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赵为帝- 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里是洛水的最上游,也是曾经林胡人、义渠人共同的栖息之地,但现在,这片水草丰美的地方成为了赵国人战马奔驰的大道。
    在密集得如同雷声一般的蹄声之中,无数赵国骑士组成了一个目之所及一望无际的庞大方阵,朝着长城疾驰而来。
    烽火台之上,秦军的哨兵们早就已经发现了不对,声嘶力竭的叫喊了起来:“敌袭,敌袭!”
    一柱烽烟自烽火台腾空而起,数十里之外能能够看得分明。
    很快,周围的烽火台接二连三的燃起了烽烟,一柱又一柱的烽烟犹如接力一般,朝着视线的最远处而去。
    “我们被发现了!”赵奢高声对着身边的廉颇说道。
    廉颇嗤笑一声,道:“你难道还指望三万骑兵能够悄无声息的入境吗?”
    赵奢伸手一指远处的烽火台,脸上带着明显的询问神色。
    廉颇用力摇头,高声道:“不要去理会这些小家伙,咱们这一次要干的是大事!”
    三万骑兵犹如一股洪流,马不停蹄的冲过了长城,沿着洛水朝着南方而去。
    在这个通信的速度极为有限的年代,烽烟传讯可以说是最为快速的一种办法了,仅仅过了半个时辰,负责坐镇整个秦国北方防线的秦国将军蒙骜就已经收到了情报。
    “赵国骑兵来了?”
    蒙骜下意识的站了起来,或许是发现这样的反应有些过激,于是立刻又放缓了语气:“他们是朝着咸阳来的吗?”
    虽然是烽火,看上去就是一柱烟的东西,但里面其实也是有着不少讲究的,如果仔细甄别的话,还是能够从中分析出不少信息。
    “回将军,赵国人是朝着正南方来的!”
    蒙骜点了点头,沉声道:“再探,再报!务必要用最短的时间,搞清楚廉颇的目的!”
    在斥候离开之后,蒙骜几乎是一步就迈到了挂在墙壁上的地图面前。
    稍微比划了一下,蒙骜嘀咕了一句:“应该是从九原郡直接南下,直扑此处而来的……”
    想着,蒙骜在地图上用手指虚虚的比划了一道虚线。
    从这条虚线来看的话,这正是从赵国九原郡渡过黄河,然后经过赵国北地郡,接着到秦国义渠郡,最后直抵关中咸阳的最短路径!
    蒙骜嘿了一声:“这个廉颇,还当真是把关中当成了他赵国的狩猎场不成?”
    但是,在稍微思考了一下之后,蒙骜又摇了摇头,取消了自己刚刚的想法。
    “不对,廉颇即便是从这里入境,也未必就一定是沿着这里直接南下了。”
    关中遍布着秦国众多的城池,单单是这一路上就有泥阳、栒邑、云阳三座规模不小的城池以及众多小城邑,再加上泾水和咸阳足够完备的防御体系,蒙骜可不觉得区区三万赵军骑兵能够做到什么。
    就算是被赵军骑兵突入到咸阳面前也好,他们人吃马嚼的总是要消耗粮食的吧?几天没有动静,也应该就要退去了。
    如果是那样的话,反而是帮了秦国的大忙,让秦国凭空少了一路需要担心的兵马呢。
    “所以,廉颇真正的目标是什么呢?”
    蒙骜的目光在地图上来回巡视,然后就发现——廉颇能去的地方还真不少。
    如果廉颇沿着洛水一路朝着东南的方向前进的话,那么他就会进入到秦国上郡之中,途径雕阴、重泉、临晋、怀德等秦国城池,最终抵达函谷关的西侧。
    若是那个时候赵军已经攻克了宜阳,将白起所率领的秦军逼回了函谷关的话,廉颇就可以里应外合来一次破关大作战。
    又或者廉颇可以直接转向西南,先把秦国义渠郡之中的乌氏、朝那、泾阳劫掠一番,然后沿着泾水直扑关中。
    总共三条路,东南、正南、西南,都是可能的候选路线。
    廉颇究竟会走哪一条呢?
