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点了点头,道:“也是,咱们主父和大王可是明君,秦国这些戎狄混血之流,所谓公族也不过如此,乌烟瘴气!”
赵奢笑了笑,目光在欢快的于田中吃着麦苗的群马身上扫过,道:“这些马还是有些挑食啊,麦苗这么好的东西,吃起来居然没有吃草快!”
廉颇嘿嘿一笑,道:“你这就不懂了吧,平日你若是吃惯了干粮,一回家吃上精细一些的稷谷,你也会不习惯的。”
赵奢不置可否的唔了一声,突然开口道:“你说,秦国人既然对这些义渠人不闻不问,那么他们到了临近的城池,会不会被秦国的地方官收留?”
廉颇嗤笑一声,道:“义渠人又不是秦国人,秦国人怎么可能把他们当一回事?”
赵奢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那这些人看来是活不久了。”
廉颇不以为然:“怎么,你赵奢现在都已经开始同情起秦国人了?”
赵奢瞪了廉颇一眼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这说的是什么你知道吗?说的乃是仁义。这人啊,还是得有一些仁心的好。”
廉颇哈哈一笑,道:“所以呢,这个计策不是你和大将军商议出来的么,现在难道还要怪本将军不成?本将军一没有让人大肆杀戮,二没有让士兵们凌辱百姓,只是客客气气的把他们请走,你还待如何?总不可能让本将军自己把脖子洗干净了,让他们用本将军的马刀把本将军的头给砍下来吧。”
赵奢沉默,好一会才叹道:“我没有责怪任何人的意思,只是想起了大王说过的一句话。”
廉颇有些好奇的问道:“什么话?”
赵奢缓缓说道:“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知道和平是多么可贵的东西。”
廉颇听完了这句话之后沉默了几秒钟,张开嘴巴用力的打了一个饱嗝,站了起来。
“等会扎营的时候你安排一下,本将军骑马一天有点累了,先去睡一会。”
义渠城中,听着斥候们的回报,蒙骜的眉头渐渐的皱了起来。
“农田被马匹啃食,村庄被烧毁,所有村庄之中的人统统都被驱赶离开,但是却偏偏没有杀死任何人的性命?”
打发斥候们离去之后,蒙骜的脸色渐渐的变得阴沉了起来。
不知为何,他莫名的感觉到这种情况好像……有点耳熟。
赵国人是不是在策划着什么阴谋?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蒙骜的思绪,蒙骜有些不爽的抬起头来,看到了自己侍卫队长那带着明显匆忙的神情。
“将军,陈郡守请你速速去北城门!”
蒙骜楞了一下:“不是去官邸?”
侍卫队长点头道:“是的,就是北城门,郡守派来的人说将军去了便知。”
一股不安的情绪悄然从蒙骜的心中蔓延起来,但是他并没有说什么,点了点头之后便立刻起身。
片刻之后,蒙骜赶到了北城门,在城头见到了犹如热锅上蚂蚁一般的秦国义渠郡郡守陈维。
陈维是一名年纪在五十岁左右的秦国官员,平日里素来以沉稳著称,此刻却明显乱了手脚,一看到蒙骜来就立刻抓住了蒙骜的手,连声道:“将军来得正好,还请将军出个主意,出个主意啊。”
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蒙骜显然颇为莫名其妙,当下随口安抚了陈维几句,然后问道:“陈郡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陈维伸手一指城下,道:“将军看看吧,都乱了套了!”
蒙骜这才回过神来,将目光投向城墙之下,随后便吃了一惊。
在北城门之外,密密麻麻的遍布着许许多多的民众,一眼过去几乎望不到头,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人。
声音从城下不停的传来,孩童的哭泣声、大人的吵架声甚至是有人动手的打架声混合在一起,无比的嘈杂。
蒙骜定了定神,道:“陈郡守,这是……”
陈维苦笑一声,道:“这些都是本官治下的百姓,被赵国人祸害的啊!”
蒙骜一下子回过神来,想起了自己刚刚收到的那些情报,这才恍然大悟:“莫非是那些被赵军驱赶出村庄的民众?”
