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百姓。然而便是这群罪犯,开辟了一个强盛的美利坚,这也是马城纵容歹人的原因。
  除了马匪,商队护卫里最多的便是家族子弟,九边精兵也是有的。此外还有一些在开原靖安堡大营受训,却因为体质,意志不合格被淘汰的新兵,这类新兵往往是极为抢手的人力资源。虽是被开原镇军淘汰的新兵,可一身战技,忠心也是护卫中的佼佼者,当个护卫家丁绰绰有余了。一支万人规模的军队很快建立起来,装备武器自是五花八门,却将草甸集守了个铜墙铁壁。
  草甸集有炮却很少,四个方向各有两门千斤佛朗机,总数八门。虽然炮少了点,各类火器却是极为繁多,虽然多是打不远的短铳,可也有各类自制长弓可以弥补射程劣势,另外,周云荫还截留了一批运往开原的大杀器,抬铳,约五十杆。这种的大抬铳,是由孙元化在碗口铳的基础上改进,将原本的三联装拆开来使用,威力不凡。
  将三联装的大抬枪拆开来之后,仍是需要两到三个人摆弄一杆铳。一杆大抬枪长达两米五,重三十斤,发射时需要一人抗着枪管,另一人瞄准击发,射程可达两里,这已经不能叫做铳了,这得是炮。这种台湾出产精铁打造的大抬枪,是冷兵器到热兵器时代过渡的特殊产物。
  这玩意发射起来十分不便,因为后座力太大,射手通常被撞的东倒西歪。这东西装填十分麻烦,射速极低,典型北方火器傻大黑粗的路子,然而尽管它有诸多缺点,却有一样极大的优点,那便是它的威力实在太强悍了,因为它的威力太过强悍,马城还是准许小批量制造,用于弥补开原,台湾两镇远程火力上的不足。因为迟迟造不出满意的野战系列火炮,这种相当于后世无后座力炮的支援火器,便批量制造了几千杆。
  草甸集一片兵慌马乱,万余杂牌兵马集结起来,固守土城准备与瓦剌人见仗。
  清晨,开原东北方,明军大营。
  马城展开周云荫放飞信鸽送来的密信,微觉错愕,这表兄倒是个有种的,居然想集结杂牌兵马在草甸集挡住瓦剌人。心中一动,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武装商团对上瓦剌轻骑兵,正是旗逢对手,也未必会落到下风。心思电转给草甸集商团武装派两个经验丰富的参谋官,当可一战。
  周云荫举人出身,在开原体系内算是半官半商,这位表兄不显山不露水,倒是个极低调的人才。先放飞信鸽嘱咐几点,据城而战也不能死守,不能打呆仗,考虑到商团武装多装备射程不远的短铳,可以考虑利用草甸集土城的地形,与瓦剌人巷战,大可以将瓦剌轻骑兵放进城里打。
  这也不是马城心血来潮,这是有经典战例可以借鉴的。当年土木堡之变,明军惨败,两万瓦剌骑兵兵临北京城下,当时主政的于谦就是这样干的,将瓦剌骑兵放进城里打巷战,结果北京城的老少爷们利用复杂的地形,用砖头,菜刀,扁担将瓦剌骑兵打的抱头鼠蹿,此战堪称经典。
  商团武装是杂牌,组织混乱,武器也多是防身用的短铳,简陋的长弓。如此一支杂牌部队想正面抗衡瓦剌轻骑兵,马城琢磨着不出半个时辰就得全军溃败,然而将瓦剌轻骑兵放进地形复杂的城内,那战局将会完全不一样。草甸集虽然是座土城,可城中也是有坚固隐蔽点的,大量砖石结构的仓库呀。
  草甸集本身就是个大型货物集散地,城中大大小小的仓库数也数不过来。存放皮货,精致手工业品,昂贵草原地毯的仓库,可都是用砖石精心建筑的,城中大大小小的仓库,曲曲折折的街道,倘若充分利用起来,便将商团武装火力差,射程近的劣势完全抵消,反倒变成了优势,当可让瓦剌轻骑兵吃个大亏。
  几只信鸽呼扇着翅膀飞走,数年前马城下令大量繁育的信鸽,如今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时代没有哪个将领比马城,更重视通讯联络了。信鸽往来于长城内外,将各种紧急军情汇集到开原,为这场大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各个草原商埠都是建有鸽舍的,信鸽联络之法也逐渐大行其道。
