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骑-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万卫戍部队将日本国牢牢掌握,成为台湾镇军的军粮,军饷重要来源。
  兵源组成,马城打算在裁撤的大批卫所兵中招募,大明朝眼下最不缺的就是人,甚至山东一带多的是流民。流民,卫所兵稍加训练,便能达到卫戍部队的要求,只需三个月到半年的训练,一个流民就能做到排队放枪。
  水力钻床吱吱呀呀的响,数千工匠占据了绵延十里的巨大山谷,将最新式的水力机械架设了起来。
  荷兰工匠虽不是欧洲最顶尖的,可也掌握了大量先进技术。


第五百一十二章 轻火枪
  马城对新造的轻火绳枪极有兴趣,同时代的欧洲,也有人尝试过将笨重的重火绳枪改良,那便是军事狂人古斯塔夫二世。荷兰工匠显然吸取了瑞典人的经验,将重火绳枪的枪托截短,枪管也截短,并且采用了齿轮打火。
  这个一个极为天才的创造,大明版本的齿轮轻火绳枪。
  齿轮火枪可并非是成熟的燧发枪,它只是火绳枪到燧发枪过渡的,一个技术粗糙的产物,然而这种齿轮轻火枪却让马城极为满意。这玩意性能上有许多问题,打火率低,容易故障,性价比不高,用来装备一线野战部队自然多有不足,然而用来装备二线守备部队却足够了。
  驻倭守备部队也因此有了另一种功能,各种新式枪械的实验田。
  样枪很快便赶制了出来,重量比野战重火绳枪轻了一倍,还不到十斤,射程,威力自然也大大的减弱了,最远射程大约百步,有效射程约五十步,却足以满足守备部队的需要,同样,这杆样枪的射速也大大提高了。
  马城当即下令量产,正是这种性能不佳,存在诸多问题的齿轮式轻火绳枪,让台湾军工真正开始腾飞。这种问题极多的轻型火枪十年间,前后一共制造了五十万杆,五十万杆的惊人数量,让台湾工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锤炼出一大批熟练工人,技术精湛的工匠,并且为大明的技术革新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火枪数量不足,也只能用弓箭取代,总要将守备部队的架子先搭起来。
  山谷内,新旧两派将官突然为了弓弩,和火枪的优劣激烈的争论起来,多数将官都参与了争论,辩的面红耳赤。开原出身的将领,甚至参谋对长弓都有天然的好感,甚至莫名其妙的情怀,台湾镇军出身的将领则迷信火铳,认为火铳当立,弓弩实不必列装军中,大可以尽早淘汰了。
  双方争的不可开交,这自然与两派将领的出身背景有关。
  开原长弓队屡立奇功,没有长弓队便没有今日之开原强军。台湾镇军多是新丁,海盗出身,自然迷恋火铳的大威力,双方争论不下便来请大帅定夺。李承阼眯眼看着四周围人才济济,早已笑的合不拢嘴,心知这次台湾是来对了。
  如此激烈的争论,双方谁也压不服谁,马城倒是乐于见到争论。
  心中一动,便笑着道:“此议,世叔可指点一二。”
  李乘阼心知是考较,沉吟片刻便笑道:“某一个革职的国侯,不敢妄言,然历朝历代都是禁弩不禁弓,禁甲不禁兵。”
  众将讶然,对这位侯爷顿时刮目相看,这也是个胸怀锦绣万千的。
  禁弩不禁弓,禁甲不禁兵,这十个字说出来便显得极为神妙。
  所谓禁甲不禁兵极容易理解,便是在武人地位低下的宋明两朝,民间弓箭社,团练,民壮也是大行其道的,一个甲兵和一个团练兵的战斗力也是天差地别。所谓禁弩不禁弓,这便颇有些玄妙了。
  弓是抛射,一般木弓威胁不到甲兵的安全,能威胁甲兵的强弓需要长时间锻炼和强大的体力,眼力,技术一般农户做不到。而弩,自瞄,上弦有齿轮减力,一个农民拿到手,只要他不是瞎子,就可以收官兵的人头。
  弓难练,弩易成,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马城笑道:“世叔,这可离题万里了。”
  李乘阼也哈哈一笑,正色道:“某再来问,本朝以来为何硬弩在军中装备极少,反倒是强弓装备的极多。”
