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4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己的臣子能这般努力,官家赵祯不由哈哈大笑,今日甚为开心。

    对于造作院,赵祯很是信任。因为这几年来,造作院从来未曾辜负过他的期待。

    如今尤二郎与许当都这样说,想来实现的日子也已经不远了。

    而范宇却在想着,东西两路辽军被宋军击退,却不知辽军的火器,在这两战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威力。

    若是只知己不知彼,也不可取。

    总要将事情想的周全一些,才会有个好结果。

    大宋安乐侯

 第875章 朕是闲的吗

    次日早朝,官家赵祯命人拟旨,辽国背信弃义擅动刀兵攻宋,实为倒行逆施,罢两国平和安宁于不顾。

    既辽人来犯,则我朝不得不应。朕令边军前出于辽境,勿使辽国边地安宁。只须辽国认罪赔礼,补偿我朝损失,便可再次相安无事。

    官家所摆出来的,完全是一副爱好和平人士的态度。好象是迫于压力,才不得不对辽国有所动作。

    并且命人给辽国送去了国书,除了痛斥辽国的卑鄙不义之举,还责令辽国必须补偿大宋的损失。否则的话,对于两国的关系极其不利。由此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皆由辽国来承担。

    朝中的官员们大多数都是主战的,但是其中大半都有些盲目。只有朝廷中的几位重臣,对于大宋如今的情况能够全面掌握,也能够更加理智。

    如吕夷简、蔡齐、王德用、韩亿、程琳这些相公们,对于官家的决定都表示了支持。

    有这些人压着,下面的大臣们既然有些不甘,却也不好再说什么。

    数日之后,大宋的国书送至辽国南京城,被萧惠交到了耶律重元的手中。

    看到宋国的国书之中,其中向辽国提出补偿的要求,耶律重元想笑却又笑不出来。

    “辽国觊觎我大宋中原,屡屡背信加以刀兵。今两路兵败损兵折将,尚不知亢极而悔祸之将至矣。辽之暴行,使我大宋国朝民愤汹汹,亿万黔首皆曰伐辽,非摧辽之五京而不罢休。念在曾为兄弟之邦,我朝亦不想妄动刀兵,使辽国生灵涂炭。望辽国君臣忏罪悔过,莫负我大宋君臣之望。今列辽国补偿我大宋损失之资,以观后效。羊三十万只、牛十万头、战马五万匹……”

    除了马牛羊,大宋还向辽国索取皮毛等物,数量皆不在少数。

    耶律重元放下这份大宋国书,脸色也慢慢的拉了下来。

    “宋国竟然敢对我大辽如此狮子大开口,谁给他们如此大的胆量!”萧惠一看耶律重元的表情,便知道不妙,急忙惴摩着耶律重元的心思道。

    “谁?”耶律重元不由带着几分自嘲冷笑道:“自然是萧孝友和萧孝穆这两个蠢货。”

    萧孝友与萧孝穆这两大重臣,本来很受耶律重元所看重。结果两人各带一路辽军攻宋,只落得了一个丧师辱国而回。

    偏偏这两人都是耶律重元的从龙之臣,还是萧氏一族的重要人物。若不是有这些原因的话,耶律重元怕是早就将这两人给斩了。

    萧惠面露尴尬之色,他可也是萧氏的人,被陛下当面这么说,如何能不感觉到脸红。

    “好在陛下英明,如今已经派了萧普古和萧撒八两人分守南京和大同。想来宋军若想如其来书之中所说,对我大辽不断骚扰,定然是讨不了好去的。”萧惠拱手道。

    耶律重元并没有理会萧惠的话,而是皱眉思索起来。

    看到陛下正在想事情,萧惠也不敢再多说,只是候在一旁。

    半晌之后,耶律重元才叹了口气道:“眼下宋国来书,虽是语气强硬,但是观其所为,只用边军对我辽境骚扰,而并非提数十万大军前来讨伐。由此可见,宋国还没做好准备,眼下不过是想要牵制我大辽而已。我以为,我大辽亦可与之虚与委蛇,假意答应宋国的条件。只不过这许多东西,一时难以筹集,可请宋国宽限些时日。”

    萧惠目瞪口呆,“陛下,这又是为何?一旦答应下来,宋国便会更有理由斥责我大辽。派往宋国的使臣,怕是都要难受了。”

    “这又如何,只要宋国敢骚扰我大辽,我大辽便可不给。”耶律重元笑道:“若是宋国不派兵越境骚扰,此事便拖着就是。”

