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明朝当暴君- 第3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耿于垣这时候刚说话,还没全说出来,黄得功就突然一个暴起,将枪拿在了手里,且对准了他:“混账东西!老子早他娘看你不爽了,你是不是真当老子不敢一枪崩了你?!你他娘的得明白,这枪握在谁手里,谁他娘的说的话才是宪!如今陛下自办武校、亲征东虏,上上下下的官兵就没有不服他的,他要说他口含天宪,那就是口含天宪,明白吗?!如今立这什么宪,自然是为后世之君立的,你真当你配给如今的陛下立宪?!”

    耿于垣一时不由得双腿发起抖来,哆嗦道:“我,我也没说什么,没,没说不同意。”

    耿于垣现在的确已是心灰意冷,心想这宪纲其实立没立都没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不立,立了还容易造成如今这位天启皇帝的治国理念继续影响后世之朝,自己也没必要再跟陛下身边的人作对。

    “靖国公,你干什么!这是咨议院,坐回来!”

    孙传庭这时候拍了桌子,大声吼了一句。

    黄得功这才坐了回来:“行,我给次辅您面子。”

    这时候,刘鸿训则道:“靖国公的提议,大家觉得如何,举手表决,同意宪政在如今陛下千秋万代后施行的举手!”

    “同意!如今皇上是好皇上,我们信得过他,我们这些流民能变成有技艺的工人,全靠当今皇上。”

    “我也同意,他让我们农民不纳粮,不当差,我们自然愿意都听他的,什么宪不宪的,不重要!”

    ……

    大多数百姓出身的咨议大臣皆没有意见。

    刘鸿训因此就道:“既然大多数咨议大臣都同意,那就把这条写到宪纲里,当今陛下不必遵行此宪纲!”

 第七百章 士子痛哭变法失败了

    “启奏陛下,这是咨议院最新决议出的诸条宪政纲领!”

    刘鸿训在见到天启皇帝朱由校后,就将一份题本呈递到了朱由校面前。

    朱由校接过题本后看了看。

    “不错!基本符合朕所立之兴明社的理念!”

    看了后,朱由校就对此表示了肯定。

    接着,朱由校又问道:“不过,这宪纲对朕不具备约束力这一条是谁提议的?”

    “回陛下,是靖国公提议的。”

    刘鸿训回道。

    朱由校听后点首道:“咨议大臣们没反对?”

    “靖国公这条提议,是在场咨议大臣意见最为一致的,没有一人反对。”

    刘鸿训继续回道。

    已代替刘鸿训成为大明首辅的温体仁这时忍不住奉承道:“这足可见,陛下是得天下人心的。”

    朱由校笑了起来:“这个靖国公,果然是没让朕失望!”

    说着,朱由校就把题本递给了温体仁:“将预备立宪的诏书,以及咨议院最新立宪进程,通告于天下军民!”

    “是!”

    温体仁接过了题本。

    “虽说宪政不在朕这一朝开始实行,但执政上也得渐渐向宪纲所体现的治国理念靠拢,在预备立宪期间,统一立宪思想!”

    “不赞成、不接受宪纲思想的,就视为没有在思想上和天下大多数人保持一致,没有与民族保持一致,要对其改造,使其学习,哪怕所谓的学识通达者,也要再教育,接受一些能改变其思想的再教育!”

    “虽说不能要求大家都是一个模子的人,都是一样的性格,都是一样的理想,都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安邦定国,都要为他人奉献,但是,作为华夏的一份子,其行为其理念必须符合宪纲所规定的大原则!”

    “宪纲既然已确定以天下生产者利益最大化为执政之理念!那就要在用权时,去切实践行这一点,分工可以有所不同,可以劳力,也可以劳心,但无论是哪种劳动,都得有所劳动,有所产!”

    “哪怕是不耕作不务工不行医不教书之自由文人这些,也得要有所生产,才算为宪纲所容纳的人,想办法逼他们去创作,别整天只知道袖手谈心性谈国事,要多写些诗词话本什么的,也算是一种贡献,我大明要文化繁盛,要诗比唐、词比宋,兴起的话本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杆!”

    朱由校谕示道。

    “臣等谨记!”

