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待的盾墙,一个个火力强悍的重火绳枪营。如此一来,虏骑强大的机动性便被死死限制住了,想突围只能来硬闯鬼门关。
  壕沟一点一点的往前挖,三个方向的明军也如同绞索一般慢慢勒紧,马城已经唱起不知名的小曲儿,幻想着皇太极痛失爱子,会不会一口气上不来气死了呢,还有两千多巴牙喇兵呀,老贼能气的吐血三升吧。当晚,两千多镶黄旗巴牙喇兵,四千多轻骑突然从北门杀出,朝着北边的八万明军一头撞过去。
  前线明军大乱胡乱放了一阵炮,射了一阵鸟铳放了一阵乱箭。
  当夜八万山海关回援的明军,还来不及构筑阵地便被六千镶黄旗骑兵马踏连营,一波硬生生凿穿了。凶悍的巴牙喇兵簇拥着小主子,一路从明军前营杀到中军,击破中军后扬长而去,不知所踪。
  天蒙蒙亮,马城呆看着一片狼籍的滦州空城,欲哭无泪。
  八万大军呀被六千骑兵一波捅穿了,连中军帅营都被击破了,这简直是在做梦吧,煮熟的鸭子也能飞么。战场上到处都是尸体,马城,卢象升等人面面相觑,追之不及,倪元璐气的破口大骂,这也太荒谬了。马城命人去城北找来个当官的,乱军之中找到个游击将军,带来问话。
  马城看着这位鼻青脸肿的同僚,试探问道:“张督师何在?”
  那游击打起精神,尴尬答道:“督师大人安好,如今正在收拢兵马。”
  马城发了一阵呆,才狐疑道:“张督师中军是如何被击破的,拒马呢,车阵呢,张督师的标营主力呢?”
  那游击惭愧答道:“拒马,车阵都落在后队,督师大人也不在中军。”
  马城一时哑口无言,主帅不在中军难道在后队么,八万大军攻下了永平,只需要步步为营抱成一团缓缓靠过来,豪格长上翅膀也飞不走呀。谁能想到张督师如此无能,手握八万步骑还被人一波捅穿了呢。想来张督师压根不会打仗,硬生生将轻装步卒顶在前面,车阵,拒马这些防骑兵冲击的利器落在后队了。
第三百六十四章 兵者诡道
  马城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这张督师还不如袁应泰,王化贞呀。以前明军打仗好歹有模有样,将大炮拒马车阵一字排开,摆成一个乌龟大阵,这位张督师倒好连乌龟阵也不会摆,反而创造性的,将大量没有车阵掩护的轻装步兵顶在两军阵前,这真是个奇葩呀。任马城如何狡猾多智也绝对猜不到,这位擅长作曲的张督师如此奇葩。
  卢象升,倪元璐两人也惊呆了,良久无语,之后便有些麻木了,兵备道出身的张督师是个作曲大家,一生写了无数传唱江南的名曲,打仗么,不提也罢。
  战后,滦州。
  亲兵来报,张督师收拢了残兵走内线,回援京师了,不告而别走的十分干脆利落,八万大军还剩下五万,溃散的士卒到处都是,卢象升等人正在收拢安置,小小的滦州府养活不了这么多溃兵,马城心中一阵厌烦下令都遣散了,稍微冷静了些又改了军令,将溃兵收拢起来安置在滦州,挖坑埋尸当做辅兵使用。
  两天时间收拢了一万两千溃兵,又让马城等人哑口无言,这位张督师真是顾头不顾腚呀,收拢了五万人马就一头往京畿方向扎过去了,落在滦州外围的一万两千兵马都不要了么,张督师自然不是傻子,这位大才子精明的很,仍下的这一万两千兵马里很多都是伤兵,能跑能跳的早就带走了,如此作为弄的马城等人心中发酸,当张督师的兵也太苦了。
  停在滦州,派兵去昌黎运粮。
  滦州无粮但是东边的昌黎有粮,李旦亲率船队从东江镇运粮,朝鲜水师负责护送,第一批粮食已经运到了昌黎。马城也算的上算无遗策了,早在十天前就飞鸽传书东江镇让李旦运粮到昌黎,维持大军长期作战的需求。却无论如何也没算到,张凤翼张督师如此无能荒唐,拥兵八万还放跑了豪格。马城左右也麻木了,被友军从抚顺坑到滦州,四年多来也早习惯了,不坑便不是大明的友军了。米面从昌黎源源不断的运到,大军休整,连一万两千溃兵也总算有口饭吃。
  计划破产,张凤翼率五万山海关援军,一头往京畿方向撞过去了。