  这也是马城的经历使然,实在忍受不了打起仗来,两眼摸黑的窘境。两个参谋官派了出去,两个都是秀才出身,开原兵学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一个叫杨同鑫,一个叫李耀祖,都是在开原兵学中混迹多年,又拥有一定实战经验的军中新锐。学历这一概念,在开原,台湾两镇也逐渐盛行起来。
  开原,台湾两镇都有兵学,并且两镇的兵学影响力日渐深远。
  一个考进兵学的秀才,三年后顺利毕业,授官便是个正队官级别,这可就是一个官身,让许多将领都为之侧目。赞赏者有之,不满者有之,却谁也不敢挑战马城这个大帅的权威,大帅那可是当代兵学宗师,这开原,台湾两镇的兵学学子,那就是大帅的门生呀,皆是兵学一脉的徒子徒孙。
  大帅的门生在军中,地位自然是不同的,平白就比同僚高了一头。明眼人早看透了,时逢乱世,儒教不显,兵学大兴,随着一批批兵学门生毕业,加入军中,这兵学真真是前途无量,大帅这个兵学大宗师的地位坐实了。不少聪明人便将家中子弟,想尽方法送进兵学,为子孙谋一个大好的前程。
  马城对此的态度是敞开大门,来者不拒,多建几个书院便可,为了兵学的发扬广大,敞开大门是必然的。然而兵学这扇大门是宽进严出,进去容易毕业难,每年能顺利毕业授官授衔的,比例是极小一部分。要知道想从开原兵学毕业,难度是极高的,以难度最高的骑兵科来说。
  一个骑兵科毕业的兵学人才,不但要求弓马娴熟,还得上马能冲锋,下马会发铳,还得熟读兵家典籍。三年兵学便如同脱胎换骨一般,将一个文弱书生彻底变成有文化的高素质军人,可见淘汰率也多高了。军中戏言,去兵学里走一遭,便如同十八层地府里打了个滚,刀山火海的滋味都尝过了。
  尽管如此,兵学,还是吸引了这时代大批人才,义无返顾的加入其中。
  马城再三叮嘱,两个参谋官到了草甸集不可浪战,与敌巷战,纠缠即可,如此便是立了大功。
第五百三十五章 接战
  半个时辰后,建虏大军突然开水般沸腾起来,大举进攻。建虏扎稳了大营,立住了阵脚便大举进攻,中央步卒大举压上,骑兵往两翼展开,摆出一副三面合围的架势,气势汹汹。马城精心打造的绞肉机战术,再次展示出血肉盘的本色。建虏也学乖了不再正面强攻,而是以步军正面顶住,两翼集结大量骑兵尝试突破。
  步骑协同,古往今来的战术都大同小异,步兵顶住,骑兵突破。
  按理说皇太极还是有些军事才华的,建虏的战术发展到如今,已经是步骑炮协同,先用大炮轰,再用骑兵砍,然后步兵冲杀,这一套战术在这个时代,是极为行之有效的。然而一向骄横的八旗主子们不屑与汉军奴才为伍,往往不等大炮就绪就成群结队发起冲锋,这让皇太极也无可奈何,步骑炮协同无从谈起。
  八旗精兵大举出动,往明军阵地两翼大举包抄,想来一招两翼突破。
  开原铁骑此战避无可避,迎了上去,双方加起来超过三万骑兵,在纵深五里,宽十里的浑河西岸混战成一团,刚一接战就打的火星四射。团团硝烟升起,箭如飞蝗,大量使用手铳,手弩的开原铁骑,与大量使用骑弓的后金八旗错马而过,互相对射,双方落马的骑兵如下饺子一般落地。
  一个照面,人数较少的开原铁骑落在下风,成群结队朝着西北方向边打边撤,八旗兵将战马打的飞快,在马背上翻滚,叫嚣,也成群结队往西北方向追,两支骑兵大军越跑越远逐渐脱离战场,气的皇太极眼前发黑,剧烈咳嗽起来。这些没脑子的狗奴才,打起来就头脑发热了。明军摆明了是诱敌,以一万骑兵诱使两万虏骑脱离战场,偏偏那些没脑子的章京,佐领就上当了。
  皇太极也是身经百战,咬牙下令不许吹号角收兵。
  两支骑兵军死死纠缠在一起,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吹号角收兵的,那会带来极大的混乱,付出不必要的损失。两万八旗已经杀红了眼,咬着明军骑兵往西北方向呼啸而去,开始了一场骑兵追逐大战,偏偏跨下蒙古马不争气,爆发力远远不如明军的藏马,追在后面射不到人,白白吃了一嘴的土。
