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有最后定鼎天下的可能,那么将军身在如此乱世,该当如何自处,以保全自身与家族呢?”
    吴三桂也是一时人杰,自然也是知道如今的天下形势,虽然说他现在已经是投降了清廷,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就一致看好大清能够笑到最后,
    李自成,张献忠他们且不说,单说大明,虽然现在崇祯皇帝已经死了,但是现在那弘光朝廷又建立了起来,
    不但如此,弘光朝廷还拥兵百万,占据江淮,江南和西南等大片地区,而且这些地方皆是富庶之地,财富税收都不是问题,以后弘光朝廷会不会卷土重来,亦未可知!
    “如今天下大乱,自是手掌刀兵,方可保全自身和家族了。”
    “不错,将军所言正是属下心之所想,既要在乱世手掌刀兵,自是要不断的打仗,只有不断的打仗,将军的军功才能越打越重,将军的大军才能越打越多,将军的威望才能越打越高,也只有这样,将军的实力才能越打越大!”
    “天下风云变幻,以后的世界谁也不知道,但是只要将军你手掌大军,自成一方势力,以后不论是清廷还是大明,亦或是李闯张贼,不管他们谁坐江山,他们都不敢动将军分毫,
    那时候,将军你就是国中之国,王中之王,再也不用担心历史上那些过河拆桥,鸟尽弓藏的事情了。”
    吴三桂听了李起这话,顿时就是觉得很有道理,这话还真是不错,什么都是虚的,只有实力才是真的。
    自己只要在这个乱世抓住机会,扩大实力,以后谁能耐我吴三桂如何!
    “夏起你说的不错,很有道理,那这样说,以后只要有仗,那本将就要上前,到时候一边打,一边向朝廷要钱要粮,顺便还可以扩充人马。”
    “不错,正是这个道理,将军就是要不停的打仗,到时候只要哪里有战事,摄政王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你,等到你在打仗的时候,将军你就可以随意对清廷要钱要粮,扩大自身实力了。”
    “哈哈哈,,,”
    听到这里,吴三桂在也是忍不住放声大笑了,“好好好,,,夏起,本将果然没有看错你,你不但对本将忠诚,还有勇有谋,你真是本将的小李靖啊!”
    这吴三桂一时之间被李起哄的一愣一愣的,竟然是把李起和唐朝时的战神李靖相提并论,
    他不知道这时候的李起在心里正对他吐了一脸的口水,心说你这王八蛋还真是敢说,我李起能不能跟李靖比,这我不知道,
    但是你吴三桂能跟李世民比吗?也不撒泼尿照照自己什么德行。
    话又说回来了,这李起为什么一个劲的怂恿吴三桂去打云蒙山呢?
    这不是给自己找来一个大敌吗?毕竟这吴三桂虽然不是个东西,但抛开个人感情来说,吴三桂那也是个大将之才啊!
    原来李起之所以要怂恿吴三桂主动请命打云蒙山,一来是为了借此机会可以脱离吴三桂,
    二来,也是最主要的目的,那就是要借助云蒙山的地利,把吴三桂打个落花流水,要知道吴三桂那是骑兵啊,进了云蒙山,战力大打折扣是一定的,再加上有自己这样一个内应在,想要取得胜利,那也不是什么难事。
    一旦李起的计划成功,往小了说可以不再让陈圆圆受委屈,免得李起在心里感到愧疚,觉得有点对不起陈圆圆。
    自打看到陈圆圆要违心侍奉吴三桂后,李起这心里就感觉自己有点不地道,感觉自己有点小人。
    往大了说,那就是斩断了清廷的一支胳膊,要知道这吴三桂自打投靠了清廷,那追杀李张,绞杀南明大军,那可是比鞑子还要狠啊,这样的人早点给灭了,那也是对天下做了一份贡献啊。
    而且只要借着云蒙山的地利之便把吴三桂给打败了,那吴三桂带去的粮草辎重也将全部被缴获,那盔甲,那兵器,还有那粮草,这对于解放军来说,那将会是一个质的飞跃,影响不言而喻。
    所以李起当时一见多尔衮发怒,想要兴兵,李起就毫不犹豫的就怂恿吴三桂去。
    反正吴三桂不去,别人也是要去的,既然自己在吴三桂身边可以当内应,那去的最佳人选自然是吴三桂无疑了。
    “属下多谢将军夸奖,为了此次将军可以马到功成,属下以为将军除了带精兵强将外,还应该带足够多的粮草辎重,便是到时候一旦遇到突发状况,也不至于为粮草发愁!”
