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4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张唐卿,范宇很是担心。但是这种事自己又不能提前宣之于口,否则没法解释。

    所以,现在范宇也只能借着这些政事,鼓励大家要有承受能力。至于张唐卿能否过了这一劫,也只有希望他能挺过去了。

    “对了,近来西边不靖。今日里李璋送军报于御前,还被龙卫火绳枪击伤,倒是让他吃了苦头。”范宇看到狄青似乎也想说些什么,便将话头引到了军事之上。

    狄青刚才闷了半晌,此时也才有了开口的机会。可是一听范宇的话,李璋居然被击伤,这可让他吃了一惊。

    “李璋难道强闯禁军队列?怎么会被击伤。”狄青却是急忙追问道。

    范宇将李璋受伤的前因后果,给狄青讲了一遍,才摇头道:“这小子也是倒霉,碰到了个蛮横无礼的家伙。”

    狄青不由皱眉道:“此事也怪我,本来我是要让他将军报交于我,由我转逞的。只是李璋听说他爹也随驾前来,便要自己送,却不想被那郭承佑耍威风击伤。哼,李璋屡次立下功勋,郭承佑肆意伤害功臣,实是可恶!若不是他随驾而来,少不得兄弟们会找上去收拾他一顿!”

    军中便是如此,自己麾下的兄弟们受了外人的委屈,军中主官多少是要找些场子回来。如李璋这般占住了道理,那更是要讨要一个说法回来的。

    只是郭承佑已经被官家问罪,却是使得狄青也省了事。

    “李元昊再建新西夏,如今正欲攻打高昌,狄大哥应该知道了吧。”范宇问道。

    “不错,那军报上报官家之前,我已经看过。”狄青这才说起了边事,“高昌国王仆固得斤向我大宋求援,却也有着自己的算盘。安乐侯可要劝住官家,莫出兵救援高昌才是。高昌对我大宋虽然恭顺,然而口惠而实不至。即便是朝贡,亦不过是些劣马骆驼之类,而我大宋赏赐货值则十倍不止。然而高昌国中向产良马,却未曾进贡一匹,实是让人不齿。如今向我朝求援,言卑辞屈亦只是存了利用之心,对于粮草支出并无半言。为此等蕃国出兵劳民伤财,实是不值。”

    范宇听了狄青的话,不由哈哈大笑。

    自己让官家莫要支援高昌,是因为嫌高昌太过碍事,任其被李元昊的新西夏灭掉,还能拉长李元昊的战线。

    而狄青却是从另一个角度,直接看透了高昌国王仆固得斤的心思。

    但是范宇还是问道:“高昌乃是我朝与李元昊新西夏之间的缓冲,若是不救,待其被李元昊所灭,则李元昊实力大增,与我大宋定然再起战端啊。”

    “侯爷却是多虑了。”狄青谈起军略来,便十分自信,“若是我朝此时出兵,却是十分不利。如今与辽国之间的战事刚刚结束不久,国力尚未恢复。而且现在便出兵与李元昊的人马交战,便要出兵于高昌。其间路途千里尽皆戈壁大漠,输送辎重补给并不容易,消耗极大。加之高昌尚存,我朝用兵之后,还须退出其土,最后却是耗费钱粮无数将士伤狼藉,为他人做了嫁衣。”

    “所以,下官以为,我大宋应该按兵不动以逸代劳,坐看李元昊将高昌覆灭便是。”狄青眼中泛出冷光,“待李元昊占据了高昌全境,则其立足亦定不稳。若是新西夏敢主动来攻我朝的瓜沙二州,那是最好不过。正可以这两州为河西门户,严防死守以消耗新西夏的国力。我军火器精良,对于那新西夏胜算极大。即使被其占据了瓜沙二州我军失利,我军亦可自玉门关、肃州府层层设防拒敌。下官今为新军都指挥使,已命五万将士枕戈待旦,自信不会败于新西夏之手。”

    范宇知道历史上的狄青是名将,此时听到狄青如此自信,便笑道:“狄大哥可知,那新西夏亦不容小视了。辽国前些时日往新西夏派出使节,辽国使节刘六符已将辽国火器制造之法售予了李元昊。若是新西夏军不来则已,来的话定然是带着火器的。若是这般,却不知你又要如何应对。”