    温体仁等辅臣立即回了一句。

    接下来。

    大明正式下达了预备立宪的诏书,且公布了预备立宪的诸项条款。

    例如,将怎么进一步促进国民教育,进一步引导国民知道宪政,以及将会在地方和中央如何设立宪政机构等等。

    咨议院拟出的宪纲条款也陆续公布了出来。

    如此,大明也算是在政治上走出了新的一步。

    这一步,按照原来的历史,是要等到两百多年后的二十世纪初才开始出现的。

    且还是因为洋枪洋炮逼得当时的清政府这样做。

    而如今,大明这样做倒不是被外部所逼,而是内部工业革命出现,大量工人阶级和商人阶级出现后,导致的变化。

    不过,受大明自己特殊的国情影响,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文化上的延续性又特别强大的大国,注定了所体现的宪政思想非是商人阶级想要的那种自由化的宪政思想,反而是为保证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以及大量自耕农和工人不被过度剥削而实行的另一种大朝廷模式的宪政思想。

    所以,耿于垣即便全程参与了咨议院初步立宪的过程,且亲眼看见了大明开始立宪,但他的心情反而因此更加失落。

    随着三个月的休沐期将近,大部分百姓都已经陆续离京还乡。

    京师也就没有再像之前那么拥挤,许多士子也渐渐的开始敢于离开学校和各类会馆酒楼,来到大街上,而不再惧怕看到大量的群众,给自己造成阶层上的压迫。

    耿于垣也因此与自己分散多日的好友高之壁等人得以重逢。

    “耿兄!”

    “高兄!”

    “还有王兄!”

    “你们近来可好?”

    “此事休提,虽说不过半个多月,却仿佛历经了一世,期间滋味,真是难以说起。”

    “是啊!谁也未想到,变法之事竟是如此结局,既不激扬,也不悲壮,真是风流被雨打风吹去,无可奈何啊!”

    耿于垣的这些士林好友因此感叹了起来。

    他们现在已经不敢再提“变法”二字,也不敢再去都察院门前陈情。

    因为半月前的那一幕依旧让他们心有余悸,一当他们想到变法,他们现在就无法在脑海里忽视那些真真切切地密集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庶民百姓。

    而这时候,耿于垣突然说了一句:“小弟不才,如今已承蒙圣上看重,特简为四品大员了。”

    “什么?!”

    “耿兄你做官了?大家都还在等考选呢,你怎么就突然做官了?!”

    “耿兄你仔细说说,是什么奇遇,不会陛下要变法?所以才这样,你可有引荐我等持变法之念者?!”

    高之壁等人很是惊讶地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一时对耿于垣突然做官的事感到羡慕,也对变法的事重新产生了希望。

    但这时候,耿于垣却突然蹲在地上,抱头痛哭起来:“变法失败了!是彻底的失败了!真正属于我们的清平世界是真的要一去不复还了!呜呜!”

    耿于垣哭得很惨烈,涕泗横流。

    这让高之壁等人感到非常懵逼。

    你丫的都突然做四品官了,还哭什么。

    谁不知道现在进士都多如牛毛,读书人想做个官有多么容易,何况是四品官!

    “耿兄,你这是喜极而泣吧。”

    高之壁因此酸溜溜地问了一句。

    “我喜什么!”

    “我现在已经成了全天下士大夫的反叛!还在议定的宪纲上签了字!承认了,天下是他们工人农民的天下,以后,上至帝王、下至庶民,都得让生产者有最大之利,何为生产者,自然是工人农民这些人!以后,这就是我大明之宪,连将来的皇帝都不能改!你说,我有什么可喜的?!”

    耿于垣激动地大声说了起来。

 第七百零一章 统一理念把士子抓去学习

    “这么说,朝廷立宪了?”

    王依言因此问了一句。

    高之壁也跟着说道:“应该是朝廷立宪是把当下陛下执政的那一套理念,就是兴明社以及衍生出的大公派士子们提倡的那一套,变成了宪章,而不是我们想要的那种,即自由最大化。”

    “没错!就是这样!”

