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骑- 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赞成迁都南京的有没有呢,是有的,一干勋贵就极力赞成迁都。
  京师密报,皇上召朱纯臣,李开元等勋贵议事,当皇上问到今后的策略时,李小侯爷的回答相当坦率,甚至在提到北方失利时也无所顾忌。他说,北方糜烂,朝廷正值“危急存亡之秋”,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迁都南京。
  皇上面子上还挂不住,说:“此事重,未可易言。”
  既而皇上指天问道:“上天未知如何?”
  李开元便试图就天命问题劝说其君:“惟命不于常,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天命微密,全在人事, 人定胜天。皇上此举,正合天心,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知几其神,况事势已至此极。讵可轻忽因循,一不速决,异日有噬脐之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皇上可内断之圣心,外度之时势,不可一刻迟延者也!
  李开元手握京营兵权,又极力赞成迁都南京,就等皇上一句话了。
  羞答答的皇上反复确认四周无人偷听后,问道:“此事我已久欲行,因无人赞襄,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此事重大,尔且密之,切不可轻泄,泄则罪坐汝。”
  皇上明确表示了自己的立场,又询问南迁的具体步骤。他将如何出京,李开元提出最佳路线是取道山东,装作到文王与孔子庙朝圣。一旦到了曲阜,御驾便可快马加鞭南下,两天内即可赶到比较安全的淮安地界。
  那时,李开元向皇上保证,举国上下必群情振奋,台湾新军并将为皇上所用,因为陛下一旦出现在京城之外,国之龙虎必起而响应,陛下遂可握天下于股掌之中。但是李开原又斗胆警告说,如果皇上仍在京城厮守尊位,则明朝必亡。皇上颇为其言所动,简短答道:知道了。遂令三人退下,自己返回后宫。
  当晚,皇上又召李开原进宫参加另一次秘密会议,并于会后将这位当代丰城侯单独留下,向他提出了一连串问题。中途接应部队有何安排,谁来统领,中途在何处驻扎,李开原打算先秘密派遣将领至济宁部署接应部队,并在比较安全的济宁、淮安两地安排驻地。
  此时,南迁之事突然泄密了。
  消息从宫中传出,朝野哗然,清流言官不敢再刺激皇上,而是将矛头对准了李承阼父子,集中炮火猛轰。
  炮轰勋贵是大明读书人最擅长干的,勋贵在崇贞朝就是受气包。
  这回皇上倒是顶住了压力,再次命令群臣献策,商议南迁一事,皇上表现出的诚意鼓励了那些私下早就希望南迁的大臣,于是一连串的密折呈至皇上面前,太子讲读项煜等一干支持南迁的朝臣,提出一种又一种方案,这些大臣阐述了三种不同但又相关的建议。
  第一种意见是由皇上率军亲征,令太子留守北京,这一由文人学士们所提出的方案,符合较多人的愿望,这些人认为,一旦皇上离开紫禁城内廷,只要他出现在山东,河南,反贼气焰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这番论调让皇上很高兴。
  然而崇贞陛下还是小看了清流的战斗力,在大朝会上被驳斥的面红耳赤,几次发作动了廷仗,仍无法阻止言官,清流一批批的赴汤蹈火,险险就要将崇贞皇帝喷成千古一君,当然是昏君。
  恼羞成怒的崇贞帝又无可奈何,只得发泄道:“国君死社稷,恒理也。”
  但话一出口,他又忍不住满腔怨恨地加上一句:“言迁者欲使朕抱头鼠窜耶?”
