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关宁铁骑,三千战兵,他们俱是身披盔甲,手持长矛,雁翎刀,三眼火铳等各式兵器,
尽管他们此时已经是汗流浃背,但是无人敢擦拭一下,任由汗水“滴答,滴答”的顺着脸庞落下。
这时候的李起同样也是一身盔甲,作为吴三桂的亲信,护卫在吴三桂的身后。
看着近在咫尺的吴三桂,李起不止一次的想:老子现在有刀在手,这吴三桂狗贼就在我面前,还背对着我,只要趁他不注意,直接拔刀,我就能一刀将他格杀!
一刀下去,历史改写,蝴蝶效应下,在没有他的历史里,鞑子还能不能占据天下?大明还能不能卷土重来?三藩举义没有发生,到时候天下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李起想了很多,他很想一刀下去,直接将吴三桂斩杀,但是最后,李起还是没有这样做。
自己杀了他,立马也将被他的部下所杀,那么自己也将成为这个时空里一个匆匆的过客,这个时空里的历史最多只会记录某年某月,吴三桂被一个叫做“夏起”的士兵暗杀,甚至连“夏起”这个名字都不会出现,直接就是将吴三桂的死,七个字八个字的一笔带过。
那时候,自己对历史做了多么大的改变,谁又能知晓?
以后没有自己的这个历史,他又将走向何方,自己也是再无干预能力,悲剧会不会再一次的上演?,,,,,,,
想了许多,李起最后放弃了暗杀吴三桂的想法,既然上天让我来到这个时代,那我就好好珍惜机会吧,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黑暗远离华夏大地吧。
李起不知道,其实这时候的他,正被吴三柏和另外的一个吴三桂心腹严密监视,这两人今天奉了吴三桂的命令,留心李起的一举一动,但有不对之处,立即格杀!
说到底吴三桂还是有些疑心,没有完全放心李起,昨天汪世荣的那番话,还是多少说的吴三桂有些摇摆,所以他今天故意露出一个后背给李起,来测试李起。
很幸运,李起很幸运的没有动手,要不然,一旦他选择动手,那么吴三桂杀不着,反而是要把他自己给搭进去。
以身为饵的吴三桂等待了许久,都是没有等来那一幕,见李起通过了考验,吴三桂很高兴。
只见吴三桂转过身来,一脸欣慰的看着李起,道:“夏起,我的子侄俱被李自成杀害,还在世上的亲人已经是不多了,看见你,我感到很亲切,以后你好好跟着我,我会给你一个锦绣前程!”
欣赏之下,吴三桂竟然这时候用“我”这个字来自称,这样的称谓在高官显贵那里,那是只有在自己的家人和至信友人面前才会用,可见这时候的李起是多么得吴三桂的看重。
李起见吴三桂这样说,感激涕零,当即是对吴三桂跪拜道:“夏起多谢将军看重,此生绝不敢负将军期望!”
“好,起来吧。”
李起的这一番待遇,看的身边的夏国相和郭壮图他们都是眼热和羡慕,他们知道,又一位将星要在关宁铁骑的队伍里升起了。
就在这时,一个吴三桂的亲兵急忙到了吴三桂面前,对吴三桂说道:“将军,汪先生走了,在走的时候,他让属下将这封书信交给将军。”
吴三桂听了,不禁是一副惊讶表情,接过书信,吴三桂将之打开,一目十行的看了。
“哎,这些读书人,真是说不得一句重话。”
看罢书信,吴三桂叹息一声,为失去汪世荣这样的一个谋士而感到遗憾。
身边的李起见状,知道那汪世荣走了,走了好啊,你这老家伙,说你没本事又还有点本事,你在吴三桂身边一天,吴三桂就没那么容易死。
“将军,先生走了,这都是被属下气走的,这都是属下的罪,请将军责罚我吧!”
