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今日你一朝得势,但也改不了你那卑微下作的出身!
本宫今日虽然受制于你,但也是朱明皇家骨血,身份之尊贵又岂是你可以玷污!今日你若再敢说一个孟浪之词,本宫便撞死在此,你信与不信?”
多尔衮被朱媺娖这话气的是直跳脚,一双眼睛都要冒出火来了,两只手握得死紧。
这要不是顾及城外的李起,只怕这时候多尔衮已经是气急拔刀,将朱媺娖给乱刀砍死了。
然而纵然是火冒三丈,但是这又如何!
如今这样的形势,即便他多尔衮贵为清廷摄政王,也不得不暂时对李起退让三分,否则,战事一起,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特别是此时的对手是李起,这样一个对手,自从他冒出来后,鞑子八旗大军在他身上就从来没有讨过好,
至今算算,栽在李起手里的八旗真鞑子兵已经是有最少三千人,汉军降兵更是多达数万人,这样的惨烈损失,纵观八旗兵交战历史都极其少见。
以前尚且如此,现在李起兵力多达十几万,即便这些人几乎大多数都是刚刚放下锄头不久的老百姓,
但是之前的李起,不也是靠着刚刚放下锄头的老百姓取得的胜利吗?
万般无奈之下,多尔衮无力的说道:“算了算了,本王不与你这女子一般见识。”
说完,多尔衮便是挥挥手,让手下鞑子兵护送朱媺娖出城。
城外十里处,李起,刘桃树,魏千章,魏万章,岳来,戚正等人皆是站在那里等候。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他们脸上都是不由得露出焦急的神情,时不时的便是垫起脚尖遥望着那京城城门。
在众人翘首企盼下,终于只见那城门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一队鞑子兵,这几十个鞑子兵分左右两排,中间则是一身白衣长裙的坤兴公主朱媺娖。
“皇兄!”
当队伍走进李起的时候,朱媺娖终于看见了他日思夜想的三皇兄朱慈炯,一身大喊,朱媺娖已经是热泪盈眶,顾不得许多,她便是大步向着李起奔去。
第两百三十三章 刘叔
“沙沙。”
本能的,李起便是喊出了这个名字,这是坤兴公主朱媺娖的乳名,是当年周皇后给她取的。
李起并没有身体本身的记忆,但是看着向自己跑过来的朱媺娖,李起本能的便是喊出了这个名字。
而后身体也是不听指挥,也是向着朱媺娖跑过去。
“皇兄!”“沙沙!”
跑到李起面前,朱媺娖便是紧紧的将李起抱住。感受到皇兄那无比强大而温暖的怀抱,朱媺娖热泪再也止不住,哗啦啦的流出来。
李起也是紧紧的将朱媺娖抱住,给予朱媺娖人世间最温暖的怀抱。
“沙沙,你的手呢?你的手呢?”
李起紧紧的抱住朱媺娖,见她的左臂已经是空空如也,李起只感到内心被一阵重击,脑袋空荡荡的一片,声音也是一下子变得沙哑。
朱媺娖只是一个劲的在那里哭。
她不想回忆那一天,那个一直将她视若掌上明珠的父亲对他挥剑的那一刻,她永远都不想再去回忆。
见到此时已经哭成泪人的朱媺娖,李起只感到大脑一阵剧痛,那剧痛的感觉好似要将李起的大脑撕裂一般。
以此同时,一个又一个画面便是钻进了李起的脑海,有李起和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炤,坤兴公主朱媺娖,昭仁公主朱媺柯,几个兄妹在御花园你追我跑的,尽情玩耍。
也有几兄妹一动不敢动,站在那里聆听父亲崇祯帝的教诲。
甚至还有父亲崇祯帝亲自对他们三兄弟打板子,直打的李起和朱慈炤哇哇大哭,只有那太子朱慈烺强忍着痛,不敢哭出声音。
朱慈烺之所以不哭,是因为他年长几岁,那时候他已经可以说是一个大人了。
不过在他们挨打的时候,坤兴公主朱媺娖和昭仁公主朱媺柯便是一左一右的拉着父亲崇祯帝的衣角,央求着崇祯帝不要再打哥哥。
而另一旁,母亲周皇后想要去劝,可是又不敢,只是在那里掩面哭泣。
父亲对几个孩子永远是这样严厉,就像他对朝臣一样,大家都很少看到他的笑容。
往事的一幕幕如画片一般在李起的脑海里一一闪过。
“父皇,父皇,这到底是为什么呀?你为什么要砍掉沙沙的手?那到底是为什么啊?”
