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有凌烟阁,我大明也得有昭彰功勋大臣的地方,就叫做光勋阁,光耀功勋大臣之荣耀!拟旨,着有司立即在皇城勘探地方建造,要比凌烟阁的规模大!”
“陛下的意思,臣明白,我们没必要去说服他们,也不能指望说服他们,甚至没必要等说服他们时再做事,那样只会贻误社稷,下次廷议,臣就直接传陛下谕旨,不再议论下去。”
袁可立回道。
“没错,主宰天下的是朕,让他们议论,是为兼听则明,但可不一定就必须采纳!”
朱由校说着就看向了还不是朝堂官员的兴明社社员陈子龙:“士林中可有什么新的理念出现,尤其是那些离经叛道的、甚至是大逆不道的。”
虽说朱由校有东厂和锦衣卫这等情报机构,但要知道士林这些读书人内部的思想情况,他还是得借助一些同是士林中的读书人。
因朱由校问,陈子龙便拱手回道:“回皇上,以臣如今所知,近来最为离经叛道且大逆不道的,要数一些所谓限制君权的言论,他们依旧认为礼制当大于天子,而天子当从于礼制!言天下既然人人都不可为奴,那人人当不能服从于天子一人,而天下亦不能被天子独裁!”
“这样的大逆不道之言倒也不新鲜,世庙时所发生的大礼仪之争的背后,就是礼制与皇帝之争,结果是世庙赢,另外陛下即位之初,所发生的一些逆案,其本质也是礼制与皇帝之争,最终也是陛下赢,可见天下大道是礼制当服从于皇帝,不然就不会是这一结果。”
孙传庭这时候回道。
朱由校点首一笑,道:“说的没错!之前,礼制之所以没战胜皇帝,其根本就在于天下万民还需要皇帝,凡存在的便是合理,此所谓道法自然,另外,现在的礼制根本上只是士大夫制定的礼制,不足以作为治理整个天下的道,故而,除了士大夫,这家伙根本上不足以得到大多数人承认,甚至士大夫很多人自己也没有遵守,甚至会推翻,所以不能大于皇帝,朕记得当年的大礼仪之争,率先支持世庙的就是文官张孚敬!而张孚敬并不是违心支持,不是谄媚皇帝的佞臣,他后来的为政表明他比很多坚持恪守礼制的大臣更锐意革新,甚至在清廉程度上远高于杨廷和、毛澄这些人,这些人连宁王的贿赂都敢收,张孚敬可是有拒绝同僚以黄金相贿的记载!”
朱由校说道这里就吩咐道:“敕旨礼部,张孚敬,追加谥号为文正,其后人增一锦衣卫千户世袭!令其家乡官员对其立祠,并每年祭奠!以这种行为表达朕的意思,敢天下反礼制者,乃是为天下的贤臣!”
“遵旨!”
。
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封功臣新的勋贵集团
“所以,要想皇帝服从礼制,得礼制能由天下所有人解释时,方能出现,而要出现这种情况,整个大明,得人人为读书人,人人会发声思考,人人对社稷对国家有责任感,这得要很长一段时间,只怕要很多年,可能我们这辈是看不见的,陈子龙,你告诉他们,谁要是想以礼制来限制君权,那就先让天下人人都有国家主人之意识!”
朱由校继续对陈子龙说道。
陈子龙听后笑了起来,回道:“天下饱学之士未必肯这样做,毕竟这样,士大夫就将变得毫无尊严!”
朱由校则回道:“哪怎么行,他们不肯先放弃自己的尊严,怎么能要求皇帝放弃自己的尊严!”
朱由校说着就看向袁可立道:“哼!果然虚伪!他们不愿意做,我们兴明社的人就得这样做,毕竟朕不是真的独夫,也不是真的要做你们所有人的奴隶主,可以这么说,大明现在还得以朕为首,进行党政,集中权力,加快使民智开启,以使华夏更加文明!”
“这就说到了如今民众不够聪明的问题,通州之乱的反叛雇工,竟然没一个想到用《大诰》里的法子,没有直接锁拿了贪官高鸿宗来向朕告状,而是用罢工甚至谋乱这样的违逆行为来反抗,这说明我们没有把皇纲国法的教育普及好,百姓们竟然这样没有靠合理手段为自己伸张正义的意识!”