    耿于垣说着就咬牙道:“黄得功之辈尤为可恶,仗着自己手里有枪,还强行要求现在的宪章都不能对陛下起作用!还有那个叫吕盛的举人,真正是我士林败类,为个人功名,竟讨好工人和农民,且因此屡屡针对我,让我下不来台,说出各种帮工人和农民的话来!以致于,我们这些真正崇尚自由的士子孤掌难鸣!”

    “这意思是,即便陛下千秋万代之后,陛下之法还能继续影响大明之政,后世之君还因此被戴一紧箍咒,若想改陛下只为那些庶民谋福祉的理念,就要因此受很大的痛苦,甚至是无法接受的痛苦?!”

    高之壁说到这里也感到情况的严重性,忙问道:“耿兄,你详细说说,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对,你详细说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好的立宪变法怎么变成了这个味。”

    ……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这宪纲最为有利的是当今陛下,和底下的万千庶民们,而最不利的是士大夫与将来的君王!”

    陈伟崧这里对二皇子朱慈灿也说起了关于立宪的情况。

    朱慈灿听后也破天荒地把桌子一拍:“还好不是立刻执行,还十年的预备立宪期,另外,父皇只要还是大明的皇帝,这宪纲就还不算有效!”

    “是的,陛下现在所行的是利于广大庶民之政,庶民们自然不会对他怎样,而现在他又要把自己的理念变成宪纲,且接下来,以推行宪纲的名义,强行统一天下人的思想,而如此的话,不想有此宪者也不会想如今的陛下太早离位,毕竟他一离位,宪纲就算是正式生效!”

    “可以说,陛下是用立宪的名义,给自己安置了一道防备自己被害的铁丝网!”

    “陛下依旧不愿意在自己生前,有任何的威胁!”

    陈伟崧回道。

    “你说的对!”

    “父皇真是厉害的很,他总是能出一些我们想不到的谋略,或许这就是真正的帝王之术吧!”

    朱慈灿点点头,回道。

    “殿下也不必灰心,人死如灯灭,强如太祖,刚驾崩不久,其所遗之政,建文就将其改了个面目全非!”

    “所以,关键还是下一任君王的选择,只希望如今陛下所秉持的理念,不要因为两代君王甚至三代四代君王的坚守,而真的在潜移默化间,成为天下人都认可的真理,甚至是公卿士大夫也被其理念所折服,乃至变成我华夏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刻进所有汉人的骨子里,不管这个汉人是谁,那样的话,则我儒家理学再没有出头之日也!”

    陈伟崧这时候鼓励起朱慈灿来,他怕这位一向被自己喜欢的皇子,因此丧失暗搓搓要颠覆其父亲统治模式的信心。

    朱慈灿则因此苦笑道:“按照这个宪纲,以后的君王要发兵,要加税,都得相当于宰相的辅臣们同意且副署其名!辅臣们还可以拒绝执行,且不治死罪,而偏偏辅臣们只能经过咨议院廷推,可咨议院的咨议大臣又要求必须让工农等主要阶层的人占多数,这也就意味着,以后继位之君想恢复关内田赋徭役,想恢复到以前的旧学科举,已不可能!以我看,只怕大哥要是做了皇帝,会愿意照着这个宪纲来。”

    陈伟崧听后毅然起身拱手道:“殿下说的是,我等,但凡有恢复儒教正统地位之有识之士,皆会竭尽全力地帮助殿下夺得储位,即便灭门破家,也在所不惜!”

    朱慈灿听后笑了笑:“陈公不必如此,还请坐下,我知道你们的心意!”

    “即便陛下如此,殿下也当继续笃行孝道,晨昏定省,为其祈福,都不可少,臣以为,为人父者未有不喜欢孝子者!此为人之性,君王亦不可免!且殿下也并未表现出不在乎庶民之行为,陛下想必还乐意您这种仁厚君子,守住他的理念,相反,或许会担心从来都是独断专行的皇长子有改他所立宪纲的可能。”

    陈炜崧回道。

    ……

    “如今看来,变法是彻底失败了!甚至也只能指望将来新君当朝,一扫如今之乱象。”

    高之壁这里,在听了耿于垣详细说了他的经历后就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可问题是现在储位也不明,如今陛下搞了秘密立储,以致于天下人都不确定将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