李起紧紧的握住朱媺娖那左手臂衣袖,空空如也的衣袖,李起硊地,仰天长啸。
“轰隆,轰隆,,,”
就在李起仰天长啸的时候,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天空,陡然便是乌云密布,轰隆轰隆的甚至还打起了闪电。
但是此刻没有一个人去关心天气的变化,所有人都只是将目光看向李起,他们知道李起恢复记忆了。
“殿下!”“殿下!”,,,
刘桃树,魏千章,魏万章等人见李起恢复记忆,一个个的都是激动的不能自己,齐齐跪地,掩面而哭。
“沙沙,这些日子让你受委屈了,以后皇兄会永远陪在你身边,再也不会让你过那担心害怕的日子。”
李起的中军大帐,这时候的李起一脸疼爱的安抚着朱媺娖,让她好好休息,
感受着李起那温暖的话语,朱媺娖只感到从未有过的踏实和舒心,在李起的安抚声中,朱媺娖美美的进入了梦乡。
李起又是在旁边陪伴了许久,目光一直都只是看着朱媺娖,不曾离开半分。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起缓缓的站起身来,而后走出大帐。
见李起出来了,刘桃树,魏千章,魏万章,岳来,戚正等人便是齐齐围了过来,人人都是目光无比热切的看着李起,为李起能够恢复记忆,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但是这时候的李起却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只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无比重大,好像整个天下都压在了他身上一般,他都有点喘不过气来了。
此时的李起拥有两个人的记忆,一个是李起本人的,一个是身体本尊朱慈炯的,
如果没有朱慈炯的记忆,李起倒也没有感觉自己有好大的负担,反清复明不过是他不想成为鞑子奴隶的一个口号而已,能成功最好,不能成功也没办法,死了也就死了,没什么挂念的。
但是现在,普天之下的一切都成了他的挂念,因为他是朱慈炯!
李起的目光在众人的身上一一划过,见他们人人都是眼睛里面充满着热切的目光,李起不敢让他们失望,强制振作精神,意气风发的说道:
“是的,我恢复记忆了,我是先帝三皇子朱慈炯,只要有我一天在,鞑子就休想占据我皇明江山!”
李起的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只说的众人无不是热血沸腾。
“愿为殿下效死!”“愿为殿下效死!”,,,
众人齐齐抱拳,单膝跪地,郑重其事的对李起许下了最刻骨铭心的承诺。
李起将他们一一扶起,然后对他们也是一番勉励,最后才是让他们各自散去。
“刘叔。”
众人都散去了,李起却只是留下了一个人,他就是刘桃树,李起亲热的对他称呼了一声“刘叔”。
这个称呼,之前的朱慈炯没有说过,之后的李起也没有说过,但是现在恢复记忆的李起情不自禁的便是说了,因为刘桃树担得起。
在记忆当中,李自成大军攻破京城的时候,刘桃树,魏千章,魏万章等人护卫着李起在乱军之中逃出了京城。
但是在路上,李起等人还是和李闯大军的一部人马遭遇了。
刘桃树带着一众定王府护卫拼死护着李起杀出重围,但是这时候李闯大军实在是太多,无边无际,好似永远也杀不完,也好似永远也摆脱不了。
就在这危机的时刻,刘桃树毅然决然的对自己的儿子刘尽忠说道:“尽忠,你快和殿下换衣裳!”
