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明朝当暴君- 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有时候,朱由校也会装瞎子,故作不知。

    毕竟为人处世,即便是当皇帝,有时候藏愚守拙是有必要的。

    因为只有如此就能麻痹别人,使得别人对自己产生轻视之意,而渐渐暴露本性和端倪出来,甚至因此降低智商。

    另外,朱由校有时候这样做也是代表他默认这种做法。

    现在听到毕自严奏报说缅甸袭扰边境,还抓走了知县萧居谦,朱由校也就故作惊讶地问了一句。

    “臣也是刚得到的电报,萧居谦再怎么说也是我大明朝廷命官,代天子牧守地方,这缅甸无故侵扰边境,抓走命官,其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臣认为当敕旨枢密院廷议此事,以决定是否对缅甸出兵,对其实施惩戒,或直接灭其国,实行教化,以免再有如此事件出现。”

    毕自严回道。

    “准!”

    朱由校因此回道。

    “遵旨!”

    毕自严心里暗喜,他知道他再次猜对了陛下的心思,他可是早已垂涎缅甸的翡翠资源已久。

    毕自严倒是不担心大明能否征服缅甸,他担心的是接下来缅甸的翡翠资源该如何分配,皇族拿走多少,给国家留多少,自己这些勋贵公卿分多少,该发行多少征缅的战争劵。

    毕自严不得不开始忙碌起来,负责内政的他,虽然没有权力直接发动战争,但他却可以先唆使崇文寺等大明官媒造势,先将缅甸在边境的残暴行为添油加醋地报道出来,让民众产生对缅甸的厌恶乃至仇恨之感。

    甚至还将缅甸数十年前占领大明孟拱和木邦的事持续报道了出来。

    民间的反响自然很大,都叫嚣着朝廷当立即向缅甸挥舞正义的铁拳。

    不过,据朱由校所知,缅甸东吁王朝自从天启九年以后,随着新的国王即位,放弃了对外扩张的方略,而是重点发展经济,也就没再怎么滋扰大明边境。

    而现在明缅边境挑起事端的其实多为大明这一方的土司和番兵。

    毕竟现在的大明比万历时期还要强盛,岂能一直被动受欺负,而不能主动去欺负欺负别人,尤其是西南边陲的那些并不完全受中央朝廷控制的土司,他们从大明中央朝廷购买到淘汰下来的火枪后依旧可以让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又和缅甸有着世仇,自然会主动欺负欺负缅甸。

