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些失礼。”

    曹佾不由得连连摆手道:“侯爷这么问起,我便说与你听。若是寻常皇亲,自然要寒暄几句的。只不过我姐姐是官家所封的皇后,而庞太师之女是官家的贵妃。双方之间多少有些龃龉,碰面难免有些尴尬,倒也不必刻意结交。”

    这下子范宇算是彻底明白了,皇亲之间不但有互相帮扶的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幸好自己只是太后的义子,并不是什么妃子的弟弟,不然大家都成了竞争对手。

    而且,身为官家生母的义子,也是众皇亲们喜欢结交的对象。

    “原来,做了皇亲不只是有了富贵,还要受到朝臣们的排挤,这却是我始料未及的。若是我不惹事情,朝臣们也不会无故攻讦与我吧。”范宇最怕麻烦,自己好好的享受生活不好吗,非要有人给你找不自在,岂不是使人隔应。

    曹佾点头叹道:“皇亲虽然也能做官,但是却少有一地主政之官,掌兵大将更是少之又少了。无故攻讦于你,倒也没有必要,除非你真做了什么坏事错事。虽小错也难逃悠悠众口,定会让你烦不胜烦。所以,舍弟这次入八王府中读书,于我家才是极重要的。免得他在外惹事,反而牵连到了皇后,只怕给了庞太师父女机会。”

    范宇听得头大,这其中的弯弯绕还真不少,不由他连忙摆手道:“我年纪还小,这等繁绕之事,我可弄不清楚。皇亲若无人犯错,原就该互相支持。若是你曹家与庞太师家有什么不和之事,我是不会管的。”

    曹佾微微一笑道:“这等闲事,自然不敢劳侯爷动问。我只不过是与侯爷闲谈,以免侯爷无意之间,为他人所利用。此事按下不提,这次给侯风爷送的礼物还没呈上,倒是差些忘了。来人,将东西送过来。”

    立时便有曹佾的贴身随从跑了出去,片刻之间便又是数人挑着担子抬着箱子,正是范宇最喜欢的开宝时间。

    一名管家模样的人,手持礼单,来到正房门前报道:“国舅曹佾,今贺安乐侯范宇乔迁之喜,特备绢五十匹、帛五十匹、各色绸缎百匹,三尺血珊瑚一座,玉璧一方,马车一辆,秦凤西马四匹,金百两,银千两,钱三千贯,汴梁城外田产二十顷。”

    “这礼太重了。”范宇一次比一次吃惊。

    “侯爷新定居于汴梁,我当然要送大礼。”曹佾笑道:“居汴梁大不易啊,若是钱财少了,侯爷怕是连下人也请不了几个。丢了皇亲的面子,官家和太后娘娘,一定要怪我们这些亲戚不出力帮衬。这本是应有之义,换了他人也是一样。”

    好家伙,范宇一算账,这位曹国舅出手也异常大方,相比于庞太师只多不少。这就是皇亲的力量吗,范宇好喜欢。

    将安放礼物之事都交于王小丁,范宇和曹佾两人闲聊。

    从曹佾的口中,范宇对于汴梁城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于朝野之事,头脑之中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两人正聊着,便看到王小丁又跑了来,“侯爷,门外有人通报,说是八王到访。”

    范宇一听是八王,便立时起身。

    曹佾也起身跟着走出,笑道:“八王也到了,应该不是他自己的意思。看来官家与太后娘娘,都知道侯爷已经乔迁于新居,这礼也是不会少的。侯爷已是京城新贵,要学会见怪不怪才是。”

    范宇心中暗道,啥见怪不怪,你们就是炫富拉关系。若不是自己有个好义母,只怕没人会理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只是一想起义母来,范宇不由得有些想念。也不知道义母在宫中过的如何,山珍海味可还吃的习惯,可曾有人陪她说话解闷。

    不过他口中却说道:“我以前哪里见过这等阵仗,实在是有些怕了。”

    曹佾不由得哈哈大笑,摇头不已,显是觉得范宇有些没见过世面。

    两人来到门外,便看到八王正等着他们出迎。

    “小子不过是乔迁而已,不想竟劳动八王千岁的大驾,实在惶恐。”范宇急忙对八王拱手道。

    八王一摆手,很是随意道:“什么大驾不大驾的,你我等人都是皇亲,自然应该来道贺一番的。若是不来,那才是失礼之极。而且,我是从宫里过来的。除了本王备了一份薄礼,太后和官家都另有赏赐。”

