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他对董卓道:“仲颖兄,我领兵刚到,你比我早到长安,不知现在局势如何?”
闻言,董卓道:“不瞒奉先贤弟,其实老哥我也没早到多久,不过咱听说,近些年三辅官位空置,现在这长安里管事的是长安县令,叫什么杨党的,守卫长安的五千人马也都在他的管制之下,咱们想要从长安取得军械粮草补给,多半得先搞定这个杨党。”
“哦?”听到董卓这么说,吕布也是好奇道:“仲颖兄,这杨党是什么来路?我们奉大将军之命讨贼,难道他区区一个长安县令,还敢在背后给我们下绊子不成?”
“这可不好说。”董卓嘿嘿一笑,低声道:“奉先贤弟,咱实话跟你说吧,这杨党虽然只是个小小的长安县令,但是其父可是中常侍杨贤。这些阉人虽然自己不能生,但是对于养子都还是比较看重的,所以这个杨党才能在长安逍遥自在。况且这些阉人现在跟大将军可是很不对付,咱们为大将军做事,难免会有人在暗地里下绊子。”
“阉党?”吕布皱了皱眉,稍微有些意外。
他问道:“当今天子可是大将军的亲外甥,这些阉党以前仗着有先帝撑腰跟大将军作对也就罢了,现在想来应该自顾尚且不暇,又哪来的胆子跟大将军作对?”
“奉先贤弟,你这就是想的太简单了。”笑着摇了摇头,董卓道:“当今天子是大将军的亲侄子,当今太后是大将军的亲妹妹,这事虽然不假,但是奉先贤弟,你觉得太后和天子愿意看着大将军尽揽大权吗?”
吕布:“仲颖兄的意思是”
董卓点了点头,继续道:“就是这个意思。太后虽然是大将军的妹妹,但更是天子的母后,相较于让大将军掌权,太后当然更愿意把权利握在自己和天子的手中了。当初帝位空悬,他们娘俩还需要大将军的支持也就罢了,现在事情已成定局,太后和天子当然要为日后考虑了。别的不说,当初在天子登基之后,大将军想要尽诛十常侍这些阉党,以除后患,结果都被太后给拦下来了。现在太后和天子也如先帝那般宠信十常侍不说,更是和那些不想看到大将军大权独揽的世家大臣联合在了一起,弄得大将军最近是十分的头疼啊。”
看着显得颇有些唏嘘的董卓,吕布也是隐约想起了一些事情。
天子刘辩登基之后,何太后貌似真的跟十常侍搞到一块去了,甚至后来十常侍杀何进,都是借何太后的手召何进入的宫。
对此,只能说亲情在权利面前实在是太不堪一击了。
或许主观上最后何太后未必真的想何进死,但是何进却的确是因她而死。
想了想,吕布问道:“所以,仲颖兄的意思是这个杨党会故意在后勤方面给我们下绊子?”
摇了摇头,董卓道:“这倒不至于。这些阉党虽然处处和大将军作对,但是在这种军国大事上面还是不敢做的太过分的。不瞒奉先贤弟,其实在贤弟来之前咱就已经让人找过这杨党了,他的意思是,只要咱们给足好处,长安武库内的军械,还有华仓的粮草,咱们就可以调用了。毕竟,华仓作为昔日供给整个京畿地区粮食的大仓,给咱们这么点人马提供粮草还是很轻松的,所以也不需要他杨党自己去给咱们筹集粮草,不然的话他恐怕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所以仲颖兄是答应那杨党了?”听到董卓这么说,吕布反问道。
“这倒没有。”董卓笑道:“奉先贤弟你不是还没来吗,这种事情咱们当然要共同进退,老哥我怎么会在贤弟你没来的时候就答应他呢?”
闻言,吕布笑了笑:“没答应就好。仲颖兄,你都说了,军国大事,岂能容这群阉党造次?若是给这杨党好处,你我岂不是助长了阉党的嚣张气焰?依我看,我们就直接跟着杨党明说,好处没有,让他乖乖提供粮草军械,不然的话万一耽误了战事,拿他是问!”
