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范宇也懒得与他计较,看向对方手中的木匣。
    “怎么样,你们可曾计时,准确与否。”范宇一边看一边问道。
    “试倒是试过,与汴河之上的水运仪象台一般,一日之间,应差不了两刻钟。”许当笑道:“侯爷请看,这钟表表盘上面,刻有十二个时辰。这支粗短指针,一日夜便正好转上一圈。还有这两支不同的长针,最长的这支针一息便跳一步,而这次长的针,六十息便跳一步。这都是按侯爷的吩咐所为,十分精巧。”
    范宇为了方便,让工匠们将这表盘制的如同石制的日冕刻度一般,否则怕是大家都看着别扭。
 第577章 看出些东西
    范宇自己却是看着这钟表,感觉有些奇怪。
    看到那个表盘,才想起来这是按一天十二时辰所制,并非后世的二十四小时。
    因此这座钟表的设计,也是按着时辰来计算的。
    听着钟表内的指针滴答声,范宇颇为感慨。
    自己前世记忆中的钟表指针滴答声,还是小时候才有的。后来大家都换成了电子表电子钟,便再也没听过这滴答声。
    在这钟表的后面,也有时钟的调整和报时的机关。
    “钟表居然没有上劲的链条,难道百工技院连发条都做出来了吗?”范宇这才发现,这钟表与自己原先所说的链式机构有所不同。
    “侯爷,可莫要小看百工技院的这些工匠。”许当看到范宇意外,却是颇有些成就感,“自下官将侯爷所说的发条,向这些工匠们提及过之后,谁想到他们却是记了下来,让学冶炼的工匠们炼制发条用钢。不成想,竟被他们给炼制了出来。”
    发条用钢就是弹性好的弹簧钢,这种钢铁制造出来,意义同样不小。
    范宇听了许当的话,不由得会心一笑。自己创立百工技院的初衷,终于开始产生连锁反应。
    钟表所用的发条,只不过是个引子。当这些工匠们发现,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能极大的改变世界之时,这天下便要大变样。
    “如此甚好,你让百工技院在造作院另立一个钟表作坊。既然已经造出来了,那便开始向外售卖。”范宇笑道:“这等精巧到极点的东西,哪怕是送到我造作院以外的工匠手中,他们也造不出来。就算是知道如何造,可是没有能制发条的钢铁,他们根本造不出来。”
    许当眉头一挑,“是,下官这便去安排。想来,侯爷的意思是将这钟表生意,通过永昌隆商号,行销天下各国吧。”
    “你说的不错,我就是这个意思。”范宇指了指自己面前的这座钟表,“这一座钟表意义非凡,将来我们要建一个造作院的展览馆,将这些我们造作院和百工技院所创造的每样第一件的样品,都放进去供汴梁百姓们观看,要让他人知道,我造作院与百工技院的贡献。”
    “侯爷放心,若是可以的话,近期便可开工建这展览馆。”许当却是不以为意道:“英烈祠已经快竣工,这些工匠们若是听说,要将自己所创造的物品样品都放入这展览馆,想必会立时便要求建起这展览馆来。”
    范宇不由得有些牙疼道:“你们这么说,可是朝廷又给造作院划拨了钱粮?”
