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到谢升,赵应元就是满脸歉意的对谢升说道:“谢大人,昨天末将一时不知大人苦心,让大人见笑了,回去后,末将想了很久,觉得大人你是对的,
如今鞑子入关,占我汉家土地,还夺我京城,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定王殿下起兵反清,末将自当效死追随,以报先帝隆恩,以全臣子忠义!”
谢升见赵应元这样说,不由得是大喜过望,道:“将军此言当真?你真的想通了!”
赵应元郑重的对谢升恭敬跪拜,道:“末将想通了,末将真心悔过,还请大人给末将一个机会!”
谢升见赵应元如此,以为他真的是看清了大势,知道定王比衡王有前途,这才是悬崖勒马,决心追随定王。
“将军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谢升高兴的将赵应元扶起,“有道是悬崖勒马,为时未晚,如今定王殿下雄才大略,立志扫除妖孽,澄清宇内,再造大明,中兴社稷,将军你以后跟随殿下,还愁没有机会出人头地,封妻荫子?”
“大人所言极是,末将以后定当一心一意追随定王殿下,甘愿效犬马之功!”
看着一口一个要为李起效死的赵应元,谢升心中无比激动,看来昨天自己的雄辩是将他骂醒了,让他看清了局势,这就好,这就好啊,自己的这一趟行程算是圆满了。
而后谢升立即是草写了一封书信,命随行的魏千章快马加鞭的送去给李起,将衡王和赵应元决意相投的意思告诉给了李起,让他放心带人过来,这里的一切已经是安排好了。
崇祯十七年十月十三日,青州城外十里长亭,谢升,魏万章,赵应元,李士元,衡王府长史张宝龙等人便是在这长亭等候。
因为在这一天李起即将要率领人马抵达青州,他们这些人一早得到消息,不敢怠慢,都是一大早的来迎接了。
谢升,魏万章,衡王府长史张宝龙等人皆是翘首企盼,一脸热情高兴,唯有那赵应元和李士元两人颇有点心情忐忑。
老话说做贼心虚,他们两人定下毒计,要杀害李起,现在正主就要来了,也不知道李起是否会真的相信他们,所以他们心里难免不安,
“士元,听说这定王不比寻常宗室,英明神武,有乃祖风范,万一被他看出来了,他不会先下手为强吧!”
忐忑之下,赵应元不由得是对李士元低声问道,一副不安模样,已然是没有了往日的杀伐果断,生怕事情横遭变故,到时候死的可就是他了。
李士元作为赵应元的手下,事成,他则可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坐享其成。
事败,他则不过是无数个从犯里面的一个,有道是首恶必办,胁从不问,一般来说,只要态度好,他是不会出什么事的。
于是李士元定了定心神,道:“表叔,那定王左右不过十七八岁的小子,英明又能英明到哪里去,不过是吹出来的而已,如今我们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何必再去多想。”
赵应元听了也是觉得有理,是啊,想我赵应元征战几十年,什么场面没见过,还能怕一个黄毛小子。
于是赵应元深呼吸几口气,平复心情后,便是和众人一道,将目光看向远方,等待李起的到来。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左右,时间也是到了正午十分,突然,只见远处出现几十骑快马,快马匹匹彪悍雄壮,马上的军士也是雄赳赳,气昂昂,一看便是精锐无疑。
他们在空旷的大地上纵横驰骋,马上军旗被劲风吹的猎猎作响,很是威武气派。
谢升见此,高兴道:“来了,来了,这是定王麾下郭云龙将军的骑兵。”
第两百四十四章 无巧不成书
“什么,定王麾下还有骑兵?”赵应元听了谢升的话,不由得惊讶一声,一双眼睛瞪的老大,满脸的不可置信。
不怪赵应元如此失态,实在是这年头骑兵万分精贵,若是谁手下有骑兵,那走出去都是要硬气三分,谁都得给面子,陪小心。
可是此时的定王却是有那精贵的骑兵,这叫赵应元如何不惊讶,要知道这定王才起兵多久,骑兵是那么好弄的吗?
