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请中丞将罪民下狱!”
满朝荐回了一句。
孙承宗不怒反笑起来:“你还真是够义气!”
满朝荐没有明确回应孙承宗说他有义气的话,只是再次喊道:“请中丞将罪民下狱!”
孙承宗见此站在原地盯了满朝荐很久,然后突然大喝道:“来人,将满朝荐押下去,关在最黑的屋子里,而且必须是直不起腰的矮房子!”
他要报复一下。
接着,孙承宗才让人去把满朝荐自首的消息通知给驻于松江的张同敞和杨寰。
没多久,张同敞就和杨寰等人赶来了巡抚衙门。
“满朝荐已经招供自首,说这次组织刁民作乱,哄抢徐家,是因对徐光启不满,蓄意报复,故而借着江南松江许多士民对徐家棉纱做大而产生的不满之事进行挑拨而鼓动士民抄没徐家,并希望官府有司能结束对无辜士绅的羁拿,还江南以安宁!”
待张同敞和杨寰一来,孙承宗就对二人说了起来。
张同敞听后冷笑了起来:“这么快就认怂了?还自己请罪,以我看,是想替其他人掩过,而迫于无奈才不得不认罪吧。”
“都堂所言没错,这些江南士绅终究没敢直接造反,而是想让满朝荐做他们的替罪羊!”
杨寰也说了起来。
孙承宗则跟着附和道:“没错,到底是陛下圣明,知道这些人终究不敢直接背叛朝廷,只能在背地里做些见不得人的事,不然,孙某也不会这么早就又回到了巡抚衙门。”
孙承宗说后就咳嗽了起来。
之前的落水和在黑屋子里关了那么久的时间,终究让他现在患上了病,体质也大不如之前。
“关于这场暴乱的大案是江南士绅们自己先挑起的,但什么时候结束,可不是他们说了能算,也不是我们说了能算的,而是皇爷说了算,这些江南士绅就算要求饶,也应该向皇爷求饶!”
张同敞又说了几句,并道:“满朝荐既主动招供,那就继续严审他,让他依旧同其他被审讯的江南士绅一样,招供出其他江南士绅来,另外,也将满朝荐主动招供的事如实向皇爷禀报,皇爷让我们结束这件大案就结束,如果皇爷不让我们结束就不结束!”
……
“满震东,你们这些人不会真以为你主动招供后,这次兴起的大案就结束了吧,有些事不是你们想结束就能结束的。”
大牢里,杨寰来到满朝荐这里后,笑着说了一句。
满朝荐听后很是惊讶地看向了杨寰:“我都主动招供了,你们还想要怎样?!”
“还想要怎样,你觉得我们只是想要你满朝荐被处决吗?”
杨寰冷笑着问道。
满朝荐欲哭似笑地看了看别处:“这居然还不够吗!呵呵!”
“你满朝荐无后,且你家又是数代单传,你自然不怕担下这谋反之罪,但是,这对于我们而言,的确不够,无论你是被迫来主动承认这罪责,还是真想护着那些跟朝廷作对的士绅,我们都不会让你和你要护着的那些人得逞,因为皇爷的意思是宁逼得你们这些劣绅起兵造反也不会姑息养奸!”
杨寰说着就眸冷如刀地盯着满朝荐:“你最好如实交待你为何会主动来招供,以及徐家庄之暴乱的真相!否则,本官将让好好的体验一下东厂的酷刑!”
满朝荐没有说话,只喘着粗气。
杨寰见他没有说话,便干脆将手一挥:“动刑!”
“是!”
负责审讯满朝荐的东厂番役便继续将烧红的烙铁压在了满朝荐身上。
满朝荐疼得惨叫了起来。
接着,东厂番役又直接将满朝荐抬上了老虎凳,并开始动起刑来。
“疼!”
“疼啊!”
满朝荐不由得再次喊道。
杨寰这时候摆了摆手,这些负责行刑的东厂番役便停止了行刑。
而杨寰则继续问了起来:“说还是不说?!你为什么会主动来认供,到底还有哪些人和你一起主使了这次暴动?”
满朝荐抬起满头是汗的头看了杨寰一样,有气无力地道:“你们怎么如此心狠手辣!我都已经认了这要千刀万剐的罪呀!你们还不肯罢手,你们的皇爷是真不在乎他祖宗给他打下的社稷江山吗?!还有你们,你们这些忠臣真要眼睁睁地看着你们皇爷如此不顾一切地对我们斩尽杀绝吗!你们这算什么忠臣!”