    “哈哈哈,,,”
    吴三桂哈哈大笑几声,笑过后,吴三桂自信满满的说道:“这是自然,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乃是行军打仗最基本的,本将又岂会忘记!”
    “那就好,那就好。”
    李起听了这话,那是真的高兴,发自内心深处的高兴。

第一百零九章 口舌之历
    计议一定,吴三桂立即是下令手下将官整装待发。
    此时的吴三桂在经历了山海关大战,还有一连串的追击李自成大军后,此时麾下关宁铁骑还有四千余人,普通战兵八千余人。
    这一万两千人,吴三桂自然是不可能全部带出去的,毕竟云蒙山的乱军也不过千余人而已,带这么多人去,打赢了也不光彩,也彰显不出他吴三桂的赫赫武功。
    一番权衡后,吴三桂决定带一千关宁铁骑,还有三千战兵,一共四千人马前往,这么多人马,可谓是泰山压顶,便是遇上五六万乱军,亦是足够。
    吴三桂一声令下如山倒,很快,手下一干大将便是接到命令,都是不敢怠慢,顾不得刚刚回到京城,人困马乏,便是开始准备了。
    再说那吴三桂的手下第一谋士汪世荣,他因为一直跟在大军之中,所以没有和吴三桂同一天回京,
    汪世荣这刚一到京城,就得知此消息,很惊讶,他没有想到吴三桂竟然会刚一回到京城,大军还没休整,就又要动身,心中疑惑之下,汪世荣便是前来询问吴三桂的前因后果。
    对于汪世荣,吴三桂也是没有隐瞒,将李起对他说的一番话大致说了一片。
    汪世荣听后大惊,眼神不由得便是落在了侍立在一旁的李起身上。
    汪世荣鹰一般的眼睛看着李起,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他很警惕,
    一来是因为李起短短时日就得到了吴三桂的如此信任,汪世荣感到了危机,生怕李起以后会取代自己。
    二来是因为李起以前无缘无故的不知所踪,现在又莫名其妙的突然出现,作为以谋略立身的汪世荣,任何稍不寻常的事情都会引起他的关注,更不要谈像李起这样的经历了。
    看着李起,只听汪世荣语气不善的说道:“夏起,云蒙山那边不过千余乱军而已,即便将之剿灭,军功又能有多大?你怂恿将军亲身前往,似乎于理不合啊?”
    李起见汪世荣心下怀疑,也没有慌,大大方方的看着他,那镇定模样,真真是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真是问心无愧啊。
    开玩笑,李起敢来当卧底,面对着夏国相,吴三桂,多尔衮他们这些军中强人,那都是不怕,还能怕了一个谋士,谋士杀人,那不都是靠嘴巴吗?
    别的李起不敢说,但说这嘴上功夫,能让李起认输的人,估计还没生出来。
    “呵呵呵,,,”
    面对汪世荣那咄咄逼人的目光,李起轻蔑的呵呵笑了笑,将汪世荣那刀子一般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给驱散了。
    “先生乃是饱学之士,难道不知聚沙成塔,聚水成涓的道理吗?
    再大的功劳也需要将军一点点施为,方可聚为滔天之功,当年古之名将吴起侍魏,贵为大将军,亦是有亲身为小兵吸脓之举。唐之战神李靖,为大唐征战四方,亦是有亲身犯险为大军探路之为。这些在先生看来,只怕都是笑话吧!”
    “你!”
    李起就这一句话,就把汪世荣责问李起怂恿吴三桂亲自前往云蒙山视为小题大做之问,给轻松的化解了。
    不待汪世荣说话,李起又道:“先生看不起云蒙山的乱军,却是殊不知那千余乱军先胜巴颜三千人马,再斩朝廷运粮车队,乱军战力如今已经是上达天听,为摄政王大人所重视非常,
    此次将军主动请命,亦是被摄政王大人倍加赞赏,如此这般,若是克尽全功,将军之军功又怎会小了?”
    “这,,,这,,,”
    汪世荣被李起说的一时无言以对,坐在上面的吴三桂见此,便是呵笑着站起身来打圆场。
    “先生无须担心,此次本将亲率一千关宁铁骑,三千精锐战兵出战,绝对出不了事,先生尽管放宽心就是了。”
    说着,吴三桂又是对李起说道:“夏起,明天就要出发了,你也去准备一下,此次出战,不但是本将在摄政王面前表现的机会,也是你要立下战功的机会!”