  马城无奈,难道靠两万步骑包围十余万虏骑么,自家在滦州一带滞留,已经彻底失去了战略价值。如今之计,只能冒着天大的风险赌一回,奇袭遵化断了皇太极的后路。遵化,如今是入关八旗兵马的大后方,自喜峰口,古北口到遵化,蓟州,长城以内的军堡州府全部陷落,只剩蓟州一座大城还在明军掌握中,而遵化距离蓟州只有百里,拿下遵化则蓟州无忧,两座大城便如同两颗钉子,牢牢钉在京畿虏军的退路上。
  偷袭遵化的风险极大,因为放跑了豪格全盘打乱了马城的作战方略。豪格逃了,滦州明军的位置便完全暴露了,由暗处转到了明处再也没有秘密可言,自滦州到遵化这一路上必然是虏骑兵马云集,一旦被某一部虏骑在野战中缠住,则数万精骑蜂拥而至,则马城所部必然在旷野之中陷入重围。
  孙承宗,杨鹤两次在辽河惨败,就是被骑兵围攻至死。
  卢象升极力反对偷袭遵化,正色道:“下官研习过总帅生平大小十余战,总帅用兵喜好迂回,包抄,断其归路,赫图阿拉一战是如此,辽阳一战也是如此,倘若下官是皇太极,便会在遵化布下天罗地网,总帅八成是会上钩的。”
  马城心中吃惊,卢象升言下之意他喜欢用奇兵,断后路的战法已经被摸透了,遵化看上去十分甜美可口却是个陷阱,这种可能性极大。马城突然想起前世军校教授的教诲,一名将领的指挥风格总是有规律可寻的,这和一名将领的性格有关,现代军队里甚至还有专门研究敌人将领性格的研究机构。
  马城和皇太极,后金贝勒们交手多年,战法被研究针对的可能性极大,突然警觉,马城朝着卢象升一礼到地,卢象升慌忙谦虚客气,两人合作越来越默契,马城也越来越倚重这个进士出身的参谋长,此人简直是天才的参谋长角色。警醒的马城重新制定进兵方略,然而北直隶就这么大,大部分都被建虏占据了,战略回旋的余地极小。沉吟良久,马城陷入深沉的思索,卢象升也看着舆图认真的思索起来。
  天快亮时,马城才决然道:“京畿已无回旋余地,且将眼光放长远些。”
  卢象升眼睛一亮盯着舆图,视线从京畿,直隶往上移,一直移到长城,草原眼睛才亮了起来。
  卢参谋压低声音赞叹道:“走长城,攻喜峰口,断后路,大人深谋远虑下官拜服。”
  马城洒脱一笑,所谓兵法万变不离其宗,既然京畿直隶这团乱麻解不开,那就索性抛开这团乱麻不理,长途行军,走长城绕到更远的后方,说穿了这仍是跳到外线作战的战术思想,只是这一回步子迈的更大了一些。有一件事情是被许多人忽略的,那便是长城它不仅仅是一道矮墙,它可是有运兵作用,能运兵的!
  长城运兵十分隐秘,不容易被发现,极易达成奇袭的效果。
  马城心中异常洒脱,皇太极喜欢研究老子的战法么,那就慢慢研究去吧。方略已定,滦州可也不能让给建虏,一万两千伤兵,李旦的三千人马,留下来守滦州,五千新军守永平。
  休整两日后全军北上,携带七天干粮饮水轻装上阵,这又是一场军事冒险。将骑术不精的五千新军调去守永平府,自率一万五千骑术精湛的开原子弟兵,骑乘着全部的马匹夜里出发,一路向北很快消失在直隶北部的荒野中。滦州至长城约一百里,这一百二十里路可不好走,全是山路,丘陵还有峡谷。短短一百里山路有向导带路,一万五千大军也要走五天,平均每天走二十里。
  走了大半夜,天亮时在永平当地人的带领下进了山,山上有路却极其难走,狭窄山路最窄处只能容一匹马通过,奇石,险峰,简直就是大明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千百年来也没有哪支游牧民族骑兵愿意走这一条路,没有向导这地方简直寸步难行,一天走了不到十五里山路,连马城都险些崩溃了,终于明白为什么建虏要绕路喜峰口,这条近路简直就不是人走的,骑兵通过更加困难。然而一万五千开原子弟兵却一声不吭,在山中忍受着蚊虫叮咬,忍受着烈日高温,体质弱一些的倪元璐等人早已虚脱,在阴凉处休息救治。
第三百六十五章 长城