  多数将领都听的一呆,细细琢磨这倒是实情,大明军中硬弩的装备极少,这也是极为玄妙的一件事情。历朝先贤自然都不会是愚钝之辈,大明军中弃用硬弩必然有是原因的,这原因却并非人人都说的上来。
  马城讶然,心说这位丰城侯家学渊源,大明朝的勋贵可也并非史书写的那样不堪。
  这论点提的极为精辟,大明军中为何弃弩不用,却仍保留了大量强弓呢。
  李乘阼是有些得意的,笑着道:“其中究竟,无非是我朝火器大行其道,这弩的地位便被火铳取代了,如此而已。”
  众将恍然大叫精辟,果然如此,细细琢磨起来弩和火铳的功能还真是相近的。同样都是用外力发射,同样都是威力巨大,大明军中既然装备了大量火铳,那么再装备大量硬弩的意义便不大了,精辟之极。
  议论越发热烈起来,侯爷之论虽然精辟,弓和铳却仍是没有分出个高下。马城乐得见到争议,有争议也总比死气沉沉的好,于是台湾兵学,镇军之中很快展开了一场关于弓和铳优劣问题的大讨论,各种论调层出不穷,令人发笑的也有。军中争论的激烈,兵学之中更是出现了各种奇思妙想。
  到将士情绪酝酿的差不离了,马城才出面在台湾兵学,讲了一场。
  数千将官,兵学学子的环绕下马城侃侃而谈,将弓和铳的优劣彻底解析了一番。
  弓的优势,训练有素的弓箭手比一个火绳枪手瞄准目标更准确,火绳枪手只能准确地近距离射击,射程很近,而一个好的弓箭手可以在两百步外准确命中目标,相比这个距离,火绳枪手在一百步以外只能随便开火,有可能打中的是任何一个物体。
  弓的第二大优势,它是一个简单的武器,铳却很复杂,它会在许多方面产生故障,枪支发射后容易被堵塞,很可能导致破损,而且只能由熟练的枪械工匠修复。潮湿的天气会让火药变质,大风天吹灭火绳,或者把火花吹向弹药罐。
  战斗能让所有人兴奋和激动,除了最成熟最稳定的士兵外,都可能对武器处理失当。一个人在匆忙中可能会忘记火药和弹丸之间装上填充物,导致弹丸掉出去。当士兵们枪口向下拿枪时,子弹极易从枪管里滚落了出来,就是因为没装填充物,当然这个问题已经初步解决了,解决的方法是一小块麻布。
  此外,火绳枪手只能站两排纵深,弓箭手甚至能有六排纵深,这时后排可以用高轨道方式发射。事实上,重中之重的论据,是有关成熟的发射速度。一个弓箭手,可以在一分钟内可以射进行六次瞄准射击,而一个火绳枪手只能在两三分钟内发出一次,他还得小心谨慎地完成所有那些手动操作。


第五百一十三章 新兵
  火器的改良和不停的反复训练,能让一个熟练的士兵在固定时间内比几年前射出更多次。台湾镇军的士卒,普遍已经能做到一小时射四十发了,并且这个速度还在增加。在马城提出了弓和铳相比的诸多优点后,弓箭派大为得意,
  然而在这次大辩论中,身为总裁的马城还是判了火枪派获胜,又引发了另一论大讨论,一片哗然。实际上在这次辩论中,火枪派胜出的最核心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火枪手不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有素,对身体和技术几乎没有任何依赖。
  而长弓手却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并且在战斗中对身体状况要求很高。公平地说,双方列出的其他因素,确实都对火枪派不利,射速慢、射程近、准确度差、重量大、故障高而且维修不易。
  原本很不服气的弓箭派,在拿到了装备警备部队的样枪之后,便无话可说了。
  这种新设计的轻火绳枪极为轻便,齿轮式发火避免了使用火绳的许多尴尬,在台湾镇军已经大量使用定装火药的前提下,不服气的弓箭派也只得承认,一个五十岁的老者使用这杆枪,只需要训练两三个月就能上阵作战。
  关于弓和铳之争的大讨论结束了,影响却十分深远。
  驻倭守备队,和轻型齿轮火绳枪的出现,对大明的影响十分之深远,一举奠定了大明近代军工业的基础,也让军中甚至民间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购铳防身,逐渐成为台湾百姓的生活习惯,而台湾府也是不禁轻型火器的,想禁也是禁不了的。台湾府坐拥缅甸,日本两国之地,又正面面对自马六甲而来的西洋人,面临的军事压力十分巨大,禁枪又如何能紧的了。
