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安乐侯- 第1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听闻,安乐侯新制的龙鳞铠既轻便又结实,此时在与西夏交战之时,大放异彩。”吕夷简笑道:“若是我大宋的雄兵,只要有数万人能身穿龙鳞铠,定可大破西夏骑兵。”

    “吕相公此言有些偏颇,龙鳞铠虽好,但却只是步卒所用,并不适于马上使用。”范宇正色道:“但西夏的重甲骑兵铁鹞子,却是不同。这些铁鹞子都是身穿专门用于马上的战甲。不只是人有甲,就是马匹也着甲。这等重甲骑兵,可不是新军身穿龙鳞铠便可以破的。对方的重甲铁骑,连人带马还有沉重的衣甲便不下两千斤,若是冲锋起来,便足有万斤之力。试想何能样的步卒,才可挡下这等巨力?虽是巨象,怕也挡不住几骑。”

    听到范宇反驳吕夷简,蔡齐便笑道:“安乐侯如何能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难道安乐侯在火山军的辖地,接连两胜西夏军队,都是假的不成。”

    听到蔡齐的话,就连赵祯也是点头,“安乐侯,那西夏铁鹞子如此厉害,你又是如何将其击败的?”

    范宇对赵祯拱手道:“臣虽然连胜了西夏两战,可是却并未与西夏的铁鹞子交战。第一战不过是西夏轻骑,中伏于赵家沟这等地势狭小之处,胜之不难。第二战,则是战前有备,且以严守堡寨为主,胜得也算轻松。只不过这两战都胜的侥幸,实难复制。”

    “因此,西夏若大举犯边,我大宋边军一来马匹甚少二来久无战事,臣以为其势堪忧啊。”范宇最后总结道。

    “如安乐侯这般说来,对于西夏,我大宋便没有办法了吗。”赵祯很是不服气的道。

    王德用这时捋了两下胡须,也跟着道:“我得到安乐侯的消息,此次在火山军的董家寨,不是已经得了近两万匹战马?有了这些战马,难道我大宋还养不起数千重甲铁骑?到时即使破不得那铁鹞子,亦可对其起到牵制作用。若是上万的重甲铁骑,便有灭国之忧了。”

    众人纷纷点头,认为这也不失是一个好办法。只要野战不惧西夏,那便什么也不怕了。

    “如此倒也可以。”范宇点点头道:“可这等重甲骑兵花费甚巨不说,而且冲锋与奔跑的速度并不快,只能用于堂堂正正之阵,难以起到突袭的作用。”

    枢密副使韩亿皱眉道:“依安乐侯之见,我大宋军队要如何才可抗衡那西夏重骑才是?”

    范宇点头道:“重骑自然只有重骑可以相抗,可西夏还有泼喜军。这些泼喜军都是骑骆驼的,而且骆驼的背上还有小型旋风砲,可发如拳之石两百步。这泼喜军向来与铁鹞子一同出动,远近相合难以匹敌。辽军招讨使萧普达,便是在西夏军这等兵种组合之下吃了大亏。若非西夏铁鹞子数量并不算多,只怕萧普达便会全军覆没了。”

    听到范宇所说的这些话,崇政殿的君臣们,都感觉到有些头疼。

    “按你这样说,西夏岂不是太过厉害了些?”赵祯疑惑的问道。

    范宇拱手道:“官家,那西夏国主赵元昊,虽然只继位不过两年,可是此人野心也早就显露。只从他弄的这些兵种配合之上,便可看出来其处心积虑的提升西夏军队战力,定然是早在为其称帝做准备了。”

    “若说西夏军队厉害,却也不算高估了他们。”范宇接着道:“如今我大宋若是冒然派些边军与西夏的军队交战,只怕顷刻之间便会成了一边倒的惨败。”

    说到这里,赵祯与四位相公都显得有些无奈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要如何才好。

    “西夏军队来攻,我大宋要如何应对?”赵祯看着范宇道。

    “官家,当以守城为主,并且坚壁清野,使西夏军队得不到粮草才好。另外派轻骑出动,绕到西夏境内烧杀破坏,使之偷鸡不成蚀把米。如此以来,西夏想从我大宋这里占便宜,便也成了一种消耗。西夏有多少钱粮供他们消耗,只怕根本就消耗不起。”

    “若是赵元昊敢称帝,我大宋何妨再出兵教训西夏?若到时我大宋也有了相当数量的重甲骑兵,和足够的驼背旋风砲,将西夏灭国也非是不可能之事。”范宇又接着道。

    “安乐侯只想了西夏会如何,却是忘了还要看辽国如何。”吕夷简笑道:“若是那辽国邀我大宋共同出兵西夏,难道我们也拒绝吗。”