朱由校接着说道。
“这个,《大诰》之内容,大多是立律法严惩地方豪强,从其诞生以来,虽太祖严令各户皆需收藏一本《大诰》,甚至犯罪者,若家里有《大诰》,可减罪一等,庶民可持《大诰》进京告御状,而不用路引,沿途任何人不得阻拦,阻拦者杀全家!但官员们对其并不乐意普及,也不提此书,以及此书所规定之事,而民众多不读书,故历经两百余载后,已经无人知道这个。”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魏忠贤突然回了一句,善于揣摩朱由校意图的他早就了解了明初《大诰》的所有事。
朱由校听后就道:“越是不被食利者愿意推崇普及的,我们得推崇普及!朝廷得想各种办法,给百姓们普及这些,另外,也得谨防有地方豪强也说自己是民,而有冤屈,故借《大诰》诬告官员,还得根据《大诰》制定出更合理的审理过程来,政事堂和三法司议一下此事。”
接下来。
袁可立便按照朱由校的旨意,在依旧争论关于灭东虏的封赏之事和接下来是否继续发动针对鞑靼的战争的廷议上,宣布了皇帝谕旨。
鸽派大臣虽然不愿意看见这一决定,但他们也不敢违抗。
大学士李国普则认为这可能跟袁可立这个鹰派大臣是内阁首辅,更得皇帝陛下宠信有关。
但无论如何,虽说朱由校这个皇帝做出了最终的决策,且选择了支持鹰派大臣的观点。
可这次廷争的激烈,也表明了反对帝国对外进行扩张的势力并不小,甚至不乏一些精明强干、品行优良的大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原枢密使熊廷弼任辽东经略期间守卫辽东有功,数次击退东虏,后又率大军清剿东虏,立有大功,故进封益国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华盖殿大学士太保吏部尚书上柱国袁可立任西南经略期间,平西南诸蛮有功,后在辽东经略期间,主动进剿东虏,功绩卓著,后于中枢,统筹机务,劳苦功高,故进封兴国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兵部尚书兼枢密副使孙传庭任辽东经略期间,数次歼灭大规模东虏,后又率大军清剿东虏,平定建州卫,辽东战事中,战功最高,故进封秦国公!着辽东有司于赫图阿拉立铜像以记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左都督兼枢密副使秦良玉于讲武堂练将有功,后又在平西南诸蛮中立下大功,并在辽东数次击败东虏,功勋卓著,故进封承国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卫军左都督兼枢密副使卢象升,于辽东清剿东虏有功,后又平定通州之乱,故进封安国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近卫军右都督兼枢密副使周遇吉,于辽东清剿东虏有功,且在江南戡乱有功,故进封和国公!”
……
魏忠贤的喉咙都快念哑了,因为这次皇帝陛下封赏的功臣实在是太多了。
为了宣扬这次武功,朱由校直接一口气封了六个国公,更别提侯爵和伯爵,连不支持继续战争的王在晋都因为调度粮草有功以及击退入侵大明的鞑靼有功而被封为伯爵。
另外,朱由校还首次将在科学技术上获得成就的大臣也封了爵位。
朱由校的理由是这些技术上的成就使得大明在军事上获得了很大成功,也在民生方面,于救活万千黎庶方面立下大功,自然值得褒奖,以激励天下技术改良者。
徐光启就因此被封为了伯爵。
值得一提的是。
以往大明,除了开国和靖难,对立有军功的大臣最高封爵也只是侯爵。
文官更别提,最多到伯爵。
但这次朱由校真的封了国公,而且因为土木堡以后,造成的文人领兵现象越来越严重的缘故,使得现在在军事方面,做统帅的依旧是文官,即便朱由校已经让军事和内政分离,所以,封为国公的熊廷弼、袁可立、孙传庭三人不可避免的是文官背景。
当然,朱由校相信自己这么一做,熊廷弼、袁可立、孙传庭三人还会不会被文官集团接纳只怕都已成问题。
而且,这些新晋勋贵里,除了熊廷弼和徐光启一些人已致仕外,大部分还在朝中担任要职。
所以,朱由校这样做无疑扶植了一批在朝中有势力有实力的新的勋贵集团。
“这些大臣既然已被封爵,就不能再立于朝堂上,都应该主动辞去政事堂、内阁、枢密院的职位才是!否则,就是于礼不合,以至于文武不分,左右颠倒。”
在廷推后,因在御前面议时,没让皇帝看重,而没能升官的礼部尚书李标就因此上本议论起了此事。
而朱由校看见他的奏本只笑了笑道:“太祖时,尚有文官挂公爵者,武臣徐达甚至位列中书之例,怎么朕这里就与礼不合,朕难道不是继承的太祖的江山?另外,自古便有文武双全者,怎么非得要分文武,此议真是大谬,传谕新晋功勋,敢因担心文武不分、担心礼制不合而请辞封爵或者官位者,以谄媚士林、侍君不诚论罪!”