杨寰承认满朝荐说的挺有道理,但他也记得骆思恭违背皇帝旨意的下场。
所以,杨寰也就指着满朝荐,说道:“少拿这样的话来教训本官,本官是不是忠臣,皇爷说了才算,你说了不算,我们只是皇爷手里的刀,如果皇爷真不要这社稷,我们也不要,不过,现在看见你背后那些人的怂样,本官倒不认为,把你们斩尽杀绝,会影响到皇爷的社稷!”
“你说还是不说!”
杨寰亲自持起一块烧红的烙铁压在了满朝荐的大腿上,咬牙切齿起来。
“啊!”
满朝荐忙惨叫着,然后猛地点了点头:“好吧!我说!”
杨寰这才停止对满朝荐用刑。
满朝荐则因此气息微弱地说道:“既如此,我想做贞烈之人的意义也没了,反正我招不招供出他们,你们都会找各种借口把江南这些和你们作对的人全部除掉,对吧,我等为鱼肉,汝等为刀俎,我何必如此执着。”
“你是明白人。”
杨寰笑着回了一句。
“我成立了一个应社,社员有吴昌时、张采、顾希麟……,但我们应社没有直接参与组织乡民们收拾徐家,而是鼓动各宗族的士绅做这事,宣扬朝廷要夺他们的纺织之利,还说是徐家主使的,另外,我们还提前让人收拾了巡抚孙承宗,让他落了水,将他关了起来……”
杨寰听后立即吩咐道:“立即写成奏本,急递进京,并即刻缉拿这些社员!”
第两百三十九章 流放江南士绅去关外种土豆
“朝廷三令五申,不得私自结社,这些人还真是把朝廷禁令当耳旁风!”
“但既然敢私自结社,敢如此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为何到现在却来为暴乱的事主动招供?果然是没破釜沉舟与朕彻底决裂的勇气!朕都不怕天下大乱,也不知道你们这些江南士绅为何如此害怕,真正这些食利者有懦弱的属性!既如此,可别怪朕对你们更加强硬!”
朱由校在得到张同敞的奏报不由得腹诽了几句。
也因此,接着,朱由校就在政事堂对方从哲吩咐道:“拟旨给张同敞、孙承宗、杨寰,告诉他们:尽管满朝荐已经自首,但难保没有被逼供的嫌疑,这次暴乱的事,不是他们这些江南士绅想结束就能结束的,为以后更好的统治江南这块财赋重地,必须借此机会多的铲除一些江南士绅!并让他们在江南再次严查私自结社者,一经查明,创社者直接处斩,入社者全部流放!另外,对于结社的事,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东林书院即刻拆除焚烧掉,其所占之地全部改为农田,包括其教田,一并归为皇庄,分于百姓屯垦!之前朕的旨令,可能对他们这些不把朝廷旨令当回事的人来说,没什么震慑感,那这次就通过拆除焚毁东林书院的事让他们知道朕的决心!”
朱由校说完后就大马金刀地坐回到了龙椅上,不怒自威。
作为大明皇帝,此刻的他是真的打心眼里没再瞧得上江南士绅,所以,也就直接下达了拆毁东林书院的旨令。
因为朱由校现在不得不承认江南士绅被打压后还真没几个敢直接反的。
当然,朱由校知道他现在这样继续的强硬下去的话,江南士绅如果依旧不愿意让出利益,只怕真的只有直接造反的一条路。
不过,朱由校如他一即位就极为强硬一样,他依旧不担心这些江南士绅中,真有人敢直接造反。
因为朱由校相信这些人即便造反也成不了事,毕竟历史已经证明过,这些人内斗与欺压百姓算是比在行的,但真要玩命的话是真不行,甚至昏招迭出,智商仿佛直接下降好几个等级,如联金灭辽,联元灭金,联虏平寇这些。
只是,朱由校比较好奇的是,历史上满清统治华夏的时候,这些敢直接造反的江南士绅,打的旗号是反清复明,而这些人如果反自己这个皇帝的话,会打什么旗号,反明复元?”
“遵旨!”