    当八王的礼单到手之下,范宇都有些麻木了。大宋的这些皇亲是真有钱,八王千岁直接送了范宇两间粮铺,一东一西,都是好地段。

    官家与义母李太后送的倒是简单了些,除了一些玉器,还有许多绸缎和布匹,又从御庄之中划了三十顷田地,一并归于范宇所有。

    不过一天之间,范宇的安乐侯府便成了大富之家。

 第100章 你且慎重

    对于八王千岁,范宇要执晚辈之礼。

    收了礼物,范宇向八王请了安,双方宾主才重新坐下用茶。

    说起来,这小龙团的茶叶和建窑的茶盏,还是庞太师送的。要不是庞太师来得早,大家都得用饭碗喝白开水。

    范宇坐下第一句,便是问八王:“太后娘娘在宫中,休息的可好,饭食可还习惯?八王见娘娘之时,可有精神?”

    八王嘿然一笑道:“李太后没有看错你这义子,刚坐下便问她过的可好,足见你的孝心。你且将心放好,李太后昨夜虽然休息的并不踏实,但也只是暂时的。待她过个一两日,也便适应了。倒是我来的时候,李太后还叮嘱于我,让我问你可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孟浩然曾写诗云,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范宇摇摇头道:“我今年刚好十五,却不能如寻常人家一般,常在太后的身边尽孝,还是有些失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若有什么事自己拿不定主意,也可与娘商量一番。只是如今娘已成了宫中太后,却怕是想见一面也不容易了。”

    “不错,侯爷能说出这番话,实在难得。”八王抚须点头而笑,这才接口道:“本王到此,除了给你送贺礼,也是受官家所托的。来之前,官家曾对我道,若是安乐侯无思念太后之意,那便不是真孝。赐你安乐侯府这一场富贵便是,而你也不要想着入宫去见李太后了。若是有思念太后之意,便让本王将这块腰牌给你,使你可在出入宫禁之时不受阻拦。如此,你进宫去看李太后,却也方便。”

    说着,八王便从袖子里摸出一块半个巴掌大小的白玉牌,将之递给了范宇。

    范宇听到八王话,身上冒出一层冷汗来。先前如果自己讲错一句话,怕是就会被眼前的八王传到官家耳中。到时自己的这一场富贵只怕也只是暂时的。失了皇家的宠信,用不了多久便会完蛋。

    “我只想问问太后如何,却不想还有这些用意?不过,官家这么做也是担心太后娘娘,不欲太后娘娘为人所利用。”范宇当然不好说什么,只能表示理解和赞同。

    八王安慰道:“侯爷也莫多想,经此一事,官家定会对侯爷印象大好。若是用到之时,也会托以心腹。眼下莫要觉得委曲,圣眷岂是如此轻易便可得到的。长远看,这是好事。”

    曹佾看着八王,便想询问弟弟在八王府中的情况。等范宇与八王两人的话说的差不多,他才有机会开口。

    “八王千岁,舍弟给你添了许多麻烦,我在这里可要先行谢过。只是舍弟他,在府上可还习惯?”曹佾想从八王这里,打听出一些情况来。

    一听曹佾问曹傅的情况,八王的眉头就皱了起来,“那小子倒是能吃能喝,只不过一背书,便会撒泼打滚不想背。今天出门之前,才刚刚罚了他一顿,手心都打的有些肿了。大国舅也不用担心于他,二国舅可是皮实的很。直到本王出了门,还能听到这小子怪叫。”

    曹佾听得心痛,可他却对八王道:“幸好有八王这样的长辈管教,若是交给我来管,只怕忍不住也要揍他。”

    范宇与他们闲聊一阵,便都将之送出府去。

    今天一天都没有休息,范宇展昭等人都累的狠了。

    他们几人草草的用了些陈家姐妹做的饭,便很早就睡下。

    范宇一累就容易做梦,他梦到自己去宫里拜见义母,却见到义母愁眉不展。上前请教义母因何发愁,却听义母说,自己如今两个孩儿,一个亲生一个义子,都是好孩儿。可是她却有一桩最遗憾的事,便是无法亲眼看到两个孩儿如今是何模样。

