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第3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毕竟鞑子也是刚刚来到这里,立足未稳,现在又新逢大败,当天晚上进行偷袭,一定可以有所斩获。
    然而这么粗浅的军事常理自然多尔衮他们也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他们必定也会严加防范。
    也正是因为如此,反其道而行之,他们自然也会认为大明应该也能料到自己会加强晚间的戒备,来了也是白来。
    所以又反过来推,他们可能也不会太过于谨慎,这样却又给了大明以可乘之机。
    “算了,今日之胜,斩获颇多,朕己经非常满意,将士疲惫,且让他们好好休息。
    此战虽然是关系我大明百年国运之战,但朕对此次却有十足信心故而我们不需急于一时。”
    李起这无比自信的话语也是引来了李定国和岳来,郭云龙,黄廷等人的关注。
    “哦,皇上此言如何说?敢请皇上赐教。”
    李起微微一笑,说道:“自古以来打仗无非便是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咱们先来说这天时。
    我大明虽然历经劫难,然而国力民力犹存,正统不变。
    父皇时期那可谓最痛苦的时候已经过去,这个苦难的顶点一过,以后的路便会越来越顺畅,国运也将越来越昌盛,如今的民生一天比一天安定便是明证。
    老百姓生活一日比一日安定,虽然不比那永乐盛世,仁宣盛世,然而比父皇时期却已经是好了不知多少倍。
    朝廷能够给百姓安定的生活,百姓自然拥护朝廷,这一次,我们出兵辽东,围杀鞑子,得到百姓万众拥护,便是因为占了这天时。
    再说地利。
    辽东本就为我汉家疆土。纵然鞑子在此实行惨无人道的屠杀,但是依然不改这一点,
    在这片土地上,依然生活着数以十万计百万计的汉家百姓,这些人心中依然心向大明,心向汉家。
    特别是如今大明日渐昌盛,更是让他们思乡心切,所以在这里作战,我们占据地利。
    最后是人和。
    这自然就更不用说了,得到百姓的支持是一点,而且现在朕手中武将有你李定国,岳来,郭云龙,戚正,黄廷。
    臣又有堵胤锡,顾炎武等人。
    你们一干武大员和睦共处,一心为国效力,此不说我大明罕见,便是千百年也是极其少见之一幕。
    如此,我们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又岂有不胜之理。”
    李起这话说完,众人无不点头称是,对此战信心亦是更加高涨。
    这边场面热切,鞑子那边却是愁眉不展,一个个如霜打的茄子。
    而多尔衮更是一脸气急败坏,可又无可奈何的模样。
    听着手下各个旗主王爷给自己的汇报,多尔衮是越听越脸色越难看。
    这场战斗伤亡之大远远超过他的想象,兵力折损两成多,一共出动了一万鞑子兵,四万汉八旗、蒙八旗兵,足足五万人马。
    可回来的人只有三万七八千人而已,一万两三千人没有回来,回来的人也几乎是人人带伤。
    没回来的鞑子兵中,更是有多达三千人是真鞑子!
    当这个数字报出来后,不光是各个旗主王爷心里滴血,多尔衮心里也是在滴血。
    毕竟他多尔衮是大清的摄政王,而大清又是靠这些八旗鞑子撑着的。

第七百五十章 你也有这时候
    若是没有这些八旗鞑子,那么大清也不复存在。
    大清不复存在,自然他多尔衮这个摄政王也就可以消停了。
    “摄政王大人,明军兵锋远超我们想象,不如,,,不如我们撤兵吧。”
    这时候一个旗主王爷犹犹豫豫站出来说道。
    他这话立即也是得到其他几个旗主王爷的认同。
    “是啊,摄政王,明军战力今非昔比,这还只是放在山海关城外的十万人,
    若是那明国皇帝领剩余二十多万人马出关,到时我八旗大军如何抵挡?”
    这一次多尔衮一共也就只带了十三万人马过来,而现在面对李起三十万大军中的十万人,都败得如此惨烈。
    如果李起真的亲自领兵出关,以三十万大军大兵压境,那场面他们都不敢想象了。
    “混账。”
    多尔衮大怒,对这些旗主旗主王爷喝骂道:“一场败仗就把你们打成这个样子,你们还是我大旗的旗主王爷吗?你们还是我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吗?”
