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早在修整这座庄园之前,范宇便已经准备好了冰窖,存放了许多冰块。

    时间不长,孙有才便抱着一个陶盆回来。陶盆里面放着棉垫,内里还有一个瓷罐才是盛放冰块的容器。

    王德用看着孙有才给自己的酒盏中加了一块冰,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范宇笑道:“王相公可微微晃动这酒盏,使冰块中的凉意散入酒中,而后再饮用便是。”

    说完,他也给自己的酒盏中加了冰块。

    王德用如范宇所说,端起酒盏晃了两下,便迫不及待的饮了一口这冰镇啤酒。

    在这大热天里,王德用只觉得一股冰凉清爽之意瞬间入喉,轻轻打了个酒嗝,通体舒泰到了极点。

    在范宇看来,这位大宋的枢密使,朝堂有数的大佬却是须眉皆张面上表情丰富的很。

    “真是舒服啊。”王德用却是看向范宇道:“安乐侯的享受之道,这天下却是无双。老夫亦曾饮过冰镇的葡萄美酒,却是并无这等清爽舒适之意。两相比较,却是这啤酒更适合冰镇饮用。只可惜,这等享受只能在安乐侯这里才有,却是一大憾事。等你送给老夫的酒都饮完了,还要向安乐侯伸手啊。”

    忽然王德用嗯了一声,又接着道:“莫如安乐侯开一家正店,专门出售这等啤酒。若是老夫有闲,也可前去痛饮一番。如此一来,也少了对安乐侯的叨扰,岂不是两全其美。”

    范宇却没有想到,这位枢密使却是劝自己开店。仔细一想,却也未必不可。自己这位安乐侯,终于要向餐饮业进军了吗。

    “王相公的提议不错,待过上一些时日,我便在汴梁城中开一间正店便是。到时,再请王相公光临,亦是件快事。”范宇点头道。

    两人说说笑笑喝酒吃肉好不快活,却是一时之间都忘了彼此的年纪。

    一只二十余斤的烤全羊,范宇只不过吃了一条后腿,其余的却都被王德用这位老将给吃了个干净。

    眼看着这天色要擦黑,王德用才乘着自己的马车回了汴梁城中。

    次日,王德用第一件事,便是进宫向官家逞上河西诸事章程。

    这份章程一出,便引起朝中诸位相公的议论。

    河西之事虽然朝廷已经开始了动作,但是因为要保密,只有不多的数名重臣才有资格知情。

    所以王德用的这份章程,也只有几位相公有资格看到。

    在政事堂中,吕夷简与蔡齐两人看过王德用的章程之后,都面面相觑。

    “吕相公,依你所见,这位王相公上了这样一份章程,他究竟是何意。”蔡齐有些疑惑的问道。

    王德用是枢密使,按理说他是一位武臣,对于这等如何经营河西的策略,并不用如此上心,只要管好兵将的调配便可。但是如今这位王相公却很是专注河西,并积极出谋划策,便显得很不寻常了。

    吕夷简听到蔡齐在问自己,沉吟了片刻,才道:“或许是这位王相公,对于西夏耿耿于怀,才会如此关心河西之事。据我所知,这位王相公少年之时,便与其父鲁国公与西夏的李继迁鏖战。想来,这覆灭西夏,是其父的宿愿也说不定。”

    蔡齐这才点点头道:“如此说来,倒也合理。只是我却从所未知,王相公竟如此缜密的心思。看这章程方方面面,皆有所涉及,却又有张有弛,并没有将河西文武给限制死。只就用人任事上来说,竟是十分的贴合。”

    “他一介武夫,能坐到今天的枢密使之位,便不可小觑。”吕夷简瞥了蔡齐一眼道:“蔡相公还是莫要小瞧了天下人,这大宋天下,俊才无数,莫要说王相公,你看那安乐侯不过是出于乡野的顽童,竟也屡次建功。就是老夫我,也对那安乐侯无可奈何。”

