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炮王-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遵照师团参谋部的统一军事部署,在返回巴达霍斯要塞后,巴尔巴内格尔将军的步兵三旅,随即与博奈将军的步兵五旅,奥特斯尔中校的工兵团(大部)汇合,组成近8千人的北线支队。7月8日,北线支队离开巴达霍斯要塞,以德赛师团的名义,大张旗鼓的向西进发,进入葡萄牙国土。

    沿途之上,北线支队不仅要努力修复被毁的公路,遇到河流架设浮桥,还要高度警惕到来自葡萄牙游击队的不间断袭扰。所以,在一周过后,整个北线支队行走40公里不到,先头部队才刚刚抵达埃斯特雷莫什,一座空无一人的城市。

    这一切自然是在巴尔巴内格尔等人的意料之中,北线支队现阶段的主要目标,也就要牵制英葡联军的部分兵力,为师团长率领的主力部队创造偷袭埃武拉城的有利时机。

    不过,该死的游击战术太惹人嫌了。葡萄牙将军保罗?科埃略将麾下的3千葡萄牙正规军与1万7千游击队,被重新整编为18个步兵团,每天轮流出动2到3个团,以连队为小股单位,从四面八方向北线支队发动突袭。无论胜败战果,一击便走,绝不恋战。

    短短一天之内,法军会遭受不下10余次攻击,几乎是每隔1小时1次。尽管自身损失甚微,通常状况下,葡萄牙人只是在法军营地外乱放几枪,用谁也听不懂的葡萄牙语干吼几声“葡萄牙万岁!打倒法国佬!”的口号罢了。然而被袭扰的次数实在过于频繁,巴尔巴内格尔等人也感觉心力交瘁,疲以奔命,决定给混蛋们一点颜色看看。

    在北线支队出征葡萄牙的第四天,巴尔巴内格尔将军精心设计了一个诱敌圈套,他让北阿拉贡团一部乔装打扮冒充工兵,一个个手持铁锹与锄头,在某段极易遭受当地游击队伏击的山区公路间,漫不经心的修复被损坏道路。

    为有事敌人大胆进攻,巴尔巴内格尔撤掉平日为工兵担当警戒任务的大批士兵,并将所有数千伏兵隐藏在3公里外,以避免提前暴露,继而耐心的等候游击队上钩。

    下午1时,葡萄牙人“如期赴约”。正当冒充工兵营的数百名阿拉贡团士兵相互聚在一起,享受午餐的悠闲时光之际,上千名游击队突然从周围山岗上的树丛里跳出来,他们手持步枪,挥舞马刀,歇斯底里般的高声叫嚷着,向法国人一路猛冲过来。

    心中早有准备的北阿拉贡团士兵在不慌不忙的吃完最后一口食物后,纷纷拾起自己的武器。他们三五成群躲在绕成一个大圆圈的车队后面,凭借手中米尼枪的强大威力,在350米远的距离,精准射杀每一位试图冲上前来的游击队员。

    对法国工兵的突袭行动,结果变成对己方的屠杀。在损失1百多人后,游击队指挥官果断停止进攻,命令大家迅速向身后的山岗树林里撤退,想着化整为零,突围出去。但在2公里外,逃窜中的葡萄牙人遭遇法军伏兵的围堵。然而,巴尔巴内格尔将军并不急于下令士兵进行围攻,却不紧不慢的将游击队统统赶回原来的山岗上固守求援。

    巴尔巴内格尔准确预测了战斗的前半截,又没料到其后的场景。直到下午5点,战斗过去近4个小时后,居然没有一支葡萄牙军队赶来增援被围困的友军。看到黄昏将至,无奈之下的巴尔巴内格尔将军命令隐藏起来的炮兵连开火,配合步兵围歼这支孤军奋战的游击队。

    整个战斗下来,法军死伤以不足20人为代价,击毙(重伤者一律枪决)并俘获了800多名葡萄牙游击队员,其中还包括27名军官。按说这场战斗结果还算不错,但巴尔巴内格尔并不高兴。那是负责阻击北线支队的葡萄牙指挥官太过交换,他宁可眼睁睁的看着落入法军圈套中众多部下被团团困守于山岗上,最后惨遭围歼,也不愿意派兵前来增援。

    所以在以后的战斗中,葡萄牙将军决不会轻易上当,他宁愿放弃一些看似唾手可得的胜利。只要确保法国…军队的前进步伐每天不超过5公里,保罗?科埃略甚至严令各级指挥官不得主动出击,暗中监视即可,借此来消磨敌方的耐心。