    何况,缅甸的翡翠资源的确很诱惑人。

    这些土司也都希望可以开采更多的翡翠,然后卖给大明富庶地区的汉人,以换取更多的财富。

    朱由校对缅甸也没什么好感,他不可能在缅甸不再主动扩张后,不允许自己这边的势力不反击回去。

    另外,朱由校记得历史上的南明永历皇帝逃入缅甸后,因为缅甸畏惧满清,是把永历皇帝送回去的。

    在朱由校看来,既然如此,不如现在趁国力强盛,借此全民都喜欢扩张的时机,把缅甸吞并了。

    到时候即便再有大明皇帝需要逃入缅甸境内的时候,也就不用再担心被引渡回去,只相当于是又一次战略转移,依旧是在国内转移,而有更多的战略纵深。

    当然,对于朱由校而言,这也是解决西南番兵的法子。

    这些什么苗兵、狼兵、白杆兵之类的西南土司番兵,能征善战,事实上,军纪不怎么好。

    所以,朱由校现在有了各类帝军后,就不再用他们来作战。

    但是这些兵勇留在西南,不让他们作战挣钱,无疑也是一种浪费,另外,也影响朝廷改土归流的进程。

    而如果让这些善于山地丛林作战的西南各类番兵去攻打缅甸,自然就可以通过缅甸兵来消耗这些西南番兵,同时又通过西南番兵实现大明吞并东南亚的目的。

    事实上,攻打缅甸这种属于热带雨林地区的国家,也就云南、广西这些地方的番兵比较合适,北方的兵派过去,很容易生病。

    枢密院很快就廷议出关于征讨缅甸的具体方略,并廷推让老将秦良玉挂帅。

    因为秦良玉在西南的威望很高。

    西南各方土司都很畏惧秦良玉,这样就便于统一指挥。

    秦良玉熟稔西南作战,且她似乎早已预料到好大喜功的天启皇帝会征缅,在曾经奉旨巡视西南边防时,特地调查过永昌、陇川这些靠近缅甸的边境地方。

    所以,秦良玉为此在被朱由校任命为定西大将军兼云贵总督时,特地上奏言征缅有五难,即:办马难、办粮难、行军难、转运难、适应难。

    因而,秦良玉建议朝廷先调集大量马匹到西南,调马自然不是为了骑马作战,而驮载粮食,山区行军,有马匹驮载粮食,就能节省不少体力,缺粮时还能杀马充饥。

    “朝廷现已据有漠北、漠南和青海等养马之地,再加上这些年也培育了不少良马,可以调足够的马过去!”

    毕自严因秦良玉的这条建议对朱由校说道。

    但秦良玉还建议一改朝廷昔日大规模进军的战术,而是而是采用大范围穿插的法子,不与缅甸土兵在外围山地周旋,而是直插阿瓦,以免使战争拖得太久,拖得越久越不利于大明这边。

    因为根据秦良玉皇调查得知,缅甸的瘴气是从农历四月开始,以七八九三月最盛,所以出兵时间只能是九月以后,结束也最好是在三月就结束。

    朱由校对于秦良玉的建议全部予以同意,并让驻于郑和港的大明水师从海上袭扰缅甸,是缅甸误以为大明是水陆并攻。

    九月二十四日这天。

    秦良玉带着六千精挑细选的一万白杆兵、狼兵和苗兵各五千人,以及其他各族土兵合计六千人,和从京城调来的近卫军山地特务营三千六百余人,合计近三万兵马,正式从永昌出师缅甸。

    近卫军的山地特务营是朱由校下旨着焦琏在山区特别训练的精锐,全军使用的是新式击发线膛枪和各类单兵防身武器,单兵作战能力强,专门用于艰苦条件下的特殊作战,在这之前,在北方已经被调去和罗刹兵交过手,且在西征途中,也和归附林丹汗的西域兵交过手。

    如今这次,朱由校派他们去西南,自然是让他们锻炼锻炼在热带地区作战的能力。

    秦良玉一开始的计划是“一正两辅”,兵分三路,但她知道他这次带的兵是以西南土兵为主,也就是土司兵,成分复杂,情报保密性肯定不如以前指挥近卫军好,算是大明以前那种调集各方兵马进行指挥作战的传统方式,于是,为了不让缅甸知道自己的目的,她在出发前又临时改了计划,把三路变成南北两路,南路主力一万多人,又她亲自率领,北路则由秦邦屏率领,且目的都是缅甸的都城阿瓦。

    因为缅甸没有常备军,只有阿瓦的万余皇家卫队,其余各地的兵马都和大明在西南的军事力量一样,都是各地的土司兵,这些土司兵和雇佣兵一样,谁给他们军饷,他们就听谁的。

    所以,只要拿下阿瓦,缅甸就等于被灭国。

    缅甸自然没多久就得知了大明向他进军的消息,且提前做好了准备,但让缅甸国王他隆王恼怒的事,明军主帅临时改变了进军方略,使得他的兵马布置也跟着布置失误。

    这一布置失误,要想重新布置,自然要麻烦许多。

    “明军主帅是个不好对付的人物!我们得倍加小心!”

    他隆王因此不得不承认明军统帅非常狡猾,而因此说了起来。

 第五百三十一章 在我大明面前皆蝼蚁耳

    缅甸东吁王朝正处于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其君主他隆王励精图治,革新除弊,使得缅甸在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很好,实力也比较强。

    所以,对于明军的进攻,他隆王并没有表现出慌张之色,甚至早有准备,他知道如今的这个大明帝国在天启皇帝的统治下,已和以前大不一样,开始积极对外扩张,且很是嚣张霸道。

    坦白讲,和许多外番君主一样,他隆王也不喜欢现在这样的大明。

    毕竟以前的大明可以说是大而不强,有时候还可以在国内矛盾激化时,可以趁机去抢掠大明一把,以转移矛盾。

    但现在的大明是不怕你惹事,就怕你不惹事。

    所以,他隆王不得不严令各地土司要老实一些,不要去招惹现在的大明。

    不过,让他隆王没想到的是,大明还是会主动来灭他。

    这让他隆王非常委屈,也不得不承认,这年头,为君者,真是谁懦弱忍让谁受委屈。

    “报!白古(勃固)一带出现十艘明军战舰,皆是十万料以上的战舰,而且是铁甲战舰,他们已经登陆,炮轰我们的白古城,并将我们的粮食洗劫一空!”