  大概是因为皇上明显流露出不快,几位大臣急忙改变立场,南迁之议就此作罢。
  倒霉的李开元被削了爵位,一气之下孤身一人离京往台湾去了,弄的马城还替他担心,路上可千万别出什么意外。心中烦闷索性不再去想,不愿南迁也就罢了,留在北京等死吧,马城自问对朱家天子仁至义尽了,从此不愿再过问朝政。
  崇贞朝的朝局一如后世一般,首辅天天换,阁臣不如狗,清议杀人不见血。
  收拾心情,马城翻阅起一篇《平倭策》,一篇策论乃是台湾汉社士子,一些福建举子献上来的。汉社在台湾,福建的发展十分迅速,汉社文必称汉唐,言必称强汉,在南方已俨然成为一股势力,史称明末新学。
  马城是心知肚明的,几个举子能想到讨伐倭国么,没道理。
  这篇策论多半是杨天生,颜思齐等人炮制出来的,大明海盗们早就对倭国土地垂涎三尺,一度将平户变成了海盗母港,只是苦于实力不足无力占领日本全境。然而这篇平倭策的论调之无耻,深得霸权主义之三味,这些福建举子提出来的借口是清君侧,没错,就是替日本天皇清理乱臣贼子。
  如此不要面皮的开战借口,偏偏还能编出一番道理来,这番道理居然还无可挑剔,这便要从幕府将军这个职位说起。幕府是什么玩意儿,就相当于大明的五军都督府,军队的司令部或者是军队的一个总指挥所,这个东西怎么会在日本成为一个朝代的名称呢。
  日本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就有天皇,而这个天皇一直到现在,据他们自己说还是万世一系,也就是日本没有朝代的更迭,始终这一个天皇就是家世一直传到了现在,但是这中间天皇有一段时间失去了权力,他只成为一个摆设,就像中国汉朝的时候那个汉献帝一样,那么天皇变成了汉献帝,那谁来做曹操呢,在日本就是一批被称作将军的人变成了曹操。
  所谓将军实际上是日本的征夷大将军这一个官衔的称号,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义凛然
  江户时代的幕府将军,他和天皇的关系就像是曹操和汉献帝。
  江户就是后世的东京,也就是日本政府后来建都的地方,福建举子搞出来的平倭策,就是要先弄这么一份汉献帝衣带诏,说穿了就是派人联络日本天皇,让天皇他老人家写一份血书,邀请大明天兵铲除德川幕府,将权力交还给天皇陛下,这不就是名正言顺的清君侧么。
  马城忍不住揉额头,对大明朝读书人的无耻又多了一层认识,侵略人家还搞的大义凛然,太无耻了。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汉社分子呀,真是不安分,攻城掠地都搞出这么多花招,却深得马城之心,福建人,海商,海盗对倭国的了解是极深刻的,李旦,和德川幕府的建立者德川家康是至交,也是德川家幕后的大金主之一。
  人家说德川家康唯一的优点就是活得寿命特别长,他活过了所有的对手,以至于他能够建立幕府而那些打得一塌糊涂的这些名将们,寿命长也是一种战略,德川家康就是活的久,活活把他的对手们都熬死了,也是世界征战史的奇葩。
  缅甸局势日渐稳定下来,平倭一事便提上日程,此平倭策一出,整个台湾镇军都为之疯狂了。征倭的准备加紧进行,台湾镇军精锐倾巢而出,还拉上了葡萄牙人,兴奋的葡萄牙人也组织了三千人的军队配合作战。三千葡萄牙雇佣兵由镜壕的富商资助,自备战舰大炮火枪,极大弥补了台湾镇军大炮数量的不足。
  这是大明历史上,明军首次和西洋军队联合作战,兵威赫赫。
  临近年关,台湾府。
  一年的忙碌,征战,台湾府到了收获的季节,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征缅为台湾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台湾府从上到下,自官员到普通镇军士卒都大发横财,就连随军出征的辅兵,商人也吃到了肥肉,人人都吃的满嘴流油。台湾行省的人口也突破了百万大关,处处都是一派蒸蒸日上的兴盛景象。
  台湾这个新兴的水师母港,也日渐成为南洋最大的通商港口。
  台湾的位置实在太便利了,台湾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中国东南之门户,与江浙一带和南边的岛屿可形成战略纵深,无论是和平时期或是战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有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到大明的船只,均必经台湾海峡,其归属决定着大明东南海上生命线的安全。如今马六甲海峡也在台湾水师掌握之中,对占据了爪哇,马来半岛的荷兰人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腊月二十八,台湾巡抚衙门。