    蒙骜有些头痛。
    他麾下虽然有五万人马,但是考虑到整个秦国边境上千里的长度和靠近边境的众多城池,五万人马真的是有种杯水车薪的感觉。
    至于长城……没有人指望修建一条长长的、几乎无人看守只在烽火台上放一些哨兵就能够完全阻止赵军骑兵的南下,长城的作用其实更多的是在预警以及出击上,它并不是一道围起来就可以高枕无忧的超级城墙。
    为了防止赵国人的突进,蒙骜也是做了一番功夫的。
    他将自己手中的五万人分成了三部分,自己亲自率领其中的两万最精锐的部队坐镇义渠城,另外的两支部队各有一点五万人,分别驻守在义渠城东南面的泥阳以及义渠城西南的泾阳。
    如此一来,整个义渠郡之中三座大城就形成了一个“品”字型防御阵型,无论赵军攻击那一座城池,秦军都可以相互支援。
    如果赵军直接冲过这三座城池,老实说秦军也是无力阻挡的,毕竟两条腿怎么也不可能跑得过四条腿不是?
    但还是那句话,赵国人不是超人,不可能不吃饭不喝水,所以廉颇不可能做出这种自己后路不要也要直接南下的事情。
    廉颇究竟会去哪?
    蒙骜陷入了沉吟之中。
    对于这个问题,赵奢其实也有所疑问。
    “将军,这一次你有什么打算?”
    廉颇纵马疾驰不停,有些疑惑的转头看了一眼赵奢:“前些天你和大将军在邯郸嘀嘀咕咕的时候,他难道就没有对你说过什么?”
    赵奢闻言顿时很有一种想要翻白眼的冲动,什么叫嘀嘀咕咕?那是大将军在对我面授机宜!
    不过考虑到自己现在可是三万骑兵副将的事实,赵奢决定不和自家的这位莽夫主将计较,而是十分诚恳的说道:“我确实不知道。”
    廉颇哈哈一笑,有些神秘的眨了眨眼睛:“其实答案不是很简单的吗?那个蒙骜以为他缩在城池里面我们就拿他没办法了?哼哼,这一次本将军偏偏要让他知道,在本将军的面前他什么都不是!”
    廉颇一挥手,手中的马鞭在空中抽打着空气,发出了一声急促的爆响。
    “传令下去,全军转向西南!”

第313章 蒙骜的大麻烦(第一更)
    义渠郡。
    这里是义渠郡的一处小村庄,距离最近的义渠城也有大约七八十里地的路程,村庄之中所生活的大部分都是义渠人。
    在村庄之外,大量的农田已经被开垦出来,正是春耕刚刚结束,农田之中一片绿色,看起来极为喜人。
    虽然是游牧民族出身,但和林胡、月氏乃至于更加北边的匈奴不同的是,义渠人在和秦国长期的征战之中已经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转化为了半游牧半农耕民族。
    在义渠郡之中,这样的小村庄数量很多,随着义渠王的去世和义渠正式并入秦国,来自秦国官方的压力更是加剧了这种现象的出现。
    趁着春耕刚刚结束不久的短暂农闲时间,一些义渠的老人们聚集在了村子里的大石头边上,一边照看着好像猴子一般跑来跳去的孙子们,一边十分悠闲的聊起了天。
    “最近啊,好像很多部族都开始定居下来了。”
    “是啊,你们还不知道?那是大王的命令。”
    “大王?咱义渠的王吗?”
    “嘿,哪里还有义渠的王哟,现在的大王就是秦王!”
    “不对啊,我记得之前咱义渠的王死了之后,不是还有新的王吗?”
    “你懂个甚,赵国人走了以后,咱们就一直是秦国的义渠郡了。义渠城那里的主事人也早就是秦国人了,只不过前段时间才正式公开罢了。”
    “哦……那就是秦王嘛。我说那些秦国的官怎么突然就来了呢。”
    “你懂个甚,那些个能让你我看到的都是吏,小吏,真正的官哪,那可不是咱能见到的哟。”
    “说这个有甚意思,和你我又没关系。”
    “谁说没什么关系?你不知道吗,秦王已经发下了命令,除了给大秦饲养战马的人之外,其他的部族统统都不能放牧了,全部都要像咱这样定居下来!”
    “什么?”几名老汉闻言顿时大吃一惊。
    作为一名义渠人,对于水草的向往可以说是刻到了骨子里,即便像这个村庄这种已经选择了定居下来,但心中对于游牧方式的认同其实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是觉得定居的农耕生活能够更好的养活自己罢了。
    但现在,整个义渠都不能放牧了,这也太……
    足足半晌之后,才有一名老汉道:“难道就没有人反抗这个命令?”
    “你怎么反抗?秦国的军队那么强。”
    “可以去北边草原啊,秦国人管不到那边。”
    “那边是赵国人的地盘,去了就是找死!”
