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一个木匠,用物理处理法刻出了一个小环……拉一拉……虽然很粗糙的样子,但怎么说也算是第一个橡皮筋了。
当橡皮筋套在了昭仁的头上,扎出了两个双马尾在朱慈面前摇摇晃晃。
萝莉的样子,真是太可爱了,或许这就是橡胶的正确打开方式。
“咦……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昭仁对着铜镜看着自己说道。
那是当然的了,只有双马尾才最可爱。
“可是这是什么呢?”昭仁指的是那用来束头发的橡皮筋,她也是很奇怪。
弹弹的似乎很好玩的样子。
“为什么不用细绳扎头发呢?”
这个问题问住了朱慈,为什么有绳子非要用橡皮筋扎头发?为什么?朱慈也说不清楚。
……
能用到郑芝龙的人不仅仅是朱慈。
李岩也在打着郑芝龙的主意。
上次二百多官船全沉的事件,让他每天寝食难安。
一年之内,还给圣上那些沉船,以南京龙口船厂的产量,根本来不及。
这就不能靠生产来解决的。
所以必须想其他的办法,李岩还真想到了办法,虽然感觉有荒唐,但似乎也只能如此了。
让郑芝龙给他二百官船。
郑芝龙肯定能拿出来的,这一点在李岩调查后确认了下来。
大小船只千余艘,只那千足料大船就有五六百艘,乖乖真是豪富!
真拽!
正好帮他搞定最头疼的事情,只要说服郑芝龙给他二百多艘船,这事情不就解决了么?
话是这么说的没错,但李岩手里又没银子,又没兵,真的能靠嘴皮子让郑芝龙平白无故的大出血?
第四百九十三章 这就对了!
距离朱慈给李岩归还船只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而随着国内向着稳定的局面发展,李岩也越来越有把握空手套白狼,完成索取战船的任务。
国内,短时间内是没有叛乱势力,政局稳定的状况下,即使有人图谋不轨,也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
大明海上的力量,由郑芝龙一家独大,虽说也有海边的卫所拥有一定的水兵,但哪怕是加起来也无法和郑芝龙的海军相提并论。
这实际上是很危险的,如果郑芝龙谋反的话,倒还真有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雄霸东南。
不过……他并没有这么做。
忠诚?
不仅仅如此,被朝廷诏安后,郑芝龙顺利的垄断了整个东南的海洋贸易,这带给他巨额的财富……
尤其当李岩亲自去福建拜访郑芝龙,那才是被这只土豪震撼的无法用语言形容。
个人的住所,与其说是庄园,不如说是宫殿,占地三千亩,亭台楼房,丫鬟下人,金银珠器……如果不是李岩孤陋寡闻的话,以他的见识,哪怕是山西八大家还在,也没有郑芝龙这般阔绰。
而根据私下里的调查,郑芝龙靠在海上向荷兰人,英国人等过往商船强收过路费,以及其他私人产业带来的收入……每年的个人进账……在两千万两左右。
几乎数倍于朝廷的税收。
富可敌国……这般形容郑芝龙没有任何疑问。
试问一下,在大明的官方雨伞之下,活的如此滋润……又手握重兵,还有强大的船队。
除非脑子被驴踢了,才会想着造反。
那不是等于给朝廷借口,抄他全家的节奏么。
郑芝龙忠心是不是很坚挺,李岩不知道,但李岩知道,他不可能不顾及自己在福建积累的财富,冒险的去追求他不可能追求到的地位和利益。
所以,哪怕朝廷不给他封爵,到现在还只是一个五品小武官,他也完全没有欲望向朝廷索要什么封赏之类的东西……这些他根本不缺。
他就是东南的实际掌控者,和全国豪富。
郑芝龙只求能维持下去,让自己的海洋帝国不崩盘,那就够了。
李岩正是看准了此时郑芝龙的心态,亲自去拜访郑芝龙。
“总督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还望见谅。”虽然郑芝龙是东南的实力派,但头上的人还是很多的,官面上还是要规矩一些,尤其像面对李岩这样的封疆大吏,实在无法怠慢。
在接风洗尘,晚宴过后,该来的总是要来,李岩整理好了腹稿,便是说道。“本督抚来此,实在是想要一睹将军之颜,早在北方便听闻将军英雄了得,朝思暮想,以至于此。”
一通马屁之下,让郑芝龙尴尬的笑了笑……说的他都有点不好意思……这是真的么?信了才又鬼了,都是老油条,你以为这种话能让人信服么?
