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一只马队便是出现在了岳来和堵胤锡的视线内,
这些人可谓是人如虎,马如龙,威势腾腾,即便身上未带一刀一刃,但依然有一股强烈的威势,使人感到压迫。
这队伍到了近前,只见为首的四人翻身下马,然后大步走到堵胤锡面前,郑重抱拳,说道:
“末将,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拜见大人。”
原来此四人,赫然便是江北四镇的总兵官!
这四人如今皆是位高权重,执掌一方兵权,而他们的大军,也是人人以他们为首,只听他们号令,朝廷的话都是放屁。
这可谓是针扎不进,水泼不进,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王国,说他们此时就是一方诸侯,那也不为过。
也正是因为如今他们的地位不一般,所以这时候即便是见到了堵胤锡,他们也仅仅是抱拳而已,
若是换在往常,这时候都已经下跪磕头了。
“四位将军远道而来,一路辛苦。”
“黄将军,你这身子骨可比以前要壮实多了。”
“刘将军,你气色比以前还要红润,看来近日喜事不少啊。”
堵胤锡还礼过后,一一在他们身上拍了拍,捶了捶。
这般的动作下来,众人气氛都是融洽了,紧张的氛围也是消散不少。
寒碜过后,堵胤锡便是对四人问道:“四位将军,你们考虑的如何?”
“哈哈哈,,,”
黄得功大笑几声,然后便是说道:“堵大人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我老黄还不是唯你马首是瞻。
再说了,这登基称帝的是定王殿下,那是烈皇后裔,我老黄头一个支持。”
要说这江北四镇哪一个镇对朝廷最忠心,那毫无疑问一定是黄得功了。
要知道黄得功那可是勇卫营出身,而勇卫营当年就是崇祯帝一手组建的。
崇祯帝为了将勇卫营的战斗力提升起来,那可真是在自己的牙缝里扣银子,
对勇卫营可谓是要钱给钱,要粮给粮,难得的大方。
也正是因为有崇祯帝的大力支持,所以勇卫营的战斗力极其强悍。
虽然只有区区万余人,但是勇卫营自创建以来便从未有过败绩,即便是几次和鞑子相遇,那也是悍勇无比,斩杀鞑子首以数以百计。
不过后来因为李自成张献忠在地方上作乱,地方大军不堪一击,崇祯帝无奈之下,将勇卫营分散出去,用于地方剿匪。
这才使得李自成偷了空子,带兵包围了京城。
若是当时勇卫营在的话,以勇卫营的战斗力,还有对崇祯帝的忠心,再加上京城城高墙厚,
那估计京城也破不了,崇祯帝也不用煤山自缢,那历史也就改写了。
而这黄得功便是勇卫营的一员悍将,对崇祯帝那可谓是忠心耿耿。
即便是在历史上弘光帝时期,黄得功虽然也是一方诸侯般的存在,但是对朝廷依然是忠心耿耿,相比于其他三镇,那可谓是乖顺的多。
后来鞑子打过来了,弘光帝第一个去找的就是黄得功,直接就是进了黄得功的军营,由此可见黄得功的为人品性了。
黄得功也确实没让人失望,他和鞑子死战不退,最后无奈战力不济,不幸身死,弘光帝也被俘获。
所以以过往的经历,还有个人的为人品性和操守,黄得功无疑是最支持李起的,并且是真心真意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黄得功话音一落,刘泽清也是跟着说道:“不错,堵大人你放心,我们这只身前来,就已经表明了我们对定王殿下的忠心耿耿,别的话还需要多说吗?”
刘泽清这话虽然说的比较恭敬,但是语气却颇为有几分傲慢,仿佛他到这里来,那也是迫不得已一般。
当然,事实也是确实如此,他们不来也不行,要知道李起登基称帝,这也是大势所趋,任何人都挡不住。
他们不来,到时候头一个便是要和李起交恶。
而李起当了皇帝,便有君臣大义名分在手,占据天然的道德制高点。
如果是一个平常人当皇帝,就像那朱由松,朱常淓之流,这样的人当皇帝他们也不怕。
但偏偏当皇帝的是李起,这样的人当了皇帝,收拾他们这一镇兵马,那还不是跟玩一样吗?