    这些人主张撤兵,不但是对明军示弱,彻底低下了八旗鞑子高傲的头,同时也是在公开的打他多尔衮的脸,
    让多尔衮在八旗上下脸面无存在,这叫多尔衮如何受得了。
    众人被多尔衮骂的不敢回嘴,毕竟多尔衮不论是在权利,还是在道德的指责上,都占据制高点,让他们无从辩驳。
    多尔衮目光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众人无不是躲闪,不敢与之对视。
    熟悉多尔衮的人都知道这是他在寻找潜在的敢跟他作对的人,但凡是敢与之对视的人,多尔衮无不是将其视之为在挑战自己的权威,
    对于这样的人,多尔衮必是要除之而后快的。
    更不要说现在这样的时候,那更加是如此了。
    见一众人等都是不敢撸自己虎威,多尔衮这才是感到满意。
    多尔衮殊不知自己的这种行为往往乃是弱者的表现,真正的强者,还需要这样来震慑众人吗?
    老虎即便是久居山洞不出,试问又有哪只野兽敢靠近山洞?
    真正的强者,那是不需要宣誓权利的,因为他的权威早已是被确立。
    “传本王令,夜间加强巡查。明日择机再战。”
    “遮。”
    孤月高悬,夜晚的宁静越发的令人感到心慌,便是大风吹的鞑子大营弄出一点动静,巡查的鞑子都是一阵激灵,慌忙查看,生怕是明军来偷营了。
    营内尚且如此,营外的鞑子探马就更不要说了,那都不敢眨眼睛,生怕自己一个没注意,就有那暗处射来的利箭取了自己的性命。
    如此这般,何止是一个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可以形容。
    一边紧张的注视着四下的动静,一边鞑子也是不由得一阵嘀咕,什么时候开始,面对着那些猪狗一般的汉人,自己还要提心吊胆了。
    紧张而又漫长的一夜终于是过去了,可怕的明军没有来,负责巡查的士兵无不是长舒一口气,暗道侥幸。
    不过这时候他们人人无不是顶着一双熊猫眼,无精打采,路都走不稳了。
    昨天的那一晚,这些鞑子可真真是巡查了一夜,没有丝毫懈怠,再加之精神又是高度紧张,不精神萎靡才怪。
    换下班来,这些鞑子回大帐去休息,一个闷头睡下,此时心里许多鞑子都是不禁感慨,以前那巡查大营,巡着巡着就去睡觉的日子算是一去不复返了。
    “皇爷,洪承畴带到。”
    天才刚刚亮,锦衣卫指挥使王孝珍便是前来对李起禀报,说是洪承畴被潜入鞑子内部的人给抓了,如今已经带到了山海关。
    李起一听,大为高兴。
    洪承畴虽然为人可憎,但他的才能却也是出众的,如今他被自己抓了,多尔衮便犹如断了一只臂膀。
    “看来老天爷都是在帮自己啊,一切竟然是进行的如此顺利。”
    李起感慨一句,而后命人将之带了进来。
    此时的洪承畴五花大绑,身上的绳子将他绑的紧紧地,脖子喉咙上都是有几道勒痕,脸上也是很脏,显然多日没有洗脸。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就他洪承畴的名声,指望锦衣卫对他有好待遇,那不是开玩笑吗?