    许当却是诧异道:“侯爷,咱们造水运仪象台、建英烈祠,可都是侯爷您掏的腰包,朝廷哪里有钱啊。”
    “所以,你的意思是这个钱还是我来出?”范宇有些面色不善的道。
    “下官岂敢作此想法,下官以为,若是侯爷不出建展览馆的钱,无非是将这些样品都放入仓库之中。无非就是落些灰土虫啃鼠咬,若是仓库漏雨,铁制之物不过为其锈蚀罢了。侯爷替大家操心已然够多,想来大伙也不忍心再让侯爷为难。”
    范宇长长的吐了一口气,许当这家伙是认准自己在造作院与百工技院之上倾注了心血。虽然口里说的客气,可是这一张一合的两片嘴唇之间,就差伸出只要钱的手来。
    “建吧。”范宇有气无力的道:“预算可要收敛些,不得超出英烈祠的预算。”
    范宇自己可不差这些钱,每月从永昌隆商号还有永通钱庄里分得的红利,都够范宇建这么一座展览馆的。只要不是入不敷出,范宇便没有什么可心疼的。
    相对于这座展览馆建成之后的意义,花这些钱都不算什么。因为,这座展览馆,将成为整个大宋工匠们的圣地。
    其意义,便相当于儒家学子之对于孔庙。
    从此之后,大宋便将开始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带有儒家思想的社会治理,一条腿便是工程师们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
    这将是一场东方的工业革命,儒家并非不知道格物致知,只不过习惯了响应统治阶层的要求去劳心治人。
    一旦大宋的科学技术形成诸多学科体系,必然会有儒家弟子主动参与其中。
    范宇不知道这会对于大宋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但这是推动进步,做就是了。
    而且在这方面花钱,怕是朝廷上下都觉得他范宇是个败家子,被人几句好话,便哄得当了冤大头。
    如果是这样的话,正方便范宇更好的伪装自己。
    许当听到范宇的话,原本还带着一点的调侃意思,如今全然化为敬佩和尊重。
    “侯爷真乃是当世孟尝君,实是让下官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许当郑重道。
    “不用敬仰,让那些工匠们多读书,工匠一样可以如大儒一般学究天人。”范宇摇摇头道:“还有这钟表,再重新造几台出来,要雕龙刻凤,都是送入宫里的,精致一些。”
    范宇这点小小的要求,许当自然是没口子的答应。
    不过三日,许当便将六座新造的钟表送到范宇的面前。
    带了五座钟表,范宇入宫去求见官家赵祯。
    凡是造作院弄出来了什么好东西,范宇都要第一时间送到自己这位义兄的面前。
    如此,不但可以强调造作院的作用,还能向官家赵祯卖好。
    若是范宇粗心,没有将新东西送入宫,赵祯知道了定然对他没什么好印象。
    虽然不过是细枝末节,但是关乎情商,其中的道理却也有些复杂。
    小黄门将范宇让进崇政殿中,赵祯抬头看向范宇。
    “安乐侯今日入宫,可是听说了西夏入寇永兴军路之事?”赵祯皱着眉头道。
    “什么?”范宇却是没有看到战报,“臣今日来见官家,却是另有他事。臣并不知道西夏已然入寇,可是战事对我大宋不利?”
    赵祯摇了摇头道:“不过是刚刚送来消息罢了,李元昊十七万大军,正杀奔环州。如今战事如何,却还是要等消息。安乐侯可能猜测一番,这李元昊的意图是什么。”
    范宇拱手道:“臣需一观地图才能有所揣测。”
    “你到近前来吧。”赵祯对范宇招手道。
    范宇看到官家桌上的大幅地图半晌不语,更是有些皱眉。
    显然,他看出些东西。
 第578章 卧榻之旁
    官家赵祯与总管陈琳,两人都盯着范宇,不知道他为何皱眉。
    “安乐侯,李元昊这一次出动了十七万人马,这与其和辽国大战之时的兵力相比,一点也不少。”赵祯有些忧心道:“由此可见,西夏国内怕是根本养不起这许多兵士。如今便想着在我大宋的身上,咬下一块肉去。即使李元昊不能胜我大宋的兵马,亦可凭借掠夺百姓就食于我大宋境内。”
    “这等情势之下,李元昊的西夏军队,必然极其疯狂,我怕曹经略顶不住。”赵祯接着道:“莫不如,将河东路的火山军调至永兴军路,加强曹卿手中的兵力。”
    范宇目光从地图上移开,对官家赵祯拱了拱手道:“官家,火山军所驻防之处,亦十分重要。虽然辽国与西夏之间的战事结束,暂时无力,但是亦不可不防。前次臣出使辽国,那耶律宗真还在位之时,便向我朝提出无礼要求。如今辽国与西夏一样困顿,怕是也不会安分。”
    赵祯目瞪口呆,这可有些吓人了。
    “安乐侯,你、你、你明知道辽国与西夏交战之后,都会对我大宋动心思,你却事先还挑动这两国交战。”赵祯都气得有些口吃,脸色也阴沉下来,“你如此算计,可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到底是何居心!”
