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听罢,多尔衮放声大笑,心里面那压抑了许久的愁闷,一下子便是全部倒了出来。
“谁能想到,谁能想到,本王日日盼,月月盼,都是希望他死,可他就是不死。为了逼弘光小儿杀他,本王还不惜派出大军进入山东,可最终却是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没想到现在这不指望了,他反而是死了,这真是应了你们汉人的一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没想到这多尔衮还知道这个词汇,而且还极其的应景,看来这些鞑子对中原王朝的文化还是学的不错。
“奴才恭喜摄政王,贺喜摄政王。”,,,
一阵山呼,一众文武奴才都是齐齐向多尔衮跪拜,样子个个都是高兴无比。
这也难怪,李起一直都是这些人心中的一个梦魇,真可谓是如芒在背,让他们时刻不曾安心。
现在突然之间得知他被弘光皇帝赐死,他们如何能不高兴。
“好好好,好好好。”
多尔衮高兴之下,一连说了六个“好”字,“现在伪定王已死,我大清再无敌手,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了!”
自打阿济格在山东遭遇李起的伏击,招致大败,清廷就一直在收缩兵力,势力范围也是只有京畿之地而已,
这对于野心勃勃的多尔衮来说,真就像是猛虎被人给关在了笼子里一般,真是奇耻大辱。
现在多尔衮一听李起死了,想到的第一个念头,那就是要打山东,把在山东丢的脸面找回来。
“传令,命所有八旗将士归营待命,本王要亲自出征,征讨山东!”
这一回多尔衮决定要亲自领军出征。
这个机会实在是难得,一来李起已死,再无强硬对手,胜算大增,这可是一个难得的良机。
二来清廷久无战果,一旦这次得胜,必将意义非凡,这也将是他多尔衮再一次竖立无上权威的一个大好机会。
试问如此良机,他多尔衮又怎会放过?而且又怎会假手他人!
一干文武奴才自然也是个个赞同,他们也是久经战阵的人,自然也是看出了此时的时机难得。
只听洪承畴道:“启禀摄政王大人,伪定王朱慈炯已死,此事当大力宣扬,以动摇山东军民士气,为我大清出征山东扫清障碍。”
多尔衮闻听此言,点头赞道:“洪大人言之有理,这事情正应该好好宣扬一番,让所以汉人都知道,
这样一来,他们抵抗我大清的决心必将大打折扣,到时我大清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而后多尔衮又是极其高兴的和一众文武奴才商量了一阵,最后做出决定,十天后,大军出发,进兵山东。
下了朝堂,一众文武奴才喜气洋洋的各自散去,看来受到李起消息的影响,他们的心情都是不错。
那洪承畴和范文程因为都是投降清廷的汉奸,加之又都是文人出生,所以在清廷里面颇为有点守望相助的感觉,相处的不错。
两人下朝后,便是结伴出宫。
洪承畴感慨道:“真是没想到啊,这弘光皇帝竟然如此这般糊涂,赐死定王,自断手足,自毁长城,看来弘光朝廷也是命数尽了!”
范文程也是深以为然,“不错,这弘光皇帝真真是痴傻,定王如此这般神勇,乃是弘光朝廷的擎天之柱,没想到却是死在了他的手里,看来天命还是在我大清啊!”
别看这些人在正式场合称呼大明为“伪朝廷”,称呼李起为“伪定王”,但是在私下里,这个“伪”字却是用的极少。
一来说起来着实绕口,二来他们其实在内心深处还是认同大明的正统地位,只是他们自己现在做了汉奸,嘴上不承认罢了。
“依洪大人之见,此次摄政王大人出兵十万,征讨山东,战局如何?”
这一次多尔衮为了确保打响头炮,也是下了血本,亲自领四个旗的人马三万余人,还有那七万的投降汉军,一共足足十万兵马!
这般的兵威赫赫,便是放在整个八旗历史上,那也是少见。
第四百一十八章 往哪走
洪承畴听罢,略一沉思,而后便道:“如今定王已死,世间已无一人可阻挡我大清八旗兵锋,此战,山东必下!
不但如此,待到山东过后,我大清便可以秋风扫落叶之威势,横扫天下,一统八荒!”
