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应嘉听魏忠贤这一说更加憎恨起方从哲来,因此咬着牙道:“方从哲!你这个老贼!我看你才是在党同伐异!”
而张修德这时候已经先主动坦白起来:“我说,我说,我是受辽东布政司右参议王化贞的幕僚范毓卿指使上疏参劾熊廷弼的,我真的没有结党营私,我只是收了银子而已,他们东林党才是想结党营私,想把袁应泰推到经略的位置上去!”
“你闭嘴!”
魏应嘉突然对张修德大喝了一声,有些愤恨地瞪着张修德:“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第三十八章 刘一燝下狱
张修德没敢看魏应嘉,只神色哀怜地看着魏忠贤:“求公公如实告诉陛下,小臣真的没有结党营私,没有结党营私啊!”
魏忠贤也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张修德这种平时目中无人的御史现在这般摇尾乞怜的样子,他内心就感到无比舒爽。
正因为此,魏忠贤依旧神态自若地看向了魏应嘉:“魏应嘉,你难道真要让咱家动刑不成,人家张修德已经说了,你和你的那些东林官员们在结党营私。”
魏应嘉依旧嘴硬:“我们没有结党营私,他张修德不过是因尔恐吓才说出此等子虚乌有之言!我们东林诸君子虽为朋而不党,虽有谋而不为己!”
魏忠贤见此挑了挑眉头:“那就动刑吧。”
于是,诏狱里的锦衣卫便把老虎凳抬了过来。
“且慢!”
但魏应嘉这时候喊了一声,然后神色凝重地看向魏宗贤:“我招!但是这一切和东林诸公没有关系,是刘阁老和王化贞他们在构陷熊廷弼,他们让我向熊廷弼索贿,并让我拿到熊廷弼实证后参劾熊廷弼,虽然我们东林官员希望让袁公为辽东经略,然并未有构陷熊廷弼之想法,设若冯三元弹劾熊廷弼时,朝廷就将熊廷弼罢职,就不会有后面这些事,我们也不至于通过索贿熊廷弼来构陷边臣!”
魏应嘉说着就颇为激动地捏紧了拳头:“我着实不明白,方从哲为何如此袒护熊廷弼!陛下又为何如此信任方从哲!熊廷弼惧敌如虎,只知筑城,徒耗钱粮,辽事早晚要坏在他的手里!”
魏忠贤听了魏应嘉的话甚至都觉得魏应嘉虽然手段不怎么光明,但好像的确是出于一片公心。
因而魏忠贤也不好再笑话魏应嘉,只看向张修德和魏应嘉,说道:“咱家会将你们的供词如实禀报给陛下!”
……
“皇爷,这些就是张修德和魏应嘉二人的供词。”
魏忠贤来到朱由校这里后就向朱由校和还待在朱由校身边的三位阁臣说了起来。
朱由校听后心里倒是有些想笑,暗想自己要不是知道历史的结局只怕还真以为熊廷弼真的是无能的经略,无能到以至于一片公心忠心的东林党不得不用非常手段构陷熊廷弼。
但现在的朱由校可不是历史上那个刚刚即位涉世未深的十六岁少年皇帝朱由校。
作为一名对明朝历史有着清晰认识的人,朱由校知道东林党不是傻白甜,作为江南富绅利益代表的他们和辽东军镇乃至晋商都有一个共同标签。
这个标签就是大地主大商人,也可以说成是大官僚大资本家。
反正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就是不希望熊廷弼这个喜欢修墙的辽东经略破坏了他们以“走私”的方式来攫取辽饷利益的生态链。
毕竟现在努尔哈赤在军事上的扩张与经济上的掠夺已经成为他们眼里最大的客户。
而努尔哈赤又因为和大明敌对且得来的钱财又不费力所以在走私货物的采购上往往阔绰。
因而,本性嗜利的这些有着资本家色彩的他们才不管什么后果,自然很容易勾结在一起。
朱由校瞅了刘一燝一眼,问道:“刘卿家,魏应嘉说你主使他构陷熊廷弼,难得你也同魏应嘉一样是出于一片公心?”
早已浑身发冷的刘一燝听朱由校这么一问,直接就软倒在地,咬牙跪了下来,然后轰然匍匐在地,哆嗦着道:“臣,臣有罪!”