    原本张唐卿等几名文官,正在饮酒听范宇和狄青谈军略,却不想听到这么一个消息。他们都是在河西为官,不由得脸上皆已变色。

    倒不是害怕新西夏拥有火器,而是害怕刚刚有些起色的河西路,再被打个稀烂。

    “侯爷,那新西夏,不会打到河西境内吧。”徐授最是担心的道。

    他如今身为河西常平提举,掌管一路的钱粮经济,所受影响最大。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都会使得他这里用度紧张。

    “打不打得到河西境内,这要看狄大哥的才是。”范宇看向狄青道。

    狄青神色只是一动,却并不是多么惊讶。之前与辽国作战,辽国一样有火器,却也没能胜过宋军。如今新西夏有了火器,又能如何。

    “侯爷是在考我不成。”狄青此时也笑了起来,“如今我朝的火器,几乎日新月异。即便新西夏有火器,亦难是我军对手。下官会收缩兵力,先与新西夏在瓜州消耗一些时日。再派一支偏师走昆仑山脚,出约昌城,攻打于阗直至疏勒,威胁新西夏的后路。新西夏战线数千里,之前消耗已巨,如何能当?新军主力再发力退敌,则高昌之土可尽收于我大宋之手。侯爷当知,下官是否纸上谈兵。”

    范宇自然能判断出来,狄青所说的便是经典军略。不但稳扎稳打,而且切实可行。

    除非新西夏不主动进攻,否则必定要吃大亏。

 第961章 给官家找个理由

    范宇和张唐卿、狄青这些故旧把酒言欢,待到分别之时,天色已晚。

    他身为皇亲,既然是随驾出巡,自然也要回到官家的行宫附近去休息才是。

    回到已经准备好的住所,范宇就先拐了个弯,去了李用和那里。

    此时李用和父子尚未休息,这父子两人正在说话,听到安乐侯来访,便请了进来。

    范宇进去,看到李璋的精神不错,伤势也并没有恶化,便安慰了几句。

    “今日我见过了新军都指挥使狄青,他向我问起你来,我也替你向他告了假。”范宇对李璋道:“这段时日,你不必急着赶回,且随驾一同养伤便是。数年不见,你正可多陪一陪舅父。”

    李用和听了范宇的话,不由得心中甚暖,这干外甥真是贴心。虽然事情不大,但是这事情做的让人舒服。

    只是李璋却不领情,一听范宇的话,便有些着急,“侯爷,西边军情紧急。我给官家送去的军报,岂能不知。如今高昌危在旦夕,曹傅将军又驻兵于约昌城,瓜沙二州万一有事,那岂不是我之过失。”

    “能有什么事?”范宇却是知道这小子的心思,显然是立功心切,“狄青已然告之于我,他将展昭派驻玉门,手中执掌两万新军骑兵。但凡瓜沙二州有警,随时可以支援。而且新西夏若要攻下高昌,即便高昌不敌,亦至少须三月之功。到那个时候,你也早已经养好伤,此时却急个什么劲。”

    李用和也瞪了儿子李璋一眼道:“你只知道这点消息,便瞎忙活个什么。今日官家见了曹琮曹经略,与官家早就有了定计,你就不要乱担心。若有战事,你乖乖的听话出力便是。”

    虽然李用和没有说官家与曹琮说了些什么,但是这个定计,与范宇和官家商议的应该是一样的结果。

    范宇由此得知,官家今日召见曹琮,想来西部的军略已经敲定。

    黄帝陵位于京兆府与延安府之间,距京兆府不过两百余里。

    官家并没有在京兆府多做停留,而是带领着在京兆府等候的这些官吏们,启程前往黄帝陵。

    黄帝陵背山面水,乃是风水绝佳之地。而且此地据传也民黄帝龙兴之所,乃是汇聚天地钟灵之气凝结华夏气运之所。

    陵道两边松柏苍苍,历代石刻也都散落于松柏之间。

    其实范宇到了黄帝陵,却是吓了一跳。这与他后世所见的有所不同,黄帝陵除了一些残垣断壁就根本就没有什么建筑。

    倒是有一个大土丘,还有一块碑,倒是能让人知道这是黄帝陵。

    不过临时修建是来不及,地方官员也只能找了人手,将这里的陵道重新铺了黄土夯实了事。

    官家赵祯一下了马车,举目张望了半晌,脸上显露出无奈之色。

    范宇知道官家是觉得黄帝陵过于简陋,便上前微微躬身道:“官家,这里在太祖朝时曾因沮河水患而毁。官家来此,正可祭告轩辕黄帝我朝之功,并下令重建黄帝陵。则可使我朝与官家功业彰显,从而垂于青史。”

