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骑- 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崇祯三年二月十五日,青山关前。
  李争鸣只带了他的一营兵,没带武器进了虏军大营,全军上下没人愿意来挑人,都躲的远远的,卢讲官却说这是一件极大的功劳,日后能流芳百世的。卢讲官的话应是不会错的,于是老子们便来了。
  天气寒冷,虏军出迎五里,摆开阵势。
  李争鸣骑在高头大马上,看着杀气腾腾的八旗马甲,巴牙喇兵,好威风么,还不是被老子砍的屁滚尿流。摆出这么一副凶狠的架势想吓唬老子们么,和正黄旗马甲对冲老子们也是砍瓜切菜。五百手无寸铁的开原骑兵目不斜视,骑着高头大马在刀枪森林中缓缓而行,自是没人会露怯。
  进了后金大营,李争鸣才朝通译汉官大声问道:“那日偷袭的是哪个孙子,正黄旗的孙子,偷鸡摸狗的小贼!”
  那汉官吓的都哆嗦了,八旗兵身边包衣奴才里不少懂汉话的,战战兢兢回答了。
  一时间呵斥声四起,尊贵的正黄旗主子什么时候受过这种侮辱,将这嚣张的明将砍了示众!


第三百九十八章 反间计
  李争鸣也发了狠,放肆骂道:“来呀,手下败将,还不是被老子两百骑杀了个对穿,屁的正黄旗!”
  手下营兵也嚣张放肆起来,骂声一片,眼看就要打起来了大汗传令,不得怠慢了明人勇士,不许生事。八旗主子们狠狠把一口闷气咽了下去,这明将也太嚣张了,那天就是被此人杀穿了正黄旗前锋么,这人罪该万死。
  远处,王帐外。
  皇太极赞叹道:“这人是哪个,好生凶猛。”
  左右一干后金大员极尴尬,四个正黄旗参领,章京尤其尴尬,头也不敢抬,三千骑被这明将两百人打了个对穿,这明将还杀透了前锋扬长而去,还活蹦乱跳的来大营嘲讽,这太伤自尊了,记住这个明将长什么样!
  下首,一个中年汉官委婉劝道:“匹夫之勇,不足为惧,陛下放宽心便是。”
  皇太极自是极有威严的,又笑着道:“马城此人可不是匹夫之勇,若能说服此人全军来投,封王!”
  大营中顿时鸦雀无声,说服马城全军投降就能封王,那这个马城又该封个什么,总不能封个并肩王吧。
  皇太极收敛笑容,摆手道:“去和马城说,本汗有意和他分享天下,问他肯不肯,他若答应便两军并成一军,回师攻下明人的京城,本汗许他山东,河南,陕西三省之地,自立一国,两国永为兄弟之邦。”
  王帐外更是一片死寂,那汉官稍一犹豫不敢再劝,找人传信去了。
  关上,马城看着那传信来的汉官淡然一笑,赶走,反间计么倒也未必,皇太极此人倒是有点信用的。他说给三省之地自立一国,多半也是能兑现的,换个人没准还真会被他说动,可惜马城不会答应。被拒绝的皇太极不免有些失望,叹了口气便回到温暖如春的王帐,严令不许为难那些挑人的明军。
  山中,奴隶营。
  李争鸣本以为挑三万人带走没什么难处,进了奴隶营才知道这是个苦差,到处都是用绳子捆在一起的百姓,席地而坐冷的瑟瑟发抖。眼巴巴的女子,半大的青涩少年,没什么生气一脸死灰的青壮汉子,漫山遍野的全是。许多眼中没什么生气,死灰一般的百姓看到明军进营,眼神重新亮了起来,灰白的脸色重新有了点神采。
  李争鸣避开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低声道:“挑些年纪小的吧,怪可怜的,呃,年纪小的女子也要挑。”
  下属几个哨兵纷纷领命,带着部属去挑人,专挑一些半大的少年,瘦弱的少女,心知营头是想起家中俏娘子,还有那她娘子那两个小妹子了。爱屋及屋呀,只是回去要被大帅骂了,年纪幼小的丫头挑回去做什么,荒年时大街上卖二两银子一个,满大街可劲的挑有的是,营头这不是瞎闹么。
  挑吧,挑吧,真是怪可怜的,挨骂也是大家伙一起挨骂。沿山路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挑人,半大的少年,瘦弱的少女都被挑了出来,解开绳子聚集在一起,少年睁大眼睛茫然不解,少女怯生生的看着在虏军中行走自如的官兵。更多百姓呆看着这些来历不明的官兵,闭紧嘴巴也不敢吭声。
  李争鸣也不全是爱屋及屋,他对这些奴隶营青壮是没什么好感的。李争鸣对喜峰口助战的辅兵,青壮观感也极差,七尺的汉子上了阵哭的跟孩子一样,贪生怕死,懦弱无胆,这样的青壮挑回去管什么用,上了阵都是碍手碍脚的,成天的偷懒耍滑。倒还不如挑一些半大的小子,天不怕地不怕的,挑一些可怜的小丫头也行呀,太可怜了。
  他这种挑法把旗兵也挑乐了,纷纷嘲笑起来这蠢物,年轻的不挑,青壮的不挑,专门挑一些吃闲饭的回去,真是个无脑的蠢才呀。消息报到王帐皇太极都楞了,这明将脑袋瓜子可不太灵光,这是何意?举目四望,几个汉官心里叫苦慌忙猜测,兴许是明军粮草不济,挑些食量小的好养活吧,这解释倒是挺合理。
  李争鸣这种挑法倒是极快的,没用到两天人就挑够了,三万个少年少女。临别时又是一出人生悲剧,母子,父女离别哭喊声一片,李争鸣冷着脸护送整整三万人顺着大开的关门,回营。明军四营兵力出关列阵,背关而战,默然注视着三万少年少女战战兢兢的进了青山关,才收兵回营。
  关内,倪元璐看着垂手而立的李争鸣,忍不住骂道:“你这夯货办的好差事,你倒是挑些青壮的呀!”
