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皇八妹好武的特点,也是因为他亲自养在身边时发现的。
所以,乐安公主也就是皇八妹和朱由校的感情也很深。
而朱由校因此倒也乐得让乐安公主成了这支禁旅的统领。
但适合训练的宗室外戚女不多,像晋王那种远支宗室自然不行,须得是和皇族关系近的近支宗室,最好还得是和皇帝关系近的宗室外戚。
因而,朱由校到现在只练了七百来名驾前先锋。
这七百来名驾前先锋,除一部分是近支宗室外戚女外,另一部分是秦良玉、周遇吉两族的女眷。
因为朱由校知道原来历史上的事情。
秦良玉一族不必提,周遇吉之妻刘氏历史上守太原时,带着阖家女眷与李自成部血战至全部阵亡,可谓是不让须眉的忠烈之人。
所以,对于秦、周两族的女眷,他是信得过的。
此时,乐安公主便带着刘氏、张凤仪三人来了朱由校这里:“皇兄!”
朱由校在见到乐安公主来了后,便点了点头,吩咐道:“除袁爱卿、魏忠贤、王承恩外,在场的大珰皆事涉谋逆,另外,阁臣魏广微勾结内臣、心思不轨,你先把他们都关押到抚琴轩,严加看守。”
说着,朱由校看向刘氏和张凤仪:“你二人带上麾下驾前先锋,立即协守大明园,统一听从近卫军参将张同敞调度。”
“是!”
乐安公主回了一句。
刘若愚、魏广微等人倍感惊讶。
当然,他们在听到皇帝陛下着令王承恩传驾前先锋护驾时,就也很快意识到,原来皇帝陛下早就准备好应对眼下的局面。
虽然刘若愚不懂军事,但他也知道训练有素的驾前先锋加上近卫军,只要有几百人,加上大明园的高墙,要想抵挡住自己的五千乌合之众一样的阉宦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刘若愚一时开始感到不安起来。
整个人也如泄了气的气球一样,软倒在地上。
但他还是没有像朱由校求饶。
他还在奢望自己控制的反叛阉宦或许能创造奇迹,能击溃帝国精锐,毕竟自己的人多,不是吗?万一有奇迹呢。
魏广微也是一样,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高起潜等为刘若愚说情的宦官也都缄默不语,丢了魂魄了一般。
驾前先锋们如拖死猪一样将这些人拖了下去。
而与此同时,除看押刘若愚等的驾前先锋外,大部分跟着刘氏、张凤仪一起来了大明园各处园门处,与张同敞等近卫军宿卫一起协守大明园。
五千余反叛阉宦已经开始逼近大明园,且在不多久后就抵达了大明园,并也没进行任何安排,就直接一窝蜂地往大明园进攻,搭梯子的搭梯子、撞园门的撞园门。
而彼时,驾前先锋和近卫军排成一排的依托城墙体上的城垛为掩护,对这些人一顿排队枪毙,当即击溃了冲在最前面的宦官。
甚至,刘氏还趁此机会带着麾下驾前先锋策马冲了出来,主动进攻这些阉人,一顿砍瓜切菜过后,这些阉人死伤许多。
这些阉人没有别的战术,依旧是一窝蜂的冲,如飞蛾扑火一样。
虽有几个冲上来的也很快被城墙上的驾前先锋与近卫军杀掉。
彼时,整个大明园一下子就成了绞肉场。
这些反叛的阉宦付出了上千伤亡,最终也没能攻克大明园园门,而没多久,近卫军的禁卫营主力就赶来了这里,这些阉宦顿时就一触即溃,在满皇城内逃窜。
但因为皇城此时已被张同敞提前派人去下令封闭,宫城也提前戒严。
所以,这些逃窜的阉宦都逃不出去,要么被杀死,要么被活捉。
没多久,张同敞就走来向朱由校禀报道:“陛下!反叛阉宦皆已被镇压。”
朱由校此时已经待在刘若愚和魏广微被关押的抚琴轩。
在听了张同敞的汇报后,朱由校点了点头,并瞅向了刘若愚。
刘若愚这下子是彻底绝望了,不得不立即如狗一样朝朱由校爬了过来,且再次往地上磕头:“皇爷饶命!”