    官家赵祯点点头,也只能这样了。当时决定来黄帝陵时,时间太短,已经来不及修整。现在只能在祭告之后,再下旨意了。

    祭告黄帝陵,乃是国朝大典,礼仪一丝一毫也轻忽不得。

    三姓祭礼献于陵前,一整套的礼仪下来,随行的诸官都已经累的很了。

    官家念完祭文,便任由礼官摆布,虽然节省了体力,却也相当的累。

    只是前来際陵,乃是为祖宗争光为大宋正名,官家赵祯再累也要忍着。

    范宇身为随行的皇亲,这一天下来,也是累了一头白毛汗。

    大典结束,便是为分赐祭肉官家赐宴。

    这场大宴范宇只是吃了两口,便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实在是累。

    次日一早,范宇便被小黄门给找到,“安乐侯,官家有事相请,还请安乐侯随小人前往。”

    范宇却是不知道官家一早找自己何事,便道:“那便劳烦带路。”

    到了官家赵祯的所在,范宇入内向官家赵祯行礼道:“臣范宇见过官家,却不知官家相召,有何事欲吩咐于我。”

    “安乐侯,朕好不容易出宫一次,若是这便回去,实是有些可惜了。”官家赵祯兴冲冲的道。

    范宇心里不由好笑,官家看来是想借着这次出宫,好好的玩一次。

    可是一抬眼,范宇便看到曹琮和夏竦这两位经略使都在。

    范宇知道自己这个做臣子的,又是皇亲,可不能任由官家随着性子来。但是堵不如疏,若是直接劝谏,怕是官家听不进去不说,反而会起了反感之心。

    如果是那样的话,反而不美了。

    “官家,京城虽然是我大宋天下至为繁华之地,然而官家久居于深宫,却也难得亲见我朝疆域山水之壮美。若是官家有意,臣等自然是要春联的。”范宇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才接着道:“不过,官家身为大宋皇帝,亦须为国事考虑,只要不误了国之政事,臣便支持官家游玩一番。”

    官家赵祯听范宇说的这般郑重,不由哈哈一笑道:“你年纪比我还轻,一张口却是讲话如同一个老学究一般。好了,算你公忠体国,朕有分寸。此次离京时日已不算短,我们归途之时去一趟鹳雀楼,便沿黄河走水路去泰山。”

    在官家赵祯的身边,此时不光有范宇一个,曹琮和夏竦这样的重臣也在。

    官家赵祯没有问这些人,而是找来范宇询问,显然是觉得范宇是皇亲,又一向懂得自己的心思。所以想要从范宇这里打开个突破口,好由着自己去游玩。

    可没曾想,范宇一开口就是滴水不漏,却是使得官家赵祯又好气又好笑。最后只能自己给自己打个圆场,去一趟鹳雀楼了事。

    想明白了官家的心思,范宇也是替官家赵祯心酸。明明是大宋的天下之主,却是想着在自己的国土上游玩,都不可得。还要自己找个理由,也好不被人说成昏君。

    想一想官家如今比自己没大多少,也是有些可怜。

    “官家,鹳雀楼虽是名楼,但也只是一处风景罢了。”范宇拱手道:“官家乃是明君,又是雄主。远可俯视四海八荒,近也应体查一下民情。如今我朝平定河西陕边亦是初定。官家若有心,亦可走访民间疾苦。”

    范宇有些看不过眼,便给官家找个理由。

 第962章 有意思的想法

    范宇这个理由,比官家赵祯自己找的理由要好些。

    至少算是体查民情,也是官家亲民爱民之举。就是史官记下来,那也是一段佳话。

    这可比官家自己说的,顺路去鹳雀楼一游,要强大不少。

    其实范宇也只能做到这个地步,并不能使官家赵祯撒了花的玩。去名胜风景,那也只能是顺路了。

    而且从黄帝陵到鹳雀楼的沿途,除了一些低矮山丘之外,便是黄土坡,根本谈不上什么风景。

    不过,官家赵祯听了范宇的话,依旧十分高兴。

    陕西经略夏竦是做过一任参知政事的老臣,素来德高望众。

    听到范宇居然给官家游玩找借口,便有些不满。

    “安乐侯,官家出巡乃是何等大事,官家身系我大宋一国之本,又是何等的贵重。即便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