    范琮笑道:“若真如吕相公所想倒是好了,我们也不用忙着答应,而是要先与辽国谈谈价钱。”

 第348章 赐尔节钺

    范宇这句话一出口,便引得官家赵祯笑了起来。

    王德用与韩亿两位枢密使也都笑起来,蔡齐也跟着笑,官家笑,不陪笑不礼貌啊。

    赵祯笑着摇头道:“安乐侯却是有些商人心思了,不过这样形容却也贴切的很。只要辽国邀我大宋出兵,便可好好与之谈谈价钱。”

    吕夷简却是皱眉道:“官家,假设辽人前来相邀,我们应方如何应对?向辽国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才显得合理,才能保证我大宋的最大利益?”

    这话却是将赵祯给问住了,虽然话是这样说,但是官家自己也没想到,要向辽国提出何等要求才好。

    “官家,臣觉得可以向辽国提出,在澶渊盟约之中再加入两条,以后辽国不得向我大宋要求关南之地,亦不得要求增加岁币。”范宇想了想,便对赵祯躬身道。

    王德用连连点头,“官家,安乐侯这个提法就很不错。近来辽国自大,本来两国相安无事,而辽国却于去岁提过这两件事,却是有些不安分。若是我大宋与辽国因此再起纷争,那澶渊之盟便要废了。不如就提这两个条件,为我大宋的要求。”

    “不错,安乐侯公忠体国啊。”吕夷简笑道:“若是我大宋向辽国提出要求,辽国不肯答应,又该如何?”

    这下子赵祯便立时收了轻松的神色,皱眉也皱了起来。以辽国的自大,很可能会不答应,到时大宋反而有些不上不下。

    “若是辽国不答应的话,我大宋便正可坐山观虎斗。”范宇也笑着对赵祯道:“难道我们还会真的为辽国出力不成?臣觉得,我们提出这个要求,就是让辽国不再邀请我大宋出兵。他们不答应还好,若是答应了我们的条件,大宋就是出兵,也不能真的出力。”

    吕夷简心中无奈了,这小子看起来比自己还要奸猾无耻啊。有这种想法的,不只是吕夷简一个人,蔡齐、王德用、韩亿也都侧目而视。

    赵祯脸上一红,不由得道:“这样以来,岂不是我大宋言而无信。若是辽国以此为借口,将来找我大宋的麻烦,岂不是徒惹烦恼。”

    “官家,辽国与西夏,谁都对我大宋没安好心。”范宇拱手道:“既然如此,我们大宋也不可与之坦诚相待。西夏时时劫掠我大宋边地,而辽国却是总想对我河北路蚕食鲸吞,还要增加岁币以弱我国力。既然这样,就莫怪我大宋不义了。”

    “而且,臣还想到,若是西夏与辽国谈和,西夏来攻我大宋,那辽国会是什么态度。”范宇提醒道:“恐怕定会讨要关南,并增加岁币。其国心性如此,非臣危言悚听。若不早做打算,定会受其困扰。”

    王德用、韩亿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他们两位枢密院使都没能想得如此之远,可这位安乐侯,却已经想了这许多事情。

    赵祯听了范宇的话,不由得忧心道:“依你所说,辽国与西夏对我大宋的发难,都会来到,莫非便无可避免不成。”

    “臣以为,打铁还须自身硬,一纸澶渊之盟的盟约并不牢靠。若是我大宋兵不能战,使辽国知道内情,只怕数日之间,便会数万骑南下。到那时,便不是一个关南和岁币可以打发的了。臣也正是看到这等危险,才向官家提出编练新军,以使我大宋有一战之力。”范宇到了这时,才将自己的担忧讲了出来。

    “所以说,安乐侯此次巡边,早知道会与西夏一战了?”吕夷简凝视着范宇道。

    “非也。”范宇摇了摇头,对赵祯道:“臣这次编练新军,也只是恰逢其会。心中所想,既然巡边,索性便编练一支新军。既可护我周全,也可给边地增加一支可战之兵。谁知道那西夏军队,竟视我大宋如无物,肆意过境毫无敬畏之心。臣心中气愤不过,便设下埋伏,给尔等西夏蛮子一个教训。之后西夏大将军野利旺荣再次来攻,臣的心中便捏了把汗。也是官家洪福齐天,臣再次侥幸得胜。”