洪承畴在战略眼光上一直都是极其出色的,他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也是给了范文程极大的信心和鼓励。
须知他范文程可是老牌汉奸,那汉奸的资历比之洪承畴,那可是资深多了,所以他的身家性命,荣华富贵,那早就是和清廷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此时听闻大清即将拿下山东,平定天下,这叫他范文程如何不喜。
“洪大人目光如炬,下官佩服,只希望此次我大清可以借定王之死,一举平定天下,也好使天下百姓早一日为我大清统治,百姓生活也可安乐一点。”
你看看你看看,老牌的汉奸,卖国贼,不知道多少无辜百姓因为他而死难,
这时候他竟然还做出一副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架势,也不知道他这比城墙还厚的脸皮是从哪里来的。
第二日,一队清廷派出去特意散播李起已死的队伍便是出发了,他们比清廷大军早一步出发,开始了他们的任务。
只见这些人大约五百余人,他们都是投降清廷的汉奸,为清廷卖命,这些人里面之前有当兵的,也有走南闯北的商人,买卖人,也有小老百姓。
这时候他们已经是忘记了自己的祖宗是谁,甘心情愿的给清廷当走狗,为清廷奔波。
他们扮作普通百姓模样,分成了许多个小队,向着山东方向一路过去。
即便是还没有到山东,他们也是已经是在散步李起被弘光皇帝赐死的消息,使得京畿之地的百姓都是知道。
京畿之地作为大明三百年的统治核心,在这里,大明的正统地位极其的深入人心,比之其他地方,那不是强了一星半点。
当百姓得知李起被弘光皇帝赐死后,都是恼怒不已,对弘光皇帝都是记恨上了,以此同时,对大明还能不能复兴,也是开始产生了动摇。
而当这些汉奸进入到了山东境内后,那更加是化成了无数个小分队,两三人一伙,亦或是三五人一伙,便是开始逢人便说李起被赐死的事情,只把山东地区的老百姓说的是惶恐不已。
“什么?定王死了,这怎么可能,定王殿下那么大的功劳,他怎么可能会被赐死呢?皇上不会这么糊涂的,这绝对不可能。”
“就是,定王殿下英勇盖世,这鞑子正需要殿下打呢,皇上哪里会杀他,你这小子不要乱说。”
一个村子口上,两个汉奸来到村里一户人家讨水喝,一边喝水,一边便是将李起被弘光皇帝赐死的事情给说了。
这话一出,顿时便是引来了许多村里人的惊讶,一下便是围了许多人过来听。
村民们不相信,一个劲的说着自己的理解,都是认为弘光皇帝是不可能杀李起的。
“嗨,这有什么不可能的,老话说得好,功高震主啊,这自古以来多少功劳大的人被皇上给杀了,韩信怎么死的?岳飞怎么死的?他们功劳大不大?”
“就是,这位老哥你就不知道了,定王殿下功劳这么大,而且还是先帝龙裔,你想想,那皇上能放心吗?不杀殿下,皇上他能睡得着吗?”
这两个汉奸一唱一和,只把许多的村民都是说的无言以对,不过他们还是在心里不相信。
这时候,一个二十五六岁的汉子便是一瘸一拐的走了过来,一众村民很自觉的让开了一条道路,让他走到了那两个汉奸的面前。
这人叫张小宝,以前是李起大军里面一个普通的士兵,因为在一次战斗当中英勇负伤,行动不便,不能再继续当兵了,于是也就退了下来。
虽然他不再当兵打仗了,但是并不代表没人管他,每个月,他都可以领到月粮,还有半两的银子,虽然钱不多,但是也够糊口了。
后来顾炎武投奔李起帐下,负责打理民政事务,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在顾炎武的建议下,李起便是决定将那些负伤退伍的人安排到各村各镇,当村长镇长。
这些人对李起的忠诚,那是绝对没的说的,比之寻常人,那是不知强了多少倍。
张小宝走到了这两个汉奸面前,眼神恶狠狠的便是落在他们身上,“你们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
这标准的人生三大哲学之问,张小宝便是脱口而出,一下子便是问的这两个汉奸慌了手脚。
一个汉家陪着笑脸道:“这个大哥莫怪,我们是从凤阳府那边过来的,路过这里,口干舌燥,就来村里讨口水喝,没有别的意思,现在水喝完了,我们就先走了。”
说完,两个汉奸便是要走,张小宝哪里会让他们走。
不说这两人可疑,就算不可疑,外来人员,散布这般重大的消息,他张小宝作为村长,还能不管?
