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又有什么区别。
但是若是把火放到京城里面则是不同,这年代的房屋大多是木材结构,而且基本都是几十年几百年的老房子,只要一烧着,那可就是一发不可收拾。
到时候火势如果得不到控制,京城内的治安必定大乱,再加上李起在外面吆喝,鞑子就很难控制局面,也许一举破城也说不定。
李起见树木和投石车什么的都是准备好了,很高兴,对岳来说道:“大哥,你立即命人准备,给鞑子来上一顿烧烤,把那些鞑子都烧成,”
说到这里,李起不禁又是想到城内若是发了大火,对老百姓的死伤估计还是最大的,不由得又是有点心软,
哎,大乱是大乱,但是最后最倒霉的还是老百姓啊!
也许是猜到了李起的心思,岳来开始那兴奋的神情也是消散不少,神情郑重的对李起说道:“殿下,打仗总是要死人的,还请殿下不要太过悲伤看重!”
李起身后的刘桃树也是劝道:“是啊殿下,若是那死难的百姓知道他们是为了殿下的大业而死,想必他们也会感到无比荣幸的!”
“呵呵呵,,,”
李起一阵苦笑,这就是这年代的思想,在皇权面前,在一姓江山面前,再多的人命都是不值一提的,再多的人命都是换不来皇权的一丝眷顾和怜悯。
只要皇权需要这些百姓死,只要一姓江山社稷需要这些百姓死,那这些百姓就应该去死,哪怕是死再多,那也是值得的,而且这些死难的百姓还应该感到荣幸!
这他娘的,哪来的逻辑!
李起苦笑过后,便是摆摆手,说道:“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天下乱了这么久,百姓够苦的了,如果可以不连累他们,还是尽量避开他们吧。”
说完,李起便是指着那京城城头上的三层城楼说道:“看见那城楼了吗?烧那里吧。”
岳来,刘桃树他们见李起这样说,也是没有劝,毕竟对于无辜的百姓,他们也是心中不忍的。
不敢怠慢,岳来立即是前去指挥人手准备,准备将瞄准的方向从城内改为城楼。
就在这时,只见从城上吊下来一个箩筐,一个鞑子派来的汉人通事便是一脸慌张害怕的向着李起他们走来了。
“嘿,这鞑子派人来干什么?”
好奇之下,李起便是让岳来他们先停了下来,看看这鞑子派人来是要干什么。
不多时,那个汉人通事就是被带到了李起的面前。
“奴才吴三才,见过定王殿下,定王,”
“行了行了,有什么事,说,好好的一个人,张口奴才闭口奴才,你怎么这么想当狗!当狗很光荣吗?”
李起见这吴三才一脸的奴才相,不由得是心中很不爽,心说这鞑子有一套啊,这才多少时间,竟然就把这些个汉奸软骨头给驯化成这样了。
第两百三十一章 公主苦啊
“定,,,定王息怒,定王息怒,奴才,,,奴才,,,不不不,小的说,小的说,”
吴三才见李起不高兴,吓得魂飞魄散,张口结舌,“小的是奉了摄政王大人的命来给殿下传话,摄政王大人说只要殿下可以放弃火攻,给城内百姓一条活路,并且承诺十天内不攻城,摄政王大人就将殿下的皇妹坤兴公主送来。”
原来就在岳来他们准备对那城楼进行火攻的时候,那城头上的多尔衮和洪承畴不由得是一阵慌神,
他们以为李起是要将火烧到城里面去,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最后洪承畴一番思量,想起了城内还住着一个定王的亲妹妹坤兴公主,若是以坤兴公主为代价,换来京城的几天短暂的时机,那也未尝不可。
再则,崇祯帝毕竟对洪承畴礼遇甚隆,洪承畴尽管做了汉奸,但是在他内心深处还是感到对不起崇祯帝,
所以他在潜意识里面也是想着可以为崇祯帝做点事情,多少弥补一点,坤兴公主作为崇祯帝的骨血,若是可以让她回到定王身边,也算是对崇祯帝的一种安慰。
于是洪承畴立即是将这个想法告诉给了多尔衮听。
多尔衮哪里会不答应,本来一个明朝的公主对他就没有什么用处,也没有什么威胁,放不放的都无所谓,
现在如果可以用这个坤兴公主来换取几天时间,那对他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他又有什么理由不答应呢,
所以多尔衮想都没想,立马就是答应了,而后便是立即命人前来交涉。
“坤兴公主!”