  反倒是明军骑兵极为嚣张,仗着藏马短程爆发力强,每每成群结队绕回来打一个反击,每一次反击都在八旗兵身上狠狠咬下一块肉。
  明军帅营,马城见状哈哈一笑。
  战争不是电脑游戏,骑兵大战不是人多就能赢的,还要考虑到战马素质,兵员素质,武器诸多方面。一万开原铁骑对上两万八旗兵,边打边撤也未必会落下风,这也是因为马城坚持使用高大的藏马作为主力战马,才稳稳压了八旗兵一头,屡次在骑兵大战中占尽了上风,所谓兵贵精不贵多,骑兵大战更是如此。
  这一招且战且退,也是从蒙古人那里学来的,现学现卖,两翼骑兵一时指望不上,皇太极黑着脸下令接应那些越跑越远的部属,并催促后队汉军加紧运送大炮。与开原镇军打了这么多年,贝勒爷们早学了个乖,不再对着开原镇军正面猛冲猛打,而是耐心寻找起战机来了,耐心等待汉军大炮抵达战场。
  明军帅营,沈良放下千里镜,微觉错愕:“建虏,不急了么。”
  马城冷笑道:“吃亏吃的多了,自然便学乖了。”
  建虏学乖了不再硬打硬冲,而是对峙起来耐心寻找战机,两日后,动作迟缓的汉军炮队终于赶到了,在主子的训斥下,沿河架设各式大炮。从千斤佛朗机到新式红夷大跑,一字排开,数量也是极为惊人的,目测数量超过百门。明军前线士卒稍有些慌乱,超过百门大炮带来的震撼力,还是极为惊人的。
  马城皱眉,命四个炮兵哨将大炮推到前沿。轰之。
  四个炮兵哨动作极快,牛马拖拽下二十四门青铜滑膛炮,推到前沿,两发试射后调整刻度,便对准了汉军炮队一通狂轰滥炸。一阵闷雷过后,尖锐的呼啸声中,前装滑膛加农炮,战线出在炮战中犀利的一面。开原镇军装备的六磅滑膛加农炮,轰击静止不动的目标时,其威力十倍,百倍的增加了。
  呼啸的炮弹掠过浑河,呼啸着砸在汉军炮手密集处。
  其状极惨,让马城隐约生出时空穿越的感觉,这仿佛是后世大清炮队,被西洋大炮蹂躏的翻版。建虏是没有研发能力的,建虏是马上起家,火器大炮都是缴获自明军,自然装备了大量佛朗机炮,佛朗机炮致命的射程劣势,在这场炮战中完全暴露了,面对前装滑膛加农炮的轰击,几无还手之力。
  大炮轰鸣,陷入混乱的汉军炮队开始还击。
  于是两军阵前出现极悲惨的一幕,明军前装滑膛大炮如同雷公怒吼,每一炮必雷霆万钧,长长的炮管一震便是硝烟升腾,专用于直瞄射击的前装加农炮,展现出它在炮战中独一无二的威力,每一炮都将汉军炮队砸的人仰马翻。汉军大量装备的佛朗机炮,装上子铳胡乱开火前后一起冒气,炮弹歪歪斜斜的飞了出去,许多炮弹都砸在了浑河里。
  炮战只持续了一刻钟,便以汉军炮队的溃败结束了,明军炮手仍不肯善罢甘休,将大炮冷却后继续往前推,竟然在十里开外发炮,数轮炮火都打到八旗大营里去了。轰鸣的炮声中,八旗虏军不得不退兵十里,远远退却到明军炮火射程之外。河东岸,被明军炮火肆虐过的汉军炮队,到处都是被掀翻的大炮,马匹,尸体。
  还冒着青烟的尸体,布满河岸,大批佛朗机炮无力的翻倒,明军士气大振,虏军气的跳脚,此时突然一声惊天巨响,被大炮轰击的汉军炮队阵地上,一朵小型蘑菇云慢慢升腾起来。火药殉爆,在伤亡惨重的汉军炮队身上又撒了一把盐,大量无人救治的伤兵被炸死在河岸,余下的也无人救治。
  开原大军士气大振,欢呼声震天,马城也哈哈一笑,玩炮,建虏终究是差了些,后世的满清也将大炮玩的十分蹩脚,这是渔猎民族的劣根性,见不得这些先进的玩意。玩炮明人才是祖宗,这一轮狂轰滥炸似乎将百年屈辱都洗刷掉了,心中畅快的很。
第五百三十六章 夜袭战
  入夜,激战一天的战场上因为硝烟弥漫,起了夜雾。
  浓重的夜雾隔开战场,两军停战各自陷入休整,调整战线,建虏阵地上传来阵阵轰隆声,一听便知是火炮移动的声音。明军也在移动大炮,将两个炮兵哨大幅度前移,明日必然又是一场大战。
  夜雾中,民夫连夜赶工加紧修筑阵地,将壕沟挖深,胸墙加厚。
  前线,半米厚的胸墙后面,一个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