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胤锡听了陈子龙这话,心情也是高兴,不由得是呵呵笑了几声。
不错,堵胤锡真真是高兴,在他被弘光皇帝罢官的那段时间,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天下形势。
那时他看着弘光皇帝和朝廷衮衮诸公,在如今这样的时刻,竟然还在醉生梦死,
但是他已不在朝堂,即便心中有千言万语,也根本说不上话,所以那段时间他真是度日如年,可谓鼻子冒烟,急在眼前。
但是此刻,没想到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他便迎来了转折,竟然是再度被弘光皇帝启用。
以后他又可以为国任事了,这叫堵胤锡怎能不高兴。
“人中贤弟说笑了,澄清寰宇,中兴大明,此乃是只有皇上才能办到的大事,我等身为臣子,不过是在旁辅佐而已,又怎敢枉想居功!”
“仲缄兄谦虚了,以兄之大才,如今天下大乱,正是兄用武之地,他日得遇机缘,兄之大名必将响彻寰宇,震惊宇内,青史留名,不在话下。”
说着,陈子龙便是从一旁的仆人手中接过来了一包银两,将之交到了堵胤锡手里。
“兄两袖清风,即便区区俸禄,亦是拿去接济穷苦百姓,此次兄前往山东,路途遥远,途中所费必是不菲,一点心意,还请兄万勿拒绝!”
“不可不可,怎可让贤弟如此破费,万万不可!”
堵胤锡本要拒绝,但怎奈陈子龙盛情难却,加之此时的堵胤锡也想快一点赶到山东,见到李起,所以最后他也是只有收下了。
“人中贤弟,时间不早,兄便启程出发了,还请贤弟多多保重。”
“仲缄兄多多保重。”
说完,堵胤锡只是带着两个随行护卫,便是打马一路疾行,向那山东济南府而去。
路上,堵胤锡心潮澎湃,只感到自己年轻了十几岁一般,心中唯一的想法便是早一点见到李起。
对于李起,堵胤锡之前自然也是知晓,不过那印象也仅仅只是停留在一个皇子而已。
但是现在则完全不然,莫名的,堵胤锡对李起极其看好,直把李起看作是可以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大人物,大英雄。
第三百一十六章 心情激动
但是以此同时,堵胤锡也是有一个担心,那就是定王会不会认弘光皇帝?
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要知道定王朱慈炯乃是先帝龙裔,若是按照宗法传承,还有那皇位继承来说,那这皇位绝对是轮不到弘光皇帝的!
“也不知道定王殿下会不会甘心做臣子,若是不甘心,又当如何!”
不由得,堵胤锡便是在心里有些担心,心说若是定王要自立,那自己说不得要来个死谏了!
却说堵胤锡一行人快马出了南京,一路北上,路途上遇到了许多的马贼土匪,不过都是被堵胤锡一一化解,这些事情自是不必多提。
毕竟如今天下大乱,道路自然是不靖,这山贼土匪在太平年间自然是个问题,但是在这时候,却已经是变成了一个再也正常不过的问题。
没有才不正常。
一连赶路半个月,堵胤锡终于是进入到了山东境内。
这一进入山东境内,堵胤锡渐渐的便是感觉这路上的山贼似乎是少了,越往济南府走,这种感觉越是明显。
好奇之下,堵胤锡见路旁有两个老汉坐在树下乘凉,于是便忍不住走上前去询问。
“两位老哥,学生一路从南京而来,路上都是盗贼无数,但是到了这山东,却是感觉少了许多,
山东经历了李闯之乱,又经历了鞑子之祸,按理说当也是盗贼横行才是,为何这里却是贼情轻了许多,敢问两位老哥,不知这是为何啊?”
“呵呵呵,,,”
两个老汉见堵胤锡说话谈吐,一听就是个读书老爷,神情一下便是变得庄重,认真听取堵胤锡的话,
待得听完后,两人都是高兴的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
一人道:“这都是托了定王殿下的福啊,以前咱们山东也是盗贼不少,
但是自从这个月定王颁布了大赦令,免了那些山贼的罪后,许多山贼已经是回家分田过活了,有的不甘心种地,就去应募当兵,给定王殿下卖命去了。”
堵胤锡一听李起竟然是下了大赦令,不由得便是脸上一阵冷峻。
须知大赦令那可是只有皇上才有资格颁布的,除了皇上之外,任何人都是不行。
一旦有人敢这样做,那绝对是有不臣之心,这一点绝无疑议!