    萧惠对于耶律重元的意思总算是弄明白了,陛下此言深得‘拖、赖’两字真谛,并且使之相辅相成几乎无懈可击。

    耶律重元的算盘打的很明白,那就是你们宋国敢向我大辽索要补偿,那就不能对我不利。若是对我不利,那就什么补偿也没有。

    总之,安宁一日是一日,反正也没打算息事宁人。

    “陛下,如此以来,宋国恼羞成怒之下,定然会对我大辽出兵。”萧惠看着耶律重元道:“难道真要与宋国连场大战不成。”

    “卿家难道还觉得,我大辽与宋国之间可以相安无事吗?既然我已经对宋国出了手,那么宋国也不会对我大辽客气。”耶律重元摇了摇头道:“没有只许我们动手打人,而人家不还手的道理。如今与宋国的交涉,不过是争取些时间罢了。女真三位族长和精锐,都已战死于宋境之内。而今女真各部皆虚弱无比,正是改土归流之时。”

    萧惠心中震动,陛下的安排一环扣着一环,实是了不得。

    “陛下,我大辽眼下正与宋国对峙,如何还能顾得上女真。这些野人,便由他们去吧。”萧惠很是看不上女真人。

    耶律重元摆了摆手道:“你以为朕是闲的吗?如今女真各部虚弱,而且又与高丽人杂居,其间矛盾重重。若无大辽居中镇压,怕是早就再次争斗起来。但是,这也正是我大辽派官治理的好机会,使之倚城而居不分族群。女真人能有饱暖,而高丽人不受欺压,则高丽女真之地,便为我大辽赋税重地。至少,夏收之后的夏赋,便可使得我大辽赋税增长许多。若与宋国开战,这些钱粮也是少不了的。”

    萧惠如今对于耶律重元是真的服气了,他眼看着这位之前的皇太弟,在自己怂恿之下夺了帝位。却是没想到,这从前的皇太弟,竟然一步步的将大辽的实力提升起来。

    辽国虽然在国力上与宋国比起来,还差了不少。但是与辽回之前相比,却是强了太多。

    在萧惠看来,即使是辽国立国之初,也远远不如现在的辽国强盛。女真和高丽这两个辽国曾经的隐患,可都被耶律重元这位中兴之主给分别解决了。

    更是使得辽国用上了火器,极大提升了军队战力。若非宋国也有火器,怕是辽国便会横扫天下。

 第876章 报复的不够狠

    萧惠身为辽国人,自然是如此想的。

    但是他却不想一想,辽国的火器还是仿造的大宋的。就连制造火器的工匠,也是郭喜那个燕南伯从大宋绑回来的。

    在大宋的面前,辽国如今已经处于劣势,却是不好过于强硬。

    其实这时大宋边军已经得了官家的旨意,不断的有小规模兵力进入辽境,对于辽军的一些驻军之地或是用火器攻击或是放火,实是不胜其扰。

    而辽军新败,实力大损,这个时候也不敢越界去宋国报复,实是只能忍气吞声。

    于是在辽国君臣商议之后,便向大宋回书,只要大宋不派兵越界骚扰,辽国便会筹集补偿大宋的物资。

    辽国对待大宋,向来是居高临下目中无人的傲态。像这般放低了姿态,并表示愿意补偿的态度,那是从所未有的。

    面对放低了姿态的辽国,极大的满足了大宋朝堂上一些大臣的虚荣。甚至有人表示,辽国已有悔过之意,大宋礼应得饶人处且饶人。

    官家赵祯给辽国君臣的国书,原本是为了羞辱辽国,并表明自己的态度罢了。并没想过辽国君臣会放低姿态,更没想过对方会一口答应下来。

    不过官家赵祯为人虽然仁厚,却并不是傻子。

    看到了辽国的国书之后,便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显然对方的策略,便是要消磨大宋朝廷的战意。

    用兵之道,所谓一鼓作气,再尔衰,三而竭。

    只要大宋一开始没有派兵越界去与辽国发生冲突,大宋朝廷上下的战意,便会越来越弱。甚至大家都会对此产生厌倦之意,不愿再对辽国用兵。

    若是那样的话,岂不是太过便宜辽国。

    这还是要看大宋的态度是不是足够强硬,只要稍微有些松动,便等于使得辽国诡计得逞。

    范宇再一次被召进宫中,这次除范宇外,还有几位相公们也在崇政殿中。

    官家赵祯看着众臣道:“辽国如今已然答应补偿我朝损失,众卿可有什么看法。”

