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明不南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明不南渡- 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在下黔国公,沐天波是也,你是?”
    “下官张煌言,字玄着,本是川北总兵,如今收到圣上旨意,来叙州寻找黔国公,辅佐黔国公收回云南。”张煌言向沐天波施了官礼后说道。
    沐天波眼前一亮,果然,圣上连一方总兵都派了过来,显然并非只派了二百人。
    这张煌言既然是一方总兵,最起码手下有几千人吧。
    几千人,和几百人那就是质变,取巧的话,击败上万叛军,也是有希望的。
    伟大的圣上,果然没把他沐家抛弃。
    沐天波激动的笑出了猪叫声然后问道。“圣上可是让你带了人马过来?”
    沐天波左右看看,除了张煌言的几个亲信近卫,似乎没发现其他人。
    莫非是驻扎在了城外?
    “人马不都在黔国公手下么?”张煌言正了正头盔,无辜的问道。“下官过来,只来做黔国公的幕僚。”
    笑容渐渐消失。
    沐天波狂喜的面容,转变为了一抹幽怨,他手下……不就那二百多人么,而且都不听他的。
    “本爵手下……也就二百多人。”
    “二百多人,够了。”张煌言并没有意外,接到朱慈的圣旨后,他就已经通过圣旨,对于云南的局面了解了许多。
    当时他也怀疑过二百多人平叛云南是不是也不够,通过圣上的密旨,洞悉了圣上的想法后,虽然很胆大,但却足以平叛了。
    “连你也这么说?”沐天波有些哑然。
    “黔国公,说实在的,下官也实在不得不承认,圣上的深谋远虑。”
    “圣上虽为天子,高居庙堂,却实在是能洞察天下之巨细的雄主。”
    “此计也是圣上所定,信任下官,托付以事。”
    “圣上似乎并不信任本爵。”沐天波苦笑的摇了摇头,看来圣上果然有着自己的想法,定下了计策,却让他一路上都蒙在鼓里。
    如果真的有计策,直接告诉他来执行就行了,何必再多塞一个幕僚?
    “圣上如此,自然是看中黔国公罢了。”张煌言不禁说道。
    “哦?何出此言?”
    “如果不是重视黔国公,也不会安排的如此周祥,直接让黔国公回京修养便是,又何必多此一举。”
    “云南关系到朝廷的边防紧要,黔国公可以无才,但不能胆怯,圣上故此试探,倘若怯懦了,又如何以黔国公的身份,震慑诸夷?”
    张煌言的话,让沐天波暗暗深思,冥冥之中,似乎抓到了什么。
    但又稍纵即逝。
    转眼看到,张煌言已经和他手下的游击将军交接的官文。
    后者向张煌言行了军礼,张煌言从而得到了这二百多人的指挥权。
    “做几面大旗,带着些爆竹,把声势闹的大些,让云南的人都知道咱们来了。”
    张煌言开始运作起来。

第四百二十九章 北事又起
    南方的天气已经很冷了,像石柱一带都飘起了大雪花。
    小冰河时代的尾巴,依然影响着华夏大地。
    在那遥远的北方,从辽东到京城,从蒙古到大同,不同程度的降雪,让大部分地区都披上了白色的婚纱。
    ……
    蒙古草原。
    朝廷和大西的战争,对于蒙古来说是最佳的掠夺时机,不过在捕奴队的威胁下,根本没法喘息。
    哪怕是正规的蒙古骑兵,在草原上驰骋,都有可能受到捕奴队的伏击。
    尤其是冬天时节,战马的奔驰速度下降的很明显,更无法发挥他们本来应该拥有的速度优势。
    大多数蒙古部落的人口,失踪数量不断攀升,用脚指头想也知道发生些了什么。
    几个月的发展。
    捕奴队已经成了难以根除的规模。
    京城,大同,宣府形成了奴隶交易的链条,不知道是哪个孙子带的节奏,买卖异族奴隶已经在大明内部形成了时尚。
    像质量上乘的蒙古奴隶,运气好,都能卖到六七十两银子。
    价格攀升的已经严重失控,这种失控使得大量的财富,被用于私人捕奴队的建立。
    一些百十人的雇佣兵,配备精良的程度,虽不如官军,但和蒙古骑兵比完全可以分庭抗礼。
    许多小的部落,被灭族,亦有一些部落向北迁移。
    原本密布于大同周围的蒙古部落,现在方圆三百里之内,是找不到一个自由的蒙古人。
    ……
    奴隶的价格很高,刚开始的时候,买下奴隶的富商财团,图的也是做高奴隶价格,从中谋利。