“往哪走!”
张小宝一声历喝,便是大手一挥,让一众村民把这两个汉奸给围住了。
而后张小宝一只大手揪住其中一个汉奸的衣领,对他恶狠狠的说道:“这年头兵荒马乱的,你们好好的凤阳府不待着,跑这来,说,你来干什么?走亲戚还是商贩卖东西?”
“我我我,,,我们走亲戚。”
“啪”的一声,张小宝一个响亮的巴掌就是打在了他的脸上,直把他打的脸上火辣辣的。
还别说,这当了兵的,手劲就是不一样。
“走亲戚?你家亲戚走的挺远的啊!都走到我们山东来了,说,你是不是鞑子的奸细?”
张小宝这话一出,许多的村民都是对这两个汉奸怒目而视,大家对鞑子那是没的说,只要跟鞑子沾上了一点边,那都不可能有好脸色。
那汉奸吓个半死,慌忙否认。
可是张小宝哪里会信他,就这模样,那十有**就是差不离了。
第四百一十九章 风雨欲来
于是张小宝对着那两个汉奸二话不多说,上去就是一个几个巴掌,只把他们打的是找不到北。
“老子管你是不是鞑子汉奸,就凭你诅咒殿下,就得挨打!”
说完,张小宝便是让一众村民将他们给绑了,然后押到县城去,交由民政部的人再详细审问。
济南府,民政部办公衙门,这里此时已经是忙的焦头烂额。
原因无他,只因为这两天许多的地方突然是出现了许多散布“李起已被赐死”消息的人。
这些人有的是当场被抓了,也有的喊冤,说自己也是听别人说的,不关自己的事。
这些不论真假,都是要尽快审查处理,给百姓一个交代,否则,人心不稳。
而此时作为民政部的临时负责人,谢升这时候也是忙的天旋地转,不单单是恼怒这些人的造谣,也同样担心这些人说的是真的。
毕竟李起这一次去,那本就是上老虎山一般,那是九死一生,当时许多人就不同意。
但是谁也劝不住李起,没奈何,最后大家还是让李起去了。
现在传回来这样的消息,这叫人如何不担心。
经过一番审问,结果很快就是出来了,许多的汉奸因为熬不住审讯,都是一一招供了。
他们不招供还好,一招供,谢升等人的担心更加是重了。
这些汉奸承认自己是被清廷派来的,但是这消息确实是真的,因为这是范文程从南京带来的,现在在鞑子那里都传开了,都知道李起被弘光皇帝赐死的事情。
而他们被派来,无非就是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山东百姓听,让百姓们都是知道,这样多尔衮大军来的时候,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谢升眉头紧锁,顾不得许多,赶紧是前往军营,找到了岳来和戚正,将这些情况告诉给了他们两人听。
岳来和戚正听了,也是震惊,岳来不敢相信,道:“不会的,殿下不会有事的,这一定是鞑子的阴谋!”
戚正也跟着说道:“不错,鞑子狡诈无比,这一定是鞑子要动我军心,好坐收渔人之利,想的倒是美!”
两人虽然话里说的坚决,但是谢升还是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两个在说这话的时候,都是有些底气不足。
他们也害怕这是真的啊。
就在这时,堵胤锡便是进来了,三人齐齐向堵胤锡行礼,态度恭敬。
谢升正要将这事情向堵胤锡汇报,免得堵胤锡误会大家有什么事情都瞒着他,不跟他说。
堵胤锡却是压压手,道:“此事本官已知晓,你们不必担心,殿下神勇,智慧超群,既然殿下敢进京,那就一定是想好了末路的应对之法,所以本官断定,此时殿下一定无碍!”
岳来听了,激动道:“不错,殿下每一次打仗,都是左右思量,没有把握,他绝不用兵。进京之事乃是关乎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