朱由校则继续说道:“你是老臣,朕不为难你,自己去诏狱吧。”
接着,朱由校又看向方从哲和韩爌:“两位阁辅,拟旨,着革去刘一燝一切封荫,贬为庶民,并下诏狱,由三法司会审问罪!并籍没家产!”
韩爌听后不由得瞠目结舌起来,他没想到皇帝陛下对刘一燝的惩罚会如此重。
因为按照惯例,除了夏言因为得罪严嵩被嘉靖下旨处斩外,阁辅之臣最重的也就只是革为庶民而已,倒未有抄家问罪一说。
刘一燝自己也很震惊,诧异地抬头看了朱由校一眼。
方从哲则是知道皇帝的心思,知道当今皇帝喜欢用严政来治国。
而且方从哲自刘一燝暗语讽刺他时起,他就打定了要置刘一燝于死地的心思,要不然,他也不会在皇帝朱由校面前说魏应嘉是在结党营私。
方从哲待在内阁多年,连万历那样精明之处不逊于嘉靖的皇帝以及顾宪成这些难缠的东林官员他都能对付,自然,他不是人们表面上所以为的那样好欺负。
因而,方从哲知道自己如果再护着刘一燝,以刘一燝当时暗讽自己党庇熊廷弼的意思,只怕下一刻刘一燝就会直接针对自己下死手。
所以,方从哲便先下手为强,他才不会傻傻地等刘一燝对他下手时他才反击。
虽然大家都是文臣,但真得到了要你死我活的时候,方从哲会毫不手软。
于是,方从哲率先回了一句:“臣遵旨!”
韩爌见方从哲都回应了好也不好再为刘一燝说情,也只能回一句:“遵旨!”
韩爌发现自己和刘一燝其实都不是方从哲的对手,尽管自己和刘一燝在外朝有东林言官支持,但明显没有方从哲老道。
以致于现在刘一燝下狱,而自己也无法与方从哲抗衡,甚至连说情都不敢说情。
朱由校见内阁两阁臣应允后也点了点头,心想到底都是聪明人,也不用自己发飙就知道该怎么做。
接着,朱由校又道:“魏忠贤,吩咐东厂,不必动刑,给间上好的牢房给刘阁老。”
然后,朱由校也不给刘一燝辩白的机会,就道:“除魏忠贤外,全都退下吧。”
因而,其他大臣都退了下去。
而朱由校待众人退了下去后才对魏忠贤吩咐道:“传朕旨令,封锁城门,并立即派人连夜赶赴辽东,缉拿王化贞,让熊廷弼配合,再令锦衣卫缉拿城中除传令兵外而擅自骑马驰道者,无论是什么官,先抓再审,以免范毓卿之流去通知消息!不得有任何闪失!”
“奴婢遵旨!”
魏忠贤立即退了下去。
……
“驾!”
范毓卿在宣武门外大街策马疾驰而来,且持着象征官身的鱼符对着前面挡道的商旅士民高喊道:“让开!”
第三十九章 示皇恩于锦衣卫
不过,范毓卿刚到京师外城城门右安门一带时就看见前面已经站满了锦衣卫岗哨,且已经挂出禁止出城的告示。
范毓卿不得不停下了马。
对此,范毓卿内心颇感到恼火,心道:“自己到底还是慢了一步,而朝廷明显已经预料到有人会去通报消息给王化贞。”
但范毓卿知道他必须把刘一燝下狱的消息尽快带出去,否则就会牵连出更多的人和事来。
范毓卿因此朝自己左右的一众家丁看了看,低声喝令道:“冲过去引开这些锦衣卫缇骑!”
“是!”
这些家丁与死士无异,从其父母辈乃至更早便为范氏家奴,因而对范毓卿的忠诚度很高。
所以,这些家丁皆立即取出随身所带箭驽朝右安门冲了过来。
虽然箭驽之物在大明乃是禁物,但对于范毓卿这种背后势力不简单的人而言,搞到箭驽乃至火器都是不奇怪的。
而且,这些家丁皆因从小受过训练而武艺高强,作战能力很强,对于锦衣卫缇骑更是毫不畏惧。
守在右安门的锦衣卫千户吴孟明见此立即喝道:“拦住他们!他们这是要强行出城!”
噗呲!