    当然,作为奸商,既然拥有了大量的奴隶,显然不会让他们闲着。
    从奴隶身上榨取利益,那是必不可少的。
    男奴隶可以用来挖矿,女奴隶可以做一些杂活,当然也有奴隶主欺辱女奴隶的现象出现,但实际上如果不是饥不择食,这种事情很少发生。
    华夏的王朝,向来种族歧视严重,无论建奴,蒙古,还是那长的花里胡哨的欧洲人,在汉人眼里都是劣等民族。
    奴隶主都是有钱人,不缺女人的他们,怎么也不可能看上那些大圆盘脸的蒙古女人。
    但总之,在不断攀升的奴隶价格下,拥有异族奴隶的奴隶主,极力的开发奴隶的价值。
    甚至于说,北方已经形成了一种攀比风气,拴着奴隶逛街,带动了时尚,男奴隶,女奴隶都可以,倍有面子。
    京城里,几个保守派的老大臣。看到这种现象,颇有一种世风日下的感觉。
    “京城畜奴成风,也不知是好是坏。”
    朱慈离开京城已经几个月了,早朝看不到皇帝,大家也基本寒暄了几句,说两句客套话,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没了boss看着的公司,员工们都很悠闲。
    范景文和其他的阁老忙完手上的事情,都讨论起来京城最近的变化。
    “最起码,蒙古人的边患是解决了,朝廷还不用太过于破费。”倪元潞翻着账本道。
    “圣上这诏也是高,但以后又如何收场。”
    “你指的什么?”
    “虽然蒙古人的威胁没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入草原的汉人,他们为了抓蒙古人,嗜杀成性,还购置战马,火器。”
    “现在虽然还看不出威胁,但如果以后做大,怕是比蒙古人更加难以应付。”
    孟兆祥分析道。
    这圣上完全就是用了驱虎吞狼的计策,但送走了狼,养肥了虎,如果不想办法节制,真的会成大明的威胁。
    当然,这些本来就不归内阁管,不过以前就养出来的多管闲事的毛病,看到国家的得失,总难免出头指指点点。
    这个时候,一个皇卫营装束的男子,来到的内阁。
    微微施礼,字正腔圆的道。“军部照会内阁商议要事,请诸位阁老移步。”
    军阁和内阁理论上平级,都直接向皇帝负责,不过在某些时候,军阁的地位要比内阁高一些。
    像传令的校尉,职位不高,却完全就不用看内阁大佬的脸色。
    军阁和内阁之间的照会,一般是不允许的,军政分离,是圣上定下来的新政。
    但是也有例外,就是紧急事态。
    这是军阁第一次照会内阁,足以见得,可能是危及大明安全的大事。
    几个大佬慌忙间,结束了闲聊。
    驱使马车,赶往皇卫营所在的军阁驻地。
    军阁的负责人,巩永固,脸色很凝重。
    周围还有留京的其他几个高级将领,他们显然已经知道了内情,一个个也没有任何表情。
    范景文,孟兆祥,倪元璐等几个阁臣坐下后,急忙问巩永固发生了什么。
    巩永固也没什么好遮掩的,手中的塘报打开,撇了一眼缓缓的说道。
    “锦州告急。”
    锦州告急?大臣们,互相对视了眼,似乎也并不意外。
    清虏所畏惧者,实在是那有些开挂的圣上,如今圣上一口气压不下来,跑去南方干张献忠了。
    那些清虏显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这也正是和大明重新开战的时机。
    撕毁了条约,再次准备觊觎中原。
    “十天以前,清虏趁着雪天,突袭锦州,虽然没能成功,但后续的部队,连拔锦州周围据点,将锦州再次围困。”
    “阎总兵发了告急信求援。”
    “这次请诸位阁老来,一是内阁方面也应该了解一定的军情,另一方面,就是辎重粮草的事情。”
    果然,对大明来说,就没有一分钟消停的,张献忠,清虏,一个个接二连三的跳出来皮一波。
    就算都能按下去,心也累了。
    锦州被围,让他们想起了三年前的松锦之战。
    那场惨败,现在还记忆犹新。
    现在的状况,又何其相似。
    “巩军辅,这锦州还能救?如今圣上不在,若是妄派援军,支援锦州,陷了的话,悔之晚矣。”
    倪元潞对巩永固建议道。“不如退守山海关,加强防守,等到圣上凯旋才是良策。”
    回答倪元璐的是巩永固重重的猛拍桌子。“军事之事,援与不援,岂容你们内阁指手画脚?!你们只需要配合行事便是!我叫你们来,也不是寻求计策的!”