“难道定王殿下真的不甘心当皇上的臣子!”
这样的思绪冒了出来,顿时便是让堵胤锡站立不安,焦急无比。
如今抗清大业刚有转机,若是定王殿下和皇上之间再爆发皇位之争,那岂不是要将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局面一朝葬送!
正在堵胤锡焦虑之时,另一个老汉便是说道:“现在定王殿下还没派人来接管我们这,若是派人来接管了,那才叫天下太平呢!”
两个老汉这时候都是一脸的期望,只盼李起早点派人来正式接管这里。
原来因为李起也是刚刚占领的山东,手下人马自然也是不足,所以现在李起不过也就是先在重要的府地驻军,别的地方暂时还顾不上。
但是纵然如此,李起还是在整个山东境内颁布了大赦令,只要这些山贼土匪诚心悔改,那么李起便给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若是在规定的时间不悔改,那大军来的时候,便再无机会可言。
这样的命令很快便是起了作用,毕竟李起把阿济格六千鞑子兵给伏击剿灭,这可就是发生在山东,发生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这叫一众土匪山贼怎敢有心抵抗!
于是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下山,重新做人。
不得不说,人的名声,真的是一件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李起人还没来,就已经是实现了许多地方的治安太平,也也让李起的声望更加是一日更甚一日。
堵胤锡听了两个老汉的话,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对他们拱了拱手,而后便是心事重重的继续赶路了。
又是经过了几日的赶路,堵胤锡他们终于是来到了济南府境内。
这里已经是李起掌控力比较强大的地方,自然他们一行人也是很快被发现了。
得知堵胤锡他们竟然是弘光皇帝派来的使者,巡逻士兵自然也是不敢怠慢,立即是一层又一层的上报,
以此同时,堵胤锡他们一行人也是被暂时“请”到了当地的馆驿招待,这些自然也是必要的。
府城内,巡抚衙门。
看着有关堵胤锡到来的消息,李起一时之间真是颇为有些激动。
堵胤锡的大名他是知道的。
明末时期大明官场已然是腐烂透顶,具有战略眼光的人已经是不多,这样的人,可谓是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
而在这个巴掌里面,就有他堵胤锡。
并且在这少数的几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里面,堵胤锡还又是具备了实干才能的人,这就是既能看,又能做,这就非常不得了了。
早在李自成兵败一片石,鞑子趁机入关,堵胤锡便看到了大明最大敌人已经不是逼死崇祯帝的李自成,而是鞑奴!
于是堵胤锡提出了“连贼抗奴”的战略思想,这就不是一般人敢做的事了。
要知道那时候大明举国上下皆在沉痛悼念崇祯帝,作为逼死崇祯帝的罪魁祸首,李自成自然是受到了所有人的口诛笔伐,
弘光朝廷提出的“连奴平贼”,便是在这些人的推动下成行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堵胤锡的主张自然受到排挤,以至于不能付诸实行。
不过堵胤锡并没有就此放弃,在后来李自成身死后,大顺军三十余万人马被李过高一功等人暂时统领。
在此时刻,堵胤锡单人骑马进入了闯军大营,对李过高一功等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终于是将李过等人说服,答应向大明朝廷投诚。
可以说这三十万人的归顺,完全是堵胤锡一人促成的,并且以后也是堵胤锡在全力维持闯军和大明朝廷之间的关系,使之可以合力抗清。
这样的战略眼光,还有这样的魄力,可以说堵胤锡是这个时代站在塔尖上的人,少有人可及。
第三百一十七章 殿下三思
只可惜这时候的大明朝廷还是有许多的人看不清大局,处处作梗。
内有同僚排挤磨难,外有鞑奴军事压力,最后堵胤锡心力交瘁,于永历三年吐血身亡。
彼时,听闻堵胤锡病故,三军恸哭,如丧父母!