李起听到这个名字,不由得就是心头一紧,莫名的就是感到一阵揪心。
李起并没有身体本尊的记忆,但是也许有些东西是深入到骨髓里面的,即使是没有记忆,但是李起还是会对一些事情做出身体的本能反应,
就好比当初李起刚刚来到这个时代,就不幸被抓进关宁铁骑大军,当时吴三桂听说崇祯帝殉难,装模作样全军发丧,那时候李起就莫名的泪流满面。
还有当李起剃发的时候,不过是一把头发而已,这对于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李起来说,那又是算的了什么,但是那时候的李起却又是哭的昏天黑地,
这样的事情有许多次,在莫名悲伤的时候,李起也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悲伤,为什么哭泣,只是感到这些都好似与生俱来的一般。
现在这种感觉又是来了,来的又是莫名其妙,李起这时候只感到心中很是压抑,很是关心这个叫做“坤兴公主”的人,很担心她的境况。
心中悲伤,莫名的,李起的眼睛又是泛起一阵泪花,莹莹闪动。
不光是李起如此,李起身边的刘桃树和魏千章魏万章他们三人也是激动。
他们作为李起的王府侍卫,一直以来就是负责李起的安全保卫,李起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所以不可避免的,他们也是和坤兴公主朱媺娖认识。
坤兴公主朱媺娖待人和善,亲切有礼,很得太监宫女,还有侍卫们的尊敬,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刘桃树和魏千章魏万章他们三个。
刘桃树激动的一脸通红的对李起说道:“殿下,答应鞑子的要求吧,赶快把坤兴公主接出来吧,坤兴公主苦啊!”
“是啊殿下,赶快把公主接出来吧。”
“殿下,接公主出来吧!”
刘桃树他们和李起失散后便是四处打探李起的下落,期间他们听说宽仁友爱的坤兴公主竟然是被崇祯帝将左臂砍断,险些丢了性命!
当时他们听到这个噩耗,便是如遭雷击,他们对坤兴公主既有主仆之间的忠义,又有如兄妹一般的情谊,这叫他们听闻这样的噩耗,怎能不悲切!
这时候他们见有机会将坤兴公主救出来,如何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即便他们也知道答应鞑子的要求,那就是在帮助鞑子,但是他们还是忍不住劝李起答应。
李起这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只是凭着身体本能,对吴三才说道:“好,我答应。”
吴三才见李起答应,大喜过望,这不仅意味着他性命无忧,还意味着大功一件,回去之后必定升官发财。
吴三才喜不自胜的便是从腰间将那文书取了出来,里面的内容自然是鞑子放坤兴公主,李起承诺放弃火攻,停止攻城之类的。
魏千章将文书从吴三才的手里接过,而后便是送到了李起的手里。
李起看都没看,便是手一扬,刘桃树立即是将那定王玺印交到了李起的手里。
李起接过玺印,重重的便是在那文书上面盖了下去,算是同意了鞑子的条件。
这年头别看兵荒马乱的,谈判这样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扯淡,今天谈成的事情,明天就可以反悔不认,这样的事情不说这时候,在历史上也是比比皆是。
但是有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要谈成了,把文书签了,那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律法和道德上面的约束力,谁反悔,在道义上就站不住脚,也是会受到天下人的指责。
所以如果李起事后反悔,尽管鞑子也拿李起没办法,但是鞑子却也可以以此为由大肆宣传,以使自己占领道义的制高点,同时也可以打击李起的军心士气。
所以如果李起事后反悔的话,李起也不是一点损失都没有,至少一个不讲信义的名声算是坐实了。
尽管对待鞑子并不需要讲什么信义,但是不论如何,天下人在心里对李起的印象是要受到影响的。