    又是一阵沉默。
    有人再度开口:“这不能放牧了,他们怎么活?”
    先前说出王命的那义渠老者嗤笑一声:“这一点官府早就想到啦,老汉前几天跟着官府的人去了那边,看到官府的人给他们发了种子,分了田地,还让老汉每隔十天就过去教导他们一次,说是只要让他们安稳过了秋收就奖励老汉三石小米呢。老汉啊,以后也是官府的人啦。”
    其他几名义渠老汉纷纷投来羡慕的眼神,道:“也就是你会说秦国话才有这个好事了。”
    “是呀是呀,怎就我等不会说秦国话呢。”
    义渠老者得意的大笑,左右看了看,这才低声道:“你们难道忘了我家里的那个女人?当年我随先王进攻秦国的时候,从关中抢来的!那身子,白白嫩嫩的,唉,你们那时候都说我只要女人不要金钱是傻了,现在知道老汉的先见之明了吧?”
    有人嗤笑道:“你当年抢了四个秦国女人回来,还不是全都给你玩死了,我等拿了钱财起码还能在头领那里换战马牲畜呢。”
    老者呵呵大笑,道:“你们懂个甚?关中女人的身子软得很,比咱们那些成天就知道骑马赶牛的义渠女子强了不知道那里去了,还能随便折腾,死了也不心疼!再说了,你看老汉的几个孩子孙子,哪个不是比你们的孩子孙子好看?”
    众多义渠老汉一阵叹息,有人不以为然,有人觉得当初确实应该不只顾着杀人,抢几个秦国女人回家生娃好像也挺不错的。
    又有人道:“前阵子咱们村里不也去了不少小子,说是和赵国人打仗么。听说赵国邯郸那边的女人可比关中这边的好看多了,若是小子们能抢几个回来,嘿嘿。”
    一阵淫邪的笑声。
    “唉,若是再年轻个二十岁,老汉我也想去杀赵国男人,玩赵国女人!可惜,可惜啊!”
    “是啊是啊,算他们赵国人运气好!”
    一群老汉相对长叹,脸上都是为自己惋惜,替赵人庆幸的表情。
    就在这个时候,大地突然震动了起来。
    几名义渠老汉面面相觑,突然异口同声的开口道:“是骑兵!”
    “大队骑兵!”
    他们毕竟是在马上过了大半辈子的人,还是能够很轻松的听出来的。
    但马上就有人问了第二个问题:“这是哪里来的骑兵?”
    秦国官方是没有这么多骑兵的,所以……
    “敌人,是敌人来了!”
    小小的村庄一时间陷入了巨大的慌乱之中。
    在这座村庄之外,三万名赵国骑兵的蹄声打破了宁静。
    廉颇看了一眼位于马路边上的小村庄,再抬头看了看天色,闷声道:“传令下去,今天就在此地扎营吧!”
    廉颇一声令下,赵国大军陆续停了下来,就在小村庄之外扎下营地。
    半个时辰之后,在赵国骑兵们冰冷的刀剑所指之下,村庄之中的义渠人拖家带口,仓皇离开了这座村庄,一路哭声震天。
    廉颇和赵奢蹲在两根临近的桩子上,一边啃着干粮,一边静静的看着这一切。
    在他们的不远处,上百上千匹赵国的战马正在农田之中欢快的觅食,时不时的抬头打一个响鼻。
    廉颇大口吞咽,嘴里含糊不清的说道:“奇怪,明明都已经燃烧了烽火,怎么这边的人都没有撤离呢?”
    赵奢想了想,道:“或许因为他们都是义渠人?”
    廉颇看了看身边众多的赵国胡人骑兵,笑道:“不都是秦国人吗?”
    赵奢耸了耸肩膀,道:“你真以为什么国家都和我们大赵一样呢,我们是因为胡服骑射再加上主父和大王的宽容,秦王嘛……嘿嘿,听说现在这个义渠君就是秦国的太后生的。”
    “什么?”廉颇差点把刚刚喝到嘴里的一口气喷了出来:“这、这这……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赵奢哈哈一笑:“宫廷之中,出些丑事有什么奇怪的,你当别人是咱们主父和大王这般痴情的,只爱王后一个,其他的夫人都要臣子们力劝之下才娶几个回宫应付了事。”
    廉颇点了点头,道:“也是,咱们主父和大王可是明君,秦国这些戎狄混血之流,所谓公族也不过如此,乌烟瘴气!”
    赵奢笑了笑,目光在欢快的于田中吃着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