  台湾府民间不禁手铳,也不禁轻型步铳,然而重型火铳却是严格管制的。
  台湾兵学,关于火铳战术的理论也日渐完善,产生了一系列完备的观念。
  静冈,明军大营。
  第一批五千名驻倭守备部队抵达静冈大营,接受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并熟悉倭国的天文地理。五千新兵忐忑的走进高墙军营,与世隔绝,过起生不如死的新兵生涯。开原军制,新兵训练营那真真是十八层地府一般,太难熬了,然而淘汰率却并不高,因新兵士卒伙食极好,军饷也高。
  这个时代伙食好,军饷高,新兵就算死在军营里,也多半是没人愿意走的。
  并且,参加台湾新军的多半是具有朴素荣誉感的,仰慕天兵威风的青年人,以十六岁到二十五岁之间的居多。这些青年人来历复杂,有福建,广东沿海的渔民,农民,有自内陆流落至沿海的灾民,甚至还有硫球,安南,缅甸等地的华裔,却都是清一色的汉人子民,极为仰慕大明天军神威的少年人。
  五千新兵进了军营,走进营房,将形装放到大通铺上。
  大通铺离地不高分上下两层,离地不高是为了快速集结,一翻身腿就能够着地面,有些个子高的便十分为难,只得侧身蜷缩在床板上,暂歇片刻。这大通铺虽说有些狭窄,通风设施却是极好的,此时,营中有些嘈杂,同乡,相熟的凑在一起闲聊,叙旧,一张白纸似的少年可以任意涂抹。
  “都说这倭国遍地金银,怎的不见半座银山?”
  上首说话的一个少年,十六七岁生的却十分精壮,轻笑着道。
  “金山,银山那自然是长在仙山上,我估摸着得出海才能见着。”
  十六七岁的健壮少年,压低声音道:“可听说这倭国女子,都是个个美貌如花的,也不知真假。”
  下首几个同乡会意轻笑起来,品性纯良的少年人,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金小单,早知你这脏货,当兵没安什么好心。”
  健壮少年唤作金小单的,干笑道:“哪个脏了,个清洁溜溜倭女送你跟前儿,你压不压,就问你压不压!”
  一阵窃笑,正谈笑间,外面突然涌进来一队大兵,人人穿着威武的大红军服,呼啦啦跑进来列成两队,竹哨声起,一个军服笔挺瘸了一条腿的官长,一手拄着一把连鞘战刀,一手放在嘴边猛吹竹哨。正在闲聊叙旧的新兵们,乱七八糟站了起来,嗡嗡的议论声好一阵才停了。
  那瘸腿军官脸色似极为不满,拄着连鞘战刀在新兵队列中走来走去。
  金小单站的腰杆笔挺,看着这位长官心中赞一声,嚯,这太威风凛凛了,一身大红色笔挺军服连褶子都没有,一条明晃晃绶带从肩膀斜跨到腰间,领子上有一道金线,一个星星,一只团凤。金小单看的眼皮直跳,下校官呀,看年岁也不大三十出头,再看看这位官长拖着的瘸腿,心中叹息,可惜是个瘸子前程就这样断送了,可惜。
  “营中喧哗,令出不止,今儿个晌午通通不给饭!”
  那瘸子官长面色不善,阴森森的嚷着道,营中登时一片哗然,军中哪有不给饭吃的道理,嗡嗡嗡的吵闹声越来越大。呼啦一下,站成两列的大红袄战兵抽出军棍,排头挨个砸过去,砸的满营新兵雪雪呼痛。金小单也挨了一棍疼的龇牙咧嘴,心中一动赶紧站挺了,这些大兵揍人很有分寸,不打关节不打要害,专挑屁股上肉多的地方打,生疼。
  一顿棍棒教育,让新兵们体会到了新兵训练营的独到之处,畜生啊。
  “出,整队!”
  那位瘸子长官又是一声呵斥,满营新兵呼啦啦往外面跑。
  金小单仗着身强体壮撒丫子跑在最前面,才刚出营,迎面喷来几股粗大的水龙,将金小单和一众新兵浇了个透心凉。金小单不免打个寒噤,一个趔趄被几股水龙冲倒了,干净衣服沾了一身泥,粘在身上十分难受。一个个新兵乱哄哄的跑出营房,一个个被人力驱动的水龙喷成了落汤鸡。
  身后,那瘸子长官和一帮老兵放肆的狂笑起来。
  金小单挣扎着爬起来,梗着脖子恼火叫道:“我不服,这是欺侮人!”
  “不服,不服!”
  “我要上告,去军法队告!”
  金小单一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