    而在他隆王认真应对从云南而来的明军时,却突然从自己麾下这里得知明军从水上来攻。

    中国从宋以来便是以‘料’为单位度量船的大小,一千料的大船约有三百二十五吨,十万料的大船自然是上万吨的大舰。

    大明蒸汽机技术已经纯熟,且早已有了铁甲蒸汽动力战列舰。

    另外,随着新式教育的普及,培养出了大量数学和物理方面的人才,再加上大明现在开海,使得航海学大幅度发展,也就涌现出了大量航海人才。

    所以,一下子在缅甸沿海出现十艘战列舰自然也很正常。

    轰!

    轰!

    轰!

    钢铁巨龙一般的大明蒸汽铁甲舰对缅甸的木战船直接视若无睹地炮轰着,甚至开近后直接撞飞。

    缅甸的木战船招架不住,只能撤回白古城。

    而因此,使得大明水师顺利登岸。

    此时的他隆王则在知道这一消息后感到震惊不已:“十万料以上的铁甲战舰?这怎么可能,铁做的船怎么能浮起来!是不是明军故意在外面裹的铁皮或者涂抹的什么染料,迷惑我们?”

    “不是!我们的水师试过了,撞上去真的如撞铁,另外,即便不是真的铁甲战舰,我们也打不过,他们的火炮也很猛,还能直接炸开,在海上,我们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

    他隆王的属下回禀道。

    “宗丞相,你亲自去一趟白古,将水师全部撤回岸上,白古一带兵马皆归你节制,节节抵抗防御,本王得集中兵力先对付从云南来的明军,宁失白古,不能失阿瓦!”

    他隆王听后倒也没有慌张起来,而是从容地做出了布置。

    缅甸最重要的城市除阿瓦外就是白古。

    因为在天启十六年以前,缅甸的首都还是白古。

    只是,由于葡萄牙等西洋番势力以及后来的大明武装商船对缅甸沿海的持续骚扰,使得他隆王不得不迁都阿瓦。

    “云记者,你看,那里就是固若金汤的白古城,本官已下令,今日的晚饭就在白古城下吃!他缅甸部兵只能做缩头乌龟,必不敢在出来与我大明王师作战。”

    此次被枢密院派来攻打缅甸的大明水师提督沈寿岳此时正站在旗舰上,两手握着双筒望远镜对随军记者云琏说着话。

    而沈寿岳口中的部兵就是指缅甸各地的土司兵。

    在缅甸,土司兵常被称作部兵,阿瓦的皇家卫队则被称作胜兵。

    大明对征缅早已有准备,自然知道这些信息。

    随着有线电报的应用,大明现在的媒体业已飞速发展,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甚至也出现了随军记者这种职业。

    这些记者会随军记下一些战争细节,并在战争发生地最近的有线报基地,将所报道的内容传回国内的报业总部,使得国内的人得以以最快的速度得知战争细节。

    此时的随军记者云琏听沈寿岳说后,不禁称赞道:“提督您真是英武!这战争才刚刚开始,就能带着我大明的将士上陆地吃晚饭。”

    沈寿岳淡然地笑了笑:“这有什么,纵观今日之天下,于这碧波之上,有谁是我大明对手?皆蝼蚁耳!”

    云琏因此问道:“那以提督之见,国朝何以有如此之盛?”

    沈寿岳笑着回道:“自然是因我华夏文明最为光明!你细思之,论伟大,可与我华夏文明可媲美者?接下来,你就可以看见,我王师登陆这蛮夷之地后,会如何让他们的落后文明土崩瓦解的!”

    云琏也自觉很光荣地回道:“在下很是期待!”

    而接下来,沈寿岳在率领大明水师登陆后,就开始派出宣教官去各地宣教大明汉化政策。

    为了将这个世界的文明统一起来,朱由校早就下旨设立了汉化大学,专门培养熟悉外国语和文化的人才。

    这些人才将来的使命就是去传播华夏文明,通过对当地文化的熟悉来制定文化殖民政策。

    而汉化大学的教师则是让大明的水师和锦衣卫从各国用各种威逼利诱来的该国士大夫,也就是知识分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