是个大晴天,有些闷热,不过在此时的校场上,却是热火朝天。
  新入堡的民兵两个月的列队,号令,军纪练习己经结束,这支军队,己经有了令行禁止的样子。
  轻装步兵营,马城是完全依照戚继光的练兵方法,先练习个人武艺,再练习营阵行军与战法的练习等。马城并不擅长训练这时候的轻装步兵,考虑再三,还是把这支作为辅助兵种使用的轻装步兵营,按照这时代的方式练。
  当然练习时,还是从实战要求出,战时怎么打,平时就怎么练。
  先在校场上练习,然后到野外实地操练,武艺的练习从练心力,斗志、练手力开始,到熟练使用兵器、练足力,行军,练身力,负重等具体的内容。各种练习的方法,戚继光所写的练兵实纪与纪效新书中都有,为了更好地练习,马城还从辽海卫请来了一些武艺教头。
  以一个小旗为例,小旗官有弓有刀,刀盾手有藤牌与腰刀,长枪手有弓与长枪,短兵手有腰刀,这些都是新兵熟悉掌握中的兵器。话说艺高人胆大,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马城还学习戚继光的做法,采取了等级制,各军士们的练习成绩分成九等,有能奋学,武艺精熟者,则升为兵将,兵内懒惰,不习武艺,号令生疏者,罚之。
  每月一考,考核的方式就是对战。
  各人对打,打赢了,就升一级,赏银一钱。
  打输了,就降一级,罚打五军棍,把练武艺的好坏和赏赐联系起来。
  在这个措施下,靖安堡新兵每每打的眼红拼命的,筋断骨折的也有。


第七十一章 战备
  马城并没有阻止这种过火的行为,当然也不鼓励,反倒让各百户的新兵抱成一团,极大增强了凝聚力。
  这是武艺练习,兵器的熟练能使用否,也与身体的强壮有关。
  身体的强壮,自然是跟平时的营养有很大关系,当然,在靖安堡,军士们的伙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在大肉白饭的将养两个月后,这些开原子弟,都是脸色红润,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
  马城也知道奇兵营辅兵,主要还是冷兵器的战斗,这是手力臂力的锻炼,后世热兵器时代所用的伏卧撑,仰卧起坐等锻炼方法,并没多大用处,这时练臂力,主要还是传统的举石锁。靖安堡奇兵营的规矩,每个军士们在早晨,上午,下午时,都要举石锁五十下,以锻炼手上的肌肉。
  而对于练心力,除了在战场上磨练效果最佳外,就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了,此时正值盛夏,最高时白天气温达到三十几度,对于此时的大明来说,这种天气不论是各地的卫所兵,还是营兵都是不操练的。
  然而马城决定挑战极限,完全按照后世的标准,日夜操练。
  三十几度算什么,后世边疆戈壁滩,沙漠无人区,那高温才是热死人,还十分缺水,战士们不一样挺过来了。马城坚信人都是逼出来的,只有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才能把这些开原子弟的韧性,血性磨练出来。
  后世士兵都能做到的事情,对这些贫苦出身的开原子弟来说,更不是问题。
  除了练兵,马城还决心再次修缮靖安堡,这次筑城,需要的材料众多,青砖就是其一,城墙内的填充物是土、沙与石灰搅拌成的三合土,外面再包以城砖。想要有青砖,就要烧制了,大明砖窑技术发达,烧制出的青砖,整齐厚重。在此时的大明朝,烧制城砖的砖窑必须具备三个要件:土壤,水源及燃料。
  土壤需要粘性高,少杂质的黄土。而建造砖窑也需要有丰富的水资源,因为烧砖的原料是土坯,它是用水与黄土和成泥脱出的,因此建砖窑烧砖的头等要求是接近水源,而靖安堡正符合这个条件,
  因此马城在靖安堡建了一座土窑,属于马蹄窑的一种。
  窑内设有窑壁,窑火门,烟道和窑床。上口直径都是四米,深二米,砖窑底部有宽大的火道。里面可以码上十三层砖,每层一百八十块左右。因为砖窑的结构合理,里面的每一块砖,没有一块火烧不到的,也没有一块烧过火的,这让马城对此时大明的烧窑技术极感佩服。
  最后砖窑还要有充足的燃料。因为土坯经烧制才能成砖,燃料不可或缺。
  马城索性砍光了堡周围的密林,作为木柴使用,一举多得。
  一是可以让新兵们练体魄,二是清理视线,把靖安堡周围的树林都砍光了。
  建奴来攻,要造攻城器械,那就只能去三十里外的西山上取木。
  烧制这样大的青砖要六七百摄氏度高温,烧制周期为七天,再次让马城感慨明朝的科学技术,起码在民用方面是极先进的,至于军事技术,那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起码有一件事情可以肯定,大明不是亡于军事技术。
  整个靖安堡的防御工事完全建立成,大概需要四个月工期。
  马城也不是工科出身,也不懂什么棱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