    与此同时,巴尔巴内格尔将军再也寻找不到绝佳的打击目标,每日派出的大批伏兵除了侥幸打掉几个零散的冒失鬼外,几乎一无所获。加之北线支队兵力严重不足,算上随行的工兵团也只有8千人不到,各个部队难以支撑长时间的往返调遣。

    不得已,巴尔巴内格尔将军不再做暗中设伏的无用功。很快,法军的北线支队与担当阻击的葡萄牙军队之间,双方再度恢复到之前若即若离,不战不和的非交火状态。

    每天,轮岗的葡萄牙游击队会跑到山岗上、岩石下、丛林里,或是河流边,严密监视法国工兵的一举一动,只要法国人向前的推进速度不超过5公里,那么就会皆大欢喜,紧张状态下的敌我士兵开始和和气气打声招呼,在一片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各自散去。

    巴尔巴内格尔将军派信使向驻守莫朗镇的德赛公爵报告,北线支队已成功牵制的葡萄牙军队,人数为1万5千到2万人之间;而科埃略将军也向东线联军指挥官贝尔斯福德将军,叙述前方军情,他已抑制德赛师团的推进步伐,8月1日之前,法国人无法抵达埃武拉城下。看似这两位将军的最初战略目的均已达到,大家随时可以开启庆功酒宴。

    不过,情报官雅克却怎么不安分起来。天性喜好冒险的他在征求巴尔巴内格尔将军的同意后,借调来两个骑兵中队(利用采石镇缴获的千余匹战马组成的步骑兵,冒充德赛师团的骑兵旅),协助自己做一个大胆的尝试。

    “蒂亚斯,你知道如何让种植园里的黑奴站在我们这边,起来反抗葡萄牙人?”马车上,雅克对着随从抛出一个新话题。

    蒂亚斯想了想,脱口而出的说道:“给他们自由!”

    雅克随手一挥,啪的一声,在年轻士兵的脑袋上不轻不重的打了一下,骂道:“该死,1万个黑奴中间找不出一个有如此高尚想法的文明人。再想!”

    蒂亚斯委屈的揉揉头,“可以用钱收买他们!”

    雅克又给了一巴掌,讥讽道:“黑奴有了钱,首先是藏起来,等到庄园主人回来后,再交给他,借此给自己换来同女奴一个交配的机会。继续想!”

    “那就给他一个女人!”

    “滚,那些被奴隶贩子调教出来的黑奴,没有听到监工的哨子声,即便面前的女人赤…裸身体,不敢看,更不敢摸。”

    ……

    在无辜挨上几巴掌后,蒂亚斯有点恼羞成怒了,他支起脖子,大声反问:“好吧,聪明的雅克中尉,那你说怎么办!”

    雅克笑了笑,露出一副你早该如此发问的表情,他压低了嗓音,说道:“必须给他们希望,塑造一位史诗般的英雄榜样,就像古罗马时代的奴隶勇士,斯巴达克斯!”

    ……

………………………………

第46章被解放的迪亚哥(中)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在后世的不少历史学家眼中,开启近代黑奴贸易的始作俑者,是万恶的葡萄牙人。

    1441年,由安陶?贡萨尔维斯和努诺?特里斯陶率领的一支葡萄牙探险队,在布朗角附近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黑人,带回里斯本出售,这便是欧美长达四个世纪的近代黑奴贸易的最初开端。

    葡萄牙是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贸易的国家。整个欧洲,除奥地利、波兰和俄国等少数国家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先后参与了这一罪恶活动。

    但事实上,无论葡萄牙人,还是英国人,欧洲的黑奴贸易只不过承袭了原来阿拉伯商人的快捷致富途径。有着黑人血统的摩尔人在侵占伊比利斯半岛的700年间,他们也曾将数以百万计的半岛居民(后世的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充当奴隶,贩运到北非洲与中东地区。

    无论那个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从来都是肮脏的,充满血腥味道,不是竭力欺压本国民众,就是大肆对外做殖民掠夺。两项权衡轻重,明智的上位者都会倾向后一种选择。尽管前世的穿越者并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忠实信徒,但他却非常认同赫伯特?斯宾塞的那句名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纵贯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倚强凌弱,以大吞小的全过程。

    ……

    迪亚哥的祖父是一名黑奴,所以,老迪亚哥的儿子,和他儿子的儿子,统统都是黑奴。10年前,年仅16岁的迪亚哥被原来的主人卖到葡萄牙东部,摩西尔村附近的一个葡萄种植园。这里有成片成片的葡萄藤架梯田,与周围茂密的橡木林,散落在林间的葡萄酒场、民居,构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