    吕夷简身为大宋的宰相,当先出列道:“官家,臣以为辽国既然服软,我大宋可以以观后效。若是辽国不肯兑现,我朝再对辽国出兵不迟。”

    “臣觉得吕相公所言甚是,既然辽国答应补偿我朝,则我朝大可不必对辽国逼迫过紧。我大宋乃是礼仪之邦,若是一边使其补偿,一边出兵越界骚扰,非上国之所为也。”蔡齐也站出来拱手道。

    这两位政事堂的相公,对于辽国所提的要求,都表示可以答应。

    他们倒不是没有看出来辽国可能的打算,更多的是考虑到了大宋的面子。

    不能说他们考虑的不对,但是给辽国缓和的机会,便有损大宋的利益。

    或许在这两位文官看来,打仗不过是武人的事,即便辽国积蓄了更强迫实力,要打也是武人来打。眼下大宋的体面最是重要,该有的上国气度还是要有的。

    王德用看了这两位相公一眼,便对官家微微躬身道:“官家,臣为枢密使,久经战阵,自问对于用兵颇有一点心得。辽国前些时日,兵分两路,各拥十万大军来犯,实有鲸吞我朝河东、河北之意。只不过我朝边军,经官家汰弱留强的一番整顿之后,已是大有改观。这才侥幸将两路辽军击败,使之损兵折将。”

    “如今辽国将姿态放低,无非是两路大军新败,其兵力财力皆为之大损。不得已之下,对我朝用的缓兵之计罢了。若是我朝真的对辽皇之语信以为真,恐会给辽国更长的喘息之机。待我朝决定兴大兵伐辽,则辽国实力想来也恢复了许多。那时,不但我朝会耗费更多的钱粮,怕是将士们也会徒增更多伤亡。”王德用向官家沉声道。

    虽然王德用没有看吕夷简和蔡齐两人,但是话语中的不满,却是很明确的。

    赵祯听了王德用的话,不由点点头,觉得有些道理。

    蔡齐此时却是一笑,开口道:“王相公,宋辽俱是大国。若是辽国只如西夏那般,倒也不必客气。但是辽国疆域万里,若说兴兵将之覆灭,实是有些说笑了。既然不能覆灭辽国,又何必妄动刀兵。不如等辽国将补偿送过来,还能得些实惠。”

    “蔡相公才是在说笑,你可敢保证辽国会将承诺之物资送到?”王德用不由得皱眉道。

    “王相公何必如此激动,到那时辽国无信无德,我朝再兴兵讨伐,则名正言顺。”蔡齐哈哈一笑道。

    这蔡齐的态度,却是使得王德用脑门上青筋直跳。只是王德用军伍出身,口才有些跟不上。身为朝廷重臣,既不能破口大骂也不能施以老拳,实是恼火之极。

    范宇这时开口道:“蔡相公的意思,莫非我朝现在对辽国出兵,便是名不正言不顺?”

    “安乐侯,我刚才已经说过,辽国已经答应补偿,我朝若还不依不饶,岂非显得小家子气。”蔡齐看到是范宇,也不得不小心些。

    与范宇斗嘴,蔡齐好象还没怎么占过上风,实是有些心理阴影。

    范宇对蔡齐拱了拱手道:“我朝大气,也不能打不还手。我与枢密使王相公同问蔡相公,辽国可曾在国书上书明,何时将补偿我朝的物资送到?即使民间欠钱,还须写明还钱日期。莫非辽国君臣,连个普通百姓都不如了吗。蔡相公口口声声,要官家暂缓对辽国的打击,莫非是要故意给辽国喘息的时间不成。”

    蔡齐心中一堵,这安乐侯不好对付,每次开口便是刁钻之极。

    “安乐侯说笑了,我所想的,不过是朝廷体面。即使辽国无信无义,我朝也不能自甘堕落与这等蛮夷一样。大宋据有中原,乃是礼仪之邦。总要仁至义尽,而后兴堂堂正正王道之师讨伐才是。”蔡齐立时辩解道。

    “既知其为蛮夷不知仁义,为何要以仁义待之?蔡相公当知对牛弹琴的典故,牛既不解音律,蔡相公还要将牛当成知音?”范宇挑眉道:“这等言论不仅自误,更是误人误国实不可取。”

    吕夷简看到蔡齐有些着急,却是不知道如何辩驳,便站出来对着范宇摆了摆手。

    “安乐侯之意,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