见李起主动请罪,吴三桂无力地摆摆手,道:“既然走了,那就算了,他们这些读书人,脾气比我们还大,走了倒还落个清闲。”
第一百一十一章 嚣张跋扈保里哈
吴三桂正说着,摄政王多尔衮来了,和他一同前来的还有一个八旗将领,名叫保里哈,这保里哈乃是多尔衮嫡系正白旗下面的一个甲喇额真。
保里哈能征善战,很得多尔衮的器重和信任,吴三桂也是见过他的,此时见保里哈也来了,而且后面还跟着千余正白旗人马,吴三桂知道这多尔衮还是不放心自己,给自己送监军来了。
“奴才吴三桂参见摄政王大人。”“奴才参见摄政王大人。”,,,
吴三桂带着一干将官齐齐磕头跪拜,一时间,校场内将官身上的甲叶熄梭碰撞之声响起,很是充满凛然气势。
“哈哈哈,,,诸将免礼。”
多尔衮一摆手,示意吴三桂等一干人等起身,
别看多尔衮身材不甚强壮,但是他出身鞑子顶级贵族,加之又执掌权柄,权势一日更甚一日,所以这多尔衮身上也是气势非凡,便是吴三桂,夏国相,郭壮图等人,也是齐齐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压迫之势,令他们无不心中巍然。
待吴三桂他们起身后,多尔衮便是对吴三桂说道:
“吴将军,此次出征,事关重大,加之那云蒙山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征战必定艰苦,本王特命保里哈帅我正白旗一千勇士助战,望你二人通力合作,马到功成!”
吴三桂知道那保里哈是多尔衮派来监视自己的,不敢怠慢,吴三桂立即又是对保里哈跪拜,道:“奴才吴三桂见过保里哈大人!”
要说这吴三桂当着这几千手下的面,去向一个区区甲喇额真跪拜,这实在是很丢面子的一个事情,但是这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主子,他吴三桂是狗呢。
吴三桂心里不愿意跪拜,但是多尔衮他们这些鞑子贵族却是十分乐意,他们就是要让投降的汉人通过这一次又一次的跪拜,在内心深处就觉得自己就应该被鞑子统治,
这跪的久了,看得多了,腰自然而然也就弯了,再要挺起来,他自己还不乐意了。
君不见鞑子朝灭亡的时候,革,命党要老百姓剪辫子,多少汉人还哭着喊着不要剪辫子,为了不剪辫子,他们连命都可以不要。
他们说这剪辫子就是不要祖宗,这些人不知道当年他们的祖宗为了不要这鞭子,进行了多么英勇和激烈的反抗。
这就是几百年跪拜给跪出来的!
“哈哈哈,,,”
保里哈见吴三桂这么乖顺,很高兴,得意的哈哈大笑几声,而后便是示意吴三桂起来。
而后多尔衮又是对吴三桂和保里哈一番勉励,这才是下令,让吴三桂他们出发。
就这样,吴三桂率领着一千关宁铁骑,三千战兵,还有一千正白旗鞑子兵,向那云蒙山开拔而去。
一路上,大军烟尘漫漫,军旗烈烈,气势雄武,远途村镇无不是骇然,路上连一个行人都没有,离得老远的,早就是吓得跑光了,便是那大一点的村镇,听闻大军即将过境,亦是闻风而逃。
鞑子来了就是这样,如果是义军贼匪来了,老百姓都不会吓成这样,但是这鞑子兵一来,那就是十室皆空。
经过两天的行军,大军来到通州城外,通州知县何宝生带着一干县衙官吏,还有通州的几个乡绅前来迎接。
“奴才何宝生,携一众通州官吏乡绅,恭迎保里哈将军,恭迎吴将军,二位将军一路辛苦,奴才已备下酒宴,为二位将军接风洗尘,还请二位将军将人马驻扎后,随奴才进城赴宴。”
这保里哈名义上是来协助吴三桂的,但是因为他是满人,又是多尔衮亲自点名而来,所以任谁都知道这支大军的主帅其实是保里哈,所以何宝生也是将照顾保里哈作为主要任务。
哪知道何宝生这么殷勤对待,却是只听得“咻”的一声鞭响,一个鞭子便是重重的落在了何宝生的脸上,顿时,何宝生的脸上就是一条血痕显现。
打人的正是保里哈,只听保里哈用生疏的汉语骂道:“狗奴才,我八旗勇士来了,你竟敢让他们在城外扎营,你这奴才好大的胆子!”
何宝生吓得脸“唰”的一下就是白了,慌忙又是跪在地上,身后的一干人等也是纷纷再次跪拜。
“奴才安排不周,还请保里哈将军恕罪,奴才这便命人在城中准备营房,请将军稍等。”
一边说着,何宝生便是慌忙对身边的官吏说道:“还不快去安排营房!”