第四百一十章 看来你是想当九千岁
“皇爷饶命!”
“皇爷饶命!”
“皇爷饶命!”
……
刘若愚这次磕的比之前重很多,磕的非常实诚。
整个地砖仿佛因此地震了一样。
咚咚直响。
地砖都因此被磕出了红色。
他知道他现在是真的输了。
输的彻彻底底的。
“这次能让你刘若愚露出狐狸尾巴,皆因魏广微在东厂安插细作而被魏忠贤设计发现所致,可见,这次,魏忠贤是有大功的。”
朱由校则在这时候突然说起这么一句来,并又道:“司礼监掌印一职一直没有人担任,魏忠贤,以后你便掌司礼监。”
正不停磕头的刘若愚顿时就不磕了,而是怔在了原地。
他日思夜想的就是成为大明内廷第一人,即司礼监掌印太监。
为了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他一直不敢贪墨收贿,也不敢在保证内廷安全方面有半点差池,以避免在皇帝面前表现出的能力被魏忠贤比下去。
虽说他的确借此机会控制安插在皇宫的细作,将其变成自己的人,还交结内臣,但他为了能得到司礼监掌印太监之位,的确也算是殚精竭虑。
权力的欲望,促使他把这个位置看得特别重要,甚至已经成为他活着的意义。
以致于他无法接受自己失败后让魏忠贤得到这个位置,而不惜想通过逼皇帝杀掉魏忠贤的方式来阻止。
毕竟很多时候,人性就是如此,如果我得不到这个心心念念的东西,其他人也别想得到。
所以,在听到“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官位,以及皇帝让魏忠贤担任时,他的心一下子就仿佛被人扎上了一刀一般。
刘若愚也就连磕头求饶都忘记了,只如行尸走肉一般跪在原地不动。
这个打击对他着实是很大,大到他不愿意相信这个结果。
朱由校巴巴的这么突然地提出这个,且直接表示让魏忠贤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目的之一就是报复刘若愚刚才所表现出的自负与自私。
谁都会有脾气的。
皇帝也不例外。
为了一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不惜用兵谏的方式来逼迫自己。
朱由校知道权力有时候可以让人变得很疯狂,但真当亲身经历到有人为此不惜危害他,而被背叛他时,他还是会有情绪的。
当然,朱由校也不是完全由情绪支配的人。
他突然这样做的目的之二,就是试探魏忠贤,试探魏忠贤对司礼监掌印太监之位的渴望有没有刘若愚强烈。
魏忠贤内心自然是激动的。
宦官做到这个位置,就和外朝朝臣成为首辅一样,能让喜欢权力的人产生无法估量的快感。
简单点说,就和现代人玩游戏经历一番血拼后打通关的感觉一样。
当然,对于费尽心机熬几十年,不敢逾越半点规矩的人来说,这个快感肯定远胜于此。
毕竟难度真的很大。
魏忠贤此刻都已经双唇哆嗦了起来,牙齿无论咬得再紧,仿佛都忍不住想要咧开,笑一笑,而且是放肆的笑一笑。
在眼前这个年轻皇帝面前,毕恭毕敬,做牛做马,为的是什么,为的不就是得到这个嘛。
可魏忠贤最终还是忍住了。
理智告诉他,自己的皇爷虽然有恩必赏,但也驭下有术,往往在给一萝卜的同时,会随时准备一根大棒。
“自己和刘若愚暗中较量那么久,按理,以皇爷的聪明早就知道谁更优秀,却迟迟不肯让一人升为司礼监掌印,摆明了不是不确定谁更适合,而是不想让谁压谁一头,皇爷内心最看重的还是大权不能旁移,自己如果这时候因此接过这个恩典,会让皇爷失望的,自己得有做奴婢的觉悟,得要显得跟刘若愚不一样,何况,自己也不是很在乎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位置,自己更想要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就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吗,那得看皇爷愿不愿意,不然,还没提督东厂这样的实权官职有意思。”
魏忠贤如此想后就忍住了内心的冲动,然后匍匐在地:“皇爷的恩典,按理,奴婢是不能不受的,然奴婢才疏学浅,非内书堂出身,这司礼监掌印一职又极重要,故奴婢恳请皇爷收回成命,另择他人!”