一句话,他儿子刘尽忠便已知道刘桃树的打算,没有丝毫犹豫,刘尽忠便是和李起换了衣服。
而后刘桃树带着魏千章魏万章几人护送身穿盔甲的李起逃离,而另外的几个护卫则是护送着假定王刘尽忠逃离。
第两百三十四章 无奈的多尔衮
正是因为有了刘尽忠这个假定王大张旗鼓的吸引闯贼人马,使得追击李起人非常的少,这才是让李起,刘桃树他们成功跑了出去。
但是李起跑了,可是那刘尽忠最后却是被李闯人马抓住,最后被识破了身份,李闯头目恼羞成怒之下,便是将刘尽忠乱刀砍死。
随同的几个护卫也是一同被杀,只有一个护卫逃了出来,这个护卫追上的李起,将刘尽忠的遭遇告诉给了李起。
不过那时候的李起还不是李起,是那个朱慈炯,那朱慈炯听了满不在乎,没心没肺的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仿佛刘尽忠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不过在这个年代,刘尽忠的行为确实也是理所应当,每一个人都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妥,毕竟刘尽忠作为护卫,他的生命就是用来保卫皇家的,
但是不管怎样说,刘尽忠都是代李起死的,尽管那时候的李起还不是现在的李起,但是继承了身体本尊朱慈炯的全部记忆,刘尽忠这样的遭遇还是让李起感到心痛莫名。
这时候的李起做不到像身体本尊那样泰然自若,所以李起对刘尽忠的行为倍加感动,对刘桃树,也是更加的感到心中有愧。
刘桃树猛然间见李起一脸愧疚的看着他,还称呼他为“刘叔”,不由得是一下没有反应过来。
他不知道为什么李起会突然之间这样称呼他,等他反应过来后,他赶紧是吓得跪在了李起的面前,说道:
“殿下,末将当不得殿下这样的称呼,还请殿下收回。”
李起郑重的将刘桃树扶了起来,看着刘桃树,李起几乎是一字一顿的说道:“尽忠兄弟是待我而死的,我对他心中有愧,以后你就是我的叔父,我给你养老送终。”
刘桃树听李起这样说,莫名的便是心中一阵感动,原来李起称呼他为“刘叔”,是因为恢复了记忆,知道了刘尽忠的遭遇,这才是对自己这般。
不过纵然李起如此,身为臣子的刘桃树还是不敢仰仗这份功劳,接受李起的称呼,毕竟这身份地位摆在这里,那可是不能有丝毫逾越的。
只听刘桃树说道:“殿下,尽忠是为殿下而死,这是他的本分,殿下不必觉得心中有愧,我们都是王府护卫,职责就是保护你的安全,只要你安全,我们每一个人即便粉身碎骨也值得!”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桃树不由得便是在脑海中回想起了最后一次和儿子刘尽忠的对话。
那时候刘尽忠刚刚和定王朱慈炯换了衣裳。
“孩子,你怪我吗?”
作为父亲,亲手送儿子去死,这是一个无比艰难和残忍的决定,那时候刘桃树心中也是有些犹豫。
但是刘尽忠却是没有丝毫的胆怯和犹豫,毅然决然的回道:“爹,儿子我是殿下的护卫,能够为殿下去死,这是儿子的光荣,儿子又怎么会怪你呢?
只是以后儿子不能陪在爹爹身边了,请爹好好照顾自己,也请爹好好保护殿下!”
想到这里,刘桃树这铁打的汉子不由得也是泪流满面,站都站不住。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李起的十五万大军便是开始陆陆续续的撤离。
到这一天离去,李起包围京城已经三天了,从时间上来看已经足够了,尽管这三天李起一仗没打,但是这已经足够向天下昭示自己对鞑子的态度。
而且现在也正好借着坤兴公主回来,给了自己一个从容撤军的理由,李起让人回禀多尔衮,说是看在坤兴公主安然无恙的份上,就饶了鞑子一回。
李起之所以这样急着走,归根结底还是担心多铎和阿济格他们率军回返,毕竟这时候曹顺到现在也没有消息传过来,也不知道弘光朝廷会不会出兵牵制,
如果弘光朝廷不出兵的话,一旦多铎和阿济格提前回来了,两相遭遇之下,只怕手下大军会损失惨重。
正是因为如此,李起才是急着赶紧走。
多尔衮信以为真,以为李起真的是看在坤兴公主安然无恙的份上,这才是放弃攻打京城,不由的是大喜过望,
不管怎样说,京城算是度过一劫了。
不过这时候多尔衮手下文臣武将却是纷纷建议,请求追击李起大军。
这些人说的头头是道,说李起这样主动撤军,却没有足够充足的理由,事情绝对没有这么简单,不如追击一下,试一试李起大军的战斗力,
反正八旗军京城这城高墙厚的城防在,追击不成还可以退回来,若是李起大军不堪一击,那便可一举破军。
开始的时候多滚听了也是颇为有些心动,毕竟作为沙场老将的他,这一次被李起逼得实在是窝火。
现在有机会追击,他又怎会放过!
不过最后多尔衮却是被那洪承畴给打消了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