  倒是卢象升身体素质极好,这些年在军中锻炼出一身铜皮铁骨,大军默默的在狭窄的山路中穿行,汗流浃背,正午时气温高达三十度,马城不得不下令停止前进,避过一天中最炎热的时段。一万五千兵马拖成了一字长蛇阵,就地盘坐休息喝水,若不是苦练四年的辽兵,换一支兵马早就拖垮了。
  马城亲自制定的练兵纲要,训练耐力,承受能力的练兵之法终于看到成效。三十度高温下,零下二十度低温下行军,开原兵马可也不是第一次了,年年如此,将部下练成了一支铁军。避过一天中最炎热的时段,大军开拔,长长的行军队列绵延整整五里,却不必担心被埋伏,翻山越岭五天后,终于看到长城了。
  马城摸着被晒伤的老脸,胡子拉碴的,连军服都被树枝划破了,大军用火药桶将长城炸塌了一断,拆出一个宽五十米的缺口,便牵着战马在长城上向西行军,在长城上行军比翻山越岭容易多了,入夜,全军就在长城上休整,除了少量岗哨全军呼呼大睡,宛如一条沉睡中的巨龙。
  夜间,星空璀璨。
  马城坐在凉爽的长城内,抬头看着晴朗夜空,山风吹过十分凉爽舒适,两侧便是密林,山脊,格外有一种荒凉壮观的观感。休整两个时辰后夜间在长城上行军,倒是连火把都用不着,夜空晴朗星星点点,借着皎洁的月光沿蜿蜒起伏的山势而行,将隐蔽性做到了极限,夜间不打火把行军,也只有在长城上才做的到。
  在滦州出发后第五日,明长城喜峰口东南二十里处。
  在长城上行军虽然隐蔽,对驮马却是极大的负担,也走的很慢,轻骑走直线一两天就能到,大军却整整走了五天,将士马匹疲惫都需要休整。并且开原兵马是轻装上阵,途中累死一些驮马还丢弃了不必要的辎重,士卒手中只有火铳,少量弹药,还有一些开原团练标志性的大弓。
  全面换装的开原兵仍有许多个营,保留着起家时标志性的仿英格兰长弓,马城对此是鼓励的态度,只要不影响作战保留一些长弓有何妨,某些特定的战场环境下,长弓还是能派上用场的,比如现在。手持沉重的重火绳枪作战需要列队,需要齐射,换上长弓就不需要考虑这些,尤其适合偷袭战。
  到了喜峰口东南二十里,马城才终于明白历史上的北方民族,为什么要选这个地方入关了,连日军入关也选了这里。这地方实在太宽阔了,蓟镇有十二路关碍无处不险,只有喜峰口这里是平原大川,如此开阔,几十万人也可以快速通过,内侧有一个军堡叫做来远楼,足可容纳几万大军,被八旗兵攻下之后成了中转兵站。天将将亮,马城用千里镜举目四望,心中无奈,喜峰口这地方需要多少兵力守住,少于五万都不成。
  喜峰口关门还是永乐年间重修的,当时是作为大型军事要塞建设的。五万兵力大约可以守住这座军事要塞,然而如今是崇贞二年,朝廷哪有五万大军用来守关,边关精锐早就葬送在辽东,山海关了,于是这喜峰口要塞就成了摆设,如今更是被虏骑用来驻兵,中转的大型中转站。
  此处是距喜峰口关二十里的深山,不能再往前走了。
  大军在距离喜峰口关二十里的山中躲了一天,养足了精神,夜间出山前锋只携带了长弓,箭壶,战刀匕首夜间摸营,迅速攻占了东南一侧的几十个屯堡,烽火台,漫山遍野的开原兵成群结队,悄无声息对喜峰口东侧驻守的后金军,展开大规模夜间渗透作战,如此大规模的夜间渗透作战,马城心中也没什么把握,却不得不冒险为之。
  渗透作战便等于将部队建制完全打乱,全靠士卒的自由发挥,这在冷兵器时代是无法想象的战法,马城却是有些自信的,靠的便是开原军中大量优秀的士官,严密的组织性,以乱打乱么,开原兵马绝对是这时代最强的。建虏也十分擅长夜战,每每在夜战中击溃明军,却和开原兵有极大的区别。建虏夜战靠的是个人勇武,开原兵夜战靠的是小队,小组渗透制造混乱。
  马城坐镇山脚下一面集结后续部队,一面将十个步营五千兵马撒了出去。
  用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实施夜间渗透作战,马城也是下了血本,喜峰口关城有多少虏兵呢,无法计算,却被马城敏锐的嗅到了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