“呵呵呵,,,”
见赵应元如此,谢升不无得意,呵呵笑了笑,道:“将军有所不知,自定王殿下在武清起兵后,四方景从,前来投靠响应的人不计其数,其中便有这郭云龙。
郭云龙郭将军本是辽东将门世家,以前在辽东镇吴三桂麾下任参将,后来吴三桂背叛大明,郭将军气愤之下,和吴三桂大战三天三夜,最后兵力不济,这才是引兵而走。
后来听闻定王殿下武清起兵,郭将军大为振奋,毅然决然的带着麾下两,,,两千关宁铁骑来武清相投。”
其实郭云龙只带了两百骑兵来投李起,但是这时候谢升为了给李起壮声势,震慑一下赵应元,便是直接多说了十倍,
反正李起的大军有二三十万人,只要大军一驻扎,到处都是大营,到处都是人堆,而且也有一定的戒严措施,他赵应元要想搞清楚是怎么回事,谈何容易。
“两千骑兵!还是关宁铁骑!”
这下赵应元的脸色更加是煞白,比之开始要震惊十倍不止。
要知道两千骑兵,还是关宁铁骑,这是什么概念,就这两千关宁铁骑,便是对上十万步兵,那也是不怕啊。
有这两千骑兵在手,不敢说无敌天下,但是天下何处去不得!
震惊过后,赵应元不由得是想道:老子征战几十年,那也不过是只有百余骑兵,他定王一个黄毛小子,眨眼的功夫,能有这么多的骑兵,你哄鬼啊!
但是紧接着出现的一幕却又是令赵应元当场惊愕,久久不能自己。
只见开始那数十骑兵呼啸过后,后面紧接着便是又出现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队伍,人数少说也是千人以上。
他们抽打着胯下战马,在马上尽情纵横,那奔跑冲锋的气势好似毁天灭地一般,直教人感到一股巨大的压迫力!
“没,,,没想到定王殿下真的有两千关宁铁骑!”
赵应元在震惊之中喃喃自语,一边的李士元也是同样如此,比赵应元的震惊神情也是好不了多少。
只有那一旁的谢升是得意无比,这出现的庞大骑兵队伍,正好和刚才他的话相佐证,令他在赵应元李士元等人面前是大为有面子,这叫他如何能不得意。
有道是世上的事真是无巧不成书,刚才千余骑兵震撼出场的阵势乃是李起有意而为之,为的当然是展现自己的实力,震慑一番赵应元。
毕竟赵应元敢杀清廷招抚使王鳌永,而后又扶保衡王朱由棷坐殿,可见这人乃是一个人物,这样的人要想彻底收服,那是不容易的。
所以在赵应元彻底对自己归心之前,李起决定先让赵应元见识一下自己的实力,让他知道跟着自己那是有前途的。
于是李起将之前几次战斗缴获的战马全部拉了出来,这些战马林林总总的也有一千多匹了,如果那些伤重的战马没有死去,那战马数量还会更多。
这些战马李起一直以来那也是有打算的,那就是利用这些战马尽快的组建一支战力强悍的骑兵队伍。
这个计划因为一直以来没有时间实施,所以被耽搁了下来,现在为了展现自己的实力,以震慑赵应元,李起便是直接把这些马拉了出来,让人骑着马跟在郭云龙的两百关宁铁骑后面跑上一圈,来个震撼人心的出场秀。
这些骑马的士兵虽然不是真正的骑兵,但是他们一路上也是和战马多有接触,骑在上去奔跑也是可以的,
再在郭云龙他们这两百关宁铁骑的引领下,战马自己就可以跟着奔跑冲锋,上面的士兵只要不掉下来就可以了。
从现在的效果来看,李起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赵应元,李士元等人确实是被这骑兵给震慑住了。
不过李起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一番安排,竟然和谢升无意之中吹的一个牛皮相吻合,这倒是意外。
等到骑兵队列过后,便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人群紧随其后,先是一个小小的黑色一块,慢慢的,这黑色小块越来越大,不过半柱香的功夫,已经是遮天蔽日!
而在这些人群前面则是一个全身着深黑色盔甲,腰悬三尺青锋,眼神无比坚定的青年俊才昂然坐于一匹宝马之上,此人不是李起又是谁!
“定王殿下来了!”
