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先生处处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此一来,倒显得朕是那桀纣之君,昏庸无道,滥杀臣武将了。”
“不敢不敢,微臣不敢。”
这时候顾炎武经过李起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情绪也是自然缓解许多,好上不少。
李起对于顾炎武有这样的情绪也是无可奈何,没办法,古人身份地位已经决定了许多事情,这是无法更改的。
第六百九十三章 召见洪承畴
既然李起认为此时和鞑子出城野战胜利希望不大,那么自然顾炎武也是对李起接下来如何对待鞑子产生了巨大好奇。
“敢问皇上,既然我军此时不宜和鞑子决战,那么我军又当如何化解此次山海关危机呢?”
李起自信地说道:“简单,多尔衮想议和,想赎回鞑子的家眷,目的无非是想挽回自己已经在急速下跌的军心民望,给自已以喘息之机。
同时也可借议和时间,让其内部休养生息,恢复军力。
然而他休养生息,难道朕就不在休养生息吗?他在恢复军力,难道朕就不在恢复吗?
以我大明富有四海之天下广博,难道恢复起来还不比他快吗?
再则那数万鞑子家眷对我们而言毫无用处,把他们养在监牢,朕还不如养几万头牲畜,这样至少看着心里要舒坦,
若是用他们能够换回一些汉人同胞,朕何乐而不为。”
顾炎武听的心里感动,不过也对李起的要求感到有些低了。
“皇上,依微臣看,那些鞑子家眷身份不低,许多人甚至还是鞑子皇亲贵族,若是只换回一些人口,这是不是有些要价太少?
微臣认为我们可以再多要一些城池,像山海关外的锦州等城池,如今这些城池都已经被鞑子占去,我们何不趁此机会索要回来。”
李起听了,微微一笑,说道:“不用,这些城池已经被鞑子糟践,城内军民死伤惨重,城池防务想来也是破坏殆尽。
现在对我们而言,要想重建这些城池那也是一笔巨大的负担,若是短时间内不能恢复这些城池的防御能力,那么对我们而言有与没有,作用不大。
并且鞑子还巴不得我们要呢,这样我们就要在那些城池派出兵马,他们也许又要打算盘了。
以其让我们分兵驻守,增加负担,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守着,消耗他们的力量。
只要等我大明国力恢复,到时朕领百万大军,以天崩地裂之势荡平鞑虏,这不过只是旦夕之间而已,如此结果,又岂是区区几座城池能够阻挡的了的。”
李起的一席话,自信蓬勃,透着无敌霸气,更让顾炎武佩服万分。
顾炎武心说在利益与功名面前,李起依然能够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不急不躁,大明有如此君王,何愁不中兴。
既然计议定下,李起自然也是奔着目的去。
不过为了尽量掌握谈判的主动权,李起还是决定拖一拖洪承畴,急急他,到时候谈起来自然也是事半功倍。
于是在李起的特意拖延下,洪承畴求见了十几次都是没有见到李起。
就这么在山海关忽忽悠悠半个月,洪承畴竟然是什么事也没办成,这让他是忧心不已。
同时,他也是极其急切,要知道他一个人在山海关那自然是没什么压力,
可是那十几万八旗大军每一天人吃马嚼,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拖的越久,对八旗而言越不利。
所以纵然是灰心气馁,但是洪承畴也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的去找顾炎武,恳请他能够安排通融,让自己面见李起。
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李起最后见时机差不多了,于是下召,召洪承畴觐见。
洪承畴见李起终于是答应见自己一面,激动不已,整个人都仿佛是年轻了十几岁一般。
不过纵然激动,但是见到李起时,洪承畴也没有下跪,只是拱手,淡淡说道:“外臣洪承畴,见过大明皇帝陛下。”
李起目不转睛地看着洪承畴,心里也是感慨万千。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洪承畴,对于这个人的名字李起不陌生,不论是对于身体本尊朱慈炯,还是对于李起而言,都不陌生。
因为这个人的名字,在这个时代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李起本尊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当年崇祯帝听闻洪承畴战死的消息,掩面哭泣,悲痛欲绝。