“料罗湾大战,将军杀的西夷丢盔弃甲,自此西夷不敢妄窥中华,实在是扬我国威,将军之名,定能青史永著。”
这么一说的话,倒也是实话。
料罗湾之战,的确是郑芝龙指挥的,全歼荷兰和海盗刘香组成的联军,从那以后,北到日本,南到马六甲,如果不悬挂郑家的船旗,估计航行不了多久,就得被击沉,就是这般强硬。
彻底垄断了东半球的海洋,这也是郑芝龙能够积累起来海量财富的保证。
李岩提起了这事,郑芝龙听了还是很受用的,脸上不觉间多了笑意,那的确是他的高光时刻,每每回忆,都是爽的一比。
“哪里哪里,那也是仰仗圣上洪福,才得以平叛破贼罢了。”
“将军谦虚了。”李岩说道,突然话锋一转道。“然而……将军可知蓝玉否?”
蓝玉?大明的开国名将,混到郑芝龙这份上的将领,还是了解一些历史的。
蓝玉那可是堪比卫霍般的存在,北击蒙元,为大明立下了大功……可惜结局很不好。
“略有耳闻。”
李岩这个时候提蓝玉是什么意思?郑芝龙缓缓的点头,微微有些惊恐,约摸的意识到了什么。
“蓝玉之死,将军觉得太祖杀的对么?”
“那……那是必然,蓝玉确实该死。”郑芝龙还没蠢到去抨击朱元璋的不是,为蓝玉喊冤。
当然,最主要的是,蓝玉故事并没有给他任何启迪,郑芝龙只是当做故事来了解,冤不冤,该不该杀关他卵事。
只不过,李岩既然聊起了这件事,随口附和罢了。
“的确,蓝玉该死。自视功高,目中无人,更不把太祖放在眼里,以至于剥皮实草,实在是罪有应得……”
“这实际上给了作为臣子的我们,一个警示,如果狂妄自大,不把朝廷放在眼中……到时候吞下苦果,只能后悔,做臣子便应有度,有功不傲,有力不彰,有苦不言,哪怕是暴君当道,也可保全己身,万事无忧。”
“督抚说的极是。”郑芝龙擦了擦冷汗,他也不傻,这李岩的话外之音是把他比作蓝玉了?
自己哪里像蓝玉了?最近很浪么?没有吧。
“你知道么,最近朝廷最头疼的事情。”李岩喝了口茶,偷偷的打量着郑芝龙的表情,显然在之前这般有所暗指的言语下,他的内心已经混乱了许多。
“愿听其详。”
“朝廷最近很缺船……那种大型千料船,船厂督造费时费力,又造价颇巨,一时半会儿是下不了水的……”
郑芝龙沉默了,这李岩绕了一大圈子,就是来向他要船的……擦,什么时候被惦记上了。
那些船可都是他的宝贝,哪是那么容易,说给就给?
“有些事情,朝廷主动提出来,和本人主动提出来,是两种性质……本督抚不明说,实在是怜惜将军英雄,不想让将军英明尽毁矣!”
一句句话,让郑芝龙还真有些惶恐不安,原本在东南过的逍遥的日子,也在李岩魔鬼般的提醒下,有了危机感。
的确,他能如此顺风顺水,除了本身的实力,便是官方的背景,缺一不可,失去了官方的大树,重新去过有一日没一日的海盗,他是拒绝的。
李岩威逼利诱到这个份上,郑芝龙也得表态了,为了自己稳固的将来,咬了咬牙,点头道。“这船……我出!”