    提起范宇来,蔡齐便恨的牙痒痒。几次三番的在范宇手中丢了面子,弄得他这个参知政事都快成了笑话。有些下属的官吏,看到他的时候,面上偶尔亦会流露出嘲讽之意。

    当然,蔡齐是被范宇给刺激的有点疑神疑鬼,才会这样想。但是他在范宇手中吃亏的事情,却是已经传开。

    对于这等耻辱,蔡齐是念念不忘。可是他自己却也并不反省,到底是谁先向对方挑衅的。

    数次都是他这位蔡相公针对范宇,范宇才不得不反唇相讥。否则的话,范宇也完全没什么必要去理会于他。

    被吕夷简将话题岔开,蔡齐却一时忘了王德用所上的章程。

    而吕夷简看着这份章程,却是叹了口气。他看来,这份章程肯定不是出自王德用之手。这背后,定然另外有人指点。

    虽然他这位同平章事,对于武官也看不起,可是他也以国事为重。河西之事关系到大宋未来,与他自己有没有私心并不冲突。

    吕夷简甚至都已经猜到了范宇的身上,心中已经认为这东西就是出自范宇之手。

    这其实也并不难猜,眼下朝中最了解河西诸文武的,或许便要算这位安安乐侯了。

    当初将张唐卿等人一律送去河西的事,本就是出自于吕夷简的谋划。如今吕夷简想来,这似乎却正中了安乐侯的下怀。

    若是河西将来成事,而西夏亦为大宋所覆灭,那河西的文武官员们便都是有大功在身之人。

    真到了那一天,安乐侯所结交的这些人,便都是其极大的助力。

    即使已经想到了这些,但是吕夷简也有些踌躇。毕竟这是国事不是儿戏,公私之间还是要有个底限的。

    只是这个章程如果自己反对,怕是那安乐侯亦无所谓。最后的结果,便是自己妄做小人。

    其中隐藏的一些关联,吕夷简看得清楚。

 第497章 相关国运

    看得清楚不代表吕夷简就可以破坏掉,那也对大宋不好。

    相对于蔡齐,吕夷简觉得自己还是有底限道德的。

    而安乐侯范宇,在他的眼中则是有着一种未知的担心。

    从眼下来看,范宇是将大宋推向强国的姿态。

    一旦完成西夏覆灭这件大事,大宋便打通了河西走廊。并且因此会使得大宋的自信心爆篷,军心士气民心傲气,全部都推高到一种不低于当年盛唐的水平。

    吕夷简思绪漫延开来,到那时,怕是真会出现王维的诗‘出塞作’场景。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这首诗本是吕夷简联想到的,但是他发现这诗中所说的居延、辽两处所指的地点,竟是在如今的西夏和辽国。

    难道安乐侯还要推动大宋将辽国也给覆灭了吗?吕夷简微微皱眉。

    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简直不可想象。这样大的事情,在他看来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希望。

    别说辽国,就是覆灭现在更弱的西夏,也只是有些希望而已。

    或许,安乐侯不过是少年意气,他那里懂得这世上的事情总会横生枝节。且让他去折腾,我大宋文采风流,他想让武人冒头,便是不可能的事。

    更何况还要灭夏平辽,最后只怕是个笑话。

    “吕相公,你在想些什么。”蔡齐疑惑的看着吕夷简问道。

    适才叫了吕夷简两声,却是这位大宋的宰相正在出神,并没回应。直到叫第三声,吕夷简才回过神来。

    “啊?我在想这份章程是否可行。”吕夷简听到蔡齐叫自己,便点头道:“虽然是个章程,却是并未细致入微。显然给那些河西的文武官员们留了,大致并不错。至少在老王这里,并没有什么好指摘的。”

    蔡齐却是有不同意见,“吕相公,这章程之中并没有说明如何羁縻河西的文武,若是他们这些人有自立之心,岂不是闹了大笑话,使我大宋丢尽了颜面。”

    吕夷简摇头道:“蔡相公却是有些过虑了,章程之中不是说了,三年一轮换吗。而且不要忘记了,那位小曹国舅可是新军之中的指挥使。而且一旦河西的商路打通,只要朝廷愿意,便可随时加派官吏去河西。”

    “可是那青墉的唃厮罗,怕是对我大宋也有不小的戒心吧。若是唃厮罗将道路掐断,河西便又成了自守之地。”蔡齐还是有些担心,“这个风险,还是有的。”

    “那唃厮罗如今不过是刚刚在青塘立足,根基尚未稳下来。更有世仇西夏在侧,对青墉虎神眈眈。我大宋一向温和,只要臣服便无刁难。以唃厮罗之精明,当知如何选择。”吕夷简却并不怎么担心。