    “即使如此,现在臣的心里,想起此事来还是不禁大呼运气。”范宇露出一副后怕之色道:“其时稍有差迟,便是丧身辱国,容不得半分转寰的余地。”

    再一次听到范宇对于战事的感受描述,赵祯对范宇的提防忌惮之意便已经减到最低,甚至产生了一丝同情和愧疚。

    “安乐侯为国分忧,实是了得。这两战胜的惊险,也是于国有功的。”赵祯点头道。

    “臣岂敢居功。”范宇躬身拱手道:“自与义母入京,未有寸功便得安乐侯之爵位,骤然富贵实属惶恐之致。既受皇恩当为皇家出力,否则愧对官家对臣的封爵。今次巡边两胜,也只是略补无功受禄之憾事。但凡官家有所命,臣定赴汤蹈火以为官家和大宋尽些绵薄之力。”

    话说到这里,范宇也是松了口气。只要让赵祯不再对自己忌惮,便是好的。什么功劳不功劳的,有义母在便不缺这点功劳。

    赵祯听得大为满意,但口中却道:“安乐侯说的哪里话来,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你既立了功劳,朝廷亦要赏罚分明,岂有功而不赏之理。”

    “官家,臣自白身而有爵位,这赏早已提前领了。岂可再使朝廷靡费,臣亦不好厚颜而自肥。”范宇急忙推让道。

    蔡齐这时却笑道:“我大宋对于立下军功,向来是有爵位封赏的。官家,臣觉得可为安乐侯进爵为安乐公。”

    范宇瞥了这家伙一眼,安乐公?好象刘禅亡国之后的封号便是安乐公吧。这老小子现在讲这些话,是没安好心啊。而且自己这安乐侯,当初应是勉强封的,否则也不会以安乐为名。现在自己立下功劳,再叫安乐公,便是不怀好意了。

    “臣如今身为安乐侯,却已是富贵的很。本已是皇亲,爵位可不必再进。”范宇摆手道:“官家若是非要酬臣之微功的话,便赏赐些钱财即可。”

    范宇如此上道,赵祯心中尉贴,“好了,安乐侯既然如此推辞,我也不再强求。但是安乐侯的功劳,谁也抹煞不了。难得如此谦虚,拒进爵之议。然有功不酬终非我朝之制。安乐侯既有大功于国,朕赐尔节钺。”

 第349章 打个借条

    节钺二字一出口,便使得王德用吃了一惊。

    这在宋朝之前,都是强化权力的象征,有代表天子的意思。对于武将来说,便是最高荣誉。

    王德用对于节钺两字非常敏感,他身为武将出身的老臣,一辈子的愿望,也莫过于得到天子所赐的节钺了。如今官家当面将节钺赐予不过十余岁的安乐侯范宇,却也让他异常激动。

    若论战功,王德用自知无法和范宇相比,他嫉妒是嫉妒不起来的。但是这代表,范宇有了官家所赐节钺,便有了武人的标签。

    王德用在范宇出京巡边之时,就表现出了对范宇的认同。那时起,便对范宇的作为表示了支持。

    如今范宇有了节钺,将来便也可以对武人有更多的支持。而且范宇身有巨大的战功,在军中也必然会有不小的影响力。

    范宇自己却不太重视,但是知道这东西是巨大的荣誉。

    “臣安乐侯范宇,谢过官家如此重赏。”范宇恭敬的对赵祯行礼道。

    吕夷简与蔡齐两人都皱起眉头,互相看了对方一眼,都发现了对方的无奈。

    这一次本想着将范宇捧得高高的,使其变的自大。可是谁知道安乐侯年纪轻,可是人却滑不留手。不但谦虚的过分,还将自己的战功贬的一无是处,更是主动拒绝官家赏赐。

    范宇的这些行为,哪里象个年轻人,分明就是一根老油条。

    韩亿此时向范宇道:“安乐侯已经推拒了进爵之事,实是高风亮节。官家赐安乐侯节钺,也是实质而名归相得益彰,我在这里为安乐侯贺!”

    “韩副使说的不错,确实该为安乐侯贺。”王德用也哈哈大笑道。

    吕夷简与蔡齐位相公虽然心中不乐意,可是面上却不能显露出来,出分别向范宇道贺。

    赵祯笑看着这几位重臣向范宇道贺,却是心中也松了口气。

    若是范宇表现出不满的态度来,赵祯自己还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呢。这等功臣嫌弃赏赐的小气,那朝廷和官家都没办法说什么。事后若要收拾范宇,也会在史书留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