第四百九十四章 收尾
“郑将军深明大义,必定为圣上所器重,将来加官进爵,封侯列相也不在话下……”
总算圆满完成了目标,从郑芝龙手中套来了海船。
恐怕,这也是圣上最乐于见到的结果,甚至于说,圣上之所以逼他在一年中完成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造船任务,就是让他打的这个主意。
海军需要建设。
同样……郑家一家独大的状况必须得到削弱,从郑芝龙手中得到官船,便是一箭双雕的计策。
二百多艘戎克船浩浩荡荡的从福建厦门的港口被送至南京。
压在李岩心中最大的一块石头也落了下来。
锦衣卫验收了官船的质量,汇同李岩的奏报,递交给了北京。
……
辽宁二年五月初三。
辽东。
从万历开始,便肆虐于辽东的满鞑势力,随着三路军挺入辽阳,一二路军大破蒙八旗,四路军接受汉军旗,而基本宣告结束。
辽东大部被收复。
沈阳,辽阳,抚顺,三大重镇重新插上了明军的旗帜。
汉军旗全员投降,汉民没有任何抵触的归附大明,几十年来,鞑子官僚奴役着汉民,靠着武力和血腥的统治,剥夺着汉民的一切。
努尔哈赤时期,实行抗拒杀,俘取者为奴的政策,几十年来,被残杀的汉人,超过一百余万人,活下来的人,都成为一无所有的奴隶。
仇恨从未熄灭……一直埋藏在百姓之中,只是在这个时候得以爆发。
还没有来得及逃跑的鞑子百姓,成了牺牲品。
朝廷的军队并没有过分的行动,但民间的冲突却已经无法遏止的展开。
屠杀,抢夺,抓捕,奴役,早在之前朝廷关于对外的政策便是将外族奴隶买卖市场化,之前由于鞑清在辽东还有强大的武力基础。
被买卖的奴隶也大多是蒙古人而已。
如今鞑清的力量被扫平,各地的妖魔鬼怪终于可以在辽东一带活跃起来。
戚宗明早已见怪不怪,对于辽东的暴力盛行基本成默许的状态,民族之分已经深入民心,对于这么一个祸害大明几十年的鞑虏,就算是怎么样对待,都不过分。
他能做的仅仅是在一场场血案之下,保护汉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个月之内,在辽东中就已经很难找到野生的满鞑。
而当袁枢将治所从锦州移至沈阳之后,也向辽地的百姓下发了皇历。
作为辽东承宣布政司的巡抚,施政统治。
第一项决议,便是放开辽东的采矿权,以矿产行业为支柱,尽力恢复这几十年来,被战争所糟蹋的经济。
辽东收复。
主要的战事,基本结束。
剩下的扫尾工作,仍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夏完淳勇夺沈阳,力克四万蒙古兵的战功,被传到京城。
在报纸的作用下,被宣扬为民族英雄,并让全国百姓得知。
只是,远在辽东的夏完淳并没有满足。
“皇兄是天下最厉害的人……”
“在皇宫里的时候,只要有皇兄在,妾总觉得很安心……”
“虽然,妾知道这不太可能……但妾真的喜欢那种感觉……”
公主似乎真的是有什么说什么,那些婚后的话,无疑让夏完淳不太好受,每每想起,总觉得有点酸。
不过……那真的是实话,让夏完淳无法反驳……美人配英雄。
自己什么也不是,还笼罩在驸马的光环之下,让公主认识自己,让圣上认可自己,让天下铭记自己。
那还远远不够,无论是杜家屯之战,还是沈阳之战,都不够。
华夏男儿的顶点是什么?
凡是读过史的,凡是热血青年,都会毫不犹豫的给出答案……封狼居胥!
“如今蒙鞑只是败退,还远未消除!待到他日必会卷土重来,吾想率精兵北上!一鼓作气!为朝廷除去威胁!”
夏完淳在沈阳修整之后,找到陈子龙表达了他的想法。
“不是我说,驸马……”陈子龙很无奈,也不知道圣上从哪里找来的驸马,实在太调皮了,每次都让他头疼不已,怪不得从五路军丢到他这里,合着是阎应元也怕这个麻烦吧。
“我军虽盛,然蒙古已经遁回草原,或许率军能大破之,但却没有任何意义。”
陈子龙当然不愿意,他很清醒,汉人王朝想要占据蒙古,实在是困难重重。
从秦汉以来就是如此,成祖五锤蒙古,仍然难以根除,最机智的方法,还是建立城池,以防备为主才是。
“拜托了!”夏完淳也不知道怎么说服陈子龙,但封狼居胥的心情如此强烈,这恐怕是最好的机会。
等到班师回朝,天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率军北上。
“你是有什么办法,彻底解决蒙鞑的威胁么?”陈子龙正视着夏完淳,感受到他内心的决然,也有几分意动。
“有!”夏完淳深吸一口气。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