“是是是,大人,小的这就去。”
一个官吏慌忙应了一声,便是赶紧跑下去安排了。
见何宝生安排了,保里哈这才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而后保里哈对同样骑马而立的吴三桂说道:“吴将军,汉人卑贱,不打不老实,你说是不是?”
吴三桂面露尴尬之色,毕竟他吴三桂也是汉人啊。
“是是是,保里哈将军说的极是,狗不听话就得打。”
不过吴三桂对这些早已经是习以为常,也没有太多表现,对保里哈讨好的说道。
“哈哈哈,,,”
保里哈听了吴三桂这话,很得意,仰头哈哈大笑起来,笑过后,保里哈一抽马鞭,便是带着众人进城去了。
李起这时候和吴三桂落在后面,见那保里哈如此目中无人,李起对吴三桂道:“将军,此次分明是将军你为主帅,但那保里哈却是处处奚落将军,还把我们汉人当猪狗对待,真是可恶至极!”
李起没有想到这鞑子这么猖狂,你说在言语上骂两句也就算了,竟然还真的对他们自己朝廷任命的官员说打就打,一点官场体面都不要。
李起有这样的感慨,那倒不是为何宝生感到惋惜,纯粹就是对鞑子拿汉人不当人看这一点感到气愤。
吴三桂作为关宁铁骑的一军之首,在那么多人的面前被保里哈那样奚落,他心里能没气吗?
只见吴三桂摸了摸鼻子,但也没有说什么,“走吧。”
吴三桂谈谈的说了一句,便是不再说话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日昭昭
却说保里哈带着一千正白旗鞑子兵率先进了城,不等走到安排他们驻扎的军营,他的那一千鞑子兵直接便是对着城里的百姓家冲进去,
不一会,里面便是传来呼喊救命之声,还有那肆意妄为的大笑之声。
有户人家更加是窗户上直接被一阵鲜血彪溅,而后便是从里面传来一个女人被侮辱的哭泣呼喊声,慢慢的,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期间,还伴随着刀剑入肉之声。
李起看着这一幕,整个人都是惊呆了!
天啊天,在这光天化日之下,在这官员的眼皮子底下,在这有城池护卫的城池下,这样令人发指和不可思议的一幕,竟然是堂而皇之的上演了,
若非是亲眼所见,李起真的很难相信,毕竟在李起的认知里面,这做人总得要点脸皮,你们这些鞑子就算是禽兽,那总得有点顾及吧,
虽然说在你们鞑子的地盘里,杀人屠村的事情你们也没少干,但那毕竟也是荒郊野外,但那毕竟也是月黑风高,多少还能有点遮掩,但是现在,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锵”的一声,李起看的脸上青筋暴起,愤怒交加之下,李起忍无可忍,便是拔出了腰间佩刀,想要跳下马去制止鞑子的禽兽行径。
“夏起!”
李起被身后的吴三桂当头一喝,不由得停住了手里的动作。
“你要干什么?这样的事情哪一天没有,你一个小小的人物管得过来吗?你以为他们进城是为了什么!”
吴三桂对李起厉声呵斥,只把李起是骂的没有还口之言。
是啊,他们进城来是为了什么,一路上村镇都是见不到一个人影,他们这些禽兽早就是憋的痒痒了,现在谁还拦得住他们!
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特别是生逢改朝换代的乱世,一切纲常礼法皆是不复存在,这里的世界,就是一个人间地狱!
否则,又怎么会有一句话叫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这话说的就是贼匪来了就跟梳子一样,他们只是抢一把就走,毕竟这些贼匪还有点害怕官兵来抓他们,所以他们来了就跟梳子一样在百姓家里过了一遍,虽然有损失,但还有剩下。
但是官兵来了呢,因为官兵他们自己就是有合法的身份在,所以他们不怕谁来抓他们,于是他们抢起老百姓的东西是不慌不忙,就跟篦子一样,篦子比梳子密度大,所以这老百姓被官兵抢一把,那损失比贼匪还要大的多。
那官员来了呢,那就跟剃头一样,被他们抢一把,那就是一分不剩,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刺史,说的就是这个。
但是如今鞑子入关,他们来了,那又是怎么样呢?
那就得再加一句,鞑过如野!
是的,鞑子所过之处,方圆百里寸草不生,鸡犬不闻,犹如置身上古荒野一般,此时的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鞑子,终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