这样的一个人,李起在心里自然是对他无比的尊敬,现在他特意来见自己,这自然也是让李起激动了。
但是李起激动,别人却是不这样,甚至还非常反感堵胤锡的到来,这其中便是以谢升和吴天明两人最为态度明显。
只听谢升道:“殿下,想那朱由松趁着京城失陷,先帝诸子下落不明之机,悍然登基称帝,公然不顾礼制宗法,若是殿下接待堵胤锡,那无疑便是承认了朱由松的皇位,这万万不可啊!”
吴天明也是跟着说道:“不错,这皇位于情于理都是殿下您的,怎可由他朱由松坐江山!”
在谢升和吴天明的眼里,皇位就应该是李起的,所以他们自然是无比反对弘光皇帝,在称呼上都是直呼其名,以郑重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们两人一说完,岳来忍不住也道:“殿下,当初我们抗清的时候,那朱由松还没登基称帝,他登基称帝了,我们也不知道。
而且后来殿下派曹顺去请求他们出兵牵制鞑子,但他们却是按兵不动,丝毫不把我们,还有抗清大业看在眼里。
既然这样,如今我们又何必去认他!”
岳来这样说,一旁的戚正,黄廷,郭云龙等人虽然是没有说话,但是却也点头赞同,都是认为皇位就该是李起的,轮不到别人。
他们有这样的想法,那也不奇怪,
一来李起是先帝皇子,最正统的皇位继承人,他朱由松算老几。
二来他们和李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里面的每一天,大家都是在刀尖上走来的,彼此之间的感情自然是深厚,
在李起和朱由松之间,他们自然是更加倾向于李起了。
再说了,李起当皇帝,和朱由松当皇帝,那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前途命运能一样吗?
当然,他们能够不顾生死的一心抗清,那也不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这一点自然是不用质疑的。
几般之下,他们有这样的态度,不管是从个人的感情上讲,还是从个人的利益上讲,都是一件再浅显不过的事情,各人自然也是不难做出取舍。
众人之中,唯有那顾炎武眉头紧锁,看向李起,也是意味别样。
见此,李起道:“先生,你如何看?”
众人齐齐将目光看向顾炎武,大家都是知道李起对顾炎武很重视,他的意见李起是极容易听进去的。
顾炎武见李起问话,心知此时已是重要时刻,一言一行,都极有可能影响到天下形势的走向,不敢有丝毫怠慢,顾炎武便是对李起郑重拱手,道:
“殿下,当今之世,鞑奴乃是我汉家最大之敌人,我汉家当全力抗清,方可保得天下不失,人民无恙。
而如今,弘光皇帝已然是登基称帝,天下百姓也是承认这一事实,若是再起皇位之争,必将现那亲者痛,仇者快之不忍之事!
还请殿下以天下大局为念,舍弃个人利益得失,置家国利益于最高之上!”
说完,顾炎武便是“扑通”一声,对李起郑重跪拜下去,重重的便是一个响头磕在地上。
顾炎武突然行如此大礼,李起见了,顾不得回话,赶紧是走过去将顾炎武扶起,道:“先生,你这是做什么?你我之间,还需如此吗?”
顾炎武见李起言语真切,心里很是感动,正要说话,却是被谢升抢先一步,
只听谢升道:“顾先生,殿下的身份摆在这里,我等不认朱由松,这并不是我等要依靠殿下攀龙附凤,实乃是若殿下承认朱由松,一旦日后朱由松为巩固地位,加害殿下,那我等又将如何?”
这句话真不是杞人忧天,实乃是一句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大实话,并且也是以后极有可能出现的局面,不得不防。
自古以来,皇权之争便是人世间最残酷的争斗,多少人为了皇位,父子相残,兄弟相杀,杀的那叫一个狠。
父子兄弟尚且如此,李起和朱由松不过是叔侄关系,而且连面都没有见过,说亲,也是亲,说不是亲,也不是亲,这样的关系,如果朱由松要害李起,那真是一点顾虑都没有。
岳来,黄廷,戚正,郭云龙等人听了谢升的话,自然也是为李起的性命大为紧张,对顾炎武也是不由的光火起来。
若不是这些时日顾炎武帮助李起搭理地方政务,劳心劳力,有目共睹,只怕现在大家就要对他开骂了。
黄廷道:“不错,殿下仁义,但是别人却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