方从哲接了旨,而他心中也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暗道:“这些江南文人爱结社的毛病彻底是激怒了陛下,神庙朝常干涉朝政甚至令朝中大员也不得不受其控制的东林书院也总算是要彻底地被清洗了!只是,顾宪成这个祸乱朝纲的小人却已作古,不然也不知道他会是什么心情。”
“朕记得东林书院乃顾宪成等主持建造的,再传道旨意,将顾宪成剖棺戮尸,挫骨扬灰!”
朱由校这时候突然说了一句。
方从哲愕然地瞥了朱由校一眼,忙又回道:“臣遵旨!”
而接下来,朱由校想到已经被抓的江南士绅已经接近万人,也当立即处置,不能一直关在牢里,不然就只会徒耗钱粮。
因此,朱由校再次传旨道:“另外,再传旨给张同敞、孙承宗、杨寰,让他们着即将已押涉嫌主使暴乱的江南士绅进行主从犯分辩,主犯即直接参与者斩立决,从犯不论轻重与其亲眷家奴全部流放去辽东屯垦,种土豆与种棉花,所抄之家财籍没入库后着户部拨部分用于流放这些人的路上耗损。”
朱由校将这些算是江南富户的江南士绅流放到关外辽东去,也算是变相的移民,增加关外的汉人人口数量。
……
“我不要种土豆!我不要种!这就不是我这种尊贵人该干的活!”
此时,辽东,在新开垦出的荒地里,已经先被流放到这里的成国公朱纯臣之子锦衣卫指挥佥事朱钟霖就因为种土豆的事而大喊了起来,还把分给他的土豆块摔在了地上。
负责管他们种土豆的国丈段黄彝见此怒气冲冲走了来,夺过一监工的鞭子就在朱钟霖的身上猛抽起来:“给老子捡起来!这可是能吃的粮食,谁让你丢在地上的?!还当自己是什么国公府的公子吗,流放到了这里,就得服管束,老老实实地种,每个坑不要丢太多土豆块,不要漫不经心的,不然,看老子不打死你!”
“啊!痛,痛啊!”
朱钟霖惨叫了起来,且喊了几声,就只得忙蹲在地上,捡起他刚才丢的土豆块来,然后泪珠子一颗一颗地落在了地上,哭道:“我要回京城!我要回京城!我要回我的国公府!”
其他被流放到这里的人见此也跟着老实了不少,很听话地开始挖坑丢土豆,只是到夜间回草棚歇息时才会偷偷地哭泣。
不过,虽然已经贵为大明国丈但实质上还有着普通庄户想法的段黄彝对此却很是不解,而会每每在看见这些被流放的权贵哭泣时说道:“有什么好哭的!只是让你们种个土豆而已,又不是要你们的命,也没让你们饿肚子,一个个真是过惯了当老爷的命!老子现在好歹也算是大官了,不也种地种的好好的嘛!”
……
“不,我们不去辽东,我们不能去辽东啊!”
“求求您们,求求您们了,不要让我们去辽东那苦寒之地!”
“我要留在江南啊!你们让我去辽东,还不如直接杀了我!”
……
而当张同敞这里按照旨意,要将大部分涉嫌暴乱且被判为从犯的江南士绅流放辽东,且对这些人宣读了旨意后,这些人也都很激动地拒绝或哀求甚至咆哮起来。
这些江南士绅也很难接受去辽东种土豆的安排。
但在朱由校看来,这是他这个皇帝现在最需要做的事。
不把大量汉人尤其是有一定汉文化知识水平的汉人,以流放的方式迁移到关外定居,就无法建立起中原王朝对这些地方的长期有效统治。
因为大明的农科院现在已经培育出了土豆这种高耐寒高产作物,已经具备了让更多的汉人去更北的地方落地生根的基础条件。
所以,朱由校必须抓紧时间让关外有更多的汉人。
……
满朝荐现在也因为知道朝廷要把大多数江南士绅流放辽东去种土豆而对杨寰怒吼了起来:“为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这么狠毒!居然想出流放这么多人去辽东种地这一狠招!既如此,何不,将他们都杀了!你们为何要如此羞辱士绅,让他们向草芥贱民一样去苦寒之地种地!”
第两百四十章 拆毁东林书院
“你喊什么!按照皇爷的谕示,人家还能被流放,为社稷兴农实边之事做贡献,你自己作为主犯中的首犯落得个凌迟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