刘良佐也道:“殿下武功盖世,又是烈皇龙裔,他不当皇帝,天都不答应,我这一接到堵大人你的信,就来了。”
而那高杰也是说道:“不错,自从接到堵大人你的信,本将我快马加鞭,就怕误了你的事,更怕误了定王殿下的事。”
第五百二十一章 堵胤锡劝进
高杰说这话的时候,声音虽然也是很大,但是给人感觉,却仿佛是在刻意强自撑着一口气。
堵胤锡不由得便是看向他,见他脸色泛白,一幅病容,堵胤锡不禁关心的问道:“听闻将军身体近来有些抱恙,可还好?”
“多谢大人关心,末将身体壮实的很,再活个三五十年没问题,咳咳咳,,,”
高杰说到最后,竟然忍不住剧烈时咳嗽起来。
堵胤锡赶忙给他拍打后背,“实在是对不住将军,不知将军你身体尚未痊愈,就让你劳师远行,还请将军恕罪。”
“大人说笑了,你能看得上末将,把末将招来,那也末将的福气,末将哪里还敢怪罪大人。”
待得高杰身体稍稍安稳一些,堵胤锡便是为四人介绍岳来。
四人得知眼前这人便是李起麾下第一猛将岳来,并且还是李起的结义大哥,都是不敢怠慢,极其郑重的抱拳行礼。
不得不说官场上的人就是官场上的人,虽然说这左良玉他们四人在各自军镇上,那都是土霸王,
对朝廷而言,那就是一方诸侯般的存在。
但是在场面上,他们仍然比较顾及彼此的颜面,没有显得太过傲慢。
当然,他们之所以对岳来这么客气,很大原因还是因为李起表现出来的强大实力。
否则估计他们也不会这么客气。
几人见礼过后,又是说了几句客套话,堵胤锡便是郑重对岳来说道:
“岳将军,此次四位将军进京,为的便是劝进殿下,但有他们还不够,还得有你,还得有戚正戚将军,
还得有南京京城一众文武百官,乡绅百姓。烦请将军着人通会他们,今日我们再去劝进殿下。”
堵胤锡说这话的时候,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显然也是对此次劝进极其有信心。
岳来听了,自然也是极其的激动。
他知道堵胤锡一向做事沉稳,可谓从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次他这么有信心,看来一定是知道殿下迟迟不接受劝进的原因。
而这原因也一定是被堵胤锡给抓住了,否则,堵胤锡不会如此这般有把握。
而现在堵胤锡这么有信心,那若是事情成了,殿下便是新一任的大明皇帝。
这样一来,水涨船高,他岳来的身份地位自然也将大大拔高。
虽然岳来跟着李起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富贵,但是在跟着李起实现心中抱负的同时,也能为自己及子孙后代赚得一个体面的官身富贵,试问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岳来立即命人全去通传。
很快戚正,吴选材等人便是得到了消息,不敢怠慢,他们立即便是赶来与堵胤锡,岳来会合。
至于马士英等一众南京官绅,他们却是没有通传。
不过这也没关系,虽然说这些人朝不保夕,但是这听风声的本事一点不差,
很快他们便是知道堵胤锡等人正在那里准备劝进。
一听说堵胤锡亲自出马,那这事情便成了三四分,再又听说岳来,戚正,还有那江北四镇的军头也来了,这一下便达成了八九分。
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少得了他们呢?
于是他们火急火燎的便是赶来了,尽管没有人去通传他们,但是他们很显然并不在意这个,他们在意的是这场合有没有自己。
官员们不肯落下,那些翰林院学子,也就是所谓的天之骄子们,他们自然也是人人奋勇争先,
听说有人又去劝进,还没有得到什么具体消息,他们便是迫不及待的赶来了。
反正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没什么风险,一个不好还能捡来一场大富贵。
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的“为”,何乐而不为呢。
百姓们也是闻风而动,在吴选材等老者的招呼下,他们也是纷纷加入到了劝进的行列。
以至于不过一两个时辰而已,整个南京城都是动了,数以千计的官员,还有那数以十万计的百姓,他们齐齐便是向着李起的定王府而去。
这人头攒动的场面着实浩大,从天空往下看,就好似一波浓墨黑水,向着李起的定王府缓缓移动。
“臣,堵胤锡,求见定王殿下。”
一到定王府前,堵胤锡高声呐喊,便是定王府门前的守卫士兵说道。
此时轮值守卫府门的是魏千章。
魏千章一见堵胤锡,岳来,戚正,吴选材的人都是来了,而且后面还跟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人群。
不用说,这又是来劝进的。
这样的场面,魏千章在这十几二十天的时间里面已经见了三次,所以他对此也是见怪不怪了。
不过对于这一次岳来,戚正他们也掺和进去,魏千章倒是感到颇为有些惊奇。
这两个人是怎么回事,没有殿下的命令,他们凑什么热闹?