谢升高兴的惊呼一声,脸上的喜悦再也是掩盖不住。
一边的赵应元和李士元他们见李起的大军遮天蔽日,最少也是二十多万人,这般的人多,都是惊讶。
之前听说李起手下人马二三十万,他们都是不以为然,这年头虚报数字都是常例,就像他赵应元,明明手里只有那两万不到的人马,但是也对外号称十万大军。
所以他们以己度人,感觉李起的人马不会超过三四万。
但是现在真真切切的见到了这二十多万三十万的人,虽然说这里面老弱也是占了将近一半,但是就算如此,那剩下的一半青壮也有十五六万啊!
“先帝嫡子,果然是号召力非凡,不过短短时间,竟然是得势如此!”
赵应元感叹一声,不由得是再次将目光投向那队伍前面,那个浑身上下充满着自信和坚定气息的身影。
这时候,李起的队伍也是停了下来,李起带着刘桃树,岳来,戚正三人越众,打马向着谢升,赵应元,张宝龙等人奔去。
谢升见李起到来,当先一步越众而出,一撩下摆,跪地叩首,道:“微臣谢升,拜见定王殿下,定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第两百四十五章 我辈责无旁贷
衡王府长史张宝龙于是紧随其后,道:“下官衡王府长史张宝龙,见过定王殿下,定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他们两个带头一跪,许多青州府的文武亦是齐齐跟着跪拜,哗啦啦的便是跪了一地。
那赵应元和李士元这时候自然也是不敢怠慢,也是赶紧单膝跪地,道:“末将赵应元(李士元),拜见定王殿下,定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不得不说封建王朝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深恶痛觉,惨无人道的,但是对于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来说,那却是犹如人间天堂。
便说此时的李起,才刚一个露相,什么话都没有说,迎接他的便是齐刷刷的一地恭敬跪拜的人,
这些跪拜的人身份有文有武,官职有高有低,有的手掌一方兵权,有的指点一方行政,但是不管他是谁,见到了李起这个皇子,一字王,皆是一瞬间化作蝼蚁一般,
这般的待遇,若是换在几百年后,那是不可想象的!
由此而见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有多么的森严,多么的难以逾越!
李起见到这般场面,那也是一时之间难以适应,赶紧是跳下马来,对众人扬手说道:“诸位大人不必如此,快快请起。”
说着,李起便是第一个亲自将那谢升扶了起来。
之所以第一个扶谢升,一来这谢升是众人之中年纪最大的,尊老爱幼嘛,
二来自己这一趟青州之行就是在谢升的建议下成行的,说服衡王朱由棷和赵应元也是谢升的功劳,
而且他还是吴天明的姑父,也就是自己未来妻子吴紫萱的姑父,那也就是自己的姑父,
如此几番之下,李起自然是对谢升尊敬有加。
谢升见李起第一个走上来将他扶起,而且还是当着一众文武大员的面,这可以说是给自己正名了,不由得是心中大为感动,眼睛一下便是湿润了。
“先生一路辛苦,有劳了。”李起看着谢升,感激的说道。
对于谢升,李起是没有什么讨厌的,虽然世人对他指认太子的事情多有指责,指责他不忠不义,枉为人臣。
但是李起是觉得谢升为了自保,没什么错,每个人的命都是命,凭什么谢升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就应该为太子去死?
再说了,就算是谢升指认太子是真的,太子就能活吗?显然不可能!
既然说真话也不可能救太子,那为何又要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
正是因为这样的理解,其实在心里李起还是对谢升有点同情的。
人人平等,这样的思想也许就是李起和这个时代的人最大的不同吧。
谢升听着李起真诚的话语,再感受到李起发自内心的勉励和感激,不由得是眼睛一红,哭了出来。
“微臣不苦,能够为殿下效劳,微臣不苦。”
见谢升一把年纪竟然因为自己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哭了出来,李起不由得是一愣,而后好一番劝慰,这才是将谢升的情绪给安抚下来。
而后李起又是走到衡王府长史张宝龙的面前,李起说道:“张大人,听闻皇叔每每茶饭不思,忧心忡忡,不知皇叔近来身体可好?”
衡王朱由棷是“由”字辈,和崇祯帝朱由检是一个辈分,所以按照辈分上来讲,李起应该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