。
第四百七十五章 改变天下格局与蒸汽机车
“不准新勋贵辞官,还给张永嘉追加谥号,果然,想要君王主动被礼制约束,是不可能的事!”
赵进美将手中的《邸报》拍在了亭中石桌上,对吴伟业说道。
吴伟业因此笑了起来:“叫你别看《邸报》,你偏要看下去,这东西会越看越失望的!”
赵进美叹了一口气道:“所以,我才说不能指望君王主动服从于礼制。”
“慎言!”
吴伟业将手中的茶盏一放,并往亭子四周看了看后,低声道:“刀在人家手里,你还想做什么,难不成不要命了?!”
“丁公他们早就如此做过,可惜没用,说实在的,我大明与他邦不同,国家太大,人也太多,且以农为生者居多,所以轻商之论依旧大行其道,即便是我士大夫中,依旧有许多人认为如今天下礼乐崩坏是商业发展所致,与之比起来,连那暴君都比他们更重商,这些人为地方官时,往往视商人为刀上鱼肉,任意宰割,反而不如那暴君,那暴君好歹设银行,给普通商贾以低息贷款,助其摆脱困境,甚至对出海商人提供武力支持,是故,真正敢冒九族之祸而铤而走险的商贾并不多!”
赵进美说道。
“此言在理,只能徐徐图之!如今这位天子,聪明不输世庙,很会把握分寸,对商对民皆未太过分,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他算是掌握的炉火纯青,表面上看杀伐果断,实则总是在借势而为,想限制他的权力,难入登天!只能等后世之君,若后世之君残暴甚于他,还自私,那自会导致天下皆反,若后世之君宽仁治国,自不必反,亦可徐徐图之,只要别在出现如今这样的帝王才好。”
吴伟业道。
赵进美点头:“正是此理!只可惜如今东宫未立,还无法知道将来东宫性情!一切还未知,一切还可为。”
吴伟业则道:“吾现在很想知道的是,我们这位天子还会不会又做什么长而远的布局,千万不要小瞧他,以前诸公就是太小瞧了他,甚至被他表面的残暴行为所迷惑,误以为此人不过是一疯子,做事不计后果,可如今想来,此人无论是意志还是见识以及心术,都远胜朝中诸公,而如今他已设大搞官营和皇庄,造就了数百万官营雇工,还设了西厂专门征税,又提高了商税和关税,改革宗藩制度,宗藩全部留京并开始参与部分内外事务,更是开海与设基地于四海,现在又灭了东虏,并借此大赏功臣,培植新的勋贵;
接下来,他不可能会安分,还会做别的动作,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要想使天下士大夫回到以前为人上人的地位,就得料敌于先,知道他接下来要做什么。”
赵进美听后抿了一口茶,神色凝重道:“这暴君是个善布闲棋的,当年修吾先生等就吃亏在他之前所搞的奇技淫巧手里,当时谁也没想到,这暴君设同于其余内廷二十四衙门的内工监搞奇技淫巧是别有用心,只以为他和世庙一样,不过是有个人之好,可谁知,这奇技淫巧比炼丹还要厉害!天下格局都因此发生了大变!”
……
“如朕所料,这蒸汽机出现后,这新事物就会层出不穷,天下格局也会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国朝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得抓住机遇,战胜挑战!”
朱由校现在正在大明的第一辆蒸汽机车上说着这样的官腔话。
自蒸汽机出现后,朱由校就要求工程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