陈维的脸色越发的愁苦,点了点头。
蒙骜想了想,道:“为何不让他们进城?赵军随时都有可能打过来。”
陈维左右看了看,干脆将蒙骜拉到了一个无人能够听到说话的角落处,低声道:“将军,这就是麻烦所在了啊。你想想,这些人都是义渠人,而且一个个还拖家带口的,义渠城里哪里有这么多地方给他们住?再说了,就算是有地方给他们住下来,那口粮又怎么解决?”
蒙骜张了张嘴,迟疑了一下之后才道:“城中的仓库不是还有存粮吗?”
陈维一跺脚,道:“我的好将军啊,那些可都是军粮啊,难道你要本官用军粮来赈济这些流民?大王知道了,可是会杀本官头的!况且,就算拿出来又如何?府库之中的粮食也不是无限的,能供应得了一时,还能供应得到他们长久吗?”
蒙骜正准备说只要战争结束了就可以让这些义渠人返回他们的家园,但是话都已经到了嘴边,却一下子就愣住了。
因为他想起来,这些义渠人的家园,已经全部都被赵国人一把火给烧掉了……
家园没了其实也还没什么,可是他们的田地也被赵国人的马啃食得干干净净。
换言之,眼下的这些义渠人,除了一条命和身上的一些随身之物外,就真的是什么也没有了。
就算真的打退了赵国人,这些一无所有的家伙又拿什么来渡过接下来的大半年,怎么去应对明年的春耕,怎么活到明年秋收?
陈维看着已经完全呆住的蒙骜,叹了一口气:“将军,你现在明白了?赵国人……这是完全不给我们生路啊!”
蒙骜深吸了一口气,良久之后才道:“我立刻禀明大王,你先开城门让他们进来。”
陈维急得跺脚,道:“蒙骜将军,你难道还看不出来吗?这就是赵国人故意的,我敢说不出十天,整个义渠郡之中所有的村庄统统都要被这些该死的赵国人烧成白地,所有的农田都会被这些赵国人的战马啃食一空!你今天放了这些人进城,那到时候其他人来了怎么办?我们能救得了这几千一万,难道还能够救得了义渠郡之中的几万、十几万义渠人不成?”
两人之间的空气一下子就变得无比的安静。
明明是烈日当空,但是这一刻,蒙骜却突然有一种如坠冰窟的感觉。
他终于想了起来,在几年之前的上郡之战中,赵国将军乐毅不就使用了一模一样的计策和手段吗?
这些赵国人……
实在是太狠毒了! 奇 书 网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第314章 赵王很轻松,秦王很苦恼(第二更)
宜阳城。
“白起看来要抵挡不住了。”这是赵何对乐毅说的话。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赵何正站在大营内的高台之上,注视着数里之外的攻城大战。
自从城外的第一座土山建立起来之后,联军方面的弓弩手们终于有了一个能够和秦军弓弩手较劲的舞台。
于是,原本在攻城战之中对于攻城方杀伤最大的一点被抵消了。
在相同的高度、同样的射程中对拼,秦军的弓弩手并不能占据到太大的优势。
毕竟秦国眼下还是以青铜兵器为主的国家,而三晋之中武器换代最晚的魏国也基本上只有三成多的士兵还拿着青铜兵器,赵国更是早在两年多前就已经完全更新换代,成为这个时代之中第一支纯铁制兵器的国家。
铁制兵器比起青铜兵器而言绝对属于全方面碾压的存在,在冷兵器时代,铁和脱胎于铁的钢是无可争议的主角。
之所以历史上铁制兵器的东方六国被青铜兵器为主的秦国消灭,并不是因为铁制兵器不够好,而是因为东方六国刚刚进入到铁制兵器的时代,对应的秦国则是已经将华夏青铜兵器发展到了巅峰,两者之间的差距微乎其微。
然而,当穿越之后的赵何带来了远超这个时代的成熟冶炼技术之后,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以兵甲之利而言,赵军现在已经拉开大陆其他所有国家一个档次。
或许赵国步兵的个人武艺、配合这些并非最强,但在大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的装备比你好上一档,那我的整体战斗力就肯定比你强!