    然而迷人的田园景致,不能减轻迪亚哥每天长达15小时的艰辛劳作。好在他继承了父亲高大健壮的体格,肩膀浑圆有力。10年前,与迪亚哥一同被买入种植庄园的十多位男性黑奴,到如今仅剩下他一个,其他的黑奴不是病死、累死,或是因为太过懒惰,而被庄园主卖到其他地方。唯独身体强健,又任劳任怨的迪亚哥,一直幸运的生活在摩西尔村。

    在自己心情不错的时候,庄园主也会对黑奴有慷慨之举。3年前,大方的主人赏给迪亚哥一个名叫米兰达的女黑奴。一直在庄园内做房间清洁的米兰达,是一个黑白混血儿,身材相貌都不错。之前,米兰达事实充当主人的书房性奴,只是被玩腻了,才转赐给迪亚哥。

    然而这些,迪亚哥并不在乎,反而感激主人的恩典,因为他有了一个恩爱的妻子,并在1年之后,两人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每当吃过晚餐,曾在主人书房工作5年的米兰达,在哄过孩子睡觉后,还会拿出自己珍藏的几本破烂不堪的法语小说,在昏暗的火炉边,私下教导聪明的丈夫学习法语。尽管一家三口的身份,仍旧是没有人身自由的黑奴,但生活如往常一般,每当迪亚哥回到家中,自己所得到的温馨亲情,足以驱赶白天工作中的一切艰辛。

    美好的生活总是那么短暂,两个月前,米兰达暗地教导迪亚哥学习法语的事情被一名白人监工发现。在上报给主人后,庄园主当即大发雷霆,下令将女黑奴米兰达和她的儿子一同卖给埃武拉城内的奴隶贩子,还让白人监工当众施加迪亚哥背部鞭刑30次,并关入水牢。因为白人的世界中,黑奴,尤其是男性黑奴绝不能读书识字,否则,就是对欧洲文明的玷污。

    关在暗无天日的水牢里,失去妻子与孩子的迪亚哥心中早已绝望,准备就此了结一生。但不知在什么时候,水牢被人打开,几个平日交好的黑奴冲进来,救出奄奄一息的迪亚哥。

    3天后,等到迪亚哥从昏迷中渐渐苏醒时,才从众人嘴中才得知,他们的主人与附近所有的白人都在1周前,纷纷逃离了种植庄园。如今,若大个葡萄种植园以及附近村镇,只留下数百名黑奴看守,据说是因为法国人要来了。

    法国人的确来了,却是一路姗姗来迟。在迪亚哥醒来之后的第二周,200名身穿蓝色制服的法国骑兵,簇拥着一辆敞篷四轮马车,驶入迪亚哥所在的种植庄园。

    位于摩西尔村一旁的这个种植庄园,是由一座座整洁的长方形橡木屋组成,带着平坦的屋顶和别致的小院,它们相互围绕在一栋3层高,白色石头建筑的漂亮别墅周围。橡木小屋属于黑奴,带有小院的归白人监工享用,而华丽的别整则是庄园主人的平日居所。

    在别墅与木屋之外,散布高低起伏,岩石磊磊的丘陵山。丘陵中间留着一湾清溪,溪流两侧以及附近梯田上都是成片成片的葡萄藤。如今的葡萄青涩不堪,尚未成熟,只需再过1个月就是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到那时,漫山遍野垂吊枝头的尽是诱人紫红葡萄。

    没有费多大的劲儿,法国士兵便将性格温顺如小绵羊的黑奴们,逐一驱赶到庄园别墅前的一片空地上集合。接着,一名军官摸样的人从敞篷马车的座位直起身体,他用熟练的葡萄牙语高声对着在场数百名黑奴,郑重宣布:遵从德赛师团法务部的规定,逃亡的庄园主人由于拒绝为占领军提供税赋与军需,其名下的一切财产被判给赫鲁纳公爵所有。而伟大与仁慈的公爵大人向来就痛恨万恶的奴隶贸易,更不会豢养黑奴,所有……

    “你们在解放法令上签字或按出手印后,都将获得人生自由!”等到雅克中尉说完时,在场的数百名男女黑奴没有丝毫反应,他们只是一动不动的呆在原来,没有人说话,眼神里依然流露着迷茫、无助表情,仿佛自己正在奴隶市场倾听一名奴隶主的高声训话,而曾经围绕四周的白人打手换成了身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