    不知不觉间,巩永固的语气,有些带刀的让人难以接受,不过很快,他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言语有些重了。“抱歉,辽东之事,所虑祥多,是以言语过激,诸位莫要放在心里。”

第四百三十章 锦州危急
    巩永固压力是很大,尤其在圣上南征的时候,突然闹出建奴搞事的事情,足以让他焦头烂额。
    他也不想和内阁关系太过恶劣,但文官对武官指手画脚的传统,似乎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消除。
    以至于巩永固发了火。
    但事后还是很理智的缓和气氛,打仗需要军阁在前面卖命,也需要内阁稳定后方,保证物资支持。
    对范景文等人来说,巩永固这打了一巴掌又给了甜枣的举动,却也让他们乖了许多,再多的话,也只能闷在肚子里。
    连连点头称是,问巩永固需要内阁做着什么。
    援军是肯定要派出的。
    万一锦州失守,去年拿回来的对建奴优势也彻底没了,再万一袁枢和阎应元在锦州阵亡。
    交还给圣上这么一个烂摊子,巩永固这军阁宰辅也干不下去了。
    对张献忠的作战,抽调了皇卫营的大部,精锐的力量,基本没了。
    京城的皇卫营,人数上还有几万,但大多是入营不超过一年的山东籍新兵,无法和南征的皇卫营主力相提并论。
    并且也没有名将支撑。
    虽然说如此,巩永固,还是凑齐了一万人的皇卫营生力军,由新乐侯刘文柄率领,驰援锦州。
    “第一,无论如何,必须保证锦州绝对不能丢。”
    “第二,不可冒进,徒增伤亡,一切等圣上折回再说!”
    这是巩永固对刘文柄的交代。
    “国家有难,责无旁贷,卑职愿与锦州共存亡。”刘文柄双手抱拳,许下诺言。
    ……
    大雪纷飞的辽东。
    已经安耐不住的建奴,在听说了辽宁皇帝南征之后,就已经无法放弃这般攻打明朝的最好时机。
    雪天进攻,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士兵们冻死冻伤极大的限制了战斗力。
    但战机稍纵即逝,等到辽宁皇帝返回,便再没有机会。
    实际上,他们已经不断地在被操的边缘试探了很久,连续几个月的演习,让锦州以及附近的明军都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许多明军,都以为建奴只是在装逼,他们并不敢真的打。
    所以在建奴突然袭击的那一刻,真的把一些明军打懵了。
    总计六万八旗兵,兵围锦州。
    这还真不是小事情。
    建奴去年虽然撤离,但并没有伤筋动骨,并且在一年的修养之后,八旗兵的战斗力只强不弱。
    强大的军势,让锦州的阎应元和袁枢都倍感压力。
    “求援书已经发去五天了,算上来回的话,北京若要出援军,起码也要在十天之后。”袁枢掰了掰手指头,约摸了算了下目前锦州的处境。
    “十天应该能守的住吧。”袁枢问阎应元,却看到阎应元已经先离而去,正在沿着城墙走,视查整个锦州城的防御工作。
    袁枢也习惯了阎应元的闷骚性格,没啥好说的跟了上去。
    外面五百米外就能看到建奴,一发发炮弹不断地轰击着城墙。
    锦州的城墙摇摇欲坠。
    甚至有明军士兵一脚不稳,直接跌下城墙。
    鞑清的攻势很猛,已经憋了足足一年的精华,一口气释放出来的量还是很庞大的。
    主帅豪格,挺有干劲,在多尔衮被软禁起来后,顺风顺水的在朝廷中有了发言权。
    实际上他能有如今的地位,也很懵逼,整个权力斗争,他基本没有出力,完全躺赢的节奏。
    黄台吉的后代只剩下他一个独苗苗,已经确定的是,小弟弟没了的顺治死了以后,鞑清的皇统只能从他的后代中选择继承。
    虽说豪格对于政治是个二愣子,但在军事指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