“这”没想到吕布居然这么刚,董卓一时之间有些犹疑。
说白了,他现在虽然是大将军何进的人,但是对何进却谈不上什么忠诚。
以前十常侍当道的时候,他也没少给十常侍塞过钱。
现在眼看着十常侍又有起势的迹象,说实话他是不愿意得罪十常侍的。
然而现在吕布都把话说得这么满了,他再反对,未免又有些不妥。
就在董卓心里犹豫不定的时候,坐在董卓身边的李儒却是突然开口道:“吕刺史高见,其实岳丈大人之前也是这么跟儒说的,现在看来,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听到李儒这么说,董卓也是瞬间反应了过来,当即大笑道:“英雄所见略同,英雄所见略同!奉先贤弟,咱觉得你说得很对,咱们就这么来!”
虽然他不知道李儒为什么会赞同吕布的观点,但是既然李儒都赞同了,那他就先答应下来,等回头单独再问李儒也不迟。
而就在吕布和董卓交谈间,董卓之前吩咐下去的酒菜也准备好了。
见状,吕布一想反正回到大营也没什么好吃的,现在董卓都准备好了酒菜,不吃饱喝足未免太对不起自己了。
毕竟,在这里吃热腾腾的酒肉总比回去啃干粮肉干强。
于是,原本已经准备要告辞的他也是又坐了下来。
因为双方已经对杨党的事情达成共识,所以宴席间的气氛也是十分的融洽,吕布也是直到吃饱喝足才告辞离开。
90。李儒的打算(1/5)
酒宴结束之后,因为董卓喝醉了,所以吕布也是独自起身离开。
出了董卓的大帐,吕布刚准备走,却突然听到李儒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吕刺史请留步。”
闻声,吕布转过身去,却看到李儒也从大帐里面走了出来。
看着走到近处的李儒,吕布也是略有些好奇的问道:“文优有什么事吗?”
对着吕布微微行了一礼,李儒道:“不瞒吕刺史,儒其实是有一些私事要问。不知儒那师兄贾文和何在,吕刺史如果方便的话,可否让儒与他一见?”
听到李儒这么说,吕布倒也不是很意外。
只是贾诩这次又没跟着他一起来,所以他也只能道:“这恐怕是要让文优失望了,此番文和留在了的晋阳,并没有随军。”
李儒:
这都能不跟着一起来的吗?
真不愧是你啊,师兄!
在心里咬牙切齿的念叨了贾诩两声,不过表面上李儒却只能客客气气的说道:“原来是这样,是儒唐突了。”
“无妨。”吕布摆了摆手,笑道:“待战事结束,文优若是有空,可以去晋阳见文和吗。如果文优没别的事,那我就先走了。”
闻言,李儒也是拱手相送道:“吕刺史慢走。”
目送着吕布骑马出了大营,李儒脸色终于一点点的阴沉了下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贾诩居然能不随军。
难道说,吕布身边除了贾诩之外,还有其他值得依仗的谋士随军了,所以贾诩才没有跟着?
这倒是有可能。
毕竟贾诩的性格李儒是了解的,如果吕布麾下有其他人可用,贾诩还真有可能偷懒。
只是,不是他李儒自负,像他和贾诩这种级别的谋士,甚至是稍弱一筹的谋士,哪里是这么好碰到的?
这吕奉先难道真有这样的魅力,不仅能让贾诩效忠,还能让其他大才效力?
心中带着诸多的疑惑,李儒回到了大帐中。
大帐里,本来醉酒的董卓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又坐了起来。
而李儒看着坐在桌案后面,并没有多少醉态的董卓,也是没有半点的惊讶。
很显然,刚才董卓只是装醉。
望着回到大帐中的李儒,董卓也是笑着问道:“怎么样,文优,你觉得这吕奉先如何?”
闻言,李儒沉吟片刻,最后缓缓道:“实力深不可测,并且眼光不错,不是纯粹的武夫。不过就目前来说,儒还是很难理解师兄为何会效忠于他。”
“哦?”听到李儒这么说,董卓也是来了几分兴趣:“怎么,文优,莫非你那位师兄眼光这么高吗,连吕奉先这般人物都入不了他的眼?”