    要不是他名气大,被李起重视,估计早就在锦衣卫的折磨下变得人不人,鬼不鬼了。
    虽然如今锦衣卫权利不如以前,但是这点还是不算什么的。
    “洪承畴,上次你我相见是在这山海关,没想到这一次相见又是在这里,看来你我和这山海关都是缘分不浅啊。”
    李起一脸戏虐的看着洪承畴,没想到这大名鼎鼎的洪承畴,竟然还混成这样。
    洪承畴尽管也是心中火气冲天,但是也不敢在李起面前发,因为李起可不是当年的崇祯帝,那可不好糊弄,
    别看李起看起来人畜无害,但是洪承畴知道眼前的这个皇帝,狠起来也不是自己能够承受的。
    洪承畴有气无力的说道:“皇上,罪臣洪承畴自知绝无活命之理,还请皇上念在罪臣前半生也是为大明披荆斩棘的份上,可以答应罪臣的两个请求,如此,罪臣虽死无憾。”
    “哦,竟然还有你洪承畴放不下的事情,说来听听。”
    李起很好奇这时候洪承畴会提出什么样的请求。
    洪承畴道:“其一,罪臣家乡尚有年迈的母亲,还请皇上不要迁怒她,顺带着,和罪臣一同被捕的几个家丁,他们跟随罪臣多年,也不曾犯下罪行,还请皇上可以一并饶恕。”
    李起没有想哪怕是一分一毫,直接说道:“你的母亲是朕也非常敬重的人,她的境遇你不用担心了,朕不但不会迁怒她,还会授予她诰命夫人的地位和尊荣。”
    洪承畴听了很是激动,看向李起的眼睛甚至已经是有泪花在闪动。
    不过对于洪承畴的几个家丁,李起却是没有好脾气。
    “至于你的几个家丁,他们跟随你,保护你,那就是助纣为虐,死罪绝对少不了,这一点不容质疑。”
    洪承畴听了,虽然失望,但是也没有再说什么了。

第七百五十一章 命里有时终是有
    而后洪承畴又是提出了他的第二个要求。
    “皇上,罪臣不求免死,只求在临时之前皇上可以给罪臣一个体面,让罪臣沐浴更衣,饱餐一顿,最后以三尺白绫了此一生,还请皇上恩准。”
    “哈哈哈,,,”
    李起听后,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李起记得历史上记载这洪承畴刚被鞑子抓到后,一心寻死,没有丝毫犹豫和商量。
    不管鞑子给他许下如何大的好处,什么高官显贵,金银美女,他都是视之不见,历声斥责,连饭都不吃了,就等着自己饿死。
    鞑子上下见洪承畴决心如此之大,以为他是一心抱定了要给大明殉节,对他还颇为有点敬佩。
    毕竟不管是在哪里,也不管是什么人,忠义不二,这样的人还是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
    不过洪承畴的虚伪却还是被那老牌汉奸范文程给看穿了,范文程对当时的鞑子奴酋皇太极说道:“皇上放心,洪承畴是不会死的,他会投降的。”
    皇太极不解,一问之下才知道范文程之所以下这个判断,那是因为范文程在劝降洪承畴的时候,房梁上跌落了许多的灰尘,这灰尘跌到了洪承畴的身上。
    洪承畴一本正经的将身上的灰尘拍打干净,这个动作被范文程看破。
    范文程认为一个一心求死的人,还会在乎身上的一点灰尘吗,
    他不过是在等一个合适的台阶下,一个时机刚刚好的台阶下而已。
    皇太极听了也是感到有理,于是皇太极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召集了鞑子上下全部重要的贵族,当着他们的面,亲自接见了洪承畴。
    大雪飘落在洪承畴的身上,脸上,让洪承畴极是感到寒冷和难堪。
    皇太极便走到洪承畴面前,亲切的为洪承畴抚去了脸上和身上的雪,并且将身上的貂皮袄子脱下,为洪承畴披上。
    话语也是亲切无比,“洪大人你受苦了,朕之罪也。”
    洪承畴登时热泪盈眶,跪在皇太极的面前,大呼道:“皇上您才是真龙天子,天下之望也。”
    洪承畴的这一跪,也让他从大明朝的股肱大臣,变成了鞑子朝的一条好狗。
    自从,洪承畴成为了鞑子朝廷的一员,为大清效命,彻底的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祖宗。
    现在洪承畴对李起提出了这样一个看似极其容易办到的要求,其实是在一步一步的引诱李起。
    一开始洪承畴的第一个要求,容易给人留下一个孝子和仁义的好印象。
    第二个要求容易给人留下一个洁身自爱,无欲无求,视生死如无物的好印象。
    若是这两个要求李起都答应了,那么在李起的心中其实就已经种下了一个意识,那就是承认他洪承畴是为大明效过死力的,是为大明披荆斩棘的,是立过大功劳的。
    这个意识一旦种下,那也就等于是承认了他洪承畴的大才,没有大才,何来大功。
    既是大才,当然不能轻易处死,得让他发挥价值啊。
    要不然,不但失去了一个大才,李起作为君王,可能还要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心胸不够宽广,有才不用的口实。
    所以这时候也许李起就会在心里开始权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多想几下,最后也许李起就决定暂时赦免洪承畴,让他将功折罪。
    所以说这两个要求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论答不答应,都是很轻而一举的,但这其实是洪承畴一个一环套一环的心计
    虽然也不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总比没有强。
    李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