  李争鸣不敢抗辩只得请罪,马城无所谓的摆摆手:“罢了,撤兵。”
  当夜,明军全线撤离喜峰口,让出了经历过血战,牢牢控制的喜峰口西侧,全军撤回了来远楼大营一线的军堡,山林里,并重新布防。大军撤退也不是容易的事,整整撤了五天才算撤完了。后金军占领了空无一人的青山关,沿途布防,大批骑兵掩护着明人奴隶,辎重通过喜峰口。
  三十万人通过喜峰口,整整走了半个月,走完都已经三月了。皇太极倒是言而有信,在官道上留下了十万两银子,一些粮车,后金大军出关半月之后,京畿援军才大举出动,重新占据了遵化,三屯营,长城沿线各个险关,一地鸡毛,整个京畿,直隶都被抢光了,人畜,财货被后金大军席卷一空。
  马城懒的应酬索性闭门谢客,大明这一次损失太惨重了,损失无法计算。
  卢象升等人接过了军权,将伤兵运到蓟州养伤,将百姓民壮送去遵化等地安置,如今遵化是一座空城,安置百姓不成问题却没有粮食。连日来无数百姓从山里钻出来,直隶京畿没有半粒粮食,大约十几万张嘴等着吃饭,每天都有饿死冻死的百姓被大量掩埋。卢象升只得发公文给户部,请户部调集粮食赈济。却任谁都知道户部也没粮,漕运,满足了不了京师的需求,京师还有三十万勤王大军呢。
  过了几日,马城也懒的再等朝廷赈济,移民吧。


第三百九十九章 荒唐
  命遵化,喜峰口大营沿线的百姓去海边,命登莱水师,李旦调集船队运送移民,连那三万少年男女都送去台湾安置,苦是苦了一些却不用冻死饿死。台湾南巡抚那里正缺人口,十万流民乘船出海,顺着海上航线去台湾开荒,十万流民给台湾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南居益自是大喜过望。
  六部,内阁也默不做声,巴不得这些流民有地方安置,台湾就台湾吧。
  天气转暖,来远楼大营。
  马城坐在房中品茶,读书,修身养性,两个侍女小心伺候着,小脸上都有些忐忑不安,大军撤了,流民也散了,明日大帅就要动身去蓟州了,她两人前途未卜,也不知大帅会如何安置。
  马城温和道:“明日随我去蓟州,去歇了吧。”
  两女大喜自然不肯去歇息,服侍的更体贴了,一个过来锤背一个过来锤腿。马城享受着侍女的服侍,无比怀念家中妻妾,一别又是大半年,当日兵出蓟州的时候也没想到会分别这么久。好在全家平安无事,在蓟州呆到天气转暖便该回开原了,蓟州并非久留之地,留在蓟州内阁诸公,皇上都睡不着觉呀,何必呆着讨人嫌呢。
  大战平息,京中首辅之争也有了结果,韩况请辞回乡养老,温体仁出任首辅。这个结果让朝野色变,措手不及,温体仁何德何能能当首辅呢,这个人没有资历也没有政绩,只有一张天花乱坠的嘴巴。温体仁的嘴有多厉害呢,去年温体仁还是礼部侍郎,被人弹劾嫖妓,就是嫖妓被巡城御史抓了个现形。
  这种生活作风问题可大可小,往小了说那叫风雅,往大了说那是有辱国体,大明官员是禁止嫖妓的,被抓了现形那还了得,他的政敌周延儒自然不肯善罢甘休,抓着生活作风小辫子,纠集了一班言官群起而攻之,很快又挖出来温体仁收受贿赂,夺人家产的丑事,闹的沸沸扬扬的。
  然而温体仁那张嘴太厉害了,跟皇上说,皇上您看,攻击我的人这么多,但是没有一个人为我辩护,我的孤立由此可见。我是孤臣,直臣呀,皇上觉得有道理呀,没朝文武没有一个替他说话的,这不就是铁骨诤诤,得罪的人太多了么,这是忠臣呀。于是皇上召见内阁首辅韩况,骂了一通,崇祯皇帝大雷霆,大骂大臣们不知道为国家操劳,只知道挟私报复,应当重罚。
  首辅韩况眼泪都快下来了,这不是颠倒黑白么,岂有此理。
  温体仁这时候反咬一口,弹劾周延儒结党营私,这是朋党!