    吴三桂这话等于就是说这次他会命李起独自领一路人马,趁机捞取战功,这是摆明了要送李起一场军功富贵。
    李起听了哪里还能不明白,脸上很是激动,激动的手都颤抖了。
    “属下多谢将军提拔和信任,属下也请将军放心,属下一定不会辜负将军的盈盈期望!”
    “好好好,你的心意我明白了,你去休息准备吧。”
    对于李起的这般感恩表现,吴三桂也是极其的满意,他由此认为李起一定是个懂得感恩的人,此生他都会对自己尽忠效死。
    等到李起走后,吴三桂看了汪世荣一眼,神情没有从前那般热情了,
    “先生似乎对那夏起有些误会啊,先生放心,你在本将心中永远是第一谋士,这个地位无人可以取代,之所以此次没有和先生商量,那也是因为先生不在本将身边而已,先生不必忧心就是。”
    吴三桂这时候看汪世荣,那完全就是认为汪世荣无容人之量,太过小肚鸡肠。
    汪世荣听了,很惊讶,也很意外,他没有想到自己效忠这么多年的吴三桂,此时竟然会因为一个刚刚效命不久的李起,而对他产生隔阂和不满,这让他很是意外。
    “将军,学生并不是容不下夏起,只是学生认为他前番走的莫名其妙,此次来的又是唐突意外,学生对他有点怀疑罢了,绝不是将军想的那样!”
    “呵呵呵,,,”
    吴三桂摆摆手,打断了汪世荣的话,“先生体弱,这些时日跟随本将追杀李闯,也是累了,不如这次先生就在京城好好休养,明天先生就不用跟随本将了。”
    “将军,将军,你这样,越发使得学生对那夏起的身份和目的产生了怀疑,还请将军一定要对他严加防范,否则,必遭惨败啊!”
    “大胆!”
    吴三桂一声厉喝,便是喝止住了汪世荣,眼睛也是不善的看着他,只把他看的是不敢说话。

第一百一十章 匆匆过客
    “难道本将在你眼里就那么识人不明吗?夏起前有舍身护险之功,后有寻我爱妾之恩,此等人物若是本将还信不过,那我吴三桂又有几人可信?”
    吴三桂本来就是军伍中人,这脾气自然是大,在鞑子面前那是没办法,谁叫他自己要做狗呢。
    但是在汪世荣这样的下属面前,他哪里还会隐藏自己的情绪,要不是看在汪世荣跟随多年,为他出谋划策的份上,吴三桂早就发怒了,哪里还能等到现在。
    但是谁想汪世荣却是越加不知收敛,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口出狂言,这叫他如何能忍。
    顺带着,吴三桂直接也把自己从巴颜那里受的窝囊气,一股脑的也对这汪世荣给发出来,这一发怒,怒目圆睁,气势滔天,真真是吓人!
    世荣被吴三桂这一番喝骂,到底是个读书人,在吴三桂这样的人物面前,真是不经吓,脸都白了,话就更加是说不出来了。
    吴三桂见汪世荣吓得不轻,也是没有再继续喝骂,把手一甩,便是走了,只留下汪世荣一人傻愣愣的站在那里。
    第二天,烈日炎炎,强烈的太阳光芒照射在大地上,蒸发大地,使得大地都是有些龟裂。
    明末时期天灾不断,许多的地方一连几年不下雨,这种情况尤其以陕西一带最为严重,这也是陕西那么乱的根本原因。
    此时尽管崇祯帝殉难,鞑子入关,三百年大明王朝迎来了最剧烈的变化,朝代更迭,似乎已经是不可挽回的事情了。
    人间的这般巨变,但是这并没对气候有一丝一毫的影响,老天爷该不下雨,还不下雨,该炎热无比,还是这样炎热无比,在老天爷的眼里,人间的沧桑巨变,不过也就是一个瞬间而已,他还来不及干预,已经过去。
    在烈日照射下,吴三桂大军集结完毕,正在等待清廷摄政王多尔衮的检阅和送行。
    一千关宁铁骑,三千战兵,他们俱是身披盔甲,手持长矛,雁翎刀,三眼火铳等各式兵器,
    尽管他们此时已经是汗流浃背,但是无人敢擦拭一下,任由汗水“滴答,滴答”的顺着脸庞落下。
    这时候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