  这一年的台湾巡抚衙门鸟枪换炮,被标营亲兵装饰的富丽堂皇,到处都摆满了从缅甸皇宫搬来的宝物。东西合壁的布置风格,不时进出衙门的洋人,通译,表明这是一个新兴城市的行政中枢。就连南居益家中也多了几个美貌的缅人丫鬟,这位南公也不是顽固不化的人,半推半就也就领了部下们的心意。
  内宅,江南风格的园林。
  新建的亭台楼阁处处都有江南园林的痕迹,一干台湾大员对坐闲聊,年关将至,人人都要一个体面,多数官员,将领家中都在大兴土木。红光满面的南居益穿一身青色常服,正在讨论爪哇国的荷兰人。这些日子荷兰人倒还安分,过往马六甲的商船都乖乖的交税过关,却任谁都知道台湾水师与荷兰人之间,必有一战。台湾,马六甲形成了一道完整的封锁线,让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爪哇的部队,形同瓮中之鳖,动弹不得。
  并且此战只可能在马六甲进行,这便是占据了先手之利的理想结果。
  快则半年,迟则一年,等到荷兰本土的舰队大举来援,马六甲必有一场惊世大海战,这是无法避免的。
  因此,留给台湾镇军攻打倭国的时间不多。
  三个月到半年,台湾镇军必须攻下倭国,否则将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
  对此台湾上下是信心十足的,尤其海盗出身的将领都很看不起德川家的将军,当代幕府将军德川秀忠,一个四尺半的矮子,杨天生,对德川家的五女还念念不忘,众将官都嘿嘿直乐。
  问过方知,德川家的五女儿可是嫁给了日本的水尾天皇,也就是日本的和子皇后。马城不免笑骂几句,连日本皇后都惦记,这个货还真是无恶不作,笑闹声中,参谋司拿出分析过的德川家战例,德川家可供分析的战例也不少,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万历二十八年的关原大战,也是德川家赢得天下的一战。
  推演完毕,参谋司对倭军的评价是,守城尚可,野战孱弱,擅长围绕坚城的攻防战,重谋略。众将人人都听的若有所思,倭人的城修的确实不错,参谋司这些人读书人当真了得,围绕坚城,堡垒的攻防战真真是倭人战场谋略的重点。至于为何如此,参谋司也给出了见解,倭国缺骑兵,打胜了也无法追击扩大战果,因此只能围绕坚城而战。
  南居益露出苦笑,大明何尝不是如此,各地明军与倭军相比是半斤八两,五十步笑百步罢了。马城心思电转,自然有更深刻的理解,倭军的战斗力大约相当于十四世纪的西洋军队,步兵放在整个东亚算比较先进,但骑兵基本没有,大炮稀缺,这就暴露出最大的弱点,野战孱弱。
  结合参谋司的意见,马城最终给出了平倭之战的方略,对倭国坚城围而不攻,以骑兵集团断其粮草,击其后援,迫其野战。众将看着倭国沙盘细细体会,这方略正中倭人的软肋,不与倭人打坚城攻防战,而是以骑兵大军分割包围,这不就是建虏入关的翻版么,众将一个个兴奋起来。终于轮到老子们用骑兵欺负人了,爽快,这些年被建虏骑兵欺负的惨了,终于轮到老子们用骑兵欺负别人了。
  南居益却对参谋司弄出来的沙盘,赞不绝口,参谋司,沙盘推演也算是这时代的独创了,作用极大。
  解散了军议,众将便各自休沐,回家过个肥年。
  入夜,南府,
  马城坐在书房中观摩着倭国舆图,琢磨着一套新颖的战术,蛙跳战术,马城构思中的蛙跳战术,自然是大明时代的变种。倭国是一个狭长的岛国,便有了蛙跳战术的施展空间,马城将倭人的沿海坚城,堡垒当作一个个海岛,后世美军用海空封锁的方式孤立日军,马城便用骑兵集团孤立守城倭军,道理都是相通的。
  其核心思想无非是以骑兵蛙跳登陆,穿插,遮蔽战场,以铁骑割裂倭国各个大城之间的联系,然后以步兵大举登陆,先打防守弱的城池,强的先不管。在明军骑兵的全面优势下,倭国各个坚城之间的联系被切断,这个城难啃,那老子便不啃,老子去下一个城,断你补给,破你防御,让你憋屈死,谁让你没有骑兵。


第四百七十八章 家事
  构思逐渐成熟起来,一条进攻路线逐渐形成了,策划动用五万朝军两面夹攻。
  五万朝军在水师掩护下,进攻倭国福岗,吸引倭军主力后台湾兵马突然登陆静岗,直取大阪,将整个日本拦腰切成两段。骑兵拦腰将日本切断后,采用蛙跳战术登陆江户东北方的水户港,直插长野,沿途对坚城弃而不攻,快速完成对江户德川幕府的包围,孤立,一战覆灭德川幕府。
  如此则倭军南北不能相顾,一旦江户被围则德川幕府大势已去,五千铁骑,两万骑马的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