微微摇了摇头,李儒略显无奈道:“岳丈大人,儒那位师兄不是眼光高不高的问题,他是性格很特殊的那种。以儒对他的了解,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他是不会效忠别人的。”
“还有这样的奇人?”董卓一听也是来了兴趣:“就算许他高官厚禄也不行吗?”
李儒依旧摇头,道:“岳丈大人可曾听说过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
董卓道:“没听说过。”
李儒道:“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便是庄子钓于濮水。”
面对李儒的普及,董卓也是连连摆手:“文优,你又不是不知道咱没读过什么书,你就直接跟咱说是什么意思就行了。”
见状,李儒也是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解释道:“儒那师兄,便如这文中的庄子一般,相较于高官厚禄,他更在乎的是怎么才能自在的活下去。所以,只要他还能衣食无忧的活下去一天,就算是再怎么以高官厚禄相诱,他都不会投效的。”
“所以,儒不是说这吕奉先不行,只是以儒那师兄的性格,竟然效忠于这吕奉先,的确是让人费解的事情。”
听到这里,董卓也就没有了再讨论下去的意思。
他笑道:“说不定就是看对眼了呢?就像文优你一样,胸又大略,不也愿意来辅佐咱这么一个粗人?”
李儒心道这能一样吗?
我这是因为娶了你女儿。
不过既然董卓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谈下去了,他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而董卓也是继续问道:“不过,文优,方才你为什么让咱答应不给那杨党好处?这些阉党的德性你又不是不知道,不给他们好处,他们多半要从中使绊子。”
面对董卓的疑问,李儒也是缓缓道:“大将军太瞻前顾后了,明明天下兵马尽在掌握,只需一道命令下来,区区十常侍,不过是土鸡瓦狗,翻手可灭。但是大将军却偏要处处忍让,助长阉党气焰不说,更是让那些世家大臣得寸进尺。长此下去,他们有天子和太后支持,局势还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
闻言,董卓也是若有所思:“所以文优你的意思是”
“儒以为我们要主动激化大将军和阉党之间的矛盾。”李儒道:“不管是岳丈大人,还是那位吕刺史,都是大将军调来平乱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的行为就代表着大将军的意志。所以,面对这杨党,我们不仅不能让,而且态度要强硬,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就算这样,也未尝不可。”
一边说着,李儒一边对着董卓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大将军现在还在犹豫,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有退路,毕竟天子是他的外甥,太后是他的妹妹。等到他觉得已经没有其他路可选的时候,他就只能选择诛尽阉党。届时大将军大权在握,岳丈大人的地位自然也能水涨船高。”
说完,李儒看着似乎还有些迟疑的董卓,又加了一把火道:“岳丈大人不要忘了,那些世家大族现在也都是站在大将军的对立面的。既然他们瞧不起岳丈大人,那么岳丈大人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大将军了。”
听李儒提到世家,本来还在犹豫的董卓也是一咬牙:“干了!”
91。华仓(2/5)
董卓出身并不好,他的父亲董君雅只是一个负责缉捕盗贼的小官。
也就是董卓自己比较争气,为人义气豪爽,再加上一身武艺还算不错,凉州地区又战乱频发,所以董卓才能有机会屡立战功,最后一步步走到了河东太守的位子上。
说实话,出身低微的人之所以敌视世家大族,多半都是因为在世家大族那里碰了壁,绝大多数人一开始还是想着朝世家大族靠拢的。
董卓也是如此。
他在一开始立下战功,地位逐步提高的时候,还是很想跟那些世家大族攀交情的。
甚至于,为了攀附世家大族,已经有了一定地位的董卓一度自愿投到袁隗门下。
然而事实证明,在那些世家大族眼里,对于董卓这种出身低微的人来说,你想加入他们,他们却只拿你当狗。
董卓也是因此才转投到大将军何进门下。
事实上,不光是四世三公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