    在梦里,范宇与义母李婆婆说了很多话。可是当范宇醒过来之时,却也只记住了这一件事。

    可能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范宇就只牢记了义母自艾自怨嫌弃自己眼睛不好,不能看到自己的孩儿的那些话。

    大清早,范宇与展昭两人一同出门,随便出门在早市子上吃了些东西,便去了太常寺的太医局。

    范宇他们两人来到太常寺外,举步就往里面走,却被一个门子伸手拦了下来。

    “两位,太常寺可不是寻常之人能来的。”门子是个小吏,站在范宇和展昭两人的面前,有些傲然的道。

    范宇不由得一怔,这才想起来,自己身上穿的,还是寻常百姓的衣服。官家倒是赐了一身安乐侯的衣装,可惜自己觉得繁琐,便没有穿出来。

    “这位仁兄,我为新晋安乐侯,此次前来太常寺,便是想到太医局请一位名医。”范宇也不生气,抱拳相问道。人家就是个守门的,何必因为被拦而过不去呢。

    那小吏一听范宇的话,便立时脸上变了颜色,显得有些不信道:“安乐侯?本官只听说安乐侯是庞国舅,而庞国舅也已经二十岁岁的年纪。看你脸面如此之嫩,怎么可能是庞国舅。”

    展昭看到小吏甚是迂腐,而且消息不灵,不由得气笑了,“你所说的那个安乐侯,如今已经不在人世。你眼前的这位,才是官家新封的安乐侯。你若不信,可察看印信等物,还能诳骗于你不成。”

    听到展昭这样说,小吏才有些惊疑不定,对着范宇拱手道:“这位小郎君,你若真是新晋的安乐侯,定然带了印信,还请让我验看一番。”

    范宇当然不会为难对方,将印信交与对方看过。

    “不知者不罪,侯爷当面,还请恕我不知之罪。”小吏证明了范宇的身份之后,急忙行礼赔罪道。

    范宇摆了摆手道:“无妨,我来这里,便是想在太医局中找一位擅长针灸之术的名医。你久在太常寺当差,想必应该知道,太医局有谁是金针圣手吧。”

    得知范宇的来意,这小吏不敢怠慢,“侯爷,既然您问起来了,我自然不会隐瞒。这太医局中确有一位擅长金针的名医,他叫王惟德,尚药御奉。这位王御医很是了不起,说他是我大宋第一针灸圣手也不为过。天圣四年,便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天圣七年,又铸造了两具针灸铜人,体表刻有针灸穴位名,躯体脏腑可分可合,端的是了不起的人物!,不知侯爷寻他这针灸圣手,要治什么病?”

    听到这小吏的介绍,范宇很是欣喜道:“我找的就是这样的神医,想必他能治了眼疾!”

    “眼、眼疾?”那小吏惊愕异常,“金针刺穴如何医得眼疾,侯爷莫要开我的玩笑。”

    不光是这小吏不信,就是展昭也愕然道:“范小弟,你且慎重,莫要病急乱投医。”

 第101章 王太医

    范宇可不是胡乱求医,他在后世做村干事之时,与村中老人打交道较多,曾经听村子里的老人讲过一件事。

    早先村子里的医疗条件比较差,村里人得了病,往往不能及时治疗。因而各县都集中培训了一批赤脚医生,多半都是高中毕业生,或者知青,还有一部分是中医世家。

    当时全国各地的乡村,医疗基本上都是这些赤脚医生在负责。

    村子里老人的父亲,因为有了白内障,就是让一个赤脚医生治的。这赤脚医生是个中医世家子弟,对于老人的父亲,便是使用金针拨障术治疗的白内障。

    据老人说,他父亲的又能视物了,不但看得清,而且能看得远。

    当然,范宇也不只是道听途说,而是真的看过相关的报道,知道这个金针拨障术治疗白内障方法并不是假的。

    他今天来到太常寺,要找太医局里精通针灸的御医,便是要问一问对方可会此术。

    面对展昭与那小吏的质疑,范宇笑着点点头道:“我并不是开玩笑,也不是病急乱投医。先找到这位王太医,向其询问一二,便知可行不可行了。若是不可行,自然方御医也不会冒然应允。”

    那小吏点头道:“吓了我一跳,倒不知针灸之术,竟然还能冶眼疾。王御医就在里面的东院,我先替侯爷通传,侯爷自行与之讲述病情即可。”

    “有劳了。”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