在更加强调装备而非个人实力的远程互射大战之中,这样的趋势就越发的明显。
因此,当越来越多的三晋弓弩手登上土山之后,宜阳城头的秦国守军开始被压制,甚至成为了三晋联军远程攻击的打击对象。
而在城下,一开始被压制得苦不堪言的三晋士兵们也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在短短的几天内,三晋联军就已经多次登出了城头,如果不是秦军确实十分悍勇的话,恐怕宜阳城早已经被攻破了。
但无论如何,只要有任何一次能够在城头站住脚跟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破城就是必然到来的事情。
这也是赵何之所以如此有底气的原因所在。
而从开始攻城到现在,也不过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已!
说白了,这可不是什么诡计,就是单纯的用三晋相加起来远胜秦国的硬实力,完全不搞任何稀奇古怪的计谋和花样,就和秦国人硬拼消耗。
反正这么拼下去,最先支撑不住的肯定还是秦国。
站在赵何身边的乐毅微微点头,对于自家大王的意见表示了认同,但马上这位赵国的大将军又说出了一句话。
“大王,芒卯和暴鸢都已经开始抱怨,说是这阵子的攻城让他们的兵力损失很大啊。”
赵何咦了一声,有些疑惑的看了乐毅一眼:“损失很大是怎么一个很大法,寡人可不觉得这些家伙出了多少力。”
在说话的时候,赵何的语气之中带着十分明显的不悦。
以目前的战损来说,赵国士兵付出的伤亡显然是最多的。对此赵何其实并不以为意,毕竟打仗总是要死人的,而且赵国士兵的伤亡换来的同样也是秦国部队的消耗。
但是这韩魏两国本来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在居然还跑来说三道四,这就让赵何有些不能忍了。
乐毅道:“大王莫要忘了,韩军和魏军的数量只不过都是几万人而已。”
赵何唔了一声,有些恍然的道:“明白了。”
魏军这一次是七万人,韩军是八万人,而赵军则是十七万人。
以这个数字来说,赵军能够承受的伤亡数字显然要远远高于韩魏两军。
赵何想了想,摆了摆手道:“不要去理会他们,告诉他们寡人不想听到这种废话,如果下次再有人说这些有的没的,那么寡人就要好好的考虑一下是不是应该和韩王魏王商讨一下宜阳城和河东郡到底还要不要交给他们了。”
乐毅道:“喏。”
赵何看着面前依旧处于激战之中的宜阳战场,想了半天之后道:“大将军啊,你说,白起会想出什么样的办法来拯救宜阳城呢?”
乐毅似乎早就已经对于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当下十分平静的说道:“大王,臣觉得白起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赵何笑道:“如果你是宜阳城之中的白起,那么你有没有办法呢?”
乐毅思考了一下,十分认真的说道:“等死。”
赵何看了一眼身边一脸严肃的乐毅,顿了一顿之后,忍不住愉快的笑了起来。
这还真是一个让人感到开心的答案啊。
宜阳城中,城守府。
这里也是如今秦国主将白起的指挥部所在,众多秦国将军聚集在此,传令兵们忙忙碌碌的进进出出,为这座城池之中的各个地方带去白起最新的命令。
“大良造,赵军已经登上了东城墙!”
“大良造,赵军被打下了东城墙!”
“大良造,赵军又登上了东城墙!”
“大良造,东城墙处伤亡惨重,请求援军!”
一声声的禀告之中,气氛渐渐的变得越发的紧张了起来。
不少人将目光聚集在了白起的身上。
白起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过了片刻之后,口中吐出一句话:“传令下去,继续让人支援!”
是的,继续支援。
一名秦国将军终于按捺不住,走到白起面前,轻声道:“大良造,这阵子我军的伤亡很重啊。”
白起抬起头,冷冷的注视着这名秦国将军,让对方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
作为秦国大良造,白起是现在秦国之中唯一一名不靠出身而是靠军功抵达这个阶层的人。
只要再上一步,白起就能够真正成就所有老秦人的梦想,成就当年商君变法时候所承诺过的事情——以军功得封君列候!
虽然也有粱沟之战的失败,但是在鄢郢之战的胜利之后,秦国上下对于白起的信心依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