这一幕当时落在身体本尊眼里,那看的是真真切切。
可谁又能想到洪承畴不但没死,反而是投降了鞑子,给鞑子出谋划策。
不知道当时崇祯帝得知这个真相后是何感想。
“跪下。”
李起目光炯炯的看着洪承畴,命令其跪下。
洪承畴坦然自若,拒绝道:“回大明皇上,外臣乃大清国臣子,如今代表的是大清国,所以无需跪拜,此乃邦交之例,还请大明皇上知晓。”
李起听了却是说道:“现在朕以父皇皇子的身份,代表朕的父皇命令你跪下,向朕父皇磕头赔罪,以抚慰父皇被你欺骗的悲痛。”
洪承畴听李起这样说,心里不由得是无限羞愧。
若说这个世上有谁对洪承畴最为器重,那便非崇祯帝莫属,对于洪承畴,崇祯帝可谓是一见如故,信任非常,将其视之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洪承畴所有的请求,崇祯帝都是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可以说是给予了洪承畴无限的信任。
如果说洪承畴在这个世上对谁最亏欠,那么除了他的母亲,便是崇祯帝了。
此时李起以崇祯帝皇子的身份让洪承畴磕头赔罪,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人之常情,合情合理。
洪承畴找不到任何理由拒绝,同时在无比羞愧之下,也不敢找理由拒绝。
洪承畴抬头看着李起,仿佛努力在想象李起就是崇祯帝的模样,而此时他与崇祯帝的往事,一幕幕的也是在脑海里浮现。
最后情不自禁,洪承畴便是对李起跪了下去,行了三拜九叩大礼。嘴里带着哭腔说道:
“罪臣洪承畴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上,罪臣对不起你啊,罪臣辜负了皇上的期望,罪臣便是千刀万剐,也不足以赎其罪啊。
罪臣这些年不止一次在想,若是当年在松锦大战中,罪臣被鞑子的弓箭射死,那么罪臣便可全了对皇上的忠义,
罪臣的母亲也不会与我断绝关系,将我视之如仇寇,可是这一切已经是不能重来了,罪臣追悔莫及啊。”
第六百九十四章 汗流浃背的洪承畴
洪承畴痛哭流涕,大声说着自己有罪,仿佛是要将这些年藏在自己心中无人可以述说的苦痛一股脑的说出来,。
然而他这模样却是换不来任何一个人的同情,有的,只是对他的仇恨和可憎。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一番磕头哭诉,洪承畴到底也是非一般人,很快也是从刚才那不可控制的情绪当中抽离出来,恢复了平静。
当洪承畴磕过头后,站了起来的时候,李起又是对他说道:“跪下。”
洪承畴莫名其妙,回道:“回大明皇上话,外臣方才不是给你跪下了吗?怎么皇上还要外臣下跪。”
李起轻蔑的笑了笑,道:“刚才朕是以父皇皇子的身份命令你跪下,现在朕是以大明皇上的身份命令你跪下。”
洪承畴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回大明皇上话,一进来外臣便说了,外臣乃是大清国的臣子,现在代表的是大清国,出于邦交惯例,外臣是不需要向你下跪的。”
“哈哈哈,,,”
李起听洪承畴这样说,仿佛像是听到了世界上最大的笑话一般,忍不住是大笑起来。
笑过后李起说道:“大清国,这是个什么国?朕从未承认这个世上有大清国的存在,既没有承认,何以套用两国邦交惯例。”
“你,”
洪承畴显然对李起的话大出意外,刚想要指正李起话里的错误,却又是反应过来,李起这话似乎也没错。
不论是李起的恒盛朝,还是崇祯帝的崇祯朝,他们都是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承认过大清国,亦或是大金国。
只有那短暂的弘光朝,他曾经主动联系过清廷,想要彼此达成同盟,不过那时候的大清如日中天,对弘光朝的请求是不屑一顾。
如此,也就造成了大明与大清在正式场合中,彼此竟然是从未发生过往来。
彼此没有往来,便无从谈起彼此承认,所以李起这话也是挑不出错来。
手足无措了许久,洪承畴才道:“回大明皇上,如今我大清占据之地也是幅原数千里,治下人口也是数千万众,此等实力,足以称之为“国”。
大明要想实现长治久安,与我大清签订同盟,和平共处,这是必不可少的,还请大明皇上认清事实。”
李起轻蔑的笑了笑,说道:“若是朕承认,即便对方只是一个立锥之地,那也是一国,可若是朕不承认,你便是幅原千里万里又如何?”