    在赵祯身后的陈琳,此时也悄悄的在身后抬起手来。
    只要官家稍有示意,陈琳便会挥手命人将范宇拿下。
    范宇却并不害怕,而是对着赵祯躬身一礼,正色道:“官家,西夏与辽国之间,虽然是臣在中间提前引发,但是这两国的情势,若无臣在中间挑动,怕也必然会有一战。无非是西夏将辽国境内的党项接回境内,使得国力大增,并且顺利称帝罢了。到那时,怕是辽国与西夏再战,很快便会结束,谁都不会有多大损失。然而,我大宋身边,便由一个强大的辽国,又增加一个强大的西夏。比之眼下的情势,可要危之已极矣!”
    “臣不敢说有功,但是如今西夏与辽国虽然皆是张牙舞爪,然而其两国经过数月的鏖战,国力空虚粮草不济,拿什么与我大宋交战?还望官家莫被其虚张声势所吓阻。值此紧要之时,岂能退让之。”范宇两手一张,“此时只要我大宋摆出强硬的姿态,对辽国摆出严密防守之态,当可使之知难而退。”
    赵祯脑子此时也转过弯来,知道范宇所说的不假。其实也不能怪赵祯生气,被辽国与西夏这两个都有强大骑兵的国家盯着,对于缺少马匹的大宋来说,实在是有些吓人,以至于有些乱了方寸。
    “唉。”赵祯叹气道:“安乐侯说的不错,是我错怪你了。只是万一那辽国颜面上过不去,真的对我大宋出兵,又该如何应对啊。”
    “官家,臣出使辽国之时,便知河北路的形势。虽然地势平坦,便于骑兵驰骋,但是臣却发现,那里河流纵横水网甚多。只要应对得当,辽军的骑兵根本难有作为。只要我大宋依托黄河水道,便可随时运兵到其后方,断其归路。”
    北宋之时黄河还未曾改道,由后世的滦河入海,也就是后世的天津。
    其入海口,距离辽国南京不过百余里。因此,在军事上对于辽国也是有一定优势的。
    官家赵祯此时有种上了贼船的感觉,但是却又有苦说不出,而这也不能算是苦楚,而是身为帝王的责任。
    “如此说来,辽国是不用担心的了。”赵祯点点头,免得露出惧怕之色,反被臣下所轻视。
    范宇拱手道:“我朝对于辽国,只须强硬一些,若能拖延便是最好。对于西夏,则是一分一寸也不得相当,务必将其挡在庆州一线,不使其深入关中。西夏兵卒久战,其军中必有厌战之心。且环庆之地虽然重要,但是其地荒芜,耕种的百姓也并不多。可请曹经略坚壁清野,使西夏无处就食。而后消耗其存粮,待其自陷绝境。”
    “那时,西夏大军虽众,亦不过土鸡瓦狗,可一战而溃。”范宇指着地图上西夏的夏州位置道:“官家只须调动部分禁军直扑夏州,使永兴军路的绥德军,和河东路的保德军、晋宁军牵制西夏留守的各军司人马,便可占据西夏半壁河山。”
    赵祯心中盘算着范宇的这些话,目光也盯着地图。
    他略有些不甘心的道:“我大宋出动这许多人马,难道只为了西夏的半壁江山吗。”
    范宇一笑,这其实是自己故意只说了半截话,为的便是让官家赵祯能有些主动的积极性。
    “若是官家看这李元昊不顺眼,此时便可传信与河西的瓜沙二州,使新军由玉门关出兵,谋夺西夏肃州。并下书青塘,使其一同攻夏。如此数路兵马齐出,则西夏当灭。以官家之仁厚,可活擒李元昊之后,册封其为恭顺王亦无不可。”范宇笑道。
    将这个大饼画出来,赵祯的脸上才显出一丝满意之色。
    “如此看来,倒是真的有希望覆灭西夏了。”赵祯点点头道。
    大宋三十年无战事,从上到下皆无进取之心。范宇费了老大的劲,将大宋拉到一副残局的面前,若是这个时候,大宋还打退堂鼓,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以大宋的国力,只要上层的意志坚定一些,完全可以将外强中干的西夏干掉。
    只不过官家的犹豫,其实也代表着朝中一部分反对的声音。
    所以,范宇将事情给赵祯分析透了,却故意留个尾巴,这就使得官家有些不甘心了。
    不要小看这点小小的心思,一旦使得帝王有了主动意志,这便是大事。
    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远不是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能比的。
    “臣不敢说一定能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