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一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后,刘若愚才没再磕头,而且还直起了身子,两眼开始冷酷地直视着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朱由校。
朱由校依旧端坐在上面,神态自若。
“启禀皇爷!大事不好!皇城北边来自内廷各衙门方向,突然出现大量持兵械的内宦,皆喊着‘杀’声!且朝大明园这边来,以内臣看,只怕是来闯御驾的!”
疾步进入大殿的是张同敞。
按理,他进园内是需要先让内宦传报的,但现在事情紧急,他不得不直接闯了进来,且立即向朱由校禀报起来。
魏忠贤和王承恩听后都大感惊讶,他们自然也已猜到刘若愚这是要造反。
只是他们不知道刘若愚是何时备下的兵械,何时准备的这些人。
魏忠贤不禁心道:“自己终究也还是低估了刘若愚!”
魏忠贤也因此大声喝道:“刘若愚!你大胆!”
朱由校只微微一笑,倒也没有因此感到惧怕。
而刘若愚也在笑,且笑着就站了起来,不等朱由校喊他平身。
刘若愚回道:“奴婢不敢瞒皇爷,这些人都是奴婢在掌内厂期间收买的,他们要么是外面权贵士绅在宫内安插的细作,要么是因为犯事被奴婢拿住把柄的,但他们现在都唯奴婢之命是从,奴婢控制着他们倒也不是为害皇爷,奴婢知道,奴婢要是害了皇爷就坏了规矩,但是奴婢知道皇爷您是位刚烈的主子,奴婢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想这么对待皇爷您的,如今奴婢这样做,只为向皇爷兵谏,请皇爷立斩奸贼魏忠贤,奴婢也自会刎颈赎罪!”
刘若愚知道他即便胁迫一群亡命阉宦,在京城驻军到达大明园时,可以威胁一下皇帝生死外,最终也还是难以逃出生天,皇家的忠臣良将们不会放过他的。
要知道,大明现在最精悍的军队——近卫军驻在京城呢。
魏忠贤倒是没想到刘若愚如此恨他,居然不惜以兵谏的方式来除掉自己。
刘若愚的确恨魏忠贤,而且恨的数值是在这一个突然猛窜到巅峰的。
因为他不甘就这么败给了魏忠贤。
要知道他是内书堂出身的宦官,相当于文官里的翰林出身,也相当于后世是出身于清北的人。
他有自己的骄傲在,他不能接受他输给了魏忠贤的结局。
但刘若愚现在已经可以笃定,他的确败给了魏忠贤,魏忠贤没有勾结袁可立等人,而且不知何时,他还掌握到了阁臣魏广微的罪证,肯定也已经查到了自己。
所以,刘若愚现在就对魏忠贤森冷地笑了起来:“姓魏的,就算咱家败给了你,你也别想活着!”
魏忠贤倒也没有因此生气,只心道:“咱家从来就没把你刘若愚当成对手,要不是皇爷让你制衡咱家,就凭你昔日对咱家的态度,咱家早就轻松的让你在内廷混不下去,别以为你做的事,咱家不知道,咱家不过是懒得在乎而已!”
但明面上,魏忠贤则还是跪在了朱由校面前:“皇爷!求您赐死奴婢吧,如果这能让刘若愚放弃谋逆,能护皇爷周全,奴婢愿意即刻赴死,并不敢含怨,能为皇爷尽忠,是奴婢荣幸!”
第四百零八章 亲军都尉驾前先锋护驾
魏广微见此情景也顿觉诧异,他没想到平时对和自己结成政治同盟之事都还畏畏缩缩的刘若愚,暗地里却准备着这样铤而走险的手段。
“真是厉害呀!明面上是内厂厂公,替皇上监视与查缉所有安插到内廷细作,充当皇上耳目,暗地里却是最大的细作,控制着宫内所有细作耳目。”
魏广微细想后都不明觉厉。
更何况是朱由校。
朱由校此时听后的确有些不寒而栗,以至于他也没什么心思观看魏忠贤的表演。
可怜魏忠贤哭的撕心裂肺后,不得不一直跪在地上,等皇帝回馈他刚才所表现出的忠心。
他不得不承认,这当皇帝果然是不能绝对相信任何一个人的。
而他也的确留了一手,在刘若愚身边安插了自己的耳目。
所以,朱由校事实上早已提前预判到了此事,甚至有所准备。
但朱由校现在还没想告诉刘若愚。
能在朝堂上待的人都是演员。
朱由校也会演,他刻意表现的有些不安的站了起来,看向张同敞,问道:“外面来了多少叛贼,持何兵械,可有火器,大明园的宿卫能否守住?”