    蔡齐这才点点头道:“如此却也是实情,但是西夏若是被我大宋覆灭,朝中武将们,怕是又会势力大振。怕是自五代以来的乱象,会在我大宋重演。这等事才是大问题,吕相公不得不察。警惕之心,多少要有一些才是。”

    看来这位蔡相公也不傻,也看到灭夏之后会出现的可能。

    “灭夏之事说来容易,但是我大宋真的与西夏交战,灭夏岂是轻易便可成功的?”吕夷简笑着看向蔡齐道:“蔡相公细想一下,西夏与辽国如今对峙已有数月之久。虽被辽国攻入夏境,但是辽国所据之地皆为不毛。你觉得,我大宋与辽国相较,谁强谁弱一些,灭夏又有几分把握?”

    听了吕夷简的话,蔡齐却是哈哈一笑,摇头道:“确是有些不切实际了,便让那些武人高兴一阵子便是。等他们在西夏人的手中吃了亏,便会明白为何东华门唱名方是真英雄。对这章程,既然吕相公没意见,那我也没有意见。”

    吕夷简余眼看着案上的那个章程,“谋划河西的章程,且由他去吧。成与不成,与你我皆无关系。若是你我有何意见,将来若事有不协,岂非是你我也有责任?王德用身为枢密使,也算是当朝的相公,他既然主动为朝廷出谋划策,想必是能担得起这个责任的。”

    蔡齐恍然,吕夷简的意思是说,灭夏之事的希望不大。最后出了乱子,便须有人承担责任。此事尽量不要参与意见,否则将来便要吃瓜落。

    对吕夷简拱了拱手,蔡齐便回了自己的书案,将这件事扔在了一旁不再过问。

    吕夷简则吩咐一名书吏,将这章程放到了旁准备存档。

    而在宫中,官家赵祯得到的消息,便是政事常的两位相公并无意见。至于三司使程琳,则一样也无意见。

    很快,赵祯给唃厮罗的书信便派人送了出去,而政事堂与枢密院给河西的公文,也用最快速度送往河西二州之地。

    数日之后,范宇自己在造作院的值房之中看着许当拿来的报告,却是一眼便看到了尤二郎三字。

    细看之下才知道,这尤二郎居然真的根据焰火弄出来新火器。

    范宇微微一笑,这尤二郎便是大宋的火器专家。且不论他搞出来的新火器威力如何,就凭借这股劲头,便值得范宇托付他更多的东西。

    另有一件事,便是百工技院与司天监联手研究的水运仪像台,已经有了眉目。

    这水运仪象台,在范宇的心中一直是件大事。他之所以如此重视这水运仪象台,是因为在有记载的历史上,水运仪象台也是中国古代机械的颠峰之作。

    自宋之后,便再也没有听说中国出现过自制的复杂机械。

    现在这水运仪象台的出现,范宇则是希望就此使得机械制造,在大宋盛行开来。

    如此一来,便可使得大宋尽快的提高生产力,以催生更加发达的商品经济。以大宋如今比较开明的商业风气,是封建社会中最容易产生工业革命的时代。

    一旦量变产生质变,范宇可以保证,大宋将不会再如历史上那般受尽金国的屈辱,将来更不会被蒙元所灭亡。

    范宇想到这里,便在水运仪象台的下方批示道:相关国运,事不宜迟。

    (

 第498章 可称之为钟表

    水运仪象台,相对于后世的机械来说,谈不上多复杂。

    但是这东西在现在这个时代,那就是妥妥的高科技仪器。

    百工技院组织了不少能工巧匠,与司天监的官员一同,花费了无数钱财与数月的时间,才设计完成。

    如今这个汇报,便是许当递给范宇的,表示这水运仪象台已经制成了小样,可以正式动工了。

    范宇让人将许当找了过来,指着水运仪象台的公文道:“这水运仪象台的小样在哪里,我要看一看。”

    许当看到公文上面,范宇已经批示,便笑道:“这东西就在百工技院,现在侯爷便可一看究竟。”

    “不错,距离倒也甚近。许兄,我们这便过去吧。”范宇挥了挥手道。

    “侯爷请。”许当伸手一请道。

    他们两人走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便来到了造作院的一条河旁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