然而,锦衣卫这边还没反应过来,一名范氏家丁就先射了一箭,洞穿了一名锦衣卫缇骑的喉部。
接着,又有几名锦衣卫中弩箭倒地。
但锦衣卫这边也开始反击,将两名范氏家丁射倒在地。
毕竟千户吴孟明反应还算敏捷,从看见对方直接策马冲过来时,他就已经料到对方是要强行出城的。
一时间,整个右安门一带混战起来。
附近的士民见此不得不纷纷逃窜散开。
但范氏家丁这边明显更为厉害,接二连三地将一名名锦衣卫击倒在地或劈砍在地。
毕竟京城的锦衣卫也因为天下承平已久而渐渐疏于训练。
吴孟明已经不得不自己持刀上阵,与一名范氏家丁拼杀起来。
好在吴孟明还算身手了得,当即将这名范氏家的杀死在地。
不过,这时候聚拢而来的锦衣卫越来越多,所以,即便范氏家丁个个勇敢善战,但渐渐也开始有些寡不敌众。
范毓卿见此已经先主动撤退。
而其余范氏家丁见自己已被锦衣卫包围直接把刀往脖子处一抹,选择了自杀。
反正他们在范家皆有名册档案,不愁死后家人得不到抚恤。
而范毓卿则主动下了马,钻入一条巷道,换了一身平民衣服。
不过,范毓卿没有回自己的所住之处,他能够猜到自己的住处肯定已经有东厂的人。
所以,范毓卿重新选了一家客栈。
……
“启禀皇爷,锦衣卫千户吴孟明报,下午右安门一带果然发生有人强闯出城之事,但可惜没有抓到一个活口,皆选择了抹脖自杀。”
朱由校这里很快也从魏忠贤的口中得知了有人硬闯右安门的事件。
“城门不能久封,不然会影响官民之正常运转,所以,你们需要连夜查出那个叫范毓卿的人,以朕看,多半是此人在强闯右安门。”
朱由校对魏忠贤说了起来。
“奴婢已经让他们去查了!一定尽快将范毓卿抓捕归案。”
魏忠贤回了一句。
接着,朱由校又问:“锦衣卫伤亡了多少?”
魏忠贤没想到皇帝会问得这样细。
但好在魏忠贤倒也想有准备,暗想皇爷虽狠厉非常,但却也在乎底下人的伤亡,可见是把自己这些奴婢放在心里的。
于是,魏忠贤回道:“伤九个,死六个,伤的九个里估计也就能活三个,其余六个伤口都很深。”
朱由校倒是没想到魏忠贤能答出来,倒也因此更加高看了魏忠贤一眼,道:“六个伤重的加上死了的,皆追加一级锦衣卫官衔,赐银一百两抚恤,优免其家中一人徭役,皆赐为国士之称,在皇庄选一块好地对他们进行集中安葬,传谕内阁下旨礼部选一主事官员主持此葬礼,下葬时,你替朕亲自去祭拜。”
“伤的每人优恤五十两!”
朱由校接着又说了一句。
虽然对于贵为帝王的朱由校而言,一个普通锦衣卫地位比他低很多,甚至可能一辈子不会被他认识。
毕竟朱由校有十多万锦衣卫。
但朱由校知道自己不能因此就无视每一个锦衣卫的生死与身前身后的荣誉。
因为只有让每名锦衣卫感受到皇恩,自己这个大明皇帝的统治地位才能得以稳固。
不然,底下的人就会对忠于大明忠于皇帝这件事失去动力。
那样,自己这个皇帝即便把统治圈上层建设的再好,也不可能让底下的人对自己绝对忠诚。
朱元璋为什么能对威胁自己统治的人大杀特杀而没事。
就是因为他的卫所制让底下的普通锦衣卫与其他大明军官有了保障与荣誉,故而就算朱元璋再怎么严刑峻法,也不会有事。
而朱由校深知自己将来要想以严政一扫大明弊政,就也得需要巩固好最基层的锦衣卫亲军对自己的忠诚度。
优恤一次,对于朱由校而言不过是几千几万两银子的付出但对于一个锦衣卫而言,却是敢为帝王死的保障。
“奴婢遵旨!”
魏忠贤立即回了一句。
而接着,朱由校又问着魏忠贤:“对方除自杀的外,被锦衣卫杀死多少?”
魏忠贤忙回答道:“五人。”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锦衣卫的战斗能力还得加强,不过锦衣卫没有溃退倒也说明守城的那名千户有些本事,把他的名字报给徐光启,让他留心此人。”
说着,朱由校就不由得心道:“希望郭琥、秦良玉他们进京以后,能让朕的亲军在将来天下无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