张同敞回道:“启禀皇爷,皆是兵刃长枪,想必是因为火器弓箭皆有编号而控制严格,也就没机会得到这些,但人数不下五千,我大明园宿卫仅仅一个旗队上百人而已,有些麻烦!臣已着郭牧持金牌去调最近的禁卫营,但现在得保证在禁卫营来之前,不让他们冲进来,威胁皇爷您的安全!”
“你立即先去组织他们防守!告诉禁卫营的羽林卫们,朕相信他们!击退叛贼,皆升三级官阶!伤亡者,升五级官阶!”
朱由校吩咐道。
“是!”
张同敞回了一句,就立即转身离开了勤政殿。
“陛下!”
这时候,一直沉默在一旁的魏广微因此情形也突然喊了一声,然后向朱由校禀报道:“陛下!罪臣有事要奏,陛下想必已经知道如今外面对元辅袁公早已是憎恨至极,因袁公屠戮宗室、残害百官,更是对弱女子也毫不留情,以至于百官请辞,商贾罢市!如今还因此,导致刘内相不得不行此险事,故以臣之见,既然到了如今这个地步,还请陛下不如连袁可立也一并赐死,以使天下人稍解其怨,反正新商税既已开始推行,杀之亦无妨,且又能安天下,又何不可为!臣皆是一片肺腑之言,还请陛下明鉴!想必元辅也能为天下而甘愿如此!”
魏广微说着就朝袁可立拱手道:“请元辅为陛下尽忠!”
朱由校冷目看着魏广微,心道:“好毒的心!”
他不得不承认魏广微虽然这话说的大义凛然,是在为自己为天下,但其实真正的心思是为了利用自己这个皇帝可能会怕死的弱点,而让自己做出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来,而使得改革派的官员从此寒心,这无疑断的是以后大明一些理想主义官的改革积极性。
为了重塑隆万年间的一些敢于改革的官之精神,他即位后不知花了多少心血,平了多少反,给了多少奖掖,才让熊廷弼、袁可立这些还有社稷之念的官因此愿意为大明做更深度的改革。
而现在自己如果再学万历抄张居正那样杀袁可立,那断的可不是一颗人头那么简单,那断是大明的未来,是士大夫群体中仅存的一点良心。
要知道即便是严党倒台,嘉靖都没让严嵩死的。
“袁睢州这样的人,不是朕的家奴,也不仅仅是大明的臣子,而是汝等士大夫的标杆,是汉家的风骨,朕若因无罪而杀他,便对不起华夏!即便你现在真要架着刀在朕的脖子上,朕也不会杀他!”
朱由校冷声说道。
魏广微大感意外。
“皇爷,那魏忠贤呢?”
刘若愚突然问道。
“朕的家奴,更要护!”
朱由校突然大喝一声。
“皇爷!呜呜!”
这次,魏忠贤是真哭了,他以头撞地,涕泗横流。
然后,魏忠贤突然朝刘若愚怒吼起来:“姓刘的,你这个疯子,你今日要想对皇爷有半点不利,就先从我身上踏过去!”
朱由校倒是颇为诧异地看了魏忠贤一眼。
他见魏忠贤会因为这句话会如此失态,心里更加笃定魏忠贤是个明白人,心想难怪历史上魏忠贤在崇祯即位后会乖乖领罪,没有裹挟阉党之势绝地反击一波,如弄死崇祯,找个好控制的宗室孩童当皇帝什么的。
袁可立对于皇帝刚才对他的评价,甚至宁死不杀他的态度,也感到很意外。
因为自古帝王薄情者多。
尤其是这种有刀兵威胁的时候。
要知道,历史上,受宠若杨贵妃在被护驾官兵要挟皇帝处死时,唐明皇也是没敢拒绝的。
刘若愚这时候则又失落又愤怒,甚至还有些后悔。
失落的是,皇爷没有因为他的兵谏而妥协,要放弃魏忠贤。
愤怒的是,皇爷到这个时候居然还这么袒护魏忠贤。
后悔的是,自己为何要走到这一步,早知道皇爷这么护自己的人,自己就死心塌地地尽忠就是,何必如此费心机,到头来可能得落得个千刀万剐的下场。
也因此,刘若愚激动地大喊,带着威胁的口吻:“请皇爷赐魏忠贤死罪!”