李起目光炯炯的看着洪承畴,那眼神好似刀子一般,令其不敢直视。
“你们占据的是我汉家的土地,奴役的是我汉家的百姓,手上沾的是我汉家的鲜血,要朕承认你们,这不是在说笑话吗?”
洪承畴想要争辩,可是一时却也想不到有力的话语来反驳,毕竟李起说的确实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想要瞬间颠覆事实,指责对方,这自然是需要强大的词语组织能力,还要有那无比自信的表述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有那强大的凭空捏造能力。
强大的表述能力洪承畴有,强大的词语组织能力洪承畴也有,强大的凭空捏造能力洪承畴也有,但是他没有的是“瞬间”能力。
这些能力都要在瞬间组织起来,然后脱口而出,去指责对方,但是这样的能力洪承畴还达不到,他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
见洪承畴语塞,李起也似乎没有和他废话的兴趣,直接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你逞口舌之厉,朕只问你一句话,你跪,还是不跪。”
洪承畴似乎也是来了脾气,长袖一甩,怒道:“不跪。”
“好。”
李起大叫一声好,而后眼神示意魏千章,魏千章心领神会,出去了。
不多时,魏千章回来了,从外面带回来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个六七十岁,头发胡须都是雪白的老头,别看样子老,但是他那眼睛却是凌厉无比,透着阴冷的寒光。
一进来,老人对李起俯首叩拜,“仵胥杨桐,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
李起微微一笑,而后对杨桐问道:“听闻杨老乃是我大明最富经验的刀手,手中处理的凌迟之刑已过一千,不知可是事实?”
一边的洪承畴一听李起这样说,心里一突,双眼瞪得老大,什么意思,这时候叫他来,难不成是要,,,
想到这里,洪承畴已经是汗流浃背。
杨桐听了李起的话,得意的回道:“回皇上,小老儿自神庙老爷三十五年时执行第一例凌迟之刑,自今已执行一千一百五十三人,此等数量,放眼大明,无人可及。”
杨桐很得意,不过说到这里他又是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如今皇上仁义无双,恩泽四海万民,已经是废除了凌迟之刑,小老儿这不算手艺的手艺,只怕也要废了。”
“呵呵呵,,,”
李起听杨桐这样说,不由得是呵呵笑了笑,安慰道:“不会不会,杨老放心,凡是总有个例外嘛。”
李起说着,眼睛便是看向那洪承畴,意思自然是不言自明。
杨桐顺着李起的目光看去,见眼前这洪承畴身上穿着鞑子的服饰,脑后还留着一根老鼠尾巴,和众人是格格不入。
好歹也是活了六七十年,这时候杨桐哪里还能不明白李起话里的意思。
于是杨桐立即两眼放光,本能的,他便是细细在洪承畴身上打量,仿佛是在计算这一身的肉,应该在哪里下刀,中间应该历经哪里,最后该在哪里收刀。
洪承畴被杨桐这阴冷寒光打量,纵然大场面也是见得多了,可此时依然是感到毛骨悚然,浑身寒毛都竖起来了。
情急之下,洪承畴连忙对李起说道“皇皇皇,,,皇上,你怎可如此妄自用刑?此乃昏君之道也。”
李起一脸无所谓的说道:“昏君就昏君呗,被人骂骂昏君,那也长长记性。”
“这这这,,,”
洪承畴又是语塞。
第六百九十五章 由不得你
李起一脸戏孽的看着洪承畴,又是饶有兴趣地问道:“怎么样,洪承畴你究竟是跪呢,还是不跪呢,给个痛快话。”
洪承畴脸红脖子粗,但是此时却又无可奈何。鼓足勇气,他还是咬牙说道:“不跪,我洪承畴是顶天立地的男儿,又岂是这般容易屈服。”
“哈哈哈,,,”
这话不光引来李起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