不过现在也不是问话的时候,所以魏千章也没有多想,只让堵胤锡稍等,然后他便亲自前去通报了。
魏千章进去了许久,都是不见出来,众人不由得又是一阵疑惑,心说定王不会又推辞不见吧?
今天这场面真真是破了天了,要文臣有文臣,要武将有武将,要士兵有士兵,要百姓有百姓。
而且人数足足有十几万人之多,这样的场面,足可盖过历朝历代劝进的仪式了。
都这样了,你还想怎么样?
这时候,那马士英便是凑到了堵胤锡的面前,弓着身子低声道:
“堵大人,您就别在这里等着了,直接进府去见殿下吧,这里你交给我就是了。”
堵胤锡看了一眼马士英,那眼神似乎是在说:交给你,你算老几啊?
马士英被堵胤锡看的不好意思,悻悻然的便是又退到了一旁,不再多说了。
见王府久无动静,堵胤锡郑重整了整衣杉冠帽,而后一撩下摆,跪地高声道:
“殿下,我大明动乱数十载,民生顿苦,国是唯艰,幸得殿下出世,收拾旧河山,此,乃天意啊。
此,乃苍天将大任交付于殿下啊,还请殿下以我大明江山社稷为重,以我大明亿兆子民为重,登基称帝吧!”
第五百二十二章 心腹之患
说完,堵胤锡便是重重的磕头,额头一下便是磕出了血来。
有堵胤锡带头,其余人等也是跟着跪了下去,山呼李起,要李起登基称帝。
声音响彻云霄,令人震耳欲聋。
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那定王府的大门终于是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人,众人见了,都是神情激动,此人不是李起又是谁!
李起看着眼前跪着的一众人等,堵胤锡,岳来,戚正。
很快,李起的目光便是被那江北四镇的黄得功,刘泽清,刘良佐,高杰四人吸引。
这四人如今手下人马加在一起,最少在五十万以上,而且这个数字还是只少不多,真实兵马绝对要超过这个数字。
这是什么概念,便是一群乌合之众,这滚滚人潮五十万,一旦作乱,失去控制,即便最后被收拾了,其过程也必定是一个巨大灾难。
这也是李起一直不接受劝进的原因了,李起虽然不怕他们,但是得不到他们的表态,这始终是一个隐患。
所以李起一直在等待他们的态度,让他们做出选择。
现在,他们在堵胤锡的协调下,终于是来了。
“堵胤锡,你送了我一个大礼啊。”
心里这样想着,李起便是缓步走到堵胤锡的面前,看着一脸诚恳而又激动无比的堵胤锡,李起道:
“堵大人,本藩无欲皇位,你又何苦如此执着呢?难道我皇明宗室百万,你就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来吗?”
堵胤锡直起腰来,抬头看着李起,郑重道:“殿下,臣知殿下无心皇位,然天下大势滚滚而来,将殿下推到了这风口浪尖,推到了这皇位之上,殿下除了顺应时势,又能如何呢?”
堵胤锡话音一落,马士英又赶紧是说道:“是啊殿下,皇明虽有百万宗室,但如殿下者,却是再无一人,还请殿下以江山社稷为重,登基称帝吧。”
“是啊是啊,还请殿下以江山社稷为重,登基称帝吧。”
一众人等都是齐齐劝导李起,场面热情无比。
“哎!”
李起无奈叹息一声,“罢了罢了,本藩委实不忍再推辞尔等,便如尔等所愿吧。”
这一句话,整个南,京京城便是陷入了一片欢腾之中,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