  这反击太犀利了,崇祯皇帝如梦方醒,对呀,这不就是朋党么,党争之祸又起,太可怕了。然而周延儒也不是好惹的,狠狠一口又咬了回去,上表自辨说众目睽睽之下,朗朗乾坤,温体仁不法贪赃生活作风糜烂,这是不容更改的罪行,人证物证都在这还能翻盘么,皇上您得讲道理呀。温体仁却胜券在握,一口咬死了这些都是朋党勾结要陷害臣,皇上您可得把眼睛擦亮了,分清忠奸善恶。
  不久,温体仁入阁,周延儒下野。
  温体仁入阁之后,更加嚣张,闵洪学代王永光成为吏部尚书后,排除异己,得到了温体仁的包庇。御史史范、高捷及侍郎唐世济、副都御史张捷等都被收作温体仁的心腹,仗着崇祯的信任很快将首辅韩况架空了,逼的韩首辅黯然请辞,温体仁顺利坐上首辅大位,独揽大权了。
  一出生活作风问题引发的首辅内阁之争,满朝道德君子狗咬狗,一嘴毛。最终温体仁仗着三寸不烂之舌,力挽狂澜从一个人人喊打的文官中的败类,硬生生当了首辅。马城也是叹为观止,这温体仁的战斗力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杨涟那等嘴炮选择跟温首辅一比,完全不够看的呀!
  这位首辅大人的舌功简直惊天地,泣鬼神,战斗力岂只是爆表。
  在崇贞朝,这种荒唐事倒是很常见的。
  马城也是三朝元老,很清楚其中的关键,关键就在于朋党二字,战斗力爆表的温体仁只要咬死了这两个字,就变成超级塞亚人了,崇贞皇帝最恨朋党了,跟朋党比起来贪污腐败,一点作风问题算什么。哪个官员不贪污,哪个官员不嫖妓,这都不是问题,朋党才是大问题,要亡国的!
  于是温体仁施展独战群雄,舌战八方的舌功,硬生生将满朝政敌都斗倒了。
  这是何等的壮举,这是何等强悍的战斗力,杨涟和他比提鞋都不配呀!
  马城被这个温体仁恶心坏了,在蓟州躲了几天便奏请回开原协防,这下皇上,首辅都松了口气,慌忙不迭的挤出粮食,银子送到军前,想要早点送走这个瘟神。四月间,被打残的开原辽军黯然北返,全军一万五千人越过长城,走林丹汗控制的白城回开原驻防。袁崇焕出任蓟辽督师,戚金率军回返东江镇。
  大军从蓟州行至遵化,军中携带了大量火器,铜料,还有二十四门新造火炮,辎重太多走的极慢,虽然走的慢却井然有序。
  遵化府东边十几里外,有个不小的村子,太阳升得高了,洒下光亮堂了大地,不热,凉冰冰的,带点晨风。东边十几里外一伙行军途中的明军正在埋锅造饭,一个把总带了四五十人,是要去喜峰口驻防的,虏骑入关边关守军全军覆没,兵部也不管是打哪来的兵马,一古脑的往前面派,总要将长城沿线那些军堡都填满了。
  这伙河南兵可够惨了,匆匆忙忙熬了汤,就着头盔士兵们每人喝了点。身上有了热量,肚子反而更饿了。想起前边有个村子,四五百人迫切地想及早到达。略微一整队,把总带着几个骑兵先出了,大队人马慢慢的走,十几里地,骑马一瞬就到。村子里的确有人。村庄规模一二百户,剩下寥寥十几户,多是老弱病残,走不动路,能走的都去海外讨生活了,听说海外有仙山,有金山银山,反正官兵是这么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