而这,也正是多尔衮采纳洪承畴的理由之一。
吴三才拿到盖有李起“定王之宝”玺印的文书后,顿时就是无比激动,不住的给李起叩头谢恩,而后便是喜滋滋的去给他的主子回信去了。
多尔衮和洪承畴他们见李起同意放弃使用火攻,并且还同意暂停攻城十天,也是高兴,没有丝毫怠慢,立即是命人前去将坤兴公主带来。
第两百三十二章 兄妹相见恨别离
不多时,坤兴公主,朱媺娖便是在几个鞑子兵的押送下,来到了多尔衮和洪承畴的面前。
见到坤兴公主朱媺娖,洪承畴不由得是羞愧的低下了头,一时之间没有说话。
这也难怪,洪承畴虽然说已经投降的鞑子,做了汉奸,但他毕竟还没有完全的丧失人性,多少还是有一点羞耻之心的,
所以这时候见到故主崇祯帝的亲生女儿,洪承畴不免想起了崇祯帝。
平心而论,不论是于公还是于私,崇祯帝对洪承畴都是没得说,
于公,崇祯帝对洪承畴是加官进爵,百般信任,把他的官位几乎是升到了臣子最高的地步,蓟辽督师,崇祯帝把大明帝国最重要的一块地方委托给他,可见对他的信任之重。
于私,洪承畴被皇太极俘虏,崇祯帝还以为他战死,亲自为他设坛祭奠,在仪式上,崇祯帝还动情的流下了眼泪。
在古时候,皇帝的一句话就足以让一个人粉身碎骨,搭上全家老少的性命,更不要说皇帝为一个人哭了,
值得皇上为他哭的人,那足可以被历史载入史册,成就流芳万世的美名。
也正因为此,所以天下人知道洪承畴背叛了大明,投降的鞑子后,无不是对洪承畴恨得咬牙切齿,比别的投降鞑子的人更是恨的入骨三分,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崇祯帝对他积极的恩重,在给洪承畴举行祭奠仪式的时候,崇祯帝落泪,这一点被世人反复提起,
指责洪承畴的人,无不是将这一句话挂在嘴边。
也正因为如此,使得洪承畴也是背负了巨大的包袱,这时候如此这般情境下,见到了朱媺娖,这叫红尘愁怎能不羞愧!
不过洪承畴羞愧,但是那多尔衮却是意气风发,只见多尔衮大手一挥,豪气干云的说道:
“坤兴公主,你回去之后就跟你皇兄说,就说我大清以仁义治天下,只要他可以归顺我大清,本王以我大清列祖列宗发誓,不但保他现在的人马不失,而且还保他世代富贵,不但如此,本王还会上奏朝廷,让朝廷给他封个一字王,世袭罔替,继续做他的王爷!”
这时候的坤兴公主朱媺娖也是知道了她的三皇兄朱慈炯起兵,包围了京城,在这样的情境下,鞑子才是不得已将她释放。
所以这时候朱媺娖心里那一股皇家的傲气也是不由自主的出来了,只见朱媺娖昂着头,镇定自若的说道:
“本宫不过是个女子而已,攻与守,战与和,这自有我三皇兄做决断,这样的大事,又岂是本宫这个女子能够多言的,只怕要让你失望了!”
朱媺娖说完,再也是不理会多尔衮,只是将目光看向了多尔衮身边的洪承畴。
只听朱媺娖对洪承畴说道:“洪承畴,遥想当年我父皇是如此那般器重于你,当你殉国的消息传到京师的时候,父皇不但亲自为你祭奠,而且还罢朝三日,以示对你的悼念。
可是你呢?你又是如何待我父皇?古人云,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你又是如何报答你的君王!我的父皇!”
朱媺娖的话掷地有声,锵锵有力,只说的那洪承畴是羞愧不已,一张老脸涨的通红,想要辩驳,却是又好半天的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最后,洪承畴羞愧的对朱媺娖拱了拱手,而后便是又对多尔衮躬身致歉,最后羞愧的下了城头。
“哈哈哈,,,”
多尔衮见朱媺娖三言两语竟然就把洪承畴给骂的无言以对,羞愧的站不住脚,不由得是极其的欣赏。
“坤兴公主,本王之前怎么没想到你有这般伶牙俐齿,若是早知道的话,本王一定把你纳为王妃。”
面对着多尔衮这赤裸裸的流氓话语,朱媺娖凤目一凌,怒道:“多尔衮,遥想当年你父亲也不过是我大明王朝一边将之家奴,身份之卑微与猪狗无异!
纵然今日你一朝得势,但也改不了你那卑微下作的出身!
本宫今日虽然受制于你,但也是朱明皇家骨血,身份之尊贵又岂是你可以玷污!今日你若再敢说一个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