刘若愚感到很意外,他没想到,魏忠贤会拒绝。
瞬间他觉得自己好像和魏忠贤不在一个水准上。
朱由校沉吟了起来。
他印象中,历史上的魏忠贤的确从未担任过司礼监掌印太监,而司礼监掌印太监也一直是别人,只是权力最大的是他。
很明显,是因为太监的权力本质上还是代理皇帝的权力。
皇帝把皇权给谁代理,谁就是权力最大的,而不是看具体哪个职位。
而朱由校发现魏忠贤果然会让自己感到意外,没有直接接受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而是选择在正式旨意下达前拒绝。
“好个魏忠贤,一个司礼监掌印太监都没被你看在眼里,看来你真正想当的还是九千岁吧。”
朱由校因此心道。
不过,朱由校没有拒绝魏忠贤的推辞,点头道:“既如此,便先暂不提此事,着王承恩、卢九德入司礼监,任秉笔太监,王承恩掌内厂,卢九德仍监近卫军与勇卫军。”
魏广微也在这时候一脸惊愕地瞅了魏忠贤一眼,心道:“好家伙,原来你魏公公野心这么大,是仆小看你了!”
魏广微现在彻底知道,自己之所以失败,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皇上用了个厉害的太监。
而这个太监就是魏忠贤!
“自己和刘若愚都是败给了魏忠贤,才落得了如此下场。”
魏广微如此心想后,内心生出一种既生瑜何生亮之感。
魏忠贤则也看向了魏广微。
他也承认魏广微是个很有手段的人,甚至,他还庆幸自己没有轻视这些文官,所以就最终被下狱论死的不是自己。
而魏忠贤觉得自己最终没有像刘若愚和魏广微一样下场,其实也不是自己手段更高明,而是自己更清楚,任何阴谋在层次都不一样的皇爷面前都是没用的,玩了阴谋反而是给自己多一条罪责。
魏忠贤因此看向了袁可立。
他知道袁可立明显是没魏广微有成算的,但袁可立能成为元辅、甚至得罪如此多的人、手段也不高明,却还能屹立不倒,皆是因为自己皇爷喜欢。
“权力是真的能反噬人的!”
这是朱由校现在唯一的感受。
他知道魏广微和刘若愚两人走到今天这一步,一个是因为想当首辅,一个是因为想当司礼监掌印太监,迫使他们在不知不觉间迷失了自我,而自以为自己做的事是天衣无缝,也自觉足够聪明的自己,能通过各种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
可最终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然,本质上也是屁股没坐对,想掌控更大的权力,为自己的利益诉求服务,而因此导致智力下降,选择了自以为高明的手段。
“将刘若愚、魏广微以及刚才为刘若愚求情的高起潜等内廷大珰皆下狱论死!”
但做了某件事就得承担做了这件事以后的代价,朱由校立即下达了新的旨意,刘若愚等人被拖了下去。
刘若愚和魏广微皆没再求情,两人现在都已彻底绝望。
只有高起潜这些连刘若愚都不如的人,还在大喊着:“皇爷饶命,饶命啊,奴婢们知道错了!”
“皇爷,信王殿下等求见!”
就在这时候,王承恩走来禀道。
第四百一十一章 写书胁迫只能强行洗
“皇兄,臣弟等闻听大明园有警,特带护卫来救驾,好在赶来时,叛乱已被镇压,不过,不知皇兄可因此受惊,需要臣弟等做什么?”
朱由检在见到朱由校问道。
“不必如此紧张,一些蟊贼而已。”
朱由校说着就对袁可立吩咐道:“袁爱卿,你立即同魏忠贤一起出去,宣谕内外诸臣,非旨不得妄动,兵变之事已被镇压,朕无事,后宫诸妃嫔皇嗣亦无事,敢散步谣言、制造恐慌者,一经查明,立斩!”
“遵旨!”
袁可立和魏忠贤回了一句。
于是,接下来,虽然刘若愚搞了场兵谏,但到底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
虽然抓了一批不少以前是权贵士绅在宫里安插的细作而如今跟着刘若愚一起兵谏的阉人。
但因为现在的大明皇帝兵权在握,又利用宗室、勋贵、武将、文臣、外戚互相制衡,所以,即便有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