高起潜等太监也跟着喊道:“请皇爷赐魏忠贤死罪!”
“别高兴的太早,现在你收买的那些人还没攻进园里来呢。”
朱由校冷声说道。
接着,朱由校就看向王承恩,吩咐道:“王承恩,传朕的驾前先锋护驾!”
王承恩之所以一直没有表现出激动的样子,也没像魏忠贤那样又是跪下表忠心又是失态的大骂刘若愚,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家皇爷早就留着一手呢,预备着这一刻呢。
“奴婢遵旨!”
王承恩说着就大声喊道:“皇爷有旨,传驾前先锋!”
洪武五年九月。
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命工部造“驾前先锋”金字银牌十面赐予自己的亲军都尉府的亲信武臣。
以区别于其他武臣!
使其可以进入宫禁值事。
后因亲军都尉府被裁撤而废止。
现在朱由校已重设亲军都尉府,且重设了驾前先锋,并在召见魏广微前,就提前将所有驾前先锋于大明园内埋伏着,防备的就是这一刻。
要不然,他也不会命令魏忠贤先不抓捕魏广微,等他下旨召见魏广微时再抓捕了。
第四百零九章 乐安公主与刘若愚磕头求饶命
突然安静下来的勤政殿,外面没有传来叛军的杀声,反而穿来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而在门窗外也映照出大量黑影。
这些黑影正是大明皇帝朱由校的驾前先锋。
此时的勤政殿外。
这些驾前先锋皆是火红色的甲胄在身,个个后面背着弓弩,手里持着燧发枪,正整整齐齐地如倾泻而来的红流一般,出现在勤政殿外。
为避免这些驾前先锋在宫闱内发生尴尬的事,朱由校的驾前先锋皆是巾帼女兵。
大明有许多女将以及女家丁。
最有名的自然是秦良玉。
而不只是她,她的儿媳也是著名女眷,曾官至副总兵,即张凤仪。
另外,宗室中有许多女眷也颇有好武者。
朱由校为加强宫禁防卫,尤其是对宫廷妇幼的防卫,以及让宗室外戚女眷和亲信武臣女眷也发挥一丝价值。
所以,他在对宗藩进行改革让宗藩进京后,特地选了一批宗室外戚女和亲信武臣女眷作为宫廷女护卫,由秦良玉、周遇吉妻子刘氏、秦良玉之媳张凤仪进行训练,组建成一直宫廷劲旅,而对外宣称为驾前先锋。
不过,朱由校没打算以后让他们担任外朝职位,而产生干政之嫌,只有意让他们参与内廷防卫事务。
毕竟内廷光有家奴也不够。
历史上投降李自成或建奴的家奴也有不少,至少恃强凌弱、破坏帝国统治根基的是很多的。
让宗室外戚参与内廷事务可以制衡干预一下。
这就像一个大族,多几个在乎家族利益的亲戚替皇帝监管一下管事的家奴。
然后,管事的家奴监管底下的家奴和外朝的雇工,也就是官们。
而官们和家奴也会监管一下家里的亲戚。
反正,谁都不能像废物一样闲着。
但谁也不能独自代理皇帝大权。
后宫干政、外戚干政、武勋专政、官专政、宦官专政等等。
无疑都是一股势力独占大权导致的结果,都不利于皇权的使用。
优秀的皇帝是都得利用上。
例如,明朝太祖朱元璋曾下旨驸马都尉“皆不得干预政事”,结果这条旨令被他自己打破,洪武十九年,驸马都尉梅殷被他派到山东提督学校兼理地方事务,后来更是被朱允炆任命为总兵官,镇守淮安。
朱由校在读史后也发现历史上厉害的皇帝似乎立规矩都是用来限制别人,对自己倒是没那么拘泥于规制。
所以,朱由校也没想要拘泥于教条。
朱由校的同父皇妹乐安公主倒是在训练驾前先锋中成了其中的佼佼者,在骑射上表现出了很好的天赋。
这些年,朱由校对皇弟皇妹这些也算照顾有加,且皆以疼爱弟弟妹妹们为由,以避免被其他人影响心志,也就将其都留在了自己身